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师说的翻译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千问解读】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师说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
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
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1、师道:以师为道。
即学道。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
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
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
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
“不”同“否”。
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
《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
《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yú):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
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
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
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师,乐师。
33、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5、不必:不一定。
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
攻:学习、研究。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
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于,被 40、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41、贻:赠送 42、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
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
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
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赏析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对耻学于师,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对比。
第一,古今对比,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
第二,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确实糊涂不通道理。
第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更令人幡然醒晤。
[3]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
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
“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推荐:历史类16所,物理类22所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展示全国各个高考省份:495分可以上的二本师范大学名单,历史类有16所,物理类有22所。
一、历史类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历史类495分,在全国各个高考省份能上的二本师范大学名单不一样,请2025年历史类495分的考生,在下表直接找到自己的高考省份进行查阅。
例如,在江苏高考历史类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有1所,包含绍兴文理学院等学校。
在安徽高考,历史类495分能上的二本师范大学有:商洛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学校。
在福建高考,历史类495分能上的二本师范大学有:玉溪师范学院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江苏绍兴文理学院01组(中外合作办学)49543078安徽商洛学院001组49531314安徽岭南师范学院001组49531531福建玉溪师范学院900组49513419江西渭南师范学院第107组(中外合作办学)49534149湖北忻州师范学院第03组49523413湖北上饶师范学院第01组49523413湖南丽水学院第106组49526806湖南玉林师范学院第107组49526806广东天水师范学院204组49541882广东六盘水师范学院201组49541842广东沧州师范学院202组49541933重庆长江师范学院49515076贵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49520784甘肃商丘师范学院002专业组4959657甘肃阿坝师范学院002专业组4959657二、物理类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物理类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在全国各个高考省市一共有22所。
其中,在黑龙江高考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95分的二本师范大学有1所,分别是鞍山师范学院等学校。
在江苏高考物理类495分左右的二本师范大学有宝鸡文理学院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黑龙江鞍山师范学院第003组49536105江苏宝鸡文理学院02组495151408安徽榆林学院002组(中外合作办学)495133335安徽豫章师范学院002组495133714安徽渭南师范学院001组495133589安徽泉州师范学院003组495133446安徽甘肃民族师范学院001组495133417江西南阳师范学院第503组49593068江西淮南师范学院第502组49592971湖北遵义师范学院第02组49593617湖北曲靖师范学院第04组49593617湖北通化师范学院第02组49593617湖北汉江师范学院第03组49593617湖南绵阳师范学院第107组49594240广东新疆和田学院203组495156873广东肇庆学院215组495156368广东商丘师范学院202组495156393广东周口师范学院202组495156884广东白城师范学院201组495157066重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49563641重庆福建技术师范学院49561933重庆上饶师范学院49554463
2025遂宁师范类大学有哪些?附学校名单及录取分数线排名表
本文将为大家奉上遂宁市内所有师范类大学2024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排名汇总,供2025年遂宁高考生查阅!一、遂宁师范类大学有哪些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遂宁师范类大学名单可知,四川省内一共有1所师范类大学,包含了等,遂宁师范类大学具体名单如下:序号学校名二、2024年遂宁师范类大学录取分数线1、理科根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圆梦志愿为大家整理了遂宁市内所有师范类大学2024年在四川高考理科的分数线排名汇总表。
其中,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在理科的分数线最高,2024年的最低分为539分、最低位次为83354名。
位于遂宁市的普通师范类大学中,理科分数线排名前1的大学分别是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学校名称批次2024分数2024位次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本科一批539833542、文科根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圆梦志愿为大家整理了遂宁市内所有师范类大学2024年在四川高考文科的分数线排名汇总表。
其中,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在文科的分数线最高,2024年的最低分为530分、最低位次为19830名。
位于遂宁市的普通师范类大学中,文科分数线排名前1的大学分别是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学校名称批次2024分数2024位次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本科一批5301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