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原文及赏析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
【千问解读】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译文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
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
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注释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
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高耸的样子。
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⑦贾(gǔ)客:商人。
⑧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赏析 李思训是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
他曾在江都(今属江苏扬州)、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做过官,一路上,长江风景是他亲身观赏过的,此画即使不是对景写生,画中景色也是经过画家灵敏的眼光取得了印象的,和向壁虚构和对前人山水的临摹不同。
诗中所叙的“大孤小孤”在江西境内,两山遥遥相对。
“崖崩”两句,极写山势险峻,乔木苍然,是为画面最惹眼的中心。
“客舟”以下四句,写画中小船,直如诗人身在画境之中,忽闻棹歌,不觉船之骤至。
更进一步,诗人俨然进入了小舟之中,亲自体会着船在江上低昂浮泛之势。
诗人曾有《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一诗,其颔联“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和第七句“波平风软望不到”,与这首诗的“沙平”两句,上下只改动了两个字,可见这两句是他舟行时亲身体会而获得的得意之句,重又用于这首题画诗上。
至此,画面上所见的已完全写毕,照一般题画诗的惯例,应该是发表点评价,或对画上的景物发点感叹了,但苏轼却异军突起地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束法,引入了有关画中风景的当地民间故事,使诗篇更加余音袅袅。
小孤山状如女子的发髻,故俗名髻山。
小孤山又讹音作小姑山,山所在的附近江岸有澎浪矶,民间将“澎浪”谐转为“彭郎”,说彭郎是小姑的夫婿。
南唐时,陈致雍曾有请改大姑、小姑庙中妇女神像的奏疏,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有此事,可见民间流传的神幻故事已定型为一种神祇的祀典。
苏轼将江面和湖面喻为“晓镜”,将大小孤山比作在晓镜里梳妆的女子的发髻,正是从民间故事而来。
“舟中贾客”两句,与画中“客舟”呼应,遂使画中事物和民间故事融成一体,以当地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画境,实际上是对李思训作品的肯定。
而这一肯定却不露痕迹。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时,称其“神完气足,遒转空妙”。
“空妙”的品评,对诗的结尾,恰切之至。
玛丽·卡萨特是印象派画家吗?她的作品有着什么风格
作为生活在巴黎的美国女性,卡萨特在由男性主导的艺术运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挑战了19世纪人们对性别的期望,并为未来的女性艺术家铺平道路。
除了欣赏她的画作,理解她的艺术背景对于认知她在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中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
虽然卡萨特最有名的作品都诞生于她成名之后,但是她渴望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在她童年时就已经萌芽。
自画像 早期对艺术的兴趣 童年时期经常出国旅游的经历激发了卡萨特对于艺术的兴趣。
19世纪50年代,卡萨特在德国和法国过了很多年,她在那儿地学习语言,并对画画渐渐入迷。
回到美国费城后,她考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在那里开始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
虽然卡萨特的父母支持她对艺术的兴趣,但是,和当时的许多家长一样,她们并不认为这是适合女性的职业。
然而,她一直继续学习艺术,直到1865年,她对于女学生所受到的限制感到了厌倦。
一年后,她去了法国巴黎,在那里,她的职业生涯迈向成熟。
巴黎生活 传统上,居住在巴黎的有抱负的艺术家们都在高等美术学院学习。
然而,由于卡萨特的性别,她无法进入这一学府。
为了弥补她的缺失,她一边自学,一边临摹卢浮宫的名作。
除了复制名作,卡萨特早年在巴黎还创作了一些原创作品,其中包括《两个扔花的女人》。
她希望能够入选传统沙龙,因此,她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
然而,不断的“闭门羹”让她备受挫折,她对女性参与者所受到的对待也很不满,于是,她放弃了这条道路,而在先锋派新人——印象派画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两个扔花的女人》,1872 印象派 卡萨特受到埃德加·德加的邀请,和印象派画家们共同参展,卡萨特对于这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仰慕多年。
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点是作画的特别方式——他们喜欢厚重的笔触,乐于描绘日常事物,并且习惯在户外作画。
虽然多数印象派画家都是男性,比如克劳德·莫奈,爱德华·马奈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但是他们接受并展出女画家们的作品,其中包括贝尔特·莫里索和玛丽·卡萨特。
1879年起,卡萨特开始展示她的作品,比如著名的《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
在她余下的职业生涯中,她都摒弃现实主义,创作印象派油画和粉笔画。
《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1878 印象派作品 卡萨特拥有自己的风格。
她的油画和粉笔画都以亮色为特点。
他的油画具有松散的笔法,而粉笔画则色彩斑斓,具有实验性,据说这是受德加对于粉笔运用的发。
虽然卡萨特的风格很有名,但是她最出名的是画中的主题。
她的粉笔画和油画都以母亲和孩子为主题,描绘他们之前的日常时光。
《赤脚的孩子》《船上聚会》《洗浴》都展现了她在肖像画上的这种兴趣,这似乎来自她的直觉。
《赤脚的孩子》,1897 《船上聚会》,1893-1894 《洗浴》,1893 除了表现母子关系,卡萨特还喜欢描绘孤独的女性形象,比如《拿扇子的女人》。
然而,1900年后,卡萨特几乎只画她标志性的母亲肖像了。
《拿扇子的女人》,1878-1879 和许多印象派画家一样,卡萨特还与日本主义有联系,更确切地说,与日本主义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有联系。
这种影响首先突出体现在她对女性主题的把握上,这是日本雕版印刷的重要特色,此外,还有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形式和角度的“平坦感”。
《洗浴的女人》和《信》都体现了这种美学上的影响。
《洗浴的女人》,1890-1891 《信》,1890-1891 留给后世的遗产 和她的不少同代人一样,玛丽·卡萨特被视为现代艺术早起的一位先锋。
虽然她不像其他印象派艺术家那样有名,但在今天,她的作品被越来越多地研究和展示,她对艺术史的贡献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机文章徐达夫人进宫做客…她下车前「赞叹1句」 朱元璋:杀了!大蛇丸偷走外道魔像,没有轮回眼险些丧命(被佩恩追回)龙卷风风眼有人进去吗,龙卷风中心有没有风/没有风但是气压非常大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印象派: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印象派绘画(法语:L‘impressionnisme,英语:Impressionism,德语:Impressionismus,荷兰语:Impressionisme,意大利语:impressionismo)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当时因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印象派的诞生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
“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印象派的胜利 1863年,学院派画家拒绝在叫做“沙龙”的官方展览会上展出莫奈的作品。
他们跟着就进行煽动,怂恿当局在叫作“落选者沙龙”[Salon of the Rejected]的特别展览会上展出所有遭到评判团摈弃的作品。
公众到那个展览会去,主要是为了嘲笑那些不肯服从上级裁决的、误入歧途的可怜新手。
过了一段时间,公众才知道要想欣赏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就必须后退几码,去领略特殊的突然色块各得其所、在我们眼前活跃起来的奇迹。
创造出这一奇迹,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
这些艺术家感觉自己有了新的自由和新的能力,那必然是地地道道的赏心乐事,一定大大地补偿了他们所遭受的嘲弄和敌视。
整个世界骤然间都给画家笔下提供合适的题材了。
色调的美丽组合,色彩和形状的有趣排序,阳光和色影[coloured shade]的悦人而鲜艳的搭配,不论他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安下画架尽力把他的印象摹绘到画布上。
“高贵的题材”、“平衡的构图”、“正确的素描”,这些古老的魔鬼统统被抛到一边。
回顾这场斗争时,相对而言,青年艺术家的那些观点遭到抵制大概并不奇怪,而它们很快被视为理所当然却令人惊讶。
因为尽管斗争是那么剧烈,当事的艺术家是那么艰苦,然而印象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那些青年造反者中有一些人,明显的是莫奈和雷诺阿,至少有幸活到享受这一胜利果实的时候,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受到人们尊敬。
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作品进入公家的藏画室,成为令人垂涎的富户藏珍。
这个变化给艺术家和批评家留下了同样不可磨灭的印象。
过去嘲笑印象主义的批评家结果证明他们确实容易出错。
如果他们当初去买下那些画而不是嘲笑,他们就会变成富翁。
评论家的威信从而遭到损害,再也无法恢复。
印象主义者的斗争成为所有艺术革新者珍惜的传奇,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指出公众失于赏识新奇手法这一突出的事例。
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名声狼藉的大失败跟印象主义方案最后的胜利在艺术史上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小结 总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随机文章葡萄牙马德拉丰沙尔机场,跑道建在70米高立柱上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可掌控时间预知未来助力恋爱的黑暗效应,让你免除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加快推到进度)释放恶臭的红笼头菌能吃吗,红笼头菌有毒吗/有毒不建议食用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