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春情徐再思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千问解读】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桂令·春情徐再思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注释 ①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
何之,往哪里去了。
千金:喻珍贵。
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④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
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
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
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
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
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
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
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相近。
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
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
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
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创作背景 徐再思最早为功名所困,故国沦陷后,个人的悲剧,诗人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
徐再思从无奈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
在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
于是才有了像《春情》一样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着骚雅的情怀的美好词句。
赏析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
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
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
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
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
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
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
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
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
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
“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
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
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
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
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
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人物简介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
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
有乐府行于世。
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
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
习经书,看鉴史”等。
这些都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
其生卒年月很难确定。
《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
张小山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一二八○年以后。
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有“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
其卒年疑在一三五○年以后。
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
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
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
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
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
他的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如〔双调·蟾宫曲〕的《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平生不会相思”)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
有些作品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及《佳人钉履》等篇,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曰:“钉鞋云u2018金莲脱瓣u2019,《红指甲》云u2018落花飞上u2019云云。
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
”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结兴亡,有一定积极意义。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不无是处。
他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
其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
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
作品简介 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
他虽与贯云石齐名,风格却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
善于学习俗谣俚曲,擅长白描手法,抒情深细,对仗工整,风格清新秀丽。
《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他的写景作品以〔喜春来〕《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为佳,意境高远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于炼字造句的特色。
〔水仙子〕《夜雨》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来描绘凄婉的羁旅之情,细腻动人。
他的写恋情作品,善于学习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与贯云石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
〔蟾宫曲〕《春情》写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情态,运用了散曲中连环句、韵字复用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
〔沉醉东风〕《春情》又写出一女子猛然见到情人时的复杂的心理,她又想招呼,又怕被人瞧破,情态传神,人物灵动。
这一部分作品清新活泼,成就较高。
关羽真的是孙权下令杀死的吗?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关羽被杀之前,当时的蜀汉政权正处于鼎盛时期,益州和半个荆州都被收入囊中,基本上实现《》的战略,甚至已经开始北伐中原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北伐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可惜关羽太过傲慢太过大意了,被东吴抓住机会偷家成功,而关羽自己也在临沮被部下马忠俘虏并杀害。
现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关羽是潘璋所杀,因为马忠是不可能擅自处置敌军大将的,尤其是关羽这种级别的重要人物,如何处置必须得请示上级。
在时期,只有获得“假节钺”的权力后,前线将领才有资格处置本军高级将领和敌方被俘的高级将领。
很显然,马忠没有假节钺的权力,他只是个小小的司马,所以大多数人都直观地认为关羽是马忠的上司潘璋下令杀害的。
但问题是,马忠无权处置关羽,难道潘璋就有权处置关羽了? 当时的潘璋也不过是只一个偏将军,连吴军主帅都不是,他同样没有资格处置关羽,甚至连和都无权处置关羽,必须交由孙权决策。
对此《》中说得很明白: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意思是:孙权派遣将领阻击关羽,并在临沮斩杀关羽和儿子关平。
这句话很短,只提了三个人,孙权、关羽、关平,明确的表示是孙权下令阻击并处死关羽的。
此外《三国志》还提到: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
权使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还军当阳,又继续退守麦城,孙权遣人诱降他。
陈寿在这里使用了一个“诱”,“诱”有劝导的意思,也有欺骗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说孙权对关羽的劝降并非真心实意,孙权早就想杀他。
孙权杀关羽的目的很明显,断刘备臂膀,毕竟偷袭荆州就意味着孙刘联盟彻底破裂,把关羽放回去乃。
关羽可是东汉末年的大将,能力毋庸多言,孙权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袭取荆州是因为关羽太大意了。
假如把关羽放回去,关羽必然会痛定思痛,届时关羽袭取教训再杀回荆州,绝对够孙权喝一壶了,孙权肯定不能养虎遗患。
此外,关羽还曾经羞辱过孙权,此前孙权曾派人向关羽提亲,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结果被关羽断然拒绝,关羽还大骂使者,羞辱孙权,这笔账孙权自然要记在心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折桂令·九日原文及赏析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
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
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
金杯:黄金酒杯。
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⑥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翻译: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
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
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赏析: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
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