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帮:中国资格最老商帮为什么最早衰落?

戏播出之后,普及周莹史事的文章不少,不知道你
【千问解读】
戏播出之后,普及周莹史事的文章不少,不知道你们读过没有?最爱君读过一些,但总体感觉很不好。
或许是出于迎合受众的缘故,这些文章往往无底线地吹捧周莹,糅杂了民间传说和历史真实。
为了表现周莹的励志和成功,把或有或无的事(传)迹(说)都作了极其正面的解读,以突出她的高大全形象。
这样的周莹,恕有史实洁癖的最爱君不能接受。
我先把结论撂在这里,下面会具体分析到。
另外,我以下所讲均指历史上的周莹,与戏说化的周莹无关,电视党和小说党勿喷。
抛开性别成见,周莹的成功并不值得称道。
她的成功,实际上只是借用了陕西商帮既有的势力和财力,守成加适度开拓而已。
把她称作“清末女马云”,当然是一个炒作噱头,但这到底是拔高周莹,还是贬低马云呢? 最要命的是,她最受追捧的两件事迹(下面我会具体讲),恰恰是导致陕西商帮在中国传统商帮中最早衰落解体的原因,而不是通俗所认为的那样,是陕西商帮的极盛表现。
1 ▲历史上的周莹。
陕西商帮的历史,最爱君还算略懂略懂。
不是因为这部剧,而是因为大学班里有个陕西人时常吹嘘陕西商帮有多牛掰,秒杀晋、徽商帮以及一票南方商帮,最爱君被搞得耳根不清净,于是就去挖陕西商帮的黑历史。
结果这个商帮的史料看得蛮多,但实事求是地讲,有关周莹的史料并不多,无外乎《泾阳县志》里写一写她,有关安吴堡、周家大院的介绍提提她,以及吴家后人、国学大咖吴宓给她写上两笔。
其余的,基本就是在当地流传的“安吴寡妇”传说了。
这说明,周莹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名人,成就当然有,但没那么牛掰。
离开那个特定的地域,基本就没听说过她。
这样的地方名人,在中国,随便翻开一个地方的县志,都能找到百把个。
很明显,周莹不是那种被遗忘的历史大人物。
她现在的名气,跟她的实际成就不相符,是被电视剧硬捧红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名实不相称的大V、网红多了去了,所以对于周莹这个“历史小人物”的走红,我也认为正常。
有些人要说,你这分析不对,周莹跟其他历史小人物不一样,她的走红是因为稀缺性,一个寡妇复兴了一个家族的商业帝国,这在历史上极其少见。
也对也不对。
“周莹热”的卖点就是“清末女马云”“清末陕西女首富”,没有性别打头,她也红不起来。
但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男权社会里,寡妇经商致富的史事还是有一些的。
比周莹出名更早的是,《》里的巴寡妇清,已经霸占了“中国第一女首富”的title。
有历史研究者在唐朝文献中搜集整理出了32个女商人,其中19人未有家庭状况描写,其余有记载的13人中,12个是寡妇。
你看,寡妇、商人、致富的元素集齐了,然而她们的名字没什么人知道。
讲真,这些年红的都不是历史,是影视产业。
历史毕竟小众,而且往往不轻松,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个同好,能够就史论史,不激不随,请好好珍惜,多请他/她吃饭。
扯远了。
总之,最爱君已经默认大家对周莹的生平事迹有所耳闻或了解,不再去重复了。
2 ▲四川自贡的西秦会馆极尽奢华,自贡井盐买卖几乎被陕商垄断。
就像最爱君那位大学同学所吹嘘的那样,陕西商帮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很牛掰。
周莹一生经历的年代,却已是这个商帮的尾声。
陕西商帮是中国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
这不是吹捧,是实情。
早在初年,他们就利用地缘优势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朝廷“特区政策”的受益者。
明初,天下并不太平。
为了防范鞑靼势力的反扑和羁縻边疆民族的离心倾向,朝廷把边防建设的重心放在陕西,在陕西沿长城一线设立四个边镇,驻守几十万大军。
为保障边防军的后勤供应,明朝创造性地实行“食盐开中制”,也就是改革了食盐贸易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制度,由国家放权,让私人参与食盐贩运。
但规定商人必须将粮食贩到边关,换取食盐贸易的批条——盐引,然后再凭盐引到食盐产地贩盐。
这简直是为陕西量身定制的“特区政策”。
陕西商民乘势而起,输粮边关,换取盐引,形成了以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商人集团。
以三原、泾县为中心的陕西商人赚到第一桶金,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当其时,后来势头盖过陕西商帮的晋商,虽然得政策更早,但几乎就是跟在陕商屁股后发家的。
日本学者藤井宏说,在食盐的经营方面,陕西商人的势力较长时间都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
另一个后世大商帮——徽商当时根本连影儿都没有,他们是在明朝中叶的盐引改革中崛起的,相当于陕商享受了第一波政策红利,徽商享受了第二波。
那时的陕商,跟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人极其相似,都有一种天生的政治敏感,善于利用政策红利发家致富。
明朝在武力备战西北边疆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开展双边贸易,特别是茶叶和马匹交易,以此缓和与强化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陕商再次嗅到商机,成为陕甘茶马古道的开拓者,并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食盐、茶叶贸易自此成为陕商发家的两大产业。
许多著名的陕商一手贩盐,一手卖茶,开始了集团化、多样性的贸易经营。
到了周莹那个时代,这两大产业仍是她经营的主业,可见她并没有跳脱老祖宗的商业模式。
3 ▲周莹斥重金营建的庄园现成为旅游景点。
早期陕商发家之后,根据政策变动,广泛布局其他贸易行业,最终覆盖了八大产业领域。
除了起家的食盐、茶叶,还涉及布匹、药材、烟草、酿酒、木材和典当业。
八大产业拿下来,就编织成了陕商庞大的商业网络。
明清时期,三原、泾县、渭南这几个小地方,堪称中国西部华尔街。
渭南贺家洼贺家,在西北各地有300多家典当行和70多家钱庄,鼎盛时,当家人贺士英一句话就能影响西北银钱市场利率。
如此大规模、多样化、跨行业的商业资本玩法,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是首创性的。
更为难得的是,陕商创造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意义的“类企业制度”,其先进性让人怀疑他们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一帮人。
比如他们创造的“万金账”,堪称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
在缺乏资本的情况下,陕人合伙筹措资本,将各家投资人的股份、分红和认债等都明文造册。
账册为布皮纸心,包装精美,长期锁在柜中保存,逢退股、纠纷时取出,名为“万金账”。
这一账册规定的集资形式成为明清时期陕西商号最为广泛的资本组织方式。
清代渭南大典当商贺达庭、户县商人开设的茶庄“德泰合”等大型商号均采取“万金账”经营模式由小做大,分号遍及全国。
再比如他们创造的“东西制”。
由于陕西商人主要从事大规模的贩运批发贸易,又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资本运作模式,分号遍布全国各地,投资人往往人力有限,鞭长莫及。
为了适应市场的,増强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他们开始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经营制度,即“东西制”。
投资人为东家,也叫财东,只投资,不干预经营。
由财东组成“神仙会”(即“股东会”)聘任富有经营经验和诚实可靠的职业经理人即“掌柜”,负责经营。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悉听掌柜调度,财东不得干预,这就叫“只有的掌柜,没有满天飞的东家”,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
看见没,王石引以为傲的万科管理制度,大方向不也仅是如此吗?难怪陕商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秦大贾”,这个“大”字,当不止指他们资本雄厚,还指他们制度领先,格局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升期的陕商就是明清时代的马云,不仅钱多,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引领风气之先。
至于周莹,还是把“女马云”的称号让出来比较好。
在她手里玩转的产业,是她的家公吴蔚文留下来的,她的本事就是阻遏其衰败并扩大经营,充当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角色而已。
她涉足的领域,她采用的管理模式,则是陕商老祖宗一路玩下来的,谈不上什么开创性。
用现在的话说,周莹做的还是传统生意,不是新生意。
其实,称周莹为“清末张茵”还合适一点。
只是张茵这个纸业大王、曾经的女首富,这几年风头弱了,所以没人拿她贴标签、打标题。
4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我丝毫没有苛求周莹的意思,“清末张茵”也挺好的,干嘛非要蹭马云的热点呢,还要加个“女”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周莹做生意、搞经营是没有创新性,但那时,整个陕西商帮都如此。
谁也没比谁高明,所以谁也没比谁更能挽救一个商帮的没落。
周莹生活的年代,正是陕商内外交困的时候。
在内,波及西北五省的陕甘回民大起义,几乎使陕西积聚了多年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
动乱中,向来具有乡居传统的陕西商人在故乡遭遇灭顶之灾。
家财被劫掠已是小事,更严重的是,一些富商惨遭杀戮。
即便幸存下来,也因形势所迫,大量营业资本转化为军费开支,陕商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在外,鸦片战争后,洋货逐渐进入内陆,一步步挤压了陕商的优势产业生存空间。
比如洋布的畅销,使得陕西布商的鄂豫土布销售额锐减,年间一年销售额还有四百万两,此后收缩得仅剩四分之一不到。
清末西方机器制作的香烟以其口味清香、吸食携带方便及新颖的宣传手段很快流行中国,陕商的水烟业一下就成了。
当然,这不仅是周莹及其陕西商帮面临的危机,也是中国所有传统商人、商帮的危机。
不同的危机应对,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商场如战场,残酷是肯定的。
对于传统商帮来说,有的华丽转身,有的衰落解体。
沿海的宁波商帮、洞庭商帮和广东商帮,因为近代化转型及时,不仅避免了衰落,还迎来第二春。
这些商帮触觉灵敏,接受新生事物、引入新兴技术较快,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投资新式企业,取得整体性的成功。
比如,宁波商人在其支柱产业——沙船业和钱庄业领域内,一方面主动采纳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最早将效率低、速度慢、承载量小的沙船运输业发展为轮船航运业,另一方面将传统的钱庄业转型为近代银行业。
这两项转变,已足够他们再领风骚。
同一时期,陕西商帮的佼佼者们在做什么呢? 周莹做了她一生中最出名的两件事。
对,就是大家现在的那两件事:第一,向西逃的进贡十万两白银;第二,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宅。
这两件事正好体现了传统陕商的一向做派。
第一,骨子里看不起商人这一身份,务求通过靠拢权力、捐官等形式为自己塑造商人之外的身份地位。
周莹的娘家、婆家人都曾斥巨资捐官。
她自己也谋得了诰封二品夫人、一品夫人的荣誉,高兴得唱戏三天三夜。
第二,将巨额商业利润用于盖房置地、奢侈消费等非生产性行为上。
近代陕商据说“一饭百金,一衣千金,一居万金”。
周莹日常起居也极为富贵奢华,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典型的土豪路数。
视野决定格局,我们无法要求周莹做得更好,但也不应把她捧得过高。
用流行的话语来解释周莹及其代表的陕商的行为,那就是:陕商对自身社会地位及奢靡消费的强烈专注,使其对近代中国形势变迁几乎无感,仍拘泥于传统商业经营。
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向披靡的时候,陕商因其浓厚的封建保守性导致最终衰落解体。
所有人都称赞周莹把吴家的生意推向极盛,但没有人知道周莹之后吴家及其背后的陕商跌落何处。
这或许就是曾显赫一时的“天下第一商帮”的宿命。
周莹,一个传奇寡妇,恰好唱了一曲挽歌。
随机文章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请问明朝曾和葡萄牙发生战争吗?揭秘印加儿童木乃伊真相,活生生儿童被当成祭品活埋(陋习)揭秘外星人存在终于被证实,金星/玛雅文明成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秦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怎么回事?看看秦驰道就知道了
秦朝建立之后,曾下令修建长城,并开扩四方,北征匈奴,南抚闽粤,将秦朝打造成了一个东方大国。
秦朝的工程举世无双,除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万里长城,秦驰道也是当代的一大壮观。
秦朝建立后,国内仍然有着众多的隐患,六国后裔仍然存在,他们时刻妄想着推翻这个国家。
始皇帝为了控制六国,也为了加强与各地之间的联系,便决定修筑驰道。
从咸阳出发,秦驰道一直贯穿原六国的各大都城,他下令收缴六国天下利器,又统一文字,如此,秦文化传播到了四方。
秦朝的驰道贯穿南北,修建的非常精妙,以至于到现在都杂草无生。
在今天延安段和庆阳段一块,仍然依稀可以看到秦朝驰道的影子。
根据专家们的推断,该驰道应该是从陕西淳化县出发,一直到北边的鄂尔多斯草原,也会是今天的包头市。
这块地方是秦朝北征匈奴扩展的地方,秦朝时被称为朔方郡。
秦朝之所以在此地修筑驰道,也就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边关。
秦朝驰道的设计修建是专门为了马车运输的畅通。
在古代,马车是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以秦始皇为了各地的畅通,专门在驰道的基础上修筑了所谓的秦直道。
从现今残留的遗迹可以看出,秦直道有几十多米宽,而且地面平整无垠,不留半点杂草,它可以使得十多匹马并排通过,不仅能更大效率的提高秦朝的交通运输能力,而且也方便秦朝对各地方的控制。
另外,秦直道还有军事方面的作用,作战一般以战车、骑兵、步兵三种兵种为主,直道以这种方式修筑更能提高秦军的机动能力,特别是对车兵来说更加的方便。
前209年抵御西进的、起义军时,正是借用了秦直道的机动性才彻底击败了周文,挽救了秦国。
秦朝虽然只有两代君主,但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是很大的。
修筑这样的驰道需要很多的人力,再者一条驰道也要一年以上才可以竣工,这在现今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秦朝却做到了。
令后世人费解的是,秦朝到底利用了什么样的工程技术在短时间内造就了这样的交通网,这就不得不令人钦佩了。
在今天大同段的秦驰道依然保存完整,在这里参观的人们可以看到秦朝直道工程的完美,这里经过了两千多年,仍然未有杂草,当地政府甚至将其作为交通枢纽来使用。
秦驰道和万里长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秦朝既然修筑了这样宏伟的工程建筑奇观,自然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这或许就是秦朝所谓暴政的起源,是它的劳民伤财才导致了最后秦朝的灭亡吧。
随机文章槿汐被害!甄嬛惊见皇后宫中「古怪一物」 怒揪敬妃出卖看穿“纳粹只会带来毁灭”德军官密谋暗杀希特勒未果,还背上叛徒骂名…直到政府做了这件事外星人头颅在河北出土,两双眼睛八个脚趾(外星人被祭奠)世界上最后一条美人鱼,距今1万多年历史(美人鱼真实存在过)盘点哈勃望远镜十佳照片,第一名为即将死亡的星球/与太阳相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是怎么回事?中国对印度下的最后通牒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场由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战争,战争初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战场取得了主动,印军为扭转不利局面,对巴基斯坦本土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取得了胜利。
巴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亚克尔运河。
亚克尔运河是拉合尔的最后一道屏障,巴军此时已无退路。
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下达了军队总动员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向中国紧急求救。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给予了巴基斯坦大力支持,同时迅速调派了部分现役坦克支援巴军。
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中国政府经过研究,还对可能出兵的具体位置进行了研究。
鉴于印军近年来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在中锡边界地区修筑了大批侵略工事,决定在这个地区展开反击,策应巴基斯坦。
1965年9月16日,中国政府向印度发出一个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审定的照会。
《人民日报》在17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个最后通牒式照会的全部内容,题为《中国政府复照印度政府提出严正要求:文到之日三天内拆除中锡边界印军入侵工事,立即停止印军一切入侵活动并保证不再骚扰》。
这个照会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其中第三部分内容如下: “印度政府......的侵略逻辑是,凡是它已经占领了的地方,都是它的;它想要占领而尚未占领的地方,也是它的。
1962年印度政府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是由此而起的,现在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也是由此而起的……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第四部分严厉谴责印军在在中印边界和中国—锡金边界的入侵挑衅活动,内容如下: “众所周知,印度政府利用锡金领土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由来已久。
远的不用说了。
自从一九六二年九月以来,印度军队就越过早已划定的中锡边界,在中国一侧和中锡边界线上修筑了大批侵略工事。
几年之间,大大小小的军事工事直至目前还有五十六个,遍布中锡边界的重要山口,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行肆无忌惮的蹂躏和破坏......” 照会最后说,“中国政府现在要求印度政府在文到之日三天内拆除它在中锡边界中国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且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送回被劫走的中国边民,归还被抢走的牲畜,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
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 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印度担心受到两面夹击,不仅迅速按期撤除了在中锡边界上的全部56个军事工事,还归还了被劫掠的同胞及牲畜等。
由于印度答应了中国方面的所有要求,中国军队最终没有出兵。
9月23日,印巴双方同意休战。
次年1月签署《塔什干宣言》,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随机文章诸葛亮决意杀魏延!不是反骨是为啥?真相只有「4个字」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