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26 点击数:
简介:元狩四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从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21年,汉匈之间接连发生河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大战役,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汉

【千问解读】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从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21年,汉匈之间接连发生河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大战役,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汉帝国倾斜,尽管如此,这些战役没有使匈奴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

汉匈的恩怨远未了结。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匈奴失去了南下与东进的军事基地,也失去了两块水草丰美的宝地,降低了匈奴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对匈奴来说,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内部的分裂,浑邪王的投诚,带走了数万人马,几十个部落从匈奴分离出去,这使得本来就比较松散的匈奴力量,变得更加不稳。

而这个恶果,将在不久的将来凸显出来。

眼前,伊稚斜单于急于与汉帝国进行一场大决战,消灭汉军,以胜利巩固匈奴内部团结,提振士气,再寻机收复失地。

依照伊稚斜单于的最初想法,他要亲率匈奴大军,到长城关塞附近与汉军较量。

叛而复归的“自次王”赵信在汉帝国任职多年,多次参与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对汉武帝的脾性,汉军的实力,还是相当了解的。

他劝伊稚斜单于,且息雷霆之怒,要稍安勿躁。

他献出计策:匈奴人应该提前退到漠北地区,休养生息,以逸待劳,汉军必然会远来,匈奴人要密切注视汉军的动向,以匈奴有备之军,对付汉军疲惫之师,必然会取得胜利。

伊稚斜单于内心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这条建议。

“信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

”然而,匈奴人又失算了。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的布局

汉帝国也急于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赵信给单于的谋划,早有间谍报告给了汉武帝,他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划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

”物资装备,汉帝国已提前备好。

出击匈奴单于主力,务必要用最得力的将军,汉武帝毫不犹豫地选择霍去病担任主攻,“捕虏言单于东”,他便将霍去病的出塞地点从定襄,改到代郡,为的是希望使用霍去病这把锋利的宝剑,直击伊稚斜大单于。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出定襄,拨五万精骑,配步卒及役夫计数十万;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将五万精骑,“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配备精装甲胄,良马,威力巨大的弓弩刀矛。

出战前,汉武帝命两路大军“咸击匈奴单于”,但从其调拨的人员装备,出发地点看,他还是将攻破单于主力的希望放在霍去病身上。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卫青大战单于,军至窴颜山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后将军曹襄、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出定襄,向北直趋千余里,越过沙漠,到达漠北戈壁。

在这里,卫青军团发现了匈奴单于主力已经集结待命,等着汉军前来。

“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

”一望无际的漠北戈壁,清晨的太阳升起,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微风吹拂着每一位战士的脸庞,他们个个表情严肃,精神抖擞。

双方的军队在渐趋渐近,像是两片汹涌的汪洋在汇聚。

匈奴人清一色的骑兵部队,战马打着响鼻,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

汉军却并不着急,卫青让步兵推着武刚战车,在中军前沿结阵,让前沿呈现出弧形阵形。

武刚车,车身蒙上牛皮,前方开孔隙,捆上长矛伸出车外,车上立坚固的盾牌,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

卫青打破惯例,主动发起进攻。

他先让五千轻骑兵向前冲。

轻骑兵们驾驭战马,一路小跑地向匈奴人靠近。

伊稚斜单于马上令出一个万人队,向汉军骑兵疾驰。

他恨透了汉帝国,恨透了汉武帝,他要将汉军撕成碎片。

两军骑兵甫一接战,汉军掉转马头向回跑,匈奴人紧追不舍,必欲将对手置于死地。

在距离本阵还有一百米时,汉军骑兵,忽然分走两翼,将中央部位显露出来,匈奴人看得很清楚,不知何时,汉军中军前沿阵地上,布满了一种奇怪的东西。

这是汉帝国最新改良的床弩,《汉书.陈球传》记载,此弩“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它既可射出长矛,也可射出寒鸦箭,此箭数十支齐发,杀伤面更大。

匈奴“自次王”赵信,在汉朝多年,也见过这种武器,但他不信汉军能携带它,这种武器体大笨重,机动性差,移动起来非常耗费人力。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然而,赵信低估了汉帝国的实力,汉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打嬴这一仗,汉武帝还专门调动数十万步兵、民夫一起参战,战马就有十四万匹之多。

匈奴的骑兵冲向汉军阵地,箭雨迎面而来,床弩的威力巨大,一瞬间,削倒一大片冲锋骑兵。

分走两翼的五千汉军轻骑兵,折回头再次杀向匈奴人,武刚车后的汉军步兵弓弩手也寻机射杀匈奴人。

伊稚斜单于大怒,再命两个万人队向前冲锋,卫青命二万重装骑兵迎战。

双方混战在阵前,战斗异常激烈,汉匈军队从晨起,杀到日中,再杀到日幕,阵地中间积尸如山,不断地有战士加入战斗,战况空前惨烈。

这种情况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

日幕时分,太阳西坠,突然漠北戈壁上,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打得人难以睁眼。

征战一天,双方军队死伤惨重,人困马乏,大风突起,战斗更加困难。

但卫青认为,这是绝好机会,他马上命令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两翼包抄单于大军,汉军步兵推动武刚车,将阵地前移,压向匈奴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史记.匈奴列传》载:“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幕,单于遂乘六骒,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单于带头跑路,匈奴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很快溃散。

卫青催动大军继续追击伊稚斜单于,直到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军粮进行补给,然后放火将赵信城焚毁。

此战卫青军团消灭匈奴人一万九千余人,汉军损失相当,可谓是惨胜。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大战左贤王,封狼居胥山

伊稚斜单于在与卫青军团战斗时,非常恼怒左贤王为何迟迟不来增援,按照既定的时间,左贤王理应率军出现在战场上。

他有所不知,左贤王的状况比他好不了多少。

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五万精骑,出代郡,也向北边突进千余里,却没有发现单于主力,他估计单于主力应该是在西边。

霍去病非常擅长临机决断,兵法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分析卫青军团的实力,霍去病觉得,即使自己的军团没有到位,舅舅卫青照样有能力与单于主力对抗,自己不如改变计划,直击左贤王部。

左贤王正要前去接应单于,汉军突然出现,仓促间难以应对,匈奴左贤王各部落只能各自为战,霍去病挥军在左贤王地界,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匈奴人为之丧胆。

霍去病挥军追杀逃敌,直至狼居胥山,祭祀了天神,再达姑衍山,祭祀地神,继续向北进军,到达瀚海。

此战,霍去病军团损失一万余骑,杀匈奴人七万四百四十三级,匈奴章渠王、比车耆王皆战死,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名匈奴贵族被俘虏。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的影响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军团,共计消灭匈奴人近十万人,再次俘获一批匈奴贵族,焚毁大批匈奴人的粮草物资。

漠北之战,证明了汉帝国才是真正的狼。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匈奴人左右贤王兵力尽损,地盘大大缩小。

而漠北之战直接造成了“漠南之王庭”,匈奴人再也不敢将主力靠近汉朝北部边境,为避免再次受到重创,匈奴人开始将战略重心从汉帝国正北转向西北。

然而,也正是缘于匈奴人的转移,他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大变:漠南地区水草丰美,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放牧,而且漠南区域,基本上全为匈奴所有。

西北地区则不同,常常发生干旱、暴雪等天灾,对以牧为生的匈奴人,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加之西北地区,国家林立,实力虽然比不上匈奴,却占有大量优质的生存资源,这些都使得匈奴人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

当生存环境不佳,生活窘迫时,内部最容易发生变乱,此后数十年,匈奴人频繁发生内乱,实力越来越弱。

但需要说明一点,匈奴人毕竟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民族,尚武精神深入骨髓。

他们的实力受到削弱,却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与中原汉帝国的争斗,也远没有休止,直到一百余年后,东汉王朝还在与匈奴人纠缠,这个民族甚至加入到“五胡乱华”的行列,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汉帝国的损耗也很大。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连年用兵,汉帝国出现了海内虚耗的景象,农民为逃避沉重的徭役与赋税,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为解决窘迫的财政问题,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盐铁专卖,进一步放开以钱赎罪制度。

大将军卫青荣宠渐衰,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

“大将军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休整两年,公元前117年,汉帝国稍微恢复些元气,汉武帝再次准备对匈奴用兵,噩耗传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尤在耳边。

十二年后,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去世。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进入了第二阶段。

战争还要继续,那麽,谁才是对付匈奴的大将之才呢?

后唐灭前蜀之战发生于何时?结果如何?

后唐灭前蜀之战是925年(后唐同光三年)九至十一月,遣军攻灭前蜀的战争。

后唐(923-936年[1] )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定都洛阳,历三世四帝,国祚共十四年。

它取代了后梁,不久又为所取代。

后唐的前身是唐末初期的晋国,891年,河东节度使被册立为晋王。

907年,篡唐建立后梁,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

李克用拒不承认,仍奉唐天佑正朔。

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定都洛阳。

起因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灭后梁之战后,后唐实力大增,军队士气高涨,后唐庄宗李存勖欲乘胜兴师兼并前蜀,因蜀境山川地势险固,未轻举。

遂取先疲后击之策,佯与其约好。

三年六月,前蜀主果撤除边地守备,庄宗即乘机部署发兵。

过程 九月初十,命魏王李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使,统领风翔(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同州(治今陕西大荔)、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华州(治今陕西华县)、邡州(治今陕西彬县)兵6万,自凤翔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兵攻取夔(治今四川奉节)、忠(治今四川忠县)、万(治今四川万县)诸州,以策应。

十月十八日,大军至散关,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率步骑1.3万人前出攻克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获粮20万斛,继纵驱降兵万余人奔逃,以造蜀人恐慌之势;同时倍道尾随,直趋凤州(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

郭崇韬亦率大军兼程跟进。

十九日,前蜀守将王承捷迫于后唐军攻势,以凤、兴(治今陕西略阳)、文(治今甘肃文县)、扶(治今四川南坪东北)4州降。

时蜀主仍领妃嫔臣僚,在数万兵的护卫下巡游作乐。

二十日,巡游至利州(治今四川广元),闻后唐军破凤州,大惊,急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兵3万迎战。

后唐军,兵锋甚锐,蜀兴州刺史王承鉴、成州刺史王承朴相继弃城而逃。

二十六日,李绍深等大败王宗勋等于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击杀5000人,获粮15万斛。

二十九日,蜀主闻王宗勋等溃败,留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率重兵守利州,自返成都,并截断桔柏渡(今四川广元西南嘉陵江、白龙江合流处)浮桥,以阻遏后唐军。

三十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领属梓(治县,今四川三台)、绵(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剑(治普安,今四川剑阁)、龙(治江油,今四川平武东南)、普(治安岳,今属四川)5州降;接着,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以其领地降;惟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欲出秦州掩击后唐军。

及抵茂州(治今四川茂县),随行兵马仅剩2000,且士卒饥疲,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亦以秦(治上邦,今甘肃天水)、陇(治湃源,今陕西陇县)二州降。

高季兴乘势率水军溯江入蜀,攻施州(治今湖北恩施)。

蜀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高季兴遣勇士乘舟斫铁锁,适值大风,舟挂铁锁,进退不得,遭前蜀兵以矢石齐攻,战败,高季兴乘轻舟逃走。

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于后唐。

十一月,后唐军昼夜兼行,径趋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

李继岌率大军向剑、绵、汉州(治今四川广汉)推进。

十五日,蜀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治今四川遂宁)、合(治今四川合川)、渝(治今四川重庆)、泸(治今四川泸州)、昌(治今四川大足)5州降。

李绍琛抵绵州时,民房已被毁,绵江浮桥亦被拆断。

结果 为速取前蜀,李绍琛乘蜀兵溃败破胆之机,率乘马浮江而渡,入鹿头关(今四川德阳东北鹿头山上),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翌日,蜀主出降,前蜀亡。

随机文章请问清朝时期成吉思汗后裔有被封爵吗?秦始皇是成功的皇帝吗?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遗址,仅活56年的世界七大奇迹世界上最巨大最清晰ufo曝光,头顶几百米高空飞过发怪声揭秘最有福气的10处胎记图片,屁股上长胎记竟然是大富大贵的象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后唐灭前蜀之战:李存勖两个月便灭了前蜀

前蜀是由建立,其疆域包括现今的四川、甘肃东南部和陕西南部,历时仅十八年便灭亡了。

前蜀的疆域中多山地,且蜀道是出名的易守难攻,前蜀位于这个远离中原战乱的环境中,为何却仅仅坚持了十八年便灭亡了呢? 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出身很是贫困,家里原来是靠卖饼为生。

唐末大乱后,王建为了谋生,开始走私私盐贩卖。

后经一个和尚指点,王建投入军营,加入了忠武军。

在乱局中,王建受人排挤,被迫加入了朝廷,并认了当时的大宦官做义父。

谁知没多久这个义父就死了,王建再次被排挤出了出去。

这时的王建,四处走投无路,便干脆趁乱夺取了成都,并以此为根据地,在四川彻底的稳固了下来。

公元907年,建立了后梁,要求王建归顺自己。

但朱温原本和王建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王建不承认朱温篡位建立的后梁。

但这个时候唐朝已经灭亡,于是王建索性自己宣布了独立,自立为帝,建立了前蜀,国都就定在了四川。

其实实际来说,前蜀的地理环境很好,成都是出名的天府之国,境内,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前蜀与外界隔绝,远离中原的纷乱战争,是个难得的清净之地。

更重要的是,虽然前蜀与后梁关系恶劣,但前蜀与后梁之间间隔着李茂贞的割据政权。

王建便与李茂贞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协力抗衡后梁。

因此,在建国初期,前蜀尚能在乱世中清净独立,远离中原战乱,能够稳定的恢复国内生产。

前蜀在王建统治时期,虽然国内赋税很重,百姓生活艰难不易,但由于王建尚有治国之力,并且外部环境平静,前蜀尚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前蜀的衰落,是从第二任皇帝开始的,并且也是终结在了他的手中。

其实原本是轮不到王衍继位的,但是王建听信宠妃徐氏的蛊惑,传位给了他。

王衍是一个正宗的皇二代纨绔子弟,继位时年仅17岁,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朝廷大事全部由。

这时的前蜀,朝政腐败严重,赋税严重,百姓民不聊生。

更为严重的是,前蜀朝廷公然的买官卖官,不仅朝中大臣接受贿赂公然卖官,连皇后与皇都是公然受贿。

更为荒唐的是,甚至就连一国之君王衍都曾经接受一个风水相士的贿赂任命其为朝臣。

这一系列无比荒唐的行为,让前蜀的实力急剧衰减,国内百姓怨声载道。

而王衍每日只顾吃喝玩乐,并不断派人搜刮各地美女,沉迷在美色酒香中不可自拔。

而这时前蜀的外部环境如何呢?这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已经灭亡了后梁,并采纳了高季兴的建议,决定在吴、蜀两地中选择更为富庶的前蜀先行进攻。

李存勖决定先攻灭前蜀后,又派使者前往,向王衍表示两国交好。

天真的王衍,认为唐、蜀交好,自己便可肆意出游玩乐。

于是,王衍全然不顾后唐在边境不断的调兵遣将,而自顾自的携带大臣四处游玩,甚至就连后唐进攻到了前蜀境内,接到了军情后,还以为是大臣编造谎言阻碍自己游玩而完全不予理会。

因此,后唐大军一路之下,连破前蜀各地的时候,王衍还在境内四处游玩。

即便是后来紧急的仓促应战,也完全无法对后唐造成任何的阻碍。

后唐攻破成都后,王衍负荆投降。

就这样,号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前蜀,仅用了2个月,就被后唐完全占领,甚至连几次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从前蜀的迅速灭亡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的所谓天险易守难攻,都是片面的不可靠的。

前蜀仅用了2个月就灭亡,原因在于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民心的离散和大臣的离心离德。

可笑的是前蜀的皇帝还寄希望于地理位置的险要,和邻国的一纸交好文书,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在那个混乱纷争的乱世,任何势力也不可能偏居,必定要被扔进历史的大河中面对真正的风浪。

随机文章现代懒人翻身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勤于思考(未来管理人才)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人类史前文明发达/因为天灾断送远古文明无管虹吸的应用,无管虹吸原理(不借助机器产生虹吸现象)本初子午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并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80%的人有误解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