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三原文及赏析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杂诗三首·其三原文及赏析  原文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翻译  译文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  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  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  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  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注释  ①闻道:听说。

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解兵:放下兵器。

  ②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③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赏析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

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

这里选的是第三首,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

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

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

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

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

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

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

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

“春”而又“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

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

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

“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

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

“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

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

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

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

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

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

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

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赏析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东晋桓温19岁时乔装潜入仇人家是怎么回事?杀掉其三个儿子

整个东晋一代,脆弱的朝廷只有依赖长江天险,才摇摇晃晃地勉强站住。

清谈文人们在轻风细雨里、烟柳画桥边,喝茶饮酒,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打到黄河去,只是天边的一道彩虹,绚烂却不可及。

真正敢鼓起勇气到北方去比武挑战的,算是一个。

他是毁誉参半的人,但无论如何,有着鲜明的棱角,豪气冲天。

和无数阴柔气太浓的纤弱名士相比,无疑显得身材健硕、挺拔有力,更有男人味道。

杀死仇家三个儿子 桓温是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宣城内史桓彝的长子。

出生不满周岁,温峤看到了,大为惊讶,说:这个孩子骨骼不凡,再让他哭一下。

听到哭声后,说:将来肯定能成英雄。

能得到大名士温峤的赏识,桓彝欣喜无比,于是给他取名为“温”。

苏峻之乱时,桓彝驻守泾县。

328年,他拒不投降被杀害,泾县县令江播是出卖他的叛徒之一。

桓温才16岁,日夜痛哭,眼泪里面都带着血。

平叛之后,江播却得到了赦免,逍遥法外,桓温几次请求官府严惩凶手,杳无音讯。

桓温指天发誓,要为父报仇。

从此,他白天勤练武功,晚上枕着兵器睡觉。

江播听说这个“”后,非常恐惧,身边不离家丁,终日闭门不出。

他的三个儿子身上都带着武器,以防不测。

3年后,江播死去。

桓温打扮成一个吊丧的客人,混在人群中进入江家。

三个儿子把剑藏在手杖里,大儿子江彪在守棺的屋内,桓温悄悄走过去,一刀刺中要害。

周围的人一阵慌乱,四处逃散,桓温追上另两个儿子,手起刀落,双双倒在血泊之中。

为复仇杀人,在那个时代,不仅没判死刑,还广受称赞,桓温一举成名。

桓温脸上如“北斗七星” 桓温为人性格豪爽,从他交的朋友可以看出来。

他有个至交叫袁耽,字彦道。

多才多艺,最大的本事是赌博。

桓温也有这个爱好,但一开始瘾大水平臭,被债主追着要钱。

桓温无奈去找袁耽帮忙。

袁耽还在居丧,但很爽快就答应了。

跟着桓温出去找到那个债主,说要和他赌一把。

债主听说过袁耽的名气,但对不上人。

随口问了一句:你不可能就是袁彦道吧。

袁耽和债主对赌,每次投下骰子后都会大叫,旁若无人,结果赢了他上百万。

最后对着债主他扔下怀中布帽,说:你终于见识到袁彦道了吧。

袁耽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殷浩,一个嫁给了谢尚。

他对桓温说:很遗憾,我没有妹妹可以嫁给你了。

袁耽死得早,只活了25岁。

桓温长大后,面相奇特。

脸上有七个痣,就像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让人望而生畏。

他的眼睛类似外国人,像紫色的水晶;胡须很硬,像刺猬的毛刺。

名士刘惔和他从小相识,长叹说:他就是、一类的人物啊。

他担任了荆州刺史 他遇到了两个赏识他的“伯乐”,奇怪的是,这两个人是死对头。

第一个是庾翼。

庾翼一心北伐,正需要勇于作战的将领。

343年,任他为北伐前锋。

不久,升任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此前,他只是普通官吏,坐着“直升机”成为省级干部,封疆大吏。

庾翼对晋成帝说:桓温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平常人看待。

应当委派给他重任,他一定能建立匡救世事的不朽功勋。

345年庾翼病死,临终前要求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

大臣们都说:庾翼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临死就提了这一个要求,满足他吧。

何充是庾翼的政治对手,说:荆州是国家的西门,选到合适的人则国家安定,选到不合适的人社稷可忧,哪里是可以担当的呢? 同时上书晋成帝,说:桓温英略过人,目前没有一个人超过他。

朝廷于是任命桓温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等。

把这个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重镇交给了他。

桓温出镇荆州后,组建“智囊团”,那时不少名人,都做过他的“秘书”。

先说两个。

车胤,祖上曾经做过官,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比较贫穷,但他勤奋不倦。

家里的灯没有油,到了夏天夜晚,他用白色丝袋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照明读书。

这就是“囊萤夜读”的典故。

《三字经》上为“如囊萤”。

还有一个名人叫孟嘉。

他是第10个女儿的老公,的外祖父。

孟嘉曾在庾亮手下做事,一次褚裒过访江州,庾亮摆了几桌酒席招待他。

褚裒问:我早就听说江州才子孟嘉,不知今天有没有来? 庾亮笑着说:他今天就在座,你看看能不能认出他? 褚裒扫视全场,指着远处一个角落的人说:这个年轻人气度不凡,大概是孟才子吧! 此人正是孟嘉,从此庾亮更加器重他。

孟嘉后来任桓温的参军。

一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游山玩水,一阵风吹来,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依然举杯痛饮,。

桓温暗暗称奇,叫大家不要声张。

过了很久,孟嘉起身上厕所。

桓温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

又让孙盛写了一张字条,嘲弄他掉了帽子也不知道,有失体面,把纸条压在帽子下。

孟嘉回到座位时顺手拿起帽子戴正,。

看到字条后,请左右拿来纸笔,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写成一篇文章,为自己落帽辩护,文采飞扬。

大家争相传阅,无不叹服。

后来这成了一个典故,为“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的风流倜傥、才思敏捷。

此外,他的幕僚里还有谢奕、、、大画家顾恺之,名人习凿齿、王导的王珣、史学专家孙盛等等,后面都会提及。

到荆州开始立威 桓温到了荆州后开始树立个人形象,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威。

一次,士兵们围着吃饭,一位参军吃蒸薤(一种蔬菜)的时候,出了点小尴尬:蒸薤粘在一起,不能分开。

同座的人漠不关心,各吃各的,这个参军也是“一根筋”,不肯放手。

其他的人幸灾乐祸地大笑。

桓温知道后大发火,说:这种情况都不肯出手相助,还指望你们到了危急的时候帮助别人吗? 他立即下令,罢免了所有同座人的职务。

桓温在荆州渐渐坐大,但和中央的关系并不和谐。

此时,在建康的当权者是谁呢?除了何充外,还有一个人叫司马昱。

他的母亲有个离奇的故事。

随机文章为什么不去水星探索,公转速度和超强太阳风成为阻碍揭秘太平洋底惊现百米巨蟒,传说粗达5米轻易咬死蓝鲸并吞食中国掩盖过的黑暗事件,曝光青海湖龙吸水看到了龙(视频为证)比银河系大3万倍的星系,对比银河系就像小苍蝇(直径30亿万光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杂诗三首·其三原文及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