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01 点击数:
简介:公元1260年,埃及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率领的马木鲁克骑兵和其他穆斯林军队,总兵力大约2万,在艾因贾鲁平原对战由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

精锐的穆斯林军队最终战胜蒙古领导的联军,蒙古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终结。

1260年8月的一天,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思率领十二万大军从开罗出发,前往叙利亚去同蒙古军队决战,这几年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

【千问解读】

公元1260年,埃及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率领的马木鲁克骑兵和其他穆斯林军队,总兵力大约2万,在艾因贾鲁平原对战由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

精锐的穆斯林军队最终战胜蒙古领导的联军,蒙古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终结。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260年8月的一天,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思率领十二万大军从开罗出发,前往叙利亚去同蒙古军队决战,这几年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旭烈兀的统帅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波斯和两河流域。

两年前巴格达陷落,阿巴斯哈里发帝国的末代君主、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穆斯塔西姆被蒙古大军生擒处死,阿巴斯帝国灭亡。

仅仅七个月前,阿拉伯人在亚洲最后的重镇大马士革陷落,至此埃及马穆鲁克政权成为伊斯兰世界硕果仅存的一支武装力量。

忽都思知道整个伊斯兰世界现在正站在悬崖边上,而力挽狂澜的重任落到了自己的肩膀上,生死存亡系于此战,倘若失败,则这个世界上的伊斯兰政权将不复存在。

此次东征时机选择的相当好,几个月前,蒙古大汗蒙哥在中国死于钓鱼城下,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和阿不里哥为争夺汗位而发动内战,而旭烈兀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归,以助其兄一臂之力,只留下部将怯的不花率领两万军队镇守大马士革。

忽都思得到消息,明白这正是决战的天赐良机,于是立刻将蒙古使臣斩首示众,然后征发举国之兵,准备前往叙利亚同怯的不花决一死战。

出征之前,忽都思派信使去联络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据点,建议抛弃前嫌,合力抗击蒙古入侵,十字军骑士们因为刚刚被怯的不花击败,已经丧失斗志,拒绝了忽都思的提议,但也保证不会阻拦马穆鲁克大军借道巴勒斯坦北上。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马穆鲁克骑兵全部是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马穆鲁克骑兵的盔甲比欧洲骑士的全套行头轻便很多,但防护效果并不差;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锋利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马穆鲁克强弓的尺寸比蒙古强弓还要大,射程远,穿透力强,不足点是射速稍慢;坐骑是世界闻名的阿拉伯纯种马,身高腿长,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

但是,马穆鲁克骑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马,因而机动性远远不如蒙古骑兵。

马穆鲁克军队的战术和蒙古军队也差异明显,马穆鲁克军队打仗时通常先采取守势,骑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形,用强弓一波接一波地齐射打击进攻的敌军,马穆鲁克骑兵箭术高超,能够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准确射中敌人,等到敌人被弓箭齐射大量消减,阵形散乱以后,马穆鲁克骑兵才发起攻击。

这时马穆鲁克骑兵会以严整的队形冲向敌阵,接近敌人时先施放一拨弓箭,然后冲入敌阵,以长矛或马刀与敌人格斗,马穆鲁克骑兵的刀法相当出色,而享誉世界的大马士革弯刀更让马穆鲁克骑兵如虎添翼,在近距离格斗中势不可当。

决战的地点在艾因贾鲁附近有一个大约六公里宽的山谷,虽然忽都思手下的马穆鲁克骑兵不足五万,他以伊斯兰圣战的名义召集北非所有穆斯林部队,最后组成一支十二万人的大军,这些应召而来的轻骑兵来自埃及腹地和利比亚沙漠的游牧民族,他们由於消息闭塞,对蒙古人的军威一无所知,因而士气反倒比马穆鲁克军队高昂。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忽都思大军借道十字军控制的加沙地区,向叙利亚进发,怯的不花此时的可用之兵包括两个万人队的蒙古骑兵,和一些叙利亚地方部队,亚美尼亚国王海屯此时已经回国,但留下两千铁甲骑兵助阵,这样艾因贾鲁战役中参战的蒙古军队约为二万五千人。

蒙古军队经过数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患上了“胜利病”,其症状就是骄横狂妄,轻敌冒进。

蒙古军队的野战能力威名远扬,旭烈兀西征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阿拉伯人被蒙古军威所镇摄,不约而同地选择固守坚城,避免野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蒙古军队大大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特别是马穆鲁克骑兵的野战能力,怯的不花是旭烈兀麾下的头号悍将,在艾因贾鲁战役开局显得盲目自信,他领军仓促上阵,并率先发动进攻。

拜巴尔军团的任务就是佯装退却,将蒙古军队引诱进忽都思设下的陷阱,这一万马穆鲁克骑兵稍作抵抗,就向山谷内撤退,而蒙古军队紧追不放,冲进山谷。

如果怯的不花细心的话,他应该能发现后撤的马穆鲁克骑兵秩序井然,根本不象是战败的模样,可惜怯的不花和他手下的蒙古将士一样,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毫不起疑地闯进忽都思的包围圈。

拜巴尔军团迅速回归本阵,这样马穆鲁克阵营的全貌展现在怯的不花眼前,五万马穆鲁克骑兵排成六公里长的阵线,中间厚两边薄,呈内凹的新月形,目的是充分发挥弓箭的密集火力,忽都思在中央指挥全局,拜巴尔统领右翼,部署在两侧群山里的七万北非轻骑兵这时也冲了出来,形成对蒙古军队的三面包围。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发现自己被包围以后,蒙古军队出现了短暂的慌乱,仆从的叙利亚部队更是逃离了战场,怯的不花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迅速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立刻命令蒙古军队的两个万人队以亚美尼亚铁甲骑兵为先锋,向马穆鲁克阵营薄弱而突出的两翼突击。

怯的不花亲率一个万人队,向马穆鲁克阵营的左翼猛扑过来,冲锋的蒙古军队遭到来自前方和侧面遮天蔽日的弓箭齐射,损失惨重,蒙古士兵体现出高度的战术纪律,不顾伤亡向前冲击。

马穆鲁克阵营两翼的士兵看到蒙古骑兵舍生忘死,迎着一波又一波的弓箭齐射冲了过来,有些蒙古兵身中数箭依然狂呼向前,不禁胆战心惊,眨眼间蒙古军队就冲到跟前,亚美尼亚铁骑组成的前锋以楔形突进马穆鲁克阵营两翼,而蒙古轻骑兵跟在后面飞快地放箭,重骑兵则拔出马刀左劈右砍,本来就缺乏信心的马穆鲁克骑兵逐渐丧失斗志。

拜巴尔统领的右翼还能勉强支撑,而左翼面对怯的不花亲率的蒙古骑兵,受到极大的压力,已经开始溃散,两翼士兵战斗意志的动摇象传染病一样扩散到中央,整个马穆鲁克阵营都开始后退,局势危在旦夕。

忽都思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大军已经接近崩溃,千钧一发时,忽都思气急败坏地将头盔掼到地下,亲自冲进蒙古军阵中,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所向披靡,至少有十几个蒙古兵丧生在他的刀下。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忽都思孤注一掷的英雄行为唤起了马穆鲁克骑兵的勇气,他们只犹豫了片刻,就狂呼着冲了上去,用弯刀同蒙古骑兵进行激烈搏斗。

事实证明,马穆鲁克军队先前的败退纯粹是怯战的心理在作怪,一旦他们恢复了自信心,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蒙古轻骑兵实在不擅长于近距离格斗,和马穆鲁克骑兵较量刀法时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一场混战从清晨打到下午,马穆鲁克大军的人数优势渐渐发挥了作用,蒙古军队伤亡渐增,开始现出败象。

怯的不花的随从劝他撤退,但他妄图扭转战局,怯的不花亲率自己的卫队发动反冲锋,结果身中数箭而亡,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开始夺路而逃。

马穆鲁克骑兵追出十二公里,在一个叫贝珊的地方将蒙古残军团团围住,蒙古士兵全部下马,用盾牌组成环行防线,以强弓精准地射击敌人,给马穆鲁克军队造成相当大的伤亡,蒙古士兵弓箭用尽以后,被马穆鲁克骑兵冲破了盾牌防线,全部力战而死。

怯的不花大军覆灭的消息传到大马士革,留守的蒙古将士马上逃之夭夭,没过几天忽都思就率领大军胜利开进大马士革,城里的穆斯林立刻反攻倒算,大肆扑杀基督徒和犹太人,搞得大马士革一片腥风血雨,可怜伊斯兰世界的救星忽都思还没能享受几天胜利果实,就被他的得力干将拜巴尔暗杀,这样拜巴尔就成为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新苏丹。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第一,蒙古军主力回撤,和马穆鲁克骑兵交战的只是偏师。

由于蒙哥汗战死,西征军统帅旭烈兀回撤,因此,留下来和埃及军队交战的,只有两万的偏师,军队人数严重不足。

第二,怯的不花缺少盟军支持。

蒙古军打仗,其实真正的蒙古军队并不多,从征军或者盟军非常多。

但这一次,他们严重缺乏支持。

在交战前,怯的不花曾联络十字军骑士军队,但是,原本与阿拉伯人是死对头的十字军骑士军队,由于不满蒙古人的残杀和抢占地盘,因此并不回应,而且还给马穆鲁克骑兵提供根据地,这让怯的不花非常生气,提兵与十字军决战。

虽然打败了十字军,但这样一来,既失去盟友,又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

因此马穆鲁克骑兵敢于设计埋伏战术。

第三,怯的不花轻敌。

蒙古人在第三次西征以来,从无败绩,这难免助长怯的不花的骄傲情绪。

同时,马穆鲁克骑兵又选择在开阔的平原上和蒙古人交战,而这种地方,正是蒙古军最拿手的作战地点,适合他们淋漓尽致地进行战术发挥,所以他们毫无提防,就这样进入了马穆鲁克骑兵的埋伏圈。

第四,马穆鲁克骑兵强大的战斗力。

马穆鲁克骑兵本来是埃及人买回来的奴隶兵,通过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为埃及服务。

后来,这个军事团体推翻了原埃及国王,马穆鲁克骑兵走上了统治地位。

其武器装备、战术素养都是极好的,战斗力并不弱于蒙古人。

乱世烽烟:车厢峡之战的历史背景剖析

在末年的动荡岁月中,车厢峡之战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历史的天空炸响,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这场战役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

政治腐败:大厦将倾的内部危机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

官场上,贪污成风,官员们只知中饱私囊,对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土地兼并现象极为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

皇帝虽有心挽救明朝于危难之中,但面对的朝政,也显得力不从心。

朝廷内部党争激烈,与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歇,使得政治局势更加混乱。

这种内部的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失灵,无法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的连锁反应 经济上,明朝末年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连年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蝗灾等,使得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明朝的赋税制度也十分苛刻,农民不仅要缴纳高额的田赋,还要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生存,不得不。

商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贸易受阻,市场萧条,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

经济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使得明朝的统治基础摇摇欲坠。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反抗浪潮 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的双重压力下,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迅速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

、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成为了反抗明朝统治的主力军。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北方迅速崛起,他们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起义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队伍不断壮大。

张献忠也在南方发动起义,与李自成相互呼应,形成了对明朝统治的南北夹击之势。

农民起义军的兴起,使得明朝政府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实力。

军事失利: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 在军事上,明朝政府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对内,明朝军队在与农民起义军的作战中。

明朝军队长期缺乏训练,装备陈旧,士气低落,而农民起义军则士气高昂,作战勇猛。

对外,明朝还面临着后金(前身)的威胁。

后金不断入侵明朝边境,抢夺财物和人口,给明朝的边疆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明朝政府不得不分兵抵御后金的进攻,这使得在对付农民起义军时更加力不从心。

车厢峡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军事背景下爆发的,明朝政府试图通过这场战役来扭转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地理关键:车厢峡的战略地位 车厢峡位于陕西兴安(今陕西安康)附近,是一个地形险要的峡谷。

它全长四十里,两岸,无法攀登,只有峡底沿河一条小路可以通行。

这种独特的地形使得车厢峡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对于明朝政府来说,控制车厢峡可以有效地阻断农民起义军的北上之路,保卫关中地区的安全。

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车厢峡则是他们北上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双方在车厢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车厢峡之战由此爆发。

车厢峡之战的爆发是明朝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了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的时候,除了和,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