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5-15 点击数: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皇帝,他们有的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有个昏庸无道,每天酒池肉林,夜夜笙箫歌。

但是有一个君主给小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太甲。

他就是一个从顽固子弟转变成一位明君。

这太甲训三篇就见证了太甲的转变,让我们来一同了解一下这太甲训吧。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1、《太甲训》的由来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商朝第四位国王太甲继位之初暴虐昏庸,于是四朝辅国大臣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

太甲居住在桐宫三年,悔过反善,伊尹才把太甲迎回到都城西毫,而使之重新主持国政。

太甲修德,万国部落纷纷归服,天下安定,伊尹作《太甲训》三篇,褒扬太甲。

2、《太甲训》的发现

《太甲训》三篇收录于尚书的《尚书.商书.太甲三篇》之中。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

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3、《太甲训》的原文及译文

太甲上原文:

太甲既立。

不明。

伊尹放诸桐。

三年。

复归于亳。

思庸。

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伊尹作书曰。

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

社稷宗庙。

罔不祗肃。

天监厥德。

用集大命。

抚绥万方。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

宅师。

肆嗣王丕承基绪。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

自周有终。

相亦惟终。

其後嗣王。

罔克有终。

相亦罔终。

嗣王戒哉。

祗尔厥辟。

辟不辟。

忝厥祖。

王惟庸。

罔念闻。

伊尹乃言曰。

先王昧爽丕显。

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

启迪後人。

无越厥命以自覆。

慎乃俭德。

惟怀永图。

若虞机张。

往省括于度则释。

钦厥止。

率乃祖攸行。

惟朕以怿。

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

伊尹曰。

兹乃不义。

习与性成。

予弗狎于弗顺。

营于桐宫。

密迩先王其训。

无俾世迷。

王徂桐宫。

居忧。

克终允德。

译文:

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

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抚安天下。

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

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

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

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

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

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

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

好象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后,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

太甲不能改变。

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

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

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

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太甲中原文:

惟三祀。

十有二月朔。

伊尹以冕服。

奉嗣王归于亳。

作书曰。

民非后。

罔克胥匡以生。

后非民。

罔以辟四方。

皇天眷佑有商。

俾嗣王克终厥德。

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

予小子不明于德。

自厎不类。

欲败度。

纵败礼。

以速戾于厥躬。

天作孽。

犹可违。

自作孽。

不可逭。

既往背师保之训。

弗克于厥初。

尚赖匡救之德。

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

曰。

修厥身。

允德协于下。

惟明后。

先王子惠困穷。

民服厥命。

罔有不悦。

并其有邦厥邻。

乃曰。

徯我后。

后来无罚。

王懋乃德。

视乃厥祖。

无时豫怠。

奉先思孝。

接下思恭。

视远惟明。

听德惟聪。

朕承王之休无斁。

译文: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今安徽省亳州市),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

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

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

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

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伊尹跪拜叩头,说:“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

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

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

大王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

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

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

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太甲下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

呜呼。

惟天无亲。

克敬惟亲。

民罔常怀。

怀于有仁。

鬼神无常享。

享于克诚。

天位艰哉。

德惟治。

否德乱。

与治同道罔不兴。

与乱同事罔不亡。

终始慎厥与。

惟明明后。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

克配上帝。

今王嗣有令绪。

尚监兹哉。

若升高。

必自下。

若陟遐。

必自迩。

无轻民事。

惟难。

无安厥位。

惟危。

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

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

必求诸非道。

鸣呼。

弗虑胡获。

弗为胡成。

一人元良。

万邦以贞。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

臣罔以宠利居成功。

邦其永孚于休。

译文:

伊尹向王重复告戒说:“呀!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近;人民没有经常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没有经常的享食,享食于能诚信的人。

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

“用有德的人就治,不用有德的人就乱。

与治者办法相同,没有不兴盛的;与乱者办法相同,没有不灭亡的。

终和始都慎择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的君主。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

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

不要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

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

“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

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

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