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末代帝王溥仪:为什么能够三次登上皇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中国自从公元前221年称,到公元1912年即宣统三年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的两千三百一十二年中,有四百九十二人做了皇帝。

纵观这两千多年来实行帝制的历史,这些皇帝大都一生仅坐了一次皇帝大位,而唯独末代皇帝溥仪不厌其烦地接连做了三次皇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三起三落的皇帝。

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

他在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五是没有皇陵的皇帝,六是接连做了三次皇帝的皇帝。

说起来溥仪登上大清王朝的皇帝大位其实纯属历史的偶然,因为他不是的儿子,所以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前,溥仪也并非是皇太子。

其实早在戊戌政变之后,就打算废掉光绪皇帝,但光绪皇帝又没有子嗣继承大位,怎么办?然而,慈禧自有办法。

公元1900年,即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颁下懿旨,由军机大臣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皇帝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就是既继承同治皇帝又继承光绪皇帝,并且传话,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绪皇帝之间要举行一个仪式,就是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同时举行大阿哥登极大典。

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义和团事件,载漪就是“大阿哥”的父亲,支持义和团。

慈禧因此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遣戍新疆。

第二年慈禧回銮,就在回銮的路上,慈禧又宣布废除大阿哥溥儁的“大阿哥”这个名号。

回到北京之后,溥儁就归宗回到了载漪的名下。

“大阿哥”废掉之后,慈禧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光绪皇帝又没有儿子,而此时还被慈禧囚在中南海的瀛台上。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就这样光绪皇帝驾崩后,溥仪登基作了大清王朝的宣统皇帝。

溥仪第一次登基做皇帝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时间,也就是他从三岁到六岁期间做了宣统皇帝。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即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汉新军发动起义,因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史称“辛亥革命”。

接着湖南等各省纷纷响应,不久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元纪年,废除宣统年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接着就和清朝政府谈判,孙中山最后决定让袁世凯接任他的大总统,南北达成了一个协议,宣布宣统皇帝退位。

溥仪第一次皇帝的使命就这样的结束了。

溥仪第二次做皇帝是因为公元1917年6月的“张勋复辟”。

那一年,张勋率领“辫子兵”气势汹汹地进入北京城,到处叫嚣着“奉还大政”。

7月1日,溥仪便在张勋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的扶持下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时,北京满大街都是“大清复辟”的叫嚣,穿着清朝袍褂的前清遗老遗少地走在街上,脑袋后面拖着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的辫子,一度冷冷清清的紫禁城内,突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当时只有十二岁溥仪的心里无疑盼望着复辟的成功。

传说当张勋的“辫子兵”与段祺瑞的军队打仗时,有个小告诉溥仪说,宫里供着的关帝显灵了,昨天晚上帮助张勋的军队打仗,关帝的坐骑赤兔马都跑出汗来了。

溥仪急忙去看,说是不是真的。

然而,溥仪跟着太妃、王公、师傅、太监们高兴了没几天,形势就变了。

段祺瑞重新执政,“辫子将军”张勋和他那支“辫子军”终于被赶了出去。

从张勋带领“辫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做皇帝,到当月12日,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溥仪的第二次的皇帝梦仅仅做了十二天便结束了。

真可谓上也匆匆,下也匆匆! 1924年11月5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

溥仪搬进北府,也就是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

不久,日本派人将溥仪护送到了天津。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于是,溥仪第三次做了皇帝,但这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只不过是没有半点权势和自由的日本人卵翼下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没有日本人的庇护,溥仪连“儿皇帝”也做不成了,在8月17日,溥仪准备从沈阳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后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他被押解回国。

于是,溥仪一生的“皇帝梦”便从此永远地结束了。

随机文章萨尔贡二世简介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探寻美国恶魔之坑,直径1280米是超级陨石砸出来的(深180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高祖刘邦文化水平不高,他当了帝王有没有改观呢?

要说起那些泥腿子出身的,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和,但是要是说到流氓程度,朱元璋跟刘邦可是没法比,刘邦这一身流氓习气,就算是做了皇帝还是丝毫没有改变。

刘邦虽然一生落下了不少骂名,但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不过要说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

、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

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就只有刘邦在原地踏步,连骂人用的粗口都不带改,可见其文化水平的低劣。

骂不骂人跟素质地位没关系,只要是人,总有爆粗口的时候,但骂人的水平绝对跟有没有文化有关系,像小学都毕不了业的刘邦,就绝对不可能骂出或者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

刘邦骂人的水平极其有限,用得最多的词就是“竖儒”。

“儒”本来是指有才能的人,可在前面加上一个“竖”字,就很侮辱人了,合起来大概就是奴才书呆子的意思。

除了这个“竖儒”以外,刘邦骂人时还常常以“乃公”自居,一开口就是“你爷爷我”怎样怎样。

刘邦没文化,所以他骂的人大多数都是文化人,这跟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是一个道理。

著名学者郦食其来投靠他,刘邦一听是个儒生,就没什么兴趣,心想又是一个来混吃混喝的,放一边凉快去。

郦食其大概知道刘邦对文化人不大友好,既然你不见我,那我只好自己找上门去,走到门口也不说自己名字,只说是高阳酒徒。

刘邦正在享受两个美女的足底按摩,心情愉快着,一听有个酒徒来找他,就答应见了。

晚上喝点小酒,也是刘邦这个流氓的一大嗜好。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郦食其满以为刘邦就算不出来迎接一下,至少也该正襟危坐吧,可一进门,就看见刘邦半躺在床上,两脚叉得大大的,闭着眼还在享受足浴,一脸的陶醉。

(郦食其:导演!搞错了吧,这就是沛公?怎么弄一流氓上来!导演:没错没错,他就是流氓,你将就应付着!刘邦也很不爽,正找编剧扯皮,你写的什么狗屁本子,不是说进来一酒徒吗,怎么变成一书生,你不知道我最烦的就是书生?一天叽叽歪歪的嘴皮子翻个不停。

) 两人都有气,看对方就不顺眼了。

郦食其也不下跪,膝盖绷得直直的,只拱了拱手,弯了弯腰,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大概郦食其还在想,要我给你这个流氓下跪,没门!刘邦也不搭理他,哼了一声,继续闭上眼享受。

郦食其问刘邦:“你是想帮助打诸侯,还是想着率领诸侯打秦朝呢?” 刘邦一听就破口大骂:“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他一天到晚带着一大票小弟跟老秦家掐架,正准备打到关中去端对方老窝,郦食其现在跳出来置疑他的立场,也难怪刘邦会生气。

郦食其也算有些小聪明,知道把这个流氓头子惹毛了没什么好处,赶紧见好就收:“既然你是要打秦朝,那就不该这么傲慢。

”知识分子没事就爱教训人,郦食其也有这毛病,好在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还懂得知错就改,爬起来道了歉,来人,上菜,喝酒! 不过郦食其高兴得太早了,别看他现在跟刘邦坐一快吃肉喝酒泡美女,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遇到刘邦不爽的时候,照样把他骂得。

搞跨了秦国,刘邦和分赃不匀,两帮人打了起来。

刘邦流氓出身,小时候架打得不少,一般人不是他对手,可要遇到项羽,挨揍的总是他。

正面打不过,刘邦就想搞点歪门邪道,郦食其就给他出主意说,项羽,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你得挖他的墙角,私底下给这些人好处,多封几个王,这样他们即使不站到你这边,也不会再帮项羽揍你了。

刘邦觉得这办法不错,就让郦食其放手去干。

可郦食其前脚一走,后脚听说了就跑来劝刘邦,说搞这个分封制是不行的,事情只会越弄越糟。

刘邦听了脊背直冒冷汗:“又是这个竖儒,专出馊主意,几乎坏我大事!” 张良也是个儒生,不知道他听刘邦这么骂自己的同行,会是什么感想。

就这个动不动就满嘴粗口的臭毛病,很多人都不愿意跟着刘邦混。

魏豹原来就是跟刘邦混的,后来觉得项羽势力更大,就换了老板。

刘邦派人去做魏豹的思想工作,说股票现在虽然跌得比较厉害,可远期收益会相当好,你应该长线持有才对。

可魏豹听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刘邦太喜欢侮辱人,动不动就骂自己的部下,我可受不了。

当上皇帝以后,刘邦骂人就更不收敛了,他是老大,底下人也就只好忍了,个个开始修炼忍者神龟的功夫。

到后来刘邦觉得只动口不动手的那叫君子,可我是流氓啊,除了继续“竖儒”以外,他还养成一新习惯,开会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老爱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便盆用,往里面撒尿。

他倒是方便,不用跑厕所了,可那些儒生就倒霉了,每次上朝都得多准备一个帽子,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著名的“商山四皓”打死都不愿意来,人家好歹是名人,怎么能受这种侮辱,也只有郦食其这样要官不要脸的人才受得了。

刘邦当然也很郁闷,我缺点是不少,可我也有优点啊,骂人归骂人,可你要说的有道理,我还是会给你甜头吃的。

比如说那个陆贾,一天到晚在刘邦耳朵旁边念叨,老讲《》怎么说,《尚书》怎么说,刘邦很烦这个,你不就是比我多念了几年书,拿到了一张大学文凭,至于成天到我跟前显摆吗? 心里不爽要是不骂人,那就不是刘邦了:“你爷爷我在马上打下了这份家业,你说那些有屁用!”陆贾就回答说,你是靠拳头打了天下,难道你还想用拳头来治理天下?刘邦觉得是有点道理,马上就拍着陆贾的肩膀说,你说得很对,现在有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去把你的那一套都写下来……刘邦玩起变脸来很职业啊,从一脸愤怒到只需要那么几秒钟,看来在巴蜀待过的人就是不一样。

汉高帝七年,北边的匈奴想来打秋风捞点好处,刘邦一边派使臣去谈判,顺便搞搞间谍活动,一边准备派兵征讨,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流氓都懂。

匈奴人也有点鬼聪明,故意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所以这些使臣回来都说匈奴不怎么样,揍他们那是轻松加愉快。

只有一个叫刘敬的看出匈奴这点鬼名堂,就劝刘邦不要打。

可能是他话说急了点,刘邦听着不舒服,一言不合脏话就喷涌而出:“你这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把人一关,刘邦就带着小弟们出发了,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扇刘敬的嘴巴。

结果大家都知道,刘邦一到平城,就被匈奴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

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了建信侯。

刘邦在世时骂人无数,死后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骂,魏晋时最嚣张的就骂他“时无英雄,使”。

可不管刘邦怎样骂人,对手底人下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那些小弟也不会死心塌地地跟他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宋帝王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收复幽云十六州?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解析末代帝王溥仪:为什么能够三次登上皇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