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研究揭开基因密码 找到促使胆固醇外排方法,武大团队发现降低血脂新策略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3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6年研究揭开基因密码 找到促使胆固醇外排方法,武大团队发现降低血脂新策略

宋保亮院士指导王菊琼(右)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吴江龙 邢知博 实习生 赵怀智 陈琳

又是武汉大学宋保亮团队!又是降脂新策略!又是顶级期刊发表!

8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宋保亮教授实验室在Nature(《自然》)发表论文,揭示了降低血脂的新策略。

论文第一作者、武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王菊琼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以前的药物都是抑制胆固醇合成或吸收,而我们的研究首次找到了有效促使胆固醇外排的方案。

6年努力揭开基因密码

胆固醇是令不少人头疼的脂类物质,它的代谢水平与脑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降脂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要手段。

据了解,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是现在常见的降脂药物,但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它们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脂,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2016年,国外一项研究发现ASGR1基因突变与低血脂相关,但是分子并不清楚。

从那时起,王菊琼便开始瞄准这个基因,试图揭开藏在它背后的降脂密码。

王菊琼说:人体细胞很难高效降解胆固醇分子,如能将胆固醇外排出人体将是理想的降脂策略。

通过胆固醇外排的形式进行降脂,别的研究团队也尝试过,但没有成功先例。

王菊琼和团队伙伴付出艰辛努力终于发现,抑制ASGR1导致ABCG5和ABCG8表达增高,后者将胆固醇排入胆汁,胆固醇进一步通过粪便离开机体,从而大大降低血液和肝脏中脂质水平。

研究人员还研发了ASGR1的中和抗体,该抗体可以有效促使胆固醇外排,这种抗体可以理解为一种药物的雏形,我们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试验,发现它可以将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50%,同时将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2%。

王菊琼说,这一研究对研发促使胆固醇外排的降脂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70后院士专攻胆固醇

王菊琼是一名90后,从考入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便加入了宋保亮团队,至今已有8年。

8年时间,王菊琼有6年都在为这一课题忙碌。

她说,无数次碰壁后也曾失落迷茫,但我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我认为方向是对的,而且宋老师也这样认为。

他一直鼓励我研究,并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他还会为了我专门去查文献。

在胆固醇代谢研究领域,年仅47岁的宋保亮已是权威,曾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阐明小肠胆固醇吸收的分子途径、揭示一条胆固醇合成调控通路、发现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新途径与方式,为我国脂代谢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保亮和团队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于2015和2020年两度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14年,宋保亮上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是当时武大最年轻的院长;2021年,宋保亮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年湖北当选两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王菊琼说,跟着这样年轻有为、富有开拓性的团队领头人,整个团队都非常有干劲。

我们团队的研究氛围也很好,大家都很有协作精神,这次论文得以在《自然》上发表,就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

我们是做基础性研究的,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开展。

王菊琼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Omalius d'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时提出白垩纪简介

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

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BC1亿450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

陆地生存着恐龙,海洋生存着海生爬行动物、菊石、以及厚壳蛤。

新的哺乳类、鸟类出现,开花植物也首次出现。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

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

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4℃。

白垩纪是在1822年由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 Omalius d 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时所提出。

其名称在拉丁文意为“黏土”,意指上白垩纪地层里常见的白垩,由海生非脊椎动物身上甲壳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尤其是球石粒。

这些白垩黏土层可在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发现。

年代测定 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白垩纪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几百万年之间。

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没有灭绝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点,可以明确分开两个年代。

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的比较准确,是在BC65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结束,那时全地球的岩石层都含大量的铱。

一般以为,那时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今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留下一个大型陨石坑。

这个陨石造成了大量生物灭绝,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但是这个理论现在有争议。

白垩纪亚层 早期的科学文献将白垩纪分为三个时期,依年代早晚为:纽康姆世(Neocomian)、高卢世(Gallic)、森诺世(Senonian)。

划出一个中统,至于中统的顶底界如何确定,尚有不同意见。

1974~1982年,国际上有一个“中白垩事件”组织,活动非常积极,主要是研究白垩纪期的生物地层学、海侵海退、缺氧事件、地磁场倒转、盐类和白垩的形成、南大西洋和莫桑比克峡谷的开裂,以及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的分离等课题。

白垩纪中期不是一个确切的地质时代概念,有人从阿普特期算起到桑顿期,多数人则从阿尔布期算起到康尼亚克期。

中白垩统的划分除中东地区外,国际上很少使用。

白垩系二分法已沿用了几十年,见于大量的出版物及地质图件上,当前不宜于再改动。

白垩系的划分以欧洲海相地层为依据,最初以菊石为标准分6~7个阶(期),后来将某些亚阶升级,增加到12个阶(期),但仍有人习惯于把下白垩统下部的4个阶合称为尼欧可木阶(或译纽康姆阶)。

上白垩统中部的康尼亚克、桑顿和坎潘 3个阶合称为森诺阶。

在这12个阶中可划分出53个菊石带,又以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做为白垩系分阶、分带以及洲际对比的重要依据。

目前的科学文献一般将白垩纪分为晚、早两世,共计12期,都以欧洲的地层为名,从最晚到最早细分如下: 晚白垩世 马斯特里赫特期:70.6 0.6 – 65.8 0.3百万年 坎帕期:83.5 0.7 – 70.6 0.6百万年 桑托期:85.8 0.7 – 83.5 0.7百万年 科尼亚克期:89.3 1.0 – 85.8 0.7百万年 土仑期:93.5 0.8 – 89.3 1.0百万年 森诺曼期:99.6 0.9 – 93.5 0.8百万年 早白垩世 阿尔布期:112.0 1.0 – 99.6 0.9百万年 阿普第期:125.0 1.0 – 112.0 1.0百万年 巴列姆期:130.0 1.5 – 125.0 1.0百万年 豪特里维期:136.4 2.0 – 130.0 1.5百万年 凡蓝今期:140.2 3.0 – 136.4 2.0百万年 贝里亚期:145.5 4.0 – 140.2 3.0百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唐宣宗装疯卖傻36年终成大治之世

唐末诸帝中,是值得称道的一个。

史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

”纵观宣宗大中年间,政治相对清明,社会也较为稳定,宣宗本人也能够厉行节俭,能于任事,赏罚有度。

唐宣宗是庶出的儿子,他的母亲没什么身份地位,只是一名身份 卑微的普通宫女,被唐宪宗的偶然临幸后才有了李忱。

在宫廷里,有母以子贵之说,但也有子凭母贵的说法。

母亲的身份地位直接影响着她的孩子以后的未来,母族的支持是那些皇子在宫廷斗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保障。

李忱没有这些,他的母亲身份卑微,他也无所依靠,再加上是庶子的关系,李忱注定当不了。

虽然他后来被封为光王,但却是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孤独寂寞地长大,长久地被人冷落,养成了他郁郁寡欢、呆滞木讷的性格,即使是与其他亲王群居时也往往终日不发一言,显得与人格格不入。

网络配图 长大后的李忱已经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欺负的对象。

比如,有一天,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李忱依然地,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

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这让众人很得意,却让座中的亲王起了疑心。

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后来的。

面对始终不悲不喜的李忱,他开始怀疑此人是否真的痴呆,于是在后来的日子,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

武宗李炎即位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李忱和诸王一起随皇帝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返时,已是,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经从马上坠落,掉在了中。

虽然史料说这是一次意外,但是李炎在位期间,李忱经历的意外也太多了,隔三差五就要坠马,平地走路都会摔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他不会再回来了。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说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宅。

网络配图 就这样,李炎更认定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弄死他,以绝后患。

几天后,可怜的李忱被突然闯入的宦官抓进了永巷。

永巷从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和嫔妃的地方,跟监狱差不多,关押在那里的大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李忱被关押后,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厕所。

当时,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杀了。

李炎同意了。

可是,这个宦官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里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

从此,这个一度被人取笑的傻子就从宫廷消失了。

据记载说他逃到了浙江出家为僧,也有人说他被姓仇的宦官软禁,总之,他暂时远离的复杂的皇宫。

会昌六年春天。

李炎病危,他的儿年幼,还没有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动。

那时的宦官势力很大,一等到武宗驾崩,宦官联合他人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李忱。

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弱智,但是他是、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

于是,已经被人遗忘的李忱又回来了,并且顺势当上了皇帝。

会昌六年,李忱登基,是为宣宗。

而拥立这个傻子皇帝的宦官们以为可以通过操控李忱来控制天下时,却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动作吓傻了眼。

网络配图 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久经磨练的储君一样。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

这位隐忍了三十六年的皇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的阔斧的改革。

执政第二天,就解决了持续40多年的,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

随后,趁着吐蕃内乱,收复吐蕃,使大唐版图由分裂而统一。

李忱在位期间很勤劳,而且能举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命人将《贞观政要》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鞭策自己,他还让翰林大学士每天朗读太宗所写的《金镜》给自己听。

为了熟悉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李忱还专门让人编纂了《具员御览》,放在案头随时阅览。

因为李忱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对老百姓很是同情。

在他的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治世,史称“小贞观”。

可惜的是,他最后因服用金丹之药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6年研究揭开基因密码 找到促使胆固醇外排方法,武大团队发现降低血脂新策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