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让崇祯皇帝亡了明朝?看看明孝宗如何治天灾的
【千问解读】
说起大明王朝悲情的灭亡,一个外力因素总是被不断提起:天灾。崇祯年间,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堪称历代罕见。
有科学上的说法,这是恐怖的小冰河期,不幸被崇祯遇上了。
但是比崇祯早一百多年,同样在十七八岁年纪,便登上帝王宝座的,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后人总结崇祯年间的灾情,都在叹息崇祯运气差。
那么,不妨瞧瞧下面这一组数据:成化二十三年,陕西地震,河南水灾;弘治元年,山东旱灾,江苏水灾;弘治二年,河南水灾,华北旱灾;弘治三年,浙江水灾;弘治四年,陕西旱灾,江西水灾;弘治五年,苏松河水灾,淮河决口京杭大运河断流,广西瘟疫……水灾,旱灾,瘟疫,崇祯年间遇到的恶心事,弘治年间也全碰上了。
崇祯的东北,有后金闹腾,弘治的正北,有统一了蒙古草原的达延可汗巴图蒙克。
崇祯刚上台,碰上了大老虎以及一干,弘治没碰上这样的大魔头,但内阁是纸糊的三阁老,六部是泥塑的六尚书,行政效率近乎瘫痪,一件事交代下去,各级官员都扯皮。
比如弘治要杀妖僧继晓,结果各级官员上下隐瞒,硬让这江湖骗子又混了快一年。
“嘉兴盗”事件更雷人,一个叫陈辅的百户拉队伍当土匪,到处打家劫舍,地方官先是能瞒就瞒,瞒到人家打上门了,知府吓的翻墙跑,就没个挺身而出的。
软钉子的破坏力,绝不亚于大魔头。
确切说来,崇祯的困难,弘治也碰到了。
而且有个事情,还更困难:崇祯年间那么多灾,但最富庶的江南却没闹,朝廷的本钱总算在。
弘治更倒霉,偏碰上苏松河大水,江南一片泽国。
外加京杭大运河断流,本钱都快没了……较真运气,十八岁的朱佑樘,真心不比十七岁的崇祯帝好多少。
一,弘治帝与崇祯帝的区别就性格说,弘治帝与崇祯帝,完全就是两类人。
崇祯帝从来都是狠人,办事风风火火,臣子说杀就杀。
大臣不给力,就赤膊亲自上阵,十足一条好汉。
弘治帝就差远了,从做太子的时候就低调,当了皇帝依然低调。
对大臣十分礼敬,常称呼老臣为“先生”。
脾气更好的很,一些嚣张的老臣,在他面前说话格外高调,啥话都敢说,急了还开喷。
但不管大臣多着急,弘治帝始终坚持文明上朝,虚心接受。
这是个老实人。
可后来对比的事实证明,抗灾这事,老实人要比好汉有用。
何况弘治帝这位老实人,绝非老实头,外表谦和但内心极有主意,中国历代帝王中,这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典型。
一个字概括他俩区别:崇祯会打,弘治会捏。
比如整治臣子,崇祯帝奉行的原则,就是刚猛暴烈,打人就往死里打脸。
一群人不像话,就打一群人。
闹得明朝上下,隔断时间就是一顿整肃风暴。
但风暴过后的结果,就是官员们坑领导的办法,越打越进化升级。
几个能给崇祯干点事的好干部,不是给坑死了,就是给坑跑了,还有给坑投降了。
而那些被崇祯宠爱到底的股肱之臣,最后,出卖起大明朝来,却是一个比一个带劲。
而弘治的办法,却是,甚至和气到唾面自干。
登基后屁股还没坐热,朝中的“大老虎”内阁首辅万安,就先来个下马威,率领群臣集体辞职。
你要是批了,就是光杆司令,你要是不批,就要下诏挽留。
一挽留就是给了鉴定,以后想整我,那就没理由了。
对这打上门来的挑战,弘治帝毫无压力,微笑着挽留,算是捏着鼻子认了。
但捏完了鼻子,便是:早就整好了万阁老的黑材料,然后派怀恩送到内阁去。
这黑材料可不简单,全是万安当年投成化皇帝所好,写的黄色小说。
“扫黄”的大帽子砸下来,伦理纲常面前,群臣一片哗然,万安当场脸成了灰色,忙不迭的辞官跑路。
一代首辅,就此倒台。
打脸多狠不重要,关键是捏短,这便是弘治的手腕。
而在放手治国后,弘治的捏短本事,更堪称炉火纯青,特别强大的本事,就是捏人。
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回了王恕和马文升俩个老臣,全是以干练和清廉著称的名臣,一个干吏部尚书,一个干兵部尚书,一个整文官一个整武将,反贪风暴横扫大明,登基第一年,下岗官员就有一百多。
(王恕画像)对这类名臣,弘治帝不但眼光准,而且极度力挺。
王恕脾气倔,给皇上说话也不客气,从来招人烦,但弘治帝却不烦,说多难听都听,说的对的立刻办。
王恕建议弘治帝把全国地方官的名字都贴在自己办公室里,方便随时查看。
结果第二天入宫奏报,发现连柱子上都贴满了。
马文升出手狠,整起骄兵悍将不留情,江湖传言腐败分子收买杀手,要取他性命。
马文升还没害怕,弘治帝却害怕的不行,立刻派了最精锐的来,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保护。
阁老邱浚小心眼,但他的《大学衍义补》提出了著名的重商主义理念,弘治帝阅后拍案叫绝:印发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学习。
不但会捏忠臣,甚至捏起奸臣来,弘治也得心应手。
“纸糊三阁老”里官最大的是万安,但最招恨的却是刘吉,这人不但不干正事,歪事还有歪才。
比如导致万安下课的黄色小说,刘吉同样没少写,而且写的更加声情并茂,几十年后还被编辑成册,成了嘉靖年间的畅销书。
而且脸皮也更厚,从来不怕骂,人送绰号刘棉花。
对这位奇葩,弘治帝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
万安倒台后,刘棉花被加封为内阁首辅,成了纸糊三阁老里唯一幸存者。
但在弘治帝的敲打下,此君,从此专注于国家大事,全力配合朝廷的肃贪整顿。
他这一配合可不得了:本身就是个奸臣出身,下面人耍奸的手段,在他面前全是辈,有一个抓一个,建树着实多。
甚至就连国防工作,他都干出了大贡献:吐鲁番长期侵扰霸占哈密,刘吉献“闭关绝贡”计,一招掐住吐鲁番死穴,果断认怂服输,大明西部边陲就此稳定。
就连让历代最头疼的群体:言官。
弘治帝也大着胆子捏:南京镇守宦官与当地文官因为土地产权纠纷,发生互掐大战。
北京和南京的言官们闻讯十分兴奋,打了鸡血般开骂,正骂得高兴间,弘治帝果断出手,谁骂抓谁,然后先放话要重办,然后又依王恕的主张从轻办,期间顺藤摸瓜,查明大批言官的劣迹。
最后认真甄别:干正事的放过,乱喷的赶走,弘治年间的言路,从此清明健康。
除了捏人之外,弘治帝还捏制度:政府效率低?那就定规矩,普通内容的公文,处理时间不能超过十天,战争等国家大事,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天。
外带抓地方官考核,以前是地方按察司管,现在变成巡按御史和巡抚管,从此地方上别想勾结欺瞒。
政府没钱?那可不能乱加税,什么剿饷练饷乱收就是自找死。
那就改革征收制度,农业税搞实征册制,该收多少钱粮,不能凭地方官胡来,全凭朝廷造册验证。
外加搞漕运补贴,国家出钱贴补京杭大运河的运军,休想再让老百姓买单。
另外也要开源,重点就是商业,颁布“开中法”,商人有钱就可以拿到食盐贸易权,赚了钱就要给国家交税。
于是草民百姓负担少了,政府腰包反而越发鼓。
简而言之,比起崇祯帝上台后的大杀四方,比他早一百多年,十八岁的弘治帝,通过巧妙的拿捏,迅速扭转了成化年间人浮于事的糟糕状况,成功重建了一个财政充裕且积极向上的高效政府。
面对扑面而来的天灾,这政府的抗风险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二,两修黄河弘治帝登基后面对的最大自然灾害,就是黄河大水。
弘治二年,黄河在开封决口,一下子河南全境乃至山东南部,全成了黄泛区,中原大地一片泽国。
这是自元末贾鲁治理黄河以来,中国北方遭受的最大规模黄河水灾。
黄河水灾有多大破坏力,说一句元末谚语就知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治迟早要完蛋,但治不好,很可能就治成农民起义,元末的教训血淋淋在眼前。
由于这次灾闹得太大,以至于局面严重如此,朝野中的大多数意见,竟然是不能救。
主流的看法,就是干脆把开封城迁走,选址重建。
也有少数官员坚决反对,认为必须要救,兵部尚书白昂就是其中之一。
弘治帝见状也拍板:你说救,那你就去救。
发动民夫二十五万,开始了大规模整治。
这次的治理思路,和贾鲁治河一脉相承:也是通过挖掘排水河,将黄河引入淮水入海。
关键是,怎么?以往修黄河的办法,无外乎挖沟和修堤坝。
但这两件事的技术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经常见的剧本是:要么是堤坝被咆哮的黄河水冲毁,要么是东家不闹西家闹,摁下葫芦起来瓢。
而且人工挖河的速度远赶不上洪水暴涨的速度快。
你正地赶工程,却发现已被淹没在茫茫波涛里了。
对这个问题,天顺年间害死的大奸臣,亦是明朝一代杰出水利学家的徐有贞,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找两个容量相等的水箱,装满同样质量的水,一个箱子底部开一个大窟窿,另一个箱子底部开若干面积总和与大窟窿相同的小窟窿,开始放水,结果证明:开若干小窟窿的水箱水先放完。
徐有贞用这个实验说明:在开挖运河缓解水患的问题上,与其开挖一条大运河,不如开挖若干条总流量相等的小运河。
(徐有贞张秋治水,或谓当浚一大沟,或谓多开支河,乃以一瓮窍方寸者一,又以一瓮窍之方分者十,并实水开窍,窍十者先竭)这次实验在四百多年后,也被美国物理学家史密斯尝试过。
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水箱放水实验。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凿成功的。
而在这之前,弘治帝治理黄河,已经对此理论,做了最完美的验证。
的白昂白昂来到了河南,整个中原大地已经是汪洋一片,殃及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区。
但白昂毫不慌乱。
黄河最终还是要奔流入海。
治水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黄河以最平稳的线路入海。
所以,白昂提出了治水方略:北堵南疏。
北堵,就是在黄河以北的沿线地区修筑堤坝,防止黄河水向北蔓延;南疏,就是在黄河南岸地区广挖运河,分流缓解洪峰压力,并将黄河南岸几条水道连接起来,引导黄河水经淮河入海。
一句话:把黄河水平安赶入大海,就是胜利!白昂抓住了两个关键的开工点:河南阳武,宿州古汴河。
具体操作方法是:沿河南阳武修筑长堤,阻止黄河水北上;疏通宿州古汴河,引黄河水入汴河,再由人工开掘线路,将汴河与淮河连接起来,使黄河经由淮河入海。
施工方法则是完全按照徐有贞的实验理论进行的。
黄河南线开挖大大小小的月河,分流入淮。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大小小的拦水坝和分流月河的修筑与挖掘。
白昂细致考虑到了所有的可能,在修筑河堤的同时,也在河堤下面修筑拦水坝缓解水势。
而从河南到江苏,从江苏到山东,数千条大大小小的分流月河开工了,它们仿佛一根又一根坚韧的网线,细细密密,缠住黄河猛兽庞大的身躯。
这是一项横跨中原四省的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时间却有限得很:必须要赶在第二年雨季到来前完成施工,否则新一轮汛期来临,所有的心血都将化为泡影。
工程大,工期急,白昂迎难而上。
工程监督,违纪官员逮谁办谁,特别是在分流泄洪这一敏感问题上,白昂毫不留情,专拿富户豪强开刀,尽量保护小民百财产。
直把几省地方大员折腾得。
但也正因如此,整个治河工程进展顺利,但白昂却并未轻松,他隐约感到,自己这个看似完美无暇的治河计划里,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
终于,当他来到一个地方,仔细观察了当地水情后,他找到了这个漏洞。
这个漏洞,就是山东张秋河。
张秋河西接黄河,东接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北方水路交通的枢纽。
但一旦入淮的洪水超过了淮河的承受力,那么淮河沿岸势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张秋河将会率先发生决堤,成为整个淮河大水灾的导火索。
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白昂急忙向朝廷写了奏折,建议从山东东平至青县,开凿十二条月河,将部分黄河水引入山东大清河与小清河入海,缓解淮河的分流压力。
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略,既避免淮河水患,又解决山东北部旱区的用水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可万万没想到,朝臣们一看就炸了锅,说这办法劳民伤财,坚决反对。
弘治帝也一念之差,摆手没同意。
没同意的后果,极其严重,这次治理后才三年,河南没闹灾,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又闹灾了,这次黄河从张秋决堤,继而由汶水入海,京杭大运河全线断绝。
(京杭大运河)这下麻烦大了,当时的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运输,国家的财政赋税,更全指着运河输送,这下等于主动脉被卡。
后悔药都没得吃的明王朝,只能再度发二十五万民夫治理,这次的治理工程,由名臣刘大夏负责,而且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除了疏通河道外,更增修多处河道,确保河水分流,历经三年治理,再次顺利完成。
虽然多折腾了一趟,但经过这次整顿后,一直到明朝隆庆年间,又是近一百年的时间,黄河再没发过大规模水患。
北方的生产,总算稳定下来了。
谁知江南又出事了。
三,苏松河治水(苏松河)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弘治帝又惊闻晴天霹雳:江南苏松河河道淤塞,洪水泛滥,灾情波及松江、常州、苏州、镇江等重镇,都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产粮区!明朝北方的粮食主要靠南方供应,南方的粮食和赋税主要靠江南。
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苏湖熟,天下足”。
如果苏湖不熟呢……解决办法只能是治水了。
弘治帝选择了另一个人——工部侍郎徐贯。
徐贯,字原一,浙江淳安人,天顺元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福建右参议、辽东巡抚、主要工作成绩只有一个——打仗。
至于治水么,可以说是既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
但这不是谱。
首先,徐贯只做狠事,在福建的时候不经领导批准把官仓的粮食分给灾民,差点宰了管仓库的军官。
后来到辽东做巡抚,严办不法军官,将罪大恶极者脱衣游街,给予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
一提这位大爷的名号,许多老兵油子竟吓得哆嗦。
但狠人徐贯还有一个特点:谨慎。
他不打无把握之仗,还亲笔题写了一款墨宝“”以自省。
治水这种高技术含量工作,没有这种调查研究的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而最重要的一条是,樘深知:南方的水患和北方的水患不一样。
徐贯风尘仆仆地来到江南,在考察灾情后他明白:不一样,确实不一样。
治黄河要修坝,治理苏松河,却要清淤。
(徐贯)苏松河,就是今天的苏州河,是太湖流域的一条支流,它的沿岸,是由苏州至松江(上海)的中国当时最富庶的经济带。
直到今天,太湖流域的清淤问题,依然是当地政府头疼的大事。
为啥难?这是个科学问题。
上游水流带来的淤泥,到了水势平缓的地方就会沉积,形成淤积,从而引发水灾。
所以,清理淤泥就像在家清理鱼缸一样,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到必要工作。
但为什么偏偏苏松河最严重?原因在于:苏松河淤积不止天灾,更有人祸。
人祸,就是指苏松河沿岸甚至河道上的庄田。
淤泥土质肥沃,自然被很多人盯上,在河道上修坝建圩,开垦良田。
这样一来,水道的行洪泄洪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而惟独这些庄田因为建在坝上平安无事。
总之,横竖全便宜这群混球了。
于是,的苏松河,上游被人占坝建地,下游也被人占坝建地,照着赵本山的话说,“终于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任你怎么累死累活的挖淤清淤,还是没法解决问题。
但这帮混球都是当地豪门,地方官知道此举的危害,可谁也也管不了。
别人管不了,徐贯管。
到达灾区后经过考察,徐贯下令:凡是建在河道上的违章建筑,限期内必须全部拆除。
消息传来,中小地主们人心惶惶,豪强大族们只是冷笑:你算什么东西,管到我们头上来了。
很快他们不笑了,徐贯不仅管到他们头上,还要骑在他们头上。
眼见命令,徐贯调动兵马,对各类违章建筑进行强拆,先拿苏州的几家皇亲国戚开刀。
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拦的,有骂的,京城这边也不消停,官员天天上书骂徐贯,连后宫皇亲们也都轮番喊冤,一开始朱祐樘只装听不见,实在受不了了,干脆下了一道诏书:谁敢再妄议徐贯,一律治罪。
领导撑腰,徐贯干得更欢了。
所谓地主恶霸还是软骨头多,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家家争着拆违章建筑。
而徐贯再接再厉,他选拔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中层干部,开始了大规模的苏松河清淤工程。
不到一年的时间,苏松河流域的清淤工作已然全面完成,生产全线恢复。
事办完了,可徐贯不走,他接连给朱祐樘上书,力主对苏松河流域进行进一步整治。
因为徐贯知道,清淤是一个长期工作,今天挖完了用不了多久又会堵,折腾下来又耗时又耗力,想长期解决问题,还得依照科学办事。
单纯的挖掘淤泥只是笨办法。
淤泥是水流冲击形成的,如果水道流量加大,流速加快,那么淤泥沉积的数量都会小得多,日常的清理维护也会省事。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徐贯奏请朱祐樘批准,又继续做了另一个事:挖河。
这是江南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作,徐贯开挖了数条运河,将苏松江与附近的几条水域连接起来。
为了控制水的流速和流量,他特意设计了拦水闸与蓄洪水库。
如此,苏松河不仅水患解除,更为太湖几条河流的分流泄洪起到作用。
今天我们去江南,依然可以找到当年建设的水利工程遗址,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你一定会由衷的感叹: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徐贯主持的江南地区的水利整治工程全线完工。
这是一项对大明王朝有着生命线意义的工程。
占明朝财政收入大半的江南地区重现繁荣,水灾肆虐的太湖流域重归鱼米之乡的盛景。
若无此举,弘治朝的盛世大局,只能是一般的泡影。
功成归京的徐贯升为工部尚书,不久退休,去世后赐谥号为康懿。
这位奠定江南百年繁华的人,竟然同样在人官修的《明史》中无传。
关于他的记录,都是从福建、江苏、辽宁等零碎的地方志中整理来的。
但我相,他不会因为史官的偏见而被岁月遗忘,因为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苏松河依旧奔腾不息,欣欣向荣的江南,是那段燃烧着热血的岁月的见证。
三个重灾区的改造完成,标志着弘治朝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以后的数十年,自然灾害依然时有发生,但大规模自然灾害基本绝迹了。
重新爬坡的大明王朝,可以全面开始生产建设了。
伟大的弘治中兴,就此要进入高潮了。
随机文章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生物,奈亚拉托提普恐隐藏实力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前者是认知世界/后者是有目的技术发明美国人眼中的李小龙,改变美国人对亚洲人的印象/亚洲人也够酷古代太监为了恢复性能力会做些什么事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何内容?为什么能让嬴政改变主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国经过变法后实力一步步提高,到了晚期,天下已经形成一强六弱的局面。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秦国有名的丞相大多是外地人,比如商鞅、、、、等。
尤其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实力远强于六国,一时间成为人才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但是到了嬴政初期,秦国颁布一条法令,让用人制度受到重挫,这事还得从渠说起。
经过三十多位国君的拼搏,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到了嬴政即位时,面临的问题只是如何。
从地缘政治来说,秦国要想东进中原,最好的行军路线就是崤函通道,而控制这块地区的便是实力弱小的。
如此一来,韩国便成为秦国第一个攻打的目标,韩国也心知肚明,为了拖延秦国的进攻,韩国实施了“疲秦计划”。
当时,关中大多数土地并不利于农耕,盐的比例较高,而且经常发生水患,导致粮食收成并不理想。
于是,韩国派出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来游说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让秦国把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消耗在这个工程上。
比较意外的是,郑国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专家,但作为间谍却很失败,不久就被发现了。
《》记载: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国本土官员素来与六国客卿有仇怨,因为他们抢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韩国间谍事件发生后,秦国本土官员借题发挥,诬陷六国客卿目的不单纯,嬴政一时恼怒犯下错误,下令驱逐所有六国客卿。
《史记》记载: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这件事在秦国政坛引发了巨大震动,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离开秦国,李斯是人,自然也在驱逐之列。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斯站了出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冒险给秦王嬴政上书,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
没想到这封奏疏真的让嬴政改变了主意,收回驱逐六国客卿的成命,这封《谏逐客书》讲了什么内容打动了嬴政?简单来说,这封奏疏击中了嬴政的三根软肋。
第一,在秦国历史上,六国客卿对秦国的崛起有大功劳,比如时期的,时期的商鞅,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
秦国就是在这些贤才的努力下一步步崛起,创造出一座座丰碑,这是嬴政不得不承认的历史事实。
虽然“”针对的是全体“诸侯之来事秦者”,但这封《谏逐客书》主要提的是六国客卿,因为“来事秦者”对秦国崛起的贡献特别大。
第二,在秦国历史上,秦王对六国的宝物无不喜爱有加,比如隋侯珠、璧,这些都不是秦国本土出产的,可是秦王却想得到它们。
不只是宝物,对于六国的美女,秦王们也是不分国籍,照单全收,个个宠爱,比如宣、。
如果嬴政唯独对人才区分国籍,讲究内外有别,这样岂不是“重物轻人”。
如此一来,让天下人怎么看待秦国? 第三,不论哪朝哪代,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如果秦国驱逐天下人才,就是削弱自己,帮助了六国。
一纸逐客令下来,秦国的六国客卿被驱逐了,人才肯定会大大萎缩,如此一来,秦国实力必然减弱。
而六国客卿既然不能在秦国施展才华,就只能重归六国,这无疑增强了六国势力。
所以,驱逐六国客卿就是削弱自己帮助敌人的行为,嬴政知道其中利害。
俗话说,天子无戏言,要嬴政收回成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嬴政不是一个普通的君王,他有胸怀、眼光和度量,不但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重用了李斯,任命他为廷尉。
《史记》记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如果嬴政没有采纳李斯的劝谏,依然驱逐全部的六国客卿,的历史轨迹必会改变。
秦国实力削弱,六国实力增强,秦国未必能灭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还没有灭亡明朝是怎么回事?祖墓就被闯王李自成给刨了出来
手中拥有了数万军队,这一年恰是河南大旱,大批饥民加入农民军,河南当地的农民军总数一下破了四十万。
但河南是中原腹地,正好方便明军围困。
崇祯立刻调集了十万大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齐向河南压来,再次施行合围战略。
在明军的连续打击下,各路农民军损失惨重。
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各路农民军被集体压制在河南洛阳地区,严峻形势下,农民军齐集河南荣阳商议对策,在大多数主张撤出河南北进,甚至有人提出投降的时候,李自成却独具眼光的提出新战略:从明军包围的缝隙里冲出去,南下的中都凤阳。
这个疯狂的建议一出口,就几乎遭到集体反对,支持他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老上级高迎祥,一个是他的老战友。
结果,当其他各路农民军或北逃山西,或东进湖广时,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人合兵,一举攻克凤阳,不但将当地劫掠一空,更刨了的祖坟,烧了朱元璋曾寄居的皇觉寺。
如此奇耻大辱,崇祯当然愤怒。
愤怒之后,就想起了之前被他“戴罪”的曹文诏。
刨完朱元璋祖坟的李自成,早在明朝大军到来前挥师北进,又窜进了陕西境内,在他背后紧紧追赶的,就是之前无数次陷他入死地的曹文诏。
李自成一路北上狂奔,从陕西宁州一直跑到真宁,曹文诏死追不放,为了夺剿灭李自成头功,他竟然抛下大部队,仅带麾下三千精锐追赶,结果正中李自成下怀,李自成以三万兵马在真宁伏击,在付出六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后,终于全歼曹文诏部三千人,的曹文诏在李自成的包围下挥剑自刎,这位将军先打,又打,再打李自成,戎马半生间,这是他唯一的一场败仗,却要了他的命。
击毙曹文诏,是李自成军事生涯的一场辉煌杰作,但此时的农民起义,却正是低潮期。
与李自成分兵后在湖光活动的高迎祥,遇到了此时明朝另一位名帅---主持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五省军务的又一个“五省总督”卢象升。
卢象升手里有一支他亲手训练的,战斗力足够和此时满清相媲美的王牌军---天雄军。
“刨祖坟”事件后,卢象升先在勋阳击败高迎祥,之后连战十余次,相继给高迎祥,张献忠歼灭性打击,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的汝阳之战,卢象升在总兵力只有对手十分之一,且断水断粮的绝境下,再度击破高迎祥。
从崇祯八年五月到十一月,他在六个月里先后斩杀高迎祥部三万多人,作为农民军中最强一支的高迎祥几乎被打残了。
同时,在荣阳大会后进入山西,陕西,湖广地区的其他各路农民军,也大部被明朝歼灭,整个中原地区主要的农民军势力,就剩下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支。
到了次年,即崇祯九年(1636年),农民军的处境更,先是高迎祥继续战败,在滁州与七顶山连续被卢象升重创,残存的十万人几乎被打光。
接着李自成的部下高杰叛变,投降了陕西总督,接着与洪承畴合兵,斩杀李自成部上万人。
幸好偏偏在这时,皇太极再次入寇山西,因为曹文诏已经牺牲,所以在抵抗皇太极的人选上,崇祯圈定了卢象升。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迎祥成功的从湖广地区逃脱,开始了他最后的努力---北上与李自成会合。
但这时候的明王朝,又为他准备了一个新的圈套。
是年七月,高迎祥从汉中入陕西,遭到了陕西巡抚的阻击,受挫后的高迎祥企图从子午谷入境,却正中了孙传庭的埋伏。
七月二十日,全军覆没的高迎祥被俘,随后被明王朝处死。
这场农民军巨大的挫折,却让同时在陕西苦苦等候高迎祥的李自成“上位”。
他被高迎祥的部下拥立,继承了高迎祥“闯王”的称号,也收编了他的残部。
从这时候起,李自成变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第一领袖。
随机文章联邦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含义秦始皇虽然以法家制度虐待百姓.但是他终结六国.统一货币.文字.车同轨,所以他是暴君还是明君还是介于中间?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养蜘蛛会认主人吗,蜘蛛生性凶残是不会认主人的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