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陋室铭》鉴赏
【千问解读】
文言文《陋室铭》鉴赏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陋室铭》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
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
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
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
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
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
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
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
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
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
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解密: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有何优缺点?
记载的历史上起时期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废晋帝自立,以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优点 《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而无繁杂纷乱之感。
《晋书》的帝纪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交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全书的总纲。
在帝纪中首先列宣、景、文三纪,追述祖父司马懿、伯父、父亲开创晋国基业的过程,使晋史的历史渊源清晰明了,是很得史法的。
书志部分记载典章制度,编排得类别清楚,叙事详明,可以给人以较完备的历史知识。
列传记载人物,编次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辅,所立类传或合传眉目清楚,各类人员大都分配合理,使西晋近800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历史活动的图卷。
书中的载记专写与晋对峙的十六国历史,在史书写法上是善于出新的。
载记之体略同于《》中的世家,但世家记诸侯国历史,反映的是先秦贵族社会国家紧密联系的特点。
载记的名目来自《东观汉纪》,可《东观汉纪》用载记记载平林、新市及公孙述的事迹,不过是作为列传的补充。
《晋书》采用世家之体而取载记之名,用高于列传的规格完整记述了各族政权在中原割据兴灭的始末,给各割据政权以适当的历史地位,较好解决了中原皇朝与各族政权并载一史的难题,这一作法大得历代史家赞赏。
载记中对十六国政权只称“僭伪”,不辨华夷,体现了统治者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这更是我们今天阅读《晋书》时要特别注意的。
晋代史事错综复杂,比两汉史都要难写一些,《晋书》用四种体裁相互配合,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晋书》还有内容充实,文字简练的长处。
晋代的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有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有胡、汉的民族矛盾,有儒、道、释的矛盾,还有君臣矛盾、派与清谈派的矛盾等等。
《晋书》中,提供了很多这些矛盾斗争的情况及文献材料。
如孙恩、卢循、张昌、王如等传,反映了当时的农民起义情况;《江统传》载《徙戎论》,《温峤传》载《奏军国要务七条》,提供了胡汉斗争的材料;《郭璞传》载《刑狱疏》,《李重传》载《论》,《傅玄传》载兴学校、劝农功诸疏,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材料;《裴頠传》载《崇有论》,《阮瞻传》载《无鬼论》等都是重要的思想文献。
此外如《束皙传》记载《汲冢书》的发现经过,《裴秀传》记载《禹贡地域图》的制图六法,《卫恒传》记载论书法源流的《书势》一篇,都是极珍贵的史料。
唐修《晋书》距离晋亡已200多年,在记事上有条件改变以往史书诬罔不实的缺点。
书中除因袭旧文外,很少有撰者曲意回护的内容。
书中在很多纪传中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婪、腐朽、骄奢淫逸的本性和残害民众的罪行,具有鉴戒意味。
《晋书》作者,多是文学大家,因而《晋书》叙事往往能做到简明扼要,有时还有生动、精彩之笔。
书中的载记写得疏密相间,首尾照应,颇有些章法。
如《》两卷绘声绘色,颇见功力。
列传中也往往能表达出历史人物的情态,读起来有点味道。
《晋书》的十志有:《天文志》、《地理志》、《律历志》、《礼志》、《乐志》、《职官志》、《舆服志》、《食货志》、《五行志》、《刑法志》。
从名目上看与《五代史志》大同小异,相差的只是加上了《舆服志》而去掉了《经籍志》。
因为《隋志》与《晋志》多出于相同作者之手,修撰时间又很接近,所以在内容上有一些重复的地方。
但《晋书》十志上承两汉、下,还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的。
它的类目比较齐全,反映的社会典章制度内容比较全面。
《食货志》和《刑法志》叙事包罗,可补《》之不足。
《地理志》对研究魏晋之际行政区划变更,州县制的变迁,都很有作用。
《晋书》十志,多出于学有所长的专家之手,内容比较精当。
《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为著名科学家风所修,一直为世所称,其中《天文》、《律历》二志尤为精审。
《天文志》记载了汉魏以来天文学的三大流派;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并对浑天说作了肯定;《律历志》记载魏晋时期几种历法,保存了科技史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缺点 其一:记述荒诞 《晋书》继承了前代晋史著作的缺点,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之谈也加以收录。
例如《干宝传》中记载干宝之父妾陪葬十余年,开棺后仍能复生之事[6] 。
《张华传》中提到吃“龙肉”之事,并称“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
” 其二:史料取舍不够严谨 据历史学者考察,在修撰《晋书》时期,所能见到晋代文献很多,除各专史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仪注、起居注以及文集。
但《晋书》的编撰者主要只采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稍加增饰。
对于其他各家的晋史和有关史料,虽曾参考,但却没有充分利用。
因此成书之后,即受到当代人的指实,认为它“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7-8] 。
刘知几在《史通》里也批评它不重视史料的甄别去取,只追求文字的华丽。
清人张熷在《读史举正》举出《晋书》谬误达450多条。
钱大昕批评《晋书》“涉笔便误”。
《晋书》中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例如《文帝纪》记载被杀之后,成倅兄弟的结局是“从之,夷济三族。
”而《荀勖传》中荀勖的上表却又称“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也就是荀勖的上表体现出成倅并未被诛灭三族,两条史料自相矛盾。
[9-10] 随机文章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人类史前文明发达/因为天灾断送远古文明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透明的冰晶在特定的波长下呈现出白色的雪花揭秘深海一万米压力有多大,水压强达到惊人的一吨每平方厘米平行世界是绝对存在的,平行世界存在的证据/双缝实验是其中之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密: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有何历史影响?
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
比如对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记载比较具体。
以后的本纪,虽然内容芜杂,但也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里较详细地记载了宠勋起义、起义的情况。
昭宗、哀帝本纪则较详细地记载了末年、宦官专权的情况。
因为《旧唐书》记事详细明确,所以司马光着《》的《唐纪》部分,大抵采用《旧唐书》。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
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载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表奏。
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记述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情况,超过以前各史,保存了唐代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史料。
《旧唐书》编撰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是纂修须按于旧章,即忠实于唐代遗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完全按照当时人的思想认识,这样就真实地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由于《旧唐书》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又如,在傅奕、、姚崇等人的传中,登载了他们反对的文章,从中可以考见唐代佛教盛行对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以及世俗地主反对佛教的斗争。
这类文章其中有些见旧唐书最早保存下来的。
《新唐书》虽然在史料上作了一些补充,特别是志、表以及唐后期的列传部分,但是《新唐书》意在克服《旧唐书》记事繁杂的缺点,所以行文记事又过于简略,使读者不易了解具体情况。
《新唐书》还对《旧唐书》中保存的大量文章,进行了删削、改写,这样就改变了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
相比之下,《新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不能取代《旧唐书》的。
《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
直到嘉靖年间,闻人诠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
到清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正史。
在《旧唐书》完成一个世纪后的北年间,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书》。
当时的编修目的,一是为了吸取唐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
一是为了通过修史,进行忠奸善恶的褒贬,因为《旧唐书》褒贬或从于新意,以五代时期的思想认识来看待藩镇、忠义、叛逆等问题,这是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旧唐书》自有缺点,书又出自众手,成功较速,未免疏漏。
随机文章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揭秘现在还存活着美人鱼吗,美国海军抓到活体美人鱼秘密研究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平行时空的真实案例,三件事证实平行世界真实存在/不同时空地震为什么预测不到,动物异象预测真的靠谱吗/准确率极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