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典故出处介绍
【千问解读】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上,战胜比自己更为强大的袁绍,其中许攸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攸原本是袁绍账下的谋士,但是自己却被人告发说他和家人贪污受贿,导致许攸被袁绍轻视。
最后许攸选择叛逃袁绍,投靠曹操。
官渡之战最为关键的火烧乌巢,就是许攸提出的计谋,这也让曹操由劣转优,一举击败袁绍。
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弃暗投明”,就跟许攸有关,下面就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许攸、袁绍和审配。
原文如下:
(许攸)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
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
”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
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
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
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官渡之战爆发后,曹操军粮告急,便派人前往许昌催促荀彧筹措粮草。
不料使者在途中被袁绍士兵抓获,并搜出了曹操写给荀彧的信件。
谋士许攸看完此信后,立即求见袁绍,建议他派兵偷袭许昌。
谁知留守袁绍大本营邺城的谋士审配来信,向袁绍举报许攸在冀州期间敛财并指使子侄贪污受贿。
袁绍大怒,大骂许攸。
许攸仰天长叹,欲拔剑自刎。
后经左右劝谏,于是前去投靠曹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许攸部下所说的“弃暗投明”,意为离弃黑暗的旧势力,投向光明的新力量。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尚仲贤《单鞭夺槊》中的“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
背暗投明,古之常理。
”
许攸离开袁绍投靠曹操,是改变官渡之战胜负天平的重大事件。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记载,得知许攸前来投靠,曹操兴奋的连鞋子都来不及穿,“跣出迎之,抚掌笑。
”为何曹操如此兴奋呢?因为许攸不仅仅是自己的旧友,还是袁绍集团的核心人物,掌握着袁军大量机密。
果然,此后许攸提出了乌巢的建议。
曹操随后亲自率部火烧乌巢,将乌巢这一十万袁军的粮草供应基地惠之一炬,极大地挫伤了袁军的士气和战力。
除了提出火烧乌巢的这一重大决策之外,许攸投靠曹操还有一个重大意义,那便是加剧了袁绍集团内部两大政治势力的决裂。
正如方诗铭先生所指出的:“河北集团的审配打击颍川集团的许攸,颍川集团的郭图打击河北集团的张郃,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许攸、张郃分别向曹操投降,最后使袁绍失败。
”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