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的《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思念组诗 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杂诗三首/杂咏三首》王维 古诗赏析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

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

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

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

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

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

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

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

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

“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

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

联系起来,似乎寒梅花发是一个暗示某种特殊涵义的时间。

这个特殊涵义,只有男女主人公双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无从确切探知。

你可以解释为夫妇临别叮咛的归期,你也可以说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纪念的紧紧萦系两颗心的往事。

但无论怎样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

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个副信息。

或者事情就是在“绮窗前”一株梅树的环境下发生的。

时节正是梅花在雪中绽开的早春。

这一细节极大地加深了诗的内蕴。

这种写法,在王维之前也有,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难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

“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

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

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

不仅如此。

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梅花开了,早春已过。

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

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

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

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

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

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

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王维名句推荐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作者:王维:出自《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作者:王维:出自《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作者:王维:出自《送李判官赴东江》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作者:王维:出自《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作者:王维:出自《酬郭给事》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作者:王维:出自《酬郭给事》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作者:王维:出自《田园乐七首·其七》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作者:王维:出自《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作者:王维:出自《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作者:王维: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