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候史上最美皇后是哪位?她是何等模样?
【千问解读】
皇后是一国之母。是最高统治者的正配,在宫中又有无数嫔妃想要争夺这个位置。
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的大银幕,那么历史上最美的皇后是谁、她是何等模样,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史上最美皇后的面纱。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1、汉高皇后,名雉(前241年-前180年)。
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又称为汉高后、、吕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政权长达十六年。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2、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 。
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
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西汉窦太后,是西汉时期的皇后,的母亲。
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被分给了汉文帝。
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3、赵飞燕,原名宜主,是西汉的皇后和时的皇太后。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
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但关于她的野史却有许多。
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4、阴丽华,王朝开国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的一代的后裔。
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
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刘秀于宛城迎娶为妻。
一年之后,刘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于西汉王室的。
东汉王朝建立,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
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
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皇后纪》记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5、(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时期魏文帝的正室,之母。
本为之妻,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
后因被(文德郭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6、长孙,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
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
八岁丧父,由舅父抚养,13岁嫁李世民。
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
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
之后拜太子妃。
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
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崩。
谥号文德皇后。
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
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
仅存《春游曲》一首。
幼子即。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7、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和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武则天也是一位和政治家。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8、周比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
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
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
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因后来也被封为皇后,人们便把她称作小周后。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9、孝哀悊皇后(1606-1644年),名嫣,字祖娥,小名,的皇后,天启元年,年十五(虚岁)四月册为皇后,祥符人,其父张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10、文皇后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
清太宗爱新觉罗·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帝爱新觉罗·的祖母。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介绍了这么多皇后,想必在你心中对最美的皇后一定有自己的人选了吧。
最美皇后可以是的美貌,也可以是满腹经纶的才德,没有统一的答案,仁者见仁。
随机文章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神奇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水珠竟能够悬浮在高温铁锅上面空天母舰真的会有吗,十万吨的空天航母想要上天(痴人说梦)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鬼哭狼嚎的声音是岩石的自然轻微活动山神和土地的区别,山神身材魁梧/土地年老色衰(一个修仙一个修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史上唯一让诗仙李白吃瘪的女子:诗仙喝醉了竟如此“混账”
史料中关于他的婚恋,最详实的资料也只有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话:“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
又合于刘,刘诀。
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
终娶于宋。
”就是这么简短的几句,却让后世的学者伤透了脑筋,为李白究竟生了一男一女还是只有一女而争论不休。
今天不想再陷入这种论争的泥潭,只想说明一点,至少结过四次婚的李白,在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对女人应是呼之即来,而女人们仰慕他把他当做最大的偶像是不容怀疑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风华绝代的男人,却在一个女人面前碰了壁! 一首《相逢行》暴露了他的隐私——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这首诗写的是他的艳遇,一个秀色女子,坐着极豪华的“云车”,可以想象,刚去拜见过皇上的李白正春风得意,李白见了她便主动地打了招呼,这女子也不害羞,“金鞭遥指点”,就把李白带到了一处场所,两人观看歌舞,一起碰杯饮酒,让李白心旌摇荡,直把她当做了天上来的仙女。
而且可以肯定是豪华包厢,只有两人相处,并且可以推断,喝了酒的李白有了冲动,对秀色女子提出了亲热的要求,在李白的心里,一个陌生的女子愿意与自己秘会,一定可以得手的,谁知这女子竟拒绝了!所以他恼怒地说:“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这句诗很露骨,意思是你这美人儿撩得我,却又要保持贞洁,那还不如不见面!看这喝酒了的李白多么混帐,倒责怪起那女子不该陪他玩乐。
然后,当朝大诗人李白又对这女子进行了反复的引诱,直接提出要发生肉体关系,“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你何必独守空房呢?“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趁着我还身强体壮,你也青春貌美,我们不如行鱼水之欢吧!别说是当朝最大的偶像,就是一般的官员,如此反复勾引,一般的女子也会借“醉酒”,而从诗的结尾来看,那女子拒绝了李白厚颜无耻的要求,就在起身离开时,李白仍提出再找机会一起缠绵,这样的场景,让我们看到的就不是高大的李白形象了,简直如当今一些夜生活场所里的无赖小儿。
这是李白所有关于女性的诗歌中,唯一弥漫着失败情绪的一首,凭着才气和皇上对他的器重,李白在当时正春风得意,名声远播,女人们主动投怀送抱是很自然的事。
谁料到在这个女人面前碰了呢。
于是,碧华对这个女人来了番揣测,这个女人非,她坐的是豪车,熟悉豪华娱乐场所,李白在拜见皇上之后“出银台”时遇到的,也就是在官府区附近相遇,证明此女人一定是之妻,但文职官员,李白一般都熟悉,或许这女人是某将领之妻,将领驻军在外,她不得不独守空房,孤独寂寞时才常去娱乐场所散心,虽说答应了与李白一起休闲的要求,却仍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只是无法得知,这女人的真实身份名,所以让李白的诗中充满了神秘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被伽玛射线暴扫中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最早对它研究是在何时
最新的评估认为,伽玛射线暴可能清除了大约90%的星系空间,银河系内也受到伽玛射线暴的冲击,地球生命在未来可能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
伽玛射线暴来自恒星进入生命末年时的爆发,强大的辐射可破坏DNA,并导致行星失去大气层。
科学家还发现,伽玛射线暴在过去5亿年左右袭击过地球,导致大量的生命灭绝,这个解释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其他宇宙生命,科学家根据巡天观测的结果也发现伽玛射线暴可能让许多星系毫无生机。
地球在过去的岁月中也受到伽玛射线暴的“洗礼”,但地球生命却顽强生存下来,这一情况也会宇宙中其他天体上出现,这意味着其他天体上的生命可能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在过去的5亿年左右,银河系内的伽玛射线暴事件让银河系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生存,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家Tsvi Piran称我们发现致命的伽玛射线暴在银河系内出现得非常频繁,地球周围也可能出现伽玛射线暴,但是银河系中央附近的伽玛射线暴要更强大一些,位于银河系边缘地带出现伽玛射线暴的概率会低于50%。
从距离上看,距离银河系中央大约3.2万光年之外宇宙生命生存下来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从星系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生命适合在大型星系的边缘生存,这里的空间环境是最安全的,因此偌大的星系其实只有边缘附近适合生存,此类空间占星系的10%左右。
根据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宇宙中伽玛射线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且方向是随机的,如果某个拥有生命的行星不幸处于伽玛射线暴的释放路径上,那么这颗天体上的生命将遭遇灭顶之灾,科学家认为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为1千万分之一。
研究历史 伽马射线暴是1967年美国Vela卫星在核爆炸监测过程中由克莱贝萨德尔(Klebesadel)等人无意中发现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船帆座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于监视苏联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
1967年这颗卫星发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突然增强,随即又快速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间。
由于保密的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发表,并很快得到了苏联Konus卫星的证实。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
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
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
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
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
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
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由于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方向不好确定,起初对伽玛暴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连距离这样的基本物理量都难以测定,1980年,基于Ginga卫星的观测结果,许多人相信伽玛射线暴是发生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成因与中子星有关,并围绕中子星建立起数百个模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籍波兰裔天文学家玻丹·帕琴斯基提出,伽玛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外,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的遥远天体,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1991年美国发射了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这颗卫星的八个角上安装了八台同样的仪器BASTE,能够定出伽玛射线暴的方向,精度大约为几度,几年时间里,对3000余个伽玛暴的系统巡天发现,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支持了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学尺度上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帕钦斯基与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科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如果伽玛射线暴确实位于宇宙学尺度上,那么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断,伽玛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几秒时间里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生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是人们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例如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距地球120亿光年,在爆发后一两秒内,其亮度就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它在50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
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比这还要猛烈十倍。
1996年,意大利和荷兰合作发射了BeppoSAX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准确地测定伽玛射线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约为50角秒,这就为地面上的望远镜在伽玛暴未消逝之前寻找其光学对应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它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率先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爆发的一个伽玛暴的光学对应体,称为伽玛暴的“光学余辉”,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数个类似的余辉,不仅有可见光波段的,也有射电波段,X射线波段,并且还证认出了伽玛暴的宿主星系,对宿主星系红移的观测证实,伽玛暴远在银河系以外,是宇宙学距离上的天体,余辉的发现使人们能够在伽玛暴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大大推动了伽玛暴的研究。
至2015年人们已经观测到了2000多个伽马暴。
研究成果 袭击地球 广泛的理论认为,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在四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地球曾被伽玛射线爆袭击,天空中会出现两个太阳的现象,70%的大气被破坏,致使海洋生物链基层被破坏,7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这就是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使脊椎动物成为了地球上新的霸主。
科学家发现一场神秘的短伽马射线暴产生的高能辐射可能袭击了公元八世纪的地球。
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现代,可能造成卫星毁损,甚至破坏地球臭氧层,对地球生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在2012年,科学家宣布在古树木年轮中检测到高水平的碳14同位素和铍-10含量,而这些古树木形成于公元775年,这项发现暗示了在公元774年或者公元775年发生了宇宙高能辐射袭击地球的事件。
当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辐射与高空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后,便形成了碳14和铍-10。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排除了距离太阳系较近的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记录下天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现代天文学没有观测到可能的天体残骸。
由此,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次宇宙高能辐射袭击地球可能源于两个天体发生的合并事件。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会释放一些伽马射线,天体的合并伴随着短暂而强烈的伽马暴,但是在可见光波段上可能没有任何迹象。
科学家还指出,此类天体事件距离太阳不会低于3000光年,因为少于这个距离发生的强伽马暴和天体能量释放就可以导致地球生命灭绝。
天文学家也在寻找这个神秘的宇宙天体碰撞残骸,可能是一个仅1200年历史的黑洞,或者3000至1.2万光年处的中子星等。
科学家表示,地球暂时不太可能再遇到一次同样的情况,但若这种情形再度发生,外太空的现代人造卫星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高能辐射还会造成地面通讯、气象研究中心瘫痪。
而如果强伽马暴距离地球更近的话,辐射威力将足以摧毁臭氧层,这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婴儿宇宙 伽马暴发生在宇宙6亿3千万岁的时候,直接证实婴儿宇宙中活跃着爆发的恒星和新诞生的黑洞。
“这个新发现的伽马暴打破了所有的纪录,”Berger说。
“它轻易地超越了最遥远的星系和类星体。
实际上,它表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壮观的事件来找到第一代恒星和星系。
” 一旦大质量恒星的核燃料用尽,塌缩成一个黑洞或者中子星,通过恒星在生命终点排出的气体外壳喷发出气体喷流,典型的伽马射线暴就发生了。
这些喷流加热气体,产生在其它波段观测到的短暂余辉。
“爆发的余辉提供我们关于爆发恒星和其环境的很多信息,”Leicester大学的Nial Tanvir说。
“但是因为余辉消逝得如此快,我们必须快速瞄准并定位它们。
” Tanvir和同事们在三个小时的爆发时间内,用夏威夷莫纳克亚的英国红外望远镜探测了一个红外源。
同时,宾州大学的Berger和Derek Fox用莫纳克亚的双子北望远镜得到了余辉的红外影像。
天文学家注意到,该源在最长波段的影像中存在,但是在最短的微米波长的影像中不存在。
这一“缺失”对应的精确距离为130.35亿光年,或者红移为8.2,使得它成为人类迄今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
前纪录保持者是去年九月才发现的,它的红移为6.7,或者1亿9千万光年,GRB 090423显然成为新的领跑者。
最新发现 2016年 大规模灭绝总是与“厄运”和“阴暗”相联系,它总能牵动我们的思绪,拓展我们的想象空间。
毕竟,“恐龙的灭绝或许由小行星撞击引起”这样的猜测,听起来是那么地具有传奇色彩。
但并非所有大规模灭绝都如此富有戏剧性,也不是所有罪魁祸首都如此容易识别。
发生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是地球五大历史事件之一,导致海洋物种数量急剧下降。
证据表明,这一巨变发生在冰河时代,而伽马射线爆发是最有可能触发此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