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当年没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世界局势将会怎样?
【千问解读】
众所周知,很多政治家在政治生活当中所表现的其实并不是他个人的人格,而是他的政治人格,所以说我们也可以猜测当年的希特勒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个好战分子,只是政治所迫。
因为希特勒当年所处的地位,以及他的力量基本盘,他的利益所在等等原因都会决定他会采取怎样的政治策略,尽管这样的策略可能会跟他内心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
▲1932年8月19日在柏林进行的一场无线电展览会上纳粹党的展台
那么猿首陛下立起来的人设是什么?你想想猿首陛下是在什么情况下,靠的什么基本盘上台就知道了——魏玛共和国末期是个什么德行,那是全社会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药丸气息——外有凡尔赛和约的奇耻大辱未能雪耻,内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短缺眼看着就要大规模饿死人了。
▲1933年11月3日,在庆祝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创立十周年的日子里,阿道夫希特勒的车队行进在慕尼黑的街道上,接受来两旁亲纳粹分子的欢迎和敬礼。
▲1933年,纳粹分子在犹太人开的商店门口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产生三种人:一是体制内想通过激进的方式改变整个现状的叛逆者,二是有产者中想“回到过去的好日子”的保守主义者,三是无产者中想抢钱、抢粮、抢女人的流氓无产者。
▲1933年8月27日,德国青年排列成纳粹党徽的形式纪念无名英雄
猿首之所以能够在那么快的时间内把纳粹党扩充到那么大的规模,无非是抓住了德国社会这三种人的急迫心理——对体制内的叛逆者许以高官厚禄和军事荣誉,对有产者许以“扩充生存空间”靠着薅别的民族的羊毛去过上“过去的好日子”,对无产者则把锅赖到犹太人头上认为“都是犹太人抢了你们的钱/粮/女人”。
▲1934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不得不说,猿首陛下对于这群德国人的心理把握极为精准,加之魏玛共和国本身也指望猿首这种疯狗式的人物带着群氓组成的冲锋队去制约另一股正面的力量——德国共产党,猿首陛下利用魏玛共和国普选制度的漏洞,成功逆袭登位实际上并不令人感到非常的意外。
▲1935年9月10日,希特勒出席在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党代表大会
那么,既然猿首陛下在上台之前的人设立起来了,等到他上台之后不对自己的属下兑现诸多承诺可以吗?当然可以,现在的美国总统就经常干出上台之后不兑现承诺的事情。
▲1935年,听希特勒演讲的德国青年
但是对于间战期间的魏玛而言,基本是不可能的——药丸气息太过严重,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可供转圜的余地非常之小,而群氓们的要求又极其迫切——今天上台明天就得给我兑现承诺,不然老子没准后天就饿死了个球的了。
▲1936年2月24日,德国,柏林
一组德国女孩排成行参加由纳粹青年运动支持的音乐文化培训
这种情况下猿首不得不立刻就手挖存量——模仿“罗斯福新政”开始大量兴建公共工程(给中产者与无产者实惠),大肆扩充军备扩军备战(给体制内高层以军事荣誉),开始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大家一起打犹太人的秋风)。
▲1938年11月8日,在柏林发生了步调一致的反犹太示威行动,用锤子打碎犹太人商店橱窗玻璃,将犹太人驱赶进集中营,后被称为“水晶之夜”
但是,挖存量总有挖尽的时候,尤其是罗斯福新政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本质上就是一个难以自循环的系统,必须向外部转嫁矛盾与社会债务——猿首扩充起来的那么多军队。
如果不用来打出去那就是单纯的吸金巨兽,在凡尔赛体系里几乎毫无意义。
▲1939年8月13日,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莱茵金属武器工厂的一个大车间,这里主要生产炮管
因此,猿首陛下最后走上了侵略的道路,本质上就是他自己的人设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如果他不搞侵略就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种命题——如果猿首敢不搞侵略,只会成为魏玛共和国政坛里的一颗流星,后世都流传着希特勒同志夸下海口最后灰溜溜下台的笑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