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当作帝王的老子创业到底有多难
【千问解读】
一个出生在北魏末年的青年,之后,被当成壮丁,抓到了南朝,干了五年苦力,幸运的是,流亡的王子要复仇,于是跟着王子重新踏上北魏的国土,披荆斩棘,入主中原,战后被封为将军。好日子没几天,北魏平叛的大军到了,王子被杀,自己再次沦为奴隶,这个青年并没有放弃,因为他有用不完的力气和强大的勇气,好不容易在军队站稳脚跟,悲剧再次上演,由于战斗失败,青年回到了曾经当了五年苦力的国家,,又是一个三年。
网络配图 三年后回到西魏,或许是累了,老天终于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从此南征北战,大都督、柱国大将军、隋国公,荣誉纷至沓来,他就是杨忠,圣可汗的父亲。
出生在太湖边的,当管理员熬了多年资历之后,终于有机会步入官场,统帅军队,在岭南迎来了第一个事业高峰,就是镇压李贲叛乱,兼任七州军区司令。
三年后,带着岭南人民满满的祝福,以及三万子弟兵,远赴江南,联手另一位名将王僧辩,灭了嚣张的之乱。
此后迎立的第七个儿子,做了新,屁股没坐热,就被西魏的连老巢都给端了,新皇帝变成了萧绎的儿子,这个更惨,宇文泰之后是,老高也不客气,硬是塞给一个破落贵族给南朝。
这时候的梁国,已经完全没了中原正统的底气,无论是西魏还是,随便欺负,南朝高层也都默认了这种情况,但是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陈霸先,老陈一声吼,上来就把萧渊明给废了,继续让萧方智当领导(傀儡),把拦路的第一大将王僧辩也给杀了,再向北齐开战,北伐,竟然赢了。
北齐被陈霸先重创之后,过来捡了个便宜,直接把家族连根拔起,从北魏分裂出来的东西魏再到北周、北齐,终于在公元577年,实现了合并,完成了北朝的合并,宇文世家开始退居幕后,接下来实现统一的,是另一个家族,他们,族长叫杨坚。
杨坚的出场很霸气,他在影响人类历程的百人榜中,排名82位,原先的名字和老外一样长:普六茹,他建立的更被誉为农耕文明的巅峰,开疆扩土,更是传说中的“”,已经不能再牛逼了。
不过杨坚和现在很多富二代一样,属于二次创业,他的父亲杨忠留下的家业相当庞大。
杨忠的青少年时代,正赶上北魏末年的大叛乱,北魏全境都在闹起义,支撑起整个家族的,是他的父亲,叫杨祯,官拜宁远将军,为躲避战乱,杨祯带着族人,跑进了深山老林,占山为王。
的时候,身在中原的贵族,有很多跟着司马家族跑到了江东,但更多的,跑进了深山,想先看看形势,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只有小部分,凭借家族强大的实力,和五胡合作,比如关东名门崔宏,和、等都有过合作,最后在北魏做官终老;但大部分,还是被五胡吞并,成为奴隶或者被杀。
网络配图 而杨祯选择的道路,就是和六镇起义领袖鲜于修礼玉石俱焚,战后被杀,杨忠也就开始了流浪生活,刚经过泰山,正好遇到南朝军队,被当成壮丁,带到了江南,从此进入军事生涯。
杨忠身材好,长的也很帅,据说他的胡子非常性感,曾经迷倒万千少女,更重要的是,小杨家世不错,老爹怎么说也是军队长官,在南朝混了四年之后,公元528年,进驻洛阳,造成河阴之变,胡、小皇帝以及文武百官全部被杀,逃出来的北海王,进入南朝,寻求政治庇护。
第二年,元颢带着杨忠以及南朝统帅,进入北魏境内,依靠陈庆之的神奇表现,元颢进驻洛阳,宣布成为北魏新任皇帝,同为北方人,战后升官,杨忠成了直阁将军。
后来尔朱荣亲自带兵镇压,元颢兵败被杀,陈庆之化身和尚,独自逃回南梁,而杨忠却留了下来,正式成为军队中的一员,授任都督,另封小黄县伯。
史书上的独孤信,忠孝仁义,后来和宇文泰东西魏分家,独孤信攻占东魏城池后,战败逃亡南朝,南北朝进入后时代,相对弱小的南梁和西魏,抱团取暖,作为合作的基础,独孤信和杨忠,从南朝回归西魏。
回到西魏的杨忠,脱离了老领导独孤信,成为宇文泰的贴身侍卫,就好比业务团队回归公司,老板却把团队中的骨干,调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多少有点不寻常,不过杨忠确实是在这段时间,完全取得了宇文泰的信任。
传说当初宇文泰去龙门打猎,其他人都是弯弓射箭,只有杨忠采用最拉风的捕猎方式,直接和猛兽单挑,于是就有了新的名字:揜(读 yan)于,猛兽的意思。
杨忠在宇文泰身边,做了一段时间的贴身小秘书之后,重新踏入战场,两魏五战中,都有出色发挥,但真正让杨忠成为一代名将,并且位列十二大将军的,是对南朝的战争。
侯景之乱后期,南朝阵营也分成了两派,是投靠北齐还是向宇文泰示好,湘东王萧绎选择了宇文泰,邵陵王萧纶选择了北齐,萧纶是萧衍的第六个儿子,在上一集有出场,被七弟萧绎打败后,联合西陵郡守羊思达、汝南城主李素,以及随州、陆州的当地土豪,配合北齐的军队,共同出兵西魏。
杨忠在第一时间围困汝南,李素战死,萧纶活抓被杀,后面更是一马平川,直接把南朝汉水以东的地儿,一股脑全给收了,将西魏的边境线,延伸到了汉水。
这一年,是公元552年,萧绎继位,成了梁元帝。
作为的萧绎,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和宇文泰关系太好,要独立,要强大,要把之前失去的土地重新夺回来,但是萧绎的能力自己也清楚,打不过啊,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于是萧绎想了个好办法。
萧绎是文化人,“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于是萧绎想和宇文泰这种大老粗讲讲道理,写了封长信,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把南梁的土地还回来,宇文泰也不客气,直接命令杨忠,进攻江陵。
网络配图 当时梁州和益州,已经是宇文泰的了,襄阳也没了,江陵就是一座孤城,本来萧绎继位后,王僧辩等人都建议他,把总部搬到扬州。
萧绎不同意,作为读书人,就要有读书人的骨气。
杨忠和先占领江津,屯兵渡口,打败梁元帝的大象骑兵之后,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个儿子(cha),成了西魏的傀儡皇帝,建立西梁,杨忠镇守穰城。
这个穰城,就是现在的河南邓州,有个典故,讲的是远征的故事,爆发前,曹操逐步消灭的同盟,当时曹操正准备吞并的势力范围,而张绣和联合,进攻河南叶县,威胁。
作为应对,曹操调转马头,包围穰城,想连张绣和刘表一块收拾了,正顺利的攻城拔寨的时候,袁绍出手了,传说要偷袭许昌,曹操的军事才能不用多说,回兵北撤救援许昌,依然安排队伍殿后,果然张绣上当,派出去的追兵,死伤惨重。
张绣,而这时候出马了,成功说服张绣再次出兵,把曹操的后续部队,打的稀巴烂。
继续说杨忠,公元556年,一代枭雄宇文泰去世,儿子继位,杨忠也成了柱国大将军、隋国公。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57年,老上司独孤信把女儿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成为封建史上,最有名的一对夫妻。
这时候的独孤信,在哪呢?他没有部下杨忠那么好命,从南朝回来后,在荆州待了一段时间,然后被远放,作为大司马,镇守河阳,和柔然做邻居去了,并在女婿成为皇帝后,服毒自杀。
公元562年至公元564年,杨忠先后三次征讨北齐,直到公元568年,实在走不动的杨忠,回京城休养,同年因病去世,儿子杨坚继承一切爵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高祖刘邦文化水平不高,他当了帝王有没有改观呢?
刘邦虽然一生落下了不少骂名,但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不过要说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
、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
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就只有刘邦在原地踏步,连骂人用的粗口都不带改,可见其文化水平的低劣。
骂不骂人跟素质地位没关系,只要是人,总有爆粗口的时候,但骂人的水平绝对跟有没有文化有关系,像小学都毕不了业的刘邦,就绝对不可能骂出或者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
刘邦骂人的水平极其有限,用得最多的词就是“竖儒”。
“儒”本来是指有才能的人,可在前面加上一个“竖”字,就很侮辱人了,合起来大概就是奴才书呆子的意思。
除了这个“竖儒”以外,刘邦骂人时还常常以“乃公”自居,一开口就是“你爷爷我”怎样怎样。
刘邦没文化,所以他骂的人大多数都是文化人,这跟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是一个道理。
著名学者郦食其来投靠他,刘邦一听是个儒生,就没什么兴趣,心想又是一个来混吃混喝的,放一边凉快去。
郦食其大概知道刘邦对文化人不大友好,既然你不见我,那我只好自己找上门去,走到门口也不说自己名字,只说是高阳酒徒。
刘邦正在享受两个美女的足底按摩,心情愉快着,一听有个酒徒来找他,就答应见了。
晚上喝点小酒,也是刘邦这个流氓的一大嗜好。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郦食其满以为刘邦就算不出来迎接一下,至少也该正襟危坐吧,可一进门,就看见刘邦半躺在床上,两脚叉得大大的,闭着眼还在享受足浴,一脸的陶醉。
(郦食其:导演!搞错了吧,这就是沛公?怎么弄一流氓上来!导演:没错没错,他就是流氓,你将就应付着!刘邦也很不爽,正找编剧扯皮,你写的什么狗屁本子,不是说进来一酒徒吗,怎么变成一书生,你不知道我最烦的就是书生?一天叽叽歪歪的嘴皮子翻个不停。
) 两人都有气,看对方就不顺眼了。
郦食其也不下跪,膝盖绷得直直的,只拱了拱手,弯了弯腰,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大概郦食其还在想,要我给你这个流氓下跪,没门!刘邦也不搭理他,哼了一声,继续闭上眼享受。
郦食其问刘邦:“你是想帮助打诸侯,还是想着率领诸侯打秦朝呢?” 刘邦一听就破口大骂:“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他一天到晚带着一大票小弟跟老秦家掐架,正准备打到关中去端对方老窝,郦食其现在跳出来置疑他的立场,也难怪刘邦会生气。
郦食其也算有些小聪明,知道把这个流氓头子惹毛了没什么好处,赶紧见好就收:“既然你是要打秦朝,那就不该这么傲慢。
”知识分子没事就爱教训人,郦食其也有这毛病,好在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还懂得知错就改,爬起来道了歉,来人,上菜,喝酒! 不过郦食其高兴得太早了,别看他现在跟刘邦坐一快吃肉喝酒泡美女,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遇到刘邦不爽的时候,照样把他骂得。
搞跨了秦国,刘邦和分赃不匀,两帮人打了起来。
刘邦流氓出身,小时候架打得不少,一般人不是他对手,可要遇到项羽,挨揍的总是他。
正面打不过,刘邦就想搞点歪门邪道,郦食其就给他出主意说,项羽,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你得挖他的墙角,私底下给这些人好处,多封几个王,这样他们即使不站到你这边,也不会再帮项羽揍你了。
刘邦觉得这办法不错,就让郦食其放手去干。
可郦食其前脚一走,后脚听说了就跑来劝刘邦,说搞这个分封制是不行的,事情只会越弄越糟。
刘邦听了脊背直冒冷汗:“又是这个竖儒,专出馊主意,几乎坏我大事!” 张良也是个儒生,不知道他听刘邦这么骂自己的同行,会是什么感想。
就这个动不动就满嘴粗口的臭毛病,很多人都不愿意跟着刘邦混。
魏豹原来就是跟刘邦混的,后来觉得项羽势力更大,就换了老板。
刘邦派人去做魏豹的思想工作,说股票现在虽然跌得比较厉害,可远期收益会相当好,你应该长线持有才对。
可魏豹听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刘邦太喜欢侮辱人,动不动就骂自己的部下,我可受不了。
当上皇帝以后,刘邦骂人就更不收敛了,他是老大,底下人也就只好忍了,个个开始修炼忍者神龟的功夫。
到后来刘邦觉得只动口不动手的那叫君子,可我是流氓啊,除了继续“竖儒”以外,他还养成一新习惯,开会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老爱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便盆用,往里面撒尿。
他倒是方便,不用跑厕所了,可那些儒生就倒霉了,每次上朝都得多准备一个帽子,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著名的“商山四皓”打死都不愿意来,人家好歹是名人,怎么能受这种侮辱,也只有郦食其这样要官不要脸的人才受得了。
刘邦当然也很郁闷,我缺点是不少,可我也有优点啊,骂人归骂人,可你要说的有道理,我还是会给你甜头吃的。
比如说那个陆贾,一天到晚在刘邦耳朵旁边念叨,老讲《》怎么说,《尚书》怎么说,刘邦很烦这个,你不就是比我多念了几年书,拿到了一张大学文凭,至于成天到我跟前显摆吗? 心里不爽要是不骂人,那就不是刘邦了:“你爷爷我在马上打下了这份家业,你说那些有屁用!”陆贾就回答说,你是靠拳头打了天下,难道你还想用拳头来治理天下?刘邦觉得是有点道理,马上就拍着陆贾的肩膀说,你说得很对,现在有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去把你的那一套都写下来……刘邦玩起变脸来很职业啊,从一脸愤怒到只需要那么几秒钟,看来在巴蜀待过的人就是不一样。
汉高帝七年,北边的匈奴想来打秋风捞点好处,刘邦一边派使臣去谈判,顺便搞搞间谍活动,一边准备派兵征讨,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流氓都懂。
匈奴人也有点鬼聪明,故意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所以这些使臣回来都说匈奴不怎么样,揍他们那是轻松加愉快。
只有一个叫刘敬的看出匈奴这点鬼名堂,就劝刘邦不要打。
可能是他话说急了点,刘邦听着不舒服,一言不合脏话就喷涌而出:“你这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把人一关,刘邦就带着小弟们出发了,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扇刘敬的嘴巴。
结果大家都知道,刘邦一到平城,就被匈奴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
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了建信侯。
刘邦在世时骂人无数,死后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骂,魏晋时最嚣张的就骂他“时无英雄,使”。
可不管刘邦怎样骂人,对手底人下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那些小弟也不会死心塌地地跟他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宋帝王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收复幽云十六州?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