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纱单衣被盗是怎么回事?
【千问解读】
说到素纱单衣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件衣服实在是太珍贵太珍贵了,但是就是这么珍贵的一件衣服,它竟然被盗了,这可是西汉出土的文物呀,那么这个素纱单衣被盗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真的要算一下的话,这个叫素纱单衣被盗会损失多少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丝绸馆中,有一件以“轻薄”而闻名的丝绸制品———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1972年从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中出土,它是汉朝高超纺织工艺的鲜活证据——“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些人们原以为只是文学上夸张的修饰语用在它身上竟然如此贴切。
上世纪80年代初,这件国宝级的文物被盗,震惊全国,虽然几十天后文物失而复得,但这件事情给全国文博单位敲响了警钟。
素纱襌衣被盗是湖南省博物馆建馆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惟一一次文物失窃案件,事件的过程则极富戏剧性。
日前,记者找到了当年在省博物馆工作的人员,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雨夜文物被盗
1983年的一天,前一晚上下了整夜的雨。
清早,讲解员打开展馆大门时,被惊呆了——排展柜的玻璃全部被砸碎,里面的文物不翼而飞。
最后统计,一共有6个展柜被砸,30多件珍贵文物被盗,除了素纱襌衣,还有一批漆器等。
“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对于文物走私、盗窃等事情几乎闻所未闻,因此也缺少一种防范意识。
”工作人员回忆说。
“马王堆汉墓的名气很大,国家公安部高度重视这起文物被盗案,派出专人督查此案。
”
调查发现,盗窃者是从离地几米高的一个窗户口爬进展馆的。
“公安干警对盗窃者下的结论是——胆大妄为,因为撞击实验表明,砸碎厚厚的展柜玻璃会发出很大的响声。
”
为防止这批珍贵文物被走私出境,公安部门向全国海关发放了这批文物的照片,专案组也进驻省博物馆。
“由于侦查中发现盗窃者对省博物馆比较熟悉,一度怀疑内部有问题,当时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全都接受了调查。
”
文物自己“飞”了回来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国宝被盗,公安部限期破案,所以专案组的每个人压力都很大。
”一名当时在专案组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
40多天后,烈士公园报告,在与省博物馆交界的墙角里,发现了一包东西,里面正是部分被盗窃的文物。
过了几天,五一路邮政局寄送包裹的柜台上,又发现一个无人认领的包裹,上面写着“湖南省博物馆收”,打开一看,素纱襌衣和其他一些文物赫然在里面。
至此,大部分被盗的文物自己“飞”了回来。
可罪犯藏在哪里呢?一天,一名侦查员在韭菜园派出所无意之中得知,派出所前不久抓获了一名小偷,身上还带着一把刀尖断了的三角刮刀。
这名侦查员立刻想到,在文物被盗的现场,发现了一片刀尖。
经过比对,刀尖和小偷身上的三角刮刀完全吻合,随后,公安干警在小偷的家中又搜出了一批失窃文物。
“几乎满城的警察都在找这个人,没想到他居然正蹲在派出所里。
”而文物是小偷的母亲迫于压力悄悄地送回去的。
给全国文博单位敲响警钟
调查发现,那晚小偷砸碎展柜后,把文物装在一个蛇皮袋里,然后大摇大摆地从传达室走出去。
因为当时省博物馆正在施工,人员进出很杂,所以他没有引起工作人员注意。
“素纱襌衣失窃,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祸得福’。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文博单位的安保意识都不强,这件事情给全国的博物馆敲响了警钟,国家文物局专门下了紧急通知,要求加强保卫工作。
湖南省博物馆此后迅速扩大了保卫人员编制,武警部队也随即进驻,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大提高。
上世纪90年代末,省博物馆筹建新馆,总投资1.2亿元,其中仅一套安保系统就花了1000多万元。
验证了汉朝的纺织工艺
人们对于素纱襌衣价值的理解一般只在于它的轻薄。
省博物馆专家介绍,素纱襌衣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印证了古籍上所记载的汉朝发达的丝绸制作工艺。
2000多年前,只有中国掌握了丝绸的制作技术,丝绸之路由此兴盛。
但是当时的丝绸水平究竟发达到何种地步,一直只是古书上记载的“薄如蝉翼”,缺乏实证,因此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文学夸张。
马王堆出土的包括素纱襌衣在内的100多件精致的丝绸制品,成为最好的证据。
据了解,制作像素纱襌衣这样一件衣服,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文物部门开展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素纱襌衣研究复制”项目,历经20多年研究,运用现代科技,终于制成外形和原件一模一样,重49.5克的“仿素纱襌衣”——依然重了0.5克,可已是世界上最接近原件的产品。
“可以想像当时古人的工艺有多么先进。
”专家感叹道。
最后硬要说损失的话,小编觉得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好在还有一件存世,好在考古工作者复原了一件,这也是值得庆幸的地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