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当兵,八十岁回家 古时候当兵就没有退伍吗
【千问解读】
对古代当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古代当兵没有退伍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这首创作于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15岁参军,80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所见的悲惨情景。
几乎每个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为诗中主人公感到一种难言的悲戚。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当兵难道就没有退伍制度吗?15岁去当兵,80岁才让回家,这是人干的事?今天小编就来与大家聊聊古代当兵服役的那些事。
古代各个时期的度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这里就以秦汉时期的征兵制度作为依据。
在秦代和西汉早期,所有年龄在15到70岁之间的成年男性都会被国家登记在册,跟我们现代人成年后要领身份证差不多是一回事。
被登记在册的男性一生必须完成服两年兵役的义务,第一年在京师或是战场前线任“正卒”,第二年在自己所处郡县担任“戍卒”。
(另一种说法是第一年在京师任“正卒”,第二年到边郡任“戍卒”。
小编推断之所以出现两种说法可能是由于战争与和平时期应对方法不同所致。
) 如果是和平年代,男性入伍时间一般会定在20至24岁。
因为古人结婚早,20岁前基本已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接下来就该给国家效力了。
当然这不仅仅是出于人道考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口在古代是最宝贵的资源,让成年男性在家乡娶妻生子后再去服兵役,这也适合国家的最大利益。
如果是战争年代服兵役时间就得看实际需求,要是真到了前线吃紧的时候,15岁登记在册后就有可能被直接送往战场。
每家每户都需安排一名成年男子去服兵役,但如果家中有人在“二十等爵制”(秦汉时期的爵位制度)中的爵位级别高于九级,或者是被下诏赦免义务的人,则可以免除服兵役。
此外,任何比规定最低标准身高还矮的人都会被登记为侏儒,他们也会被免除服兵役。
由于绝大部分人都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所以古代往往拥有一支规模很庞大的常备军。
然而稍微了解过一点战争史的人都了解,战场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勇敢、最善战的那批精锐部队,而不是跟在后面出工不出力的杂牌部队。
所以古代士兵在入伍后会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被挑选分类。
以西汉为例,擅长步战、弓弩的士兵会被培养成“材官”,擅长车马骑射的士兵会被培养成“车骑”,擅长水上作战及深谙水性的士兵会被培养成“楼船士”。
材官、车骑、楼船士都是属于精锐部队,他们的军饷和爵位都要高于普通士兵。
同理,在战场上拼杀的主要也是靠材官、车骑、楼船士,其他士兵则主要负责运输、警戒等次要军事任务。
从综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当兵也是有退伍制度的。
普通士兵完成两年服兵役后就可以回家,不过这还没完。
每人在服役结束后,每年都需要花一个月时间以“更卒”身份在家乡附近服役,主要任务是治安巡逻,以及给家乡附近的国有大型工程项目做免费劳动力。
而材官、车骑、楼船士这些精锐部队的士兵类似于今天的职业军人,他们在服役期满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军营,也可以选择回归家乡,总之没有硬性规定。
最后再来说回到《十五从军征》,像诗中所描述的这种情况难道是假的吗?当然不假。
上文中我们所说的主要都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服役流程,如果换到战争年代,那制度的弹性就很大了。
比如古代士兵要是参加远征,那基本打到哪里就留到哪里。
继续或是保住现有领土都需要大批士兵,怎么可能让你一到点就回家。
此外,家乡要是在战争中成了敌占区,那即便可以退伍,也很难顺利返回家乡。
所以《十五从军征》中那种人间悲剧在战争时期算是常见现象。
如今网上许多键盘侠天天喊着打这个,打那个,却完全忽视了战争的残酷。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生荆杞。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十五的歇后语
) No.8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No.9八月十五团圆节——一年一回 No.10二十五斤四百两(旧制一斤十六两)——没错;错不了 No.11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是时候 No.12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No.1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No.14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No.15十五个小孩打闹——七哭八笑 No.16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No.17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No.18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No.19十五根秫秸(shu jie)当标杆——七长八短 No.20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No.21十五只老鼠打架——七抓八扯 No.22八月十五过年——差远了 No.23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 No.24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No.25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No.26正月十五打牙祭(偶尔吃顿丰盛的饭)——一年一回 No.27初一吃十五的饭——前吃后空 No.28十五把铡刀铡草——七上八下 No.29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 No.30十五面锣鼓一齐敲——七想(响)八想(响) No.31十五个小孩睡当院——横七竖八 No.32十五个人当家——七嘴八舌 No.33十五个人睡两头——七颠八倒 No.34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No.35正月十五云遮月——不露脸 No.36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No.37穷人逃债——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No.38八月十五桂花香——花好月圆 No.39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 No.40十五只小船出海——七颠八倒 No.41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No.42十五个瓦盆摔山下——七零八落 No.43你给我个初一,我给你个十五——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 No.44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No.45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No.46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No.47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No.48十五个驼子睡一炕——七拱八翘 No.49十五个人抬木头——七手八脚 No.50十五只蜘蛛结网——七勾八扯 No.51十五个妇女拉家常——七嘴八舌 No.52娄阿鼠(昆剧《十五贯》中人物)测字——做贼心虚 No.53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No.54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了 No.55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百爪挠心 No.56十五块板子做桌面——七拼八凑 No.57十五个聋子问路——七喊八叫 No.58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No.59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明朝帝王为什么如此短命?大部分死于30多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