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22 点击数:

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司马昭没想到钟会竟然会背叛自己,所以得知钟会叛变的消息也是非常恼怒,后来听到竟然还有人替他收尸更是火上浇油。

不过这人却说出了一番颇有道理、仁义的话,彻底说服了司马昭,看来司马昭还是能听取谏言的。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骼埋胔”,便出自此处,钟会和邓艾都是司马懿的得意门生,但钟会却不甘心沦为下人,想要利用蜀国完成自己的野心,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

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钟会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主人公名叫向雄。

原文如下:

文王闻锺会功曹向雄之收葬会也,召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于东市而我不问,今锺会躬为叛逆而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收葬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以此训物,雄曰可矣!何必使雄背死违生,以立于时。

殿下仇对枯骨,捐之中野,百岁之后,为臧获所笑,岂仁贤所掩哉?”王悦,与宴谈而遣之。

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司马昭得知钟会的部下、功曹向雄为钟会收尸下葬,于是召见他并斥责道:“以前王经被杀后,你在东市为其痛哭,我没有计较。

而今钟会身为叛国逆臣,被杀之后你又为其收尸下葬。

如果和我还像当初那样宽容你,那么王法何在呢?”

向雄回答:“先王以前曾经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恩德润泽枯骨。

当时,为何不先占卜那些尸骨有否功过才决定是否安葬呢?大王如今既然杀了钟会,已经将其施之以法,向雄我有感于道义而为他收尸,与道义教化无关。

法令在上面制定,但弘扬教化应该在下面发扬。

若以此为看待事物的标准,我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可以的,又何必一定要让我背死违生而随波逐流地立身于世呢?大王将钟会的枯骨依然充满愤怒,将其抛弃在荒郊野外,百年之后岂不将被作为话柄而遭人耻笑吗?”司马昭对向雄的回答非常满意,设宴与他畅谈,之后按照礼节将其放回。

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向雄口中的“掩骼埋胔”,意为葬暴露于野的尸骨。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礼记》中的““[孟春之月]掩骼埋胔。

这个成语故事中提到的王经和钟会,都是司马氏家族的敌人。

王经当年曾参与曹髦刺杀司马昭的图谋,后来被杀。

而钟会更是在灭亡蜀汉之后举兵叛乱,最终也死于司马昭之手。

因此,司马昭对向雄先后为两人收尸的举动非常不满。

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不过,向雄的回答合情合理。

王经和钟会都曾经是向雄的上司,不问缘由为上司办理后事或表示哀悼,在当时被称之为“义”,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故此,当向雄说清楚这么做的理由后,司马昭对向雄的这种品德也非常欣赏,也是英明豁达之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