古代皇帝们会骂人吗?皇帝骂人都用什么话?
【千问解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现在人的素质也是越来越高了,现在的人也是崇尚说文明话,做文明人,不过,还是有很多的人讲脏话的,因为从小养成的不好的习惯,长大后是非常难改到的,那么,最近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古代的时候,皇帝们会讲脏话吗?古代皇帝骂人都是说什么?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出了许多皇帝。
有像李煜这样才情无限的艺术家皇帝,也有像汉武帝这般开拓疆土的雄伟帝王,亦或是像康熙一般少年明主的皇帝。
不管是何种帝王,皇帝作为封建社会地位最尊贵,权利最大的人,也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但是吧!其实皇帝也是凡人,兔子急了咬人,皇帝急了也吐脏话。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
“叱嗟,尔母婢也!”,那啥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就与“去你妈的”相差无几了。
要说以骂人闻名于世的皇帝,就怎么也不能忽视汉高祖刘邦了。
最经典的就是汉高祖骂郦食其,司马迁记载:“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竖儒和竖子相差无几,都是蔑视人的话。
刘邦蔑视郦食其也就算了,还要自称老子。
“而公”,等于乃公,直译就是你老子。
哈哈,求郦食其的阴影面积。
刘邦骂人还被司马迁分了等级,关于他骂人,有“骂”、“嫚骂”、“大怒而骂”,还有“且怒且喜”地骂。
=宋太祖时期,大殿上的房梁坏了,找人修。
负责的官员只找到了一颗古树最适合,所以就上奏请求将古树砍了,做成房梁。
宋太祖看了奏折,“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
’”嗯……这句话应该不需要翻译了。
南宋的宋明帝刘彧也和宋太祖差不多,他因为肥胖所以篡位前被侄子戏说成肥白的猪。
登基之后,就对这些十分忌讳。
有一次上朝,一位大臣不小心说了“白门”(当然也有说他迷信鬼神,这些词汇是他的禁忌词)二字。
朝堂上的刘彧一听就毛了,直接来了句:“白汝家门!”
爱骂人的皇帝,还有康熙和雍正帝父子。
只不过吧,他们到底还是讲究面子。
朝堂上直接骂的很少,大都是在奏折上批示。
康熙帝在给太子胤礽的奏折上骂工作人员:“……告诉卷饭之人。
不要脸的小人甚是不敬!”
有一位叫孙文成的大臣,因为迟交了折子被康熙过问。
孙文臣写折子道歉,表示要磕一万个响头谢罪。
康熙帝看了,直接批示:“该死的辛者库虚伪的家伙!磕一万个台阶的头得需要几天?!一句真话也没有!”
雍正帝时期,一位叫常寿的侍郎办差的时候被山匪绑了。
随他一同的侍卫都以死拒俘,但是常寿这个主官最后竟然全须全尾的回来了。
雍正帝对此十分生气,于是批复:“如此不要脸!岂有让国家受辱之理?……把常寿凌迟处死也不抵这耻辱……”
这些都不算什么,张献忠这位农民皇帝才是真绝色。
《明季南略》记载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
驴球子,入你妈妈的屄!钦哉。
”
皇帝不是神仙,骂人也和咱们常人差不了多少,是不是有些颠覆大家对皇帝的印象呢?
崇祯皇帝还没有灭亡明朝是怎么回事?祖墓就被闯王李自成给刨了出来
手中拥有了数万军队,这一年恰是河南大旱,大批饥民加入农民军,河南当地的农民军总数一下破了四十万。
但河南是中原腹地,正好方便明军围困。
崇祯立刻调集了十万大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齐向河南压来,再次施行合围战略。
在明军的连续打击下,各路农民军损失惨重。
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各路农民军被集体压制在河南洛阳地区,严峻形势下,农民军齐集河南荣阳商议对策,在大多数主张撤出河南北进,甚至有人提出投降的时候,李自成却独具眼光的提出新战略:从明军包围的缝隙里冲出去,南下的中都凤阳。
这个疯狂的建议一出口,就几乎遭到集体反对,支持他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老上级高迎祥,一个是他的老战友。
结果,当其他各路农民军或北逃山西,或东进湖广时,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人合兵,一举攻克凤阳,不但将当地劫掠一空,更刨了的祖坟,烧了朱元璋曾寄居的皇觉寺。
如此奇耻大辱,崇祯当然愤怒。
愤怒之后,就想起了之前被他“戴罪”的曹文诏。
刨完朱元璋祖坟的李自成,早在明朝大军到来前挥师北进,又窜进了陕西境内,在他背后紧紧追赶的,就是之前无数次陷他入死地的曹文诏。
李自成一路北上狂奔,从陕西宁州一直跑到真宁,曹文诏死追不放,为了夺剿灭李自成头功,他竟然抛下大部队,仅带麾下三千精锐追赶,结果正中李自成下怀,李自成以三万兵马在真宁伏击,在付出六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后,终于全歼曹文诏部三千人,的曹文诏在李自成的包围下挥剑自刎,这位将军先打,又打,再打李自成,戎马半生间,这是他唯一的一场败仗,却要了他的命。
击毙曹文诏,是李自成军事生涯的一场辉煌杰作,但此时的农民起义,却正是低潮期。
与李自成分兵后在湖光活动的高迎祥,遇到了此时明朝另一位名帅---主持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五省军务的又一个“五省总督”卢象升。
卢象升手里有一支他亲手训练的,战斗力足够和此时满清相媲美的王牌军---天雄军。
“刨祖坟”事件后,卢象升先在勋阳击败高迎祥,之后连战十余次,相继给高迎祥,张献忠歼灭性打击,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的汝阳之战,卢象升在总兵力只有对手十分之一,且断水断粮的绝境下,再度击破高迎祥。
从崇祯八年五月到十一月,他在六个月里先后斩杀高迎祥部三万多人,作为农民军中最强一支的高迎祥几乎被打残了。
同时,在荣阳大会后进入山西,陕西,湖广地区的其他各路农民军,也大部被明朝歼灭,整个中原地区主要的农民军势力,就剩下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支。
到了次年,即崇祯九年(1636年),农民军的处境更,先是高迎祥继续战败,在滁州与七顶山连续被卢象升重创,残存的十万人几乎被打光。
接着李自成的部下高杰叛变,投降了陕西总督,接着与洪承畴合兵,斩杀李自成部上万人。
幸好偏偏在这时,皇太极再次入寇山西,因为曹文诏已经牺牲,所以在抵抗皇太极的人选上,崇祯圈定了卢象升。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迎祥成功的从湖广地区逃脱,开始了他最后的努力---北上与李自成会合。
但这时候的明王朝,又为他准备了一个新的圈套。
是年七月,高迎祥从汉中入陕西,遭到了陕西巡抚的阻击,受挫后的高迎祥企图从子午谷入境,却正中了孙传庭的埋伏。
七月二十日,全军覆没的高迎祥被俘,随后被明王朝处死。
这场农民军巨大的挫折,却让同时在陕西苦苦等候高迎祥的李自成“上位”。
他被高迎祥的部下拥立,继承了高迎祥“闯王”的称号,也收编了他的残部。
从这时候起,李自成变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第一领袖。
随机文章联邦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含义秦始皇虽然以法家制度虐待百姓.但是他终结六国.统一货币.文字.车同轨,所以他是暴君还是明君还是介于中间?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养蜘蛛会认主人吗,蜘蛛生性凶残是不会认主人的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宣皇帝司马懿很忌惮曹叡,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
在一夜之间就掌控了大魏的一切。
宫廷政变我们见得多了,但是像司马懿这么“正义”的相当少见。
到底多么正义呢?在司马懿的背后竟然站着满朝文武。
那是正始八年的一天,一位老者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不远处是一个火炉,但是这并不是寒冷的冬季。
跪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中年人,在他的额头流出了一缕缕汗水。
这样奇特的景象出现在大魏的首都洛阳,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那个躺在床上的人是司马懿,而在他面前的是即将赴任荆州的刺史李胜。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病入膏肓的老者在两年后突然生龙活虎,发动了震惊整个的高平陵之变。
在发动政变当天,当朝位列三公的太尉蒋济亲自游说曹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的权力,郭亲自下旨捉拿曹爽而作为太仆的王观也是来到中军接收。
朝廷,包括司马懿自己全部出动。
大魏的天下怎么了?事情还要从说起。
一、曹操建立了一个法家天下 曹操从他出仕那天起,就对于士族权贵相当反感。
当初当洛阳北都尉的时候就立五色棒在衙门口,谁要是犯禁就要被打死。
偏偏当朝大蹇硕的叔父蹇图不信邪,结果当然是用五色棒给处死了。
后来,曹操又成为了济南相。
对于权贵也是拼命打压,跟地方豪强勾结的官吏全部换掉。
后来曹操越做越大,成了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对于地方豪族,曹操还是拼命打压。
甚至是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口号。
而东汉末年的天下却是门阀时代。
门阀成为了地方的实际掌控者。
这样的情况到了虽然有所妥协,设立了“”,曹魏得以正式建立。
但是曹丕所实行的政策还是让这些大臣在朝堂上互相攻伐,从而平衡势力。
到了时期,大魏的权力空前的集中到了的手里。
当时给曹叡设立的几个辅政大臣,司马懿被调往了宛城,被派到了长安,曹休被派往了寿春。
整个朝堂成了曹叡的一言堂。
当时曹叡大规模建造宫殿,大臣根本管不了。
比如当时杨阜、高堂隆就曾经上奏曹叡要爱惜民力,但是曹叡依然我行我素,还亲自动手挖土给民工做榜样。
为什么曹叡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曹丕时代为了巩固中央建立的到曹叡这里进一步加强。
曹叡完全绕开了三公,通过中书省直接下命令到地方。
自东汉以来,朝廷一直就是权臣政治。
地方通过一层层盘根错节的关系掌控朝廷。
而如今,三代都大力打压士族。
但是曹魏势大,就只能凑合过。
然而曹叡命短,留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的儿子。
由于年纪尚小,就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
经过曹爽的一番操作,司马懿被明升暗降成为了太傅,退居二线。
然后接下来的操作可就彻底惹恼了整个大魏朝臣。
二、曹爽得罪了地方得罪中央 搞掉一个司马懿对于大魏朝堂还没啥。
毕竟朝堂一直就是互相争斗,投靠不了司马懿还可以投靠曹爽。
然而,这些士族朝臣慢慢的发现曹爽要做的是彻底搞死他们,中央和地方一个都不放过。
曹爽得罪地方就是裁撤掉郡一级。
虽然“精兵简政”是好事,但是在曹魏绝对是坏事。
在大或者说汉朝一直就是州郡县三级。
而东汉的门阀士族在地方主要就是把控郡一级机构。
东汉惯例,郡守所任命的郡里的吏都是当地人。
而这些当地人是由东汉的名士“推荐”出来的,这就是“”。
而那些名士很明显,就是当地的门阀。
门阀利用举荐的官吏或者与郡守勾结,或者架空郡守从而鱼肉百姓。
现在曹爽想要撤除这一级,很明显在地方上就是与这些豪强作对。
而这些豪强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除了在当地有势力,在中央同样有力量。
每一个中央的朝臣几乎在地方上都代表一个门阀实力。
这样还不够,曹爽还要在中央跟朝廷大臣作对。
曹爽搞掉司马懿后,大量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亲信。
把蒋济和高柔踢去当“三公”,大将军长史孙礼被贬走。
然后作威作福,手下大肆贪污。
曹爽自己也使用皇家器物,对后宫女眷也下手。
就这还不够,曹爽还要卖弄他那不多的政治军事能力。
征讨蜀国,搞了个兴势山惨败。
武的不行就准备来文的,曹爽还准备开始变法。
任何人都知道曹爽是什么人,对于这些大魏的老臣早就不满了,这个变法还能有这些朝臣的好? 三、朝臣集体出动 于是,蒋济实在忍受不了了,上书大骂曹爽:“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
”换句话说,曹爽你打仗不行,名声没有还作威作福。
现在还想变法,你到底是谁?为了让朝廷正常运转,为了保障士族两百年来的利益,这些老臣开始互相串通。
司马懿养了三千死士不被发觉,难道真当这些人是透明的?很明显,这些老臣都开始为司马懿打起了掩护。
接下来,政变爆发了,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只是司马懿有兵,阴养了三千死士,所以看起来是司马懿一个人做的。
实际上,这是朝臣的总爆发。
除了蒋济、高柔和王观,的儿子参与劝降,东线指挥官王凌默认政变的发生。
而在曹爽放弃抵抗后,司马懿真正掌控了朝廷。
但是,让这些朝臣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就是另外一个曹爽,只是温和一点罢了。
蒋济高柔该靠边靠边,司马家该掌控朝堂依然掌控朝堂。
只是这一切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看起来太像司马懿一个人的策划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