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古诗集锦20篇

那
【千问解读】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古诗1
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注释 ⑴淮安:今江苏淮安县。
重午:端午节。
⑵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
⑶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
⑷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
⑸银瓶:汲水器。
⑹采箑(sha四声):彩扇。
⑺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
⑻红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
⑼烟蒻(ruò):柔弱蒲草。
⑽沉魄:指屈原。
⑾午镜:盆水如镜。
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
⑿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
⒀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
译文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
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
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
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
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
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
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
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
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
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
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
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意内,指心里。
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
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乙卯重五诗 作者: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
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
古时又称角黍。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
”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
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
危冠:高冠。
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词句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的作品。
白话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端午古诗2
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3、听芦管(唐)白居易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端午古诗3
1、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2、放歌行(唐)邵谒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
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端午古诗4
1、《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
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5、《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6、《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7、《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8、《诗·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9、《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0、《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3、《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5、《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7、《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8、《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9、《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20、《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1、《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22、《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古诗5
1、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3、端午(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端午古诗6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4、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9、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4、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 17、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8、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0、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2、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2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4、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2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6、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2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3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古诗7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2、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秦观《端午》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苏轼《浣溪沙》 12、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 1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6、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7、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18、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许及之《贺新郎》 2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苏轼《少年游》 23、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24、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 2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2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2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9、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0、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3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3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陆游《春晚叹》 35、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3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9、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40、宜欢聚。
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张孝祥《点绛唇》 41、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张耒《端午》 4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4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 4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4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祁《屈原祠》 4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4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49、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端午古诗8
1、题武关(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2、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古诗9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秦观《端午》 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苏轼《浣溪沙端午》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8、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许及之《贺新郎》 9、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苏轼《少年游》 12、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1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16、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19、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0、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2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陆游《春晚叹》 22、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5、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2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苏轼《浣溪沙》 28、宜欢聚。
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张孝祥《点绛唇》 29、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30、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3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张耒《端午》 3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3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5、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 36、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7、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3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4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4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 42、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43、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4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4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4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 4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4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 50、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描写节日的古诗词 1、《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5、《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6、《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7、《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8、《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9、《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0、《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5、《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6、《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7、《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古诗10
1、同州端午(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3、端午日恩赐百索(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端午古诗11
1、五月,榴莲妖娆,青杨大雨,五色新丝缠角。——欧阳修《渔父的骄傲,五月石榴的精致晒》 2、宗保分两髻,艾束危冠。
——陆游《茅毅五首诗》 3、万灵死波之后,就是普通的浴兰了。
五颜六色的碧钧饺子,香喷喷的粳白玉丸子。
——元稹《夏日十首》 4、重巫山村不错,但是榴莲花已经很多了。
宗保分两髻,艾舒戴危冠——陆游《茅毅重五首诗》 5、挑丝、包饺子、搬陈佳、沐浴庙堂、画扇轮。
——王珏《端午贴词,帝王亭,采丝,裹动陈佳》 6、中午村里乌鸦,绿黑的。
秀光幕画墙,路是端阳酒。
——纳兰·容若《卜算子·五日》 7、宫装也很有名,端午节的时候也很荣幸。
——杜甫《午日赠衣》 8、裁缝的云烟变成了皇家的衣服,向端午节鞠躬。
——杜甫《送别,送清津奉端午御衣》 9、汗水微微透明,明朝端午沐浴兰芳。
——苏轼《浣溪沙端午》 10、明朝端午,等着学戴兰。
寻好诗,求书裙带。
——苏轼《杀一个男人的魅力,还是一朵云给太阳的云》 11、五天的休息是最紧的。
甚至还有绿油油的,还印在大厅里。
——苏轼《素木者咏仙图》 12、沐浴兰芳荆楚风流,以艾盖门眉,令傅莹钗头。
——张可久《夺桂冠,不怀性命》 13、长江午后春酒,河口高挂酒旗。
——张继《祥和阁辞江南曲》 14、五月五日下午,给我一根艾草。
死者看不见,新朋友在远方。
——文天祥《端午》 15、沈醉将被奖励节日,十杯酒和一首歌。
——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寿徐君宜》 16、端午节在仲夏,时晴日长。
—李隆基的端午节 17、鹤发约一尺长,离家三十五年。
——尹通州端午 18、客人不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看到卖花熊身上的菖蒲。
——方辉《午时祭》 19、端午萧瑟的雨压着城市,忽然又报了六个新晴天。
——仇远《五月六日,瑞君日,边友人来盘浦贺云》 20、三年一次的端午,真的是虚度,初见奇观,令人欣慰。
——杨万里《穿越葛阳关赛跑》 21、端午过后,柳泗乡,荷花世界。
——杨万里《临平连当四首诗,人星散中》 22、五颜六色的丝结催龙舟节。
又见黄头鼓。
——章雷《早起看雨》 23、端午不能寂寞,但官邸不能寂寞。
——陈藻《二韵梁文光垂古午中,浸蜜作丝》 24、仙女翁的第一次,说到端阳节,还是两天。
——宋佚名《涓江月,仙翁第一回》 25、端阳是你一个人醒来,闲坐着也忘不了一杯酒。
——仇远《独醒酒旁,端阳》 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
然后能灭仁义之途,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愤争之辩。
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结果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
君主事必躬亲,一人独断,势必造成上下梗塞,万机废弛。
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莽自见前专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
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其畏备臣下如此……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
尚书因是为奸寝事,上书待报者连年不得去,拘系郡县者逢赦而后出,卫卒不交代三岁矣。
” 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曾对皇权稳定与皇权效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做过精当的论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唐太宗与诸侍臣的一段对白鲜明地体现了其为君之道。
“上问、肖瑀曰:‘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以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
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朕则不然。
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正因为唐太宗能适度使用皇权,充分发挥大臣的辅政作用,故能成就辉煌千古的“”。
当今讨论 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形态最本质的反映。
法国杰出的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在专制的国家里,政体的性质要求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一旦发出,便应确实发生效力,正像球戏中一个球向另一个球发出时就应该发生它的效力一样。
”皇权(或称君权、王权)仅就词意而言,无非谓(或君主、国王)个人执掌的权力而已。
但将其置于政治学范畴和中国封建社会具体历程中进行考察,则包涵了多方面的意义。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和巩固于秦汉。
这一体制由三项基本制度构成:即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度。
其中皇帝制度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影响并制约着其他两项制度的发展变革。
研究中国政治史的人几乎一致认为,自秦、汉确制度后,皇权遂不断加强,至明、清而跻于顶峰。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解答的概念问题——皇权强大的政治内涵是什么?即怎样从政治学角度去理解皇权的强大。
以往一些研究著作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多以历朝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皇权强化的标志,认为君主通过改制达到了分权于下而集权于上的目的。
这种说法固然不无道理,但却很难作为一种政治学的概念标准来判断皇权的强大与否。
历代专制君主虽殚精竭虑企图集全部大权于一身,但做到一人真正“独治”全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各个朝代的政治改革,或是将中枢权力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或是将其分割,交由若干机构、若干人共同执掌;最高明的“创制”如明清统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权力中介机构,以确保皇权对中枢权力的控制。
那么,怎样衡量皇权在政治上是否强大呢?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结论必须依据两个条件,二者:其一,皇权的稳定。
其二,皇权的效能。
所谓皇权的稳定,是指皇权在各种政治力量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皇权能够有效地防止和镇压任何企图反抗、颠覆、或者威胁皇权的异己势力。
而皇权的效能,是指皇帝能够不受阻隔地贯彻自己的意旨,并且作为最高权力载体,有能力指导和推动整个国家机器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本身的政治功能。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皇权不稳定,自然谈不上强大,而皇权无效能,就不会有真正的稳定,个中道理是的。
有些论者往往把皇帝、恣意妄为视作皇权强大的标志,实际上皇帝过分集中权力、独断专行就会使皇权失去效能,并破坏本身的稳定性。
随机文章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世界上最巨大最清晰ufo曝光,头顶几百米高空飞过发怪声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探索死亡基因是什么,判断人类几点死亡/抵抗绝症的新方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地狱真实存在吗 十个有关于地狱的精彩描述
与其说是火坑,倒不如说是冰冻景观,里面还有一条以死者为食的巨蛇。
在挪威神话中的九个世界中,尼夫海姆据说是其中最深和最黑暗的,而神话声称地球是在冰冷的尼弗海姆和火热的穆斯佩海姆世界结合起来的时候创造的。
这个王国是邪恶的家园,也是伊格德拉基尔的锚——支撑宇宙的世界之树。
2、琐罗亚斯德教 根据琐罗亚斯德教,灵魂死后第一件事是走过奇纳瓦特大桥,因为它将生者和死者的世界分离开来。
这座桥比毛发薄,但比刀刃锋利,由两只四眼狗看守。
这样,灵魂就会基于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而受到评判。
琐罗亚斯德教本身就被描述为一个恶心的污秽之地,在那里人们会因自己的行为而遭受腐败的食物和不断的折磨。
3、鞑靼人 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发现的鞑靼人被描述生活在一个充满折磨和痛苦的深黑地牢。
虽然大多数人相信那是地狱,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聚集所有死者的地方。
在罗马神话中,鞑靼人被三堵墙和炽热的弗莱根河包围着。
类似地,希腊神话将鞑靼人描述为一个地方,最初是那些会危害神的人的监狱,但后来开始成为所有罪人的地狱。
邪恶的灵魂会受到与他们的罪相适应的惩罚。
4、西巴尔巴 西巴尔巴是玛雅版本的地狱,人们认为实际存在在伯利兹附近的洞穴系统中。
据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地方,来世的领主对不幸的灵魂施加了各种奇怪的折磨。
灵魂们被迫完成一条艰难而屈辱的道路,才能到达西巴尔巴。
他们的旅程始于横渡几条满是血、蝎子和脓液的河流。
然后这条小径被分成四条路,设计成四条路,用来招待领主。
来访者被送到六间致命的房子中的一间,并接受了进一步的测试。
黑暗之屋是相当不言自明的,捷豹屋、拉索屋、热屋和蝙蝠屋也是如此。
5、纳拉卡 对于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和佛教的某些分支来说,纳拉卡或尼拉亚是地狱的概念。
虽然不同宗教对纳拉卡的准确描述不同,但它是一个基于灵魂业力的惩罚之地。
纳拉卡只是一个暂时的目的地,一旦罪人为他们的因果报应付出了代价,他们就会重生。
它被认为分为几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描述,纳拉卡的级别从4级到1 000多个不等。
在印度教和贾恩文化中,纳拉卡被认为是由正义之神雅玛·洛卡统治的。
与印度教或耆那教不同,佛教徒相信所有的灵魂都会被送到纳拉卡,以净化他们的罪孽,而且没有统治者来审查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
6、盖纳 这个名字最初是指一个山谷,后来,它提到了希伯来人对地狱的解释,在那里,恶人被派去为他们的罪孽付出代价。
它被描述为一个深而荒凉的地方,在那里火焰燃烧,火焰散发的热量是地球上任何火焰的60倍,有毒的硫酸气体悬浮在空气和河流中。
7、地宇 “地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狱的一个版本,它由几个级别组成,确切数字从4到18不等。
每个级别都由一名法官监督,惩罚是执行基于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
中国文化认为,纳拉卡的雅玛·洛基(Yama Loki)被要求照看,最终将96,816个地狱浓缩成10部分,罪人在转世之前会通过这些部分。
在,这种描述变成了134地狱,有18级的痛苦和折磨。
这些级别包括:割舌室、剪刀室、铁苏铁室、镜室、蒸笼室、铜柱林、刀山、冰山、沸油壶、牛室、岩石室、撞击室、血池、自杀城、肢解室、火焰山、石磨场、锯齿室。
8、但丁地狱 基督教地狱的许多流行观念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
他的“神曲”描述了穿越天堂、炼狱和地狱的寓言旅程。
地狱从一个子层次开始,人们注定要在生活中无所事事地居住。
他们在这个领域受到惩罚,他们必须永远追逐自己的私利,同时被一群昆虫和蛆感染。
第一圈是一个相当令人愉快的地方,称为边缘,是非基督教的灵魂没有犯罪的家园。
在第二个圈子里,贪欲者会被狂风漫无目的地吹来吹去。
第三圈是暴饮暴食者和瘾君子,他们被迫留在一个恶心的黏液中。
第四层包含两组罪人,一组是囤积金钱的人,另一组是浪费金钱的人,他们必须永无止境地互相战斗。
那些在愤怒中犯了罪的人仍在第五圈,在那里他们互相争斗,再也无法感受到幸福。
在第六层,异教徒被锁在燃烧的坟墓里。
第七圈分为针对他人的暴力、自杀的暴力。
第八圈是专为诈骗而设的,被分层次,罪人的头向后扭曲,被恶魔鞭打,淹没在粪便中,被烧死,放在沸腾的湖里,被蛇咬,被肢解和生病。
最后一个圈子是那些背信弃义的人的家,注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地狱的中心,撒旦自己被发现在咀嚼卡修斯,布鲁图斯和犹大。
9、杜瓦特 古埃及咖啡文描述了一个被称为杜瓦特的来世版本,由死者的神奥西里斯统治。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景观,但也包含了神秘的元素,如火湖和铁墙。
当接近杜瓦特时,灵魂必须通过由半兽半人生物守卫的门。
经过城门后,死者的心被按在一根羽毛上。
如果心脏比羽毛重,它就会被恶魔吃掉。
那时,恶人的灵魂在杜瓦特接受审判。
许多人被迫倒着走,或受到毒蛇和吞食恶魔的惩罚。
10、托内拉 前基督教的芬兰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到了图奥尼河,接下来就会被死神提蒂带到托内拉,托内拉是地球上更令人沮丧的生命延续,那些发现自己要去托内拉的人必须带着物品来生存。
它甚至允许来访者来看望他们死去的亲属,尽管旅行是危险的,而且往往是致命的。
特别危险的是图奥尼河,里面满是毒蛇。
没有真正的惩罚在托内拉,除非你认为永远过着和现实一样平凡的生活是一种惩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