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是什么?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02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很多人都读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名为《泊秦淮》,而对于诗中最后一句又有一些疑惑,“隔江犹唱后庭花”,乍一看,“花”怎么能是用来唱的呢?不过我们知道,古人在写诗写文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典故,“后庭花”同样是一个典故,那么这个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这段历史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启发呢?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本职工作简直做得糟透了,骄奢淫逸,败家败国,本是九五之尊、威严堂堂的人设,胡闹到后来,人心尽失,大江东去,失了宝座,威严扫地。

然而往往这样的皇帝,又会留下一些不朽的事物传世,比如宋徽宗的瘦金体,比如明熹宗的木工技艺,比如陈后主的一曲《玉树后庭花》。

这种花尽人皆知,不是因为芳姿绝美,贵若昙花,而是因为晚唐杜牧写过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叹时政。

桨声灯影,秦淮岸上,一曲亡国之音,在晚唐的杜牧听来,自是萧瑟苍凉的。

然而把时针往回拨,一直拨到南北朝,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写下《玉树后庭花》的那一刻,场景却瞬间切换成了宫廷的和煦暖风、脂粉飘香、欢声笑语、莺燕环绕。

陈后主好美酒、恋绝色、擅吟诗、通音律。

在他的一众爱妃中,一直站c位的,是贵妃张丽华和孔贵嫔。

为了和她们朝夕相处,无时不相见,陈后主特意在自己的光照殿前,修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楼,中间以通道相连,极尽奢华,宛若仙境。

修好后,他自己住了最豪华的临春阁,张孔二人分居“结绮”、“望仙”,其他绝色嫔妃,自然也随时候在偏殿里。

他终日穿梭三阁,酒肉声色,饮酒赋诗,嗨到天亮。

就是在这样的情境里,灵感造访,他挥笔写就了《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不可谓不绝美——开满白花的亭亭仙树流光溢彩,映照着宫中的后庭,衬托着嫔妃们娇羞泛红的如花容颜。

陈后主对这曲《玉树后庭花》实在是满意至极,令上千宫女习而歌之,时常仰卧高阁,听得如痴如醉。

然而这后面,是还有一句的,笔锋一转,变成“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有人说这句诗并不是陈后主所做,而是后人臆加的,因为《乐府诗集》中并没有收录,而且以陈后主的短视,他大概想象不到落红满地的萧索。

除了陈后主本人,他身边的所有人倒是都看得挺清楚:玉树后庭花的盛景,绝对不可能长久。

沉湎声色的日子过了才不到七年,隋军大兵压境,满朝文武大臣,根本无心护主,只想保命,纷纷做鸟兽散。

惊慌失措的陈后主带着两位宠妃,躲进了后庭的一口枯井,被隋军首领韩擒虎着人拉上来时,三人抱做一团,在箩筐中瑟瑟发抖。

出来时,贵妃的胭脂蹭到了井口,这口井从此被戏称为“胭脂井”,多么讽刺。

这一刻,玉树后庭花,纷纷零落。

毫无骨气可言的陈后主当然没有壮烈殉国,而是乖乖地从建邺被虏到了长安,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在一处偏僻的宅邸,靠隋文帝施舍的一点抚恤金,继续享乐,日复一日地哼唱着《玉树后庭花》,没心没肺地活了15年。

52岁因病去世后,这位前朝的皇帝,才被隋炀帝象征性地追赠为长城县公,算是落了一个官名,草草入土。

自此以后,《玉树后庭花》彻底成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后庭花是什么花 后庭花说的谁

后庭花是什么花 后庭花说的谁?杜牧这首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其中的后庭花是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后泛指亡国之音。

《泊秦淮》原文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泊秦淮》赏析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泊秦淮》创作背景《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作者介绍杜牧,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鸟明边帆影直。

隔江闻夜笛。

白鸟明边帆影直。

隔江闻夜笛。

出自宋代:周密的诗的《闻鹊喜·吴山观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咏物写水 周密的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隐居不仕。

自号四水潜夫。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闻鹊喜·吴山观涛》周密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

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

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注释①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

“韦庄《谒金门》:“染就一溪新绿”,周句殆从此化出。

②传说渤海中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巨鳌十五举首而载之,六万岁一交焉”。

见《列子·汤问》。

③蛰:潜伏。

《周易·系辞传》:“龙蛇之蛰,以存身焉。

”④快:有痛快爽快意。

宋玉《风赋》:“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

“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

以上两句状江湖上潮来雄壮的景象。

⑤红湿: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柕所成。

⑥白鸟:白色羽毛的鸟。

《诗·大雅·灵台》:“白鸟翯翯”。

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

杜甫《雨四首》之一:“白鸟去边明”,本句盖用此。

“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闻鹊喜·吴山观涛》周密 古诗赏析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

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

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

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

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

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

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

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

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

《闻鹊喜·吴山观涛》周密 古诗创作背景词人时为两浙运司掾属,官运亨达,曾游山玩水写下不少典雅浓丽的山水诗词,此词即为当时所作。

周密名句推荐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作者:周密:出自《玉京秋·烟水阔》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作者:周密:出自《献仙音·吊雪香亭梅》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作者:周密:出自《扫花游·九日怀归》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作者:周密:出自《绣鸾凤花犯·赋水仙》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作者:周密:出自《绣鸾凤花犯·赋水仙》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作者:周密:出自《绣鸾凤花犯·赋水仙》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作者:周密:出自《扫花游·九日怀归》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作者:周密:出自《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作者:周密:出自《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作者:周密:出自《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