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阶段最容易发胖 年轻人肥胖率升高原因是什么
【千问解读】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年轻人肥胖风险在增高,数据中发现,18~24岁体重增加的风险最高,那么,年轻人肥胖率升高原因是什么?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近日,一项追踪调查10年的研究发现,我国各年龄段成年人中,年轻群体的体重增加风险是最高的,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胖,值得警惕。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我国成年人中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
上述研究涉及2006~2019年间近12.2万名18~74岁成年人的数据。
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6个年龄组: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74岁,并在初次体检后的第2年、6年和10年测量体重指数。
分析发现,我国各年龄段成年人中,18~24岁体重增加的风险最高。
其中,从“体重不足或正常”转变为“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1.42倍,从“超重”转变为“肥胖”的风险增加1.85倍。
研究人员还发现,教育水平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较小,性别、收入则没有显著相关性。
年轻人的肥胖超重问题值得注意,人们通常认为,肥胖有个分水岭,例如“中年发福,老年发胖”,觉得中老年阶段基础代谢变慢,易肥胖,而18~24岁的年轻人代谢快、不易胖。
其实,这个年龄段比过去几代人面临更高的超重肥胖风险,而且超重肥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年轻人肥胖率升高原因是什么1、吃得多、动的少
一般重度肥胖者常见于学习繁忙的中高学生、久坐不动的工作人员,由于学业压力大或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大,使得人们偏向于高脂肪、高糖或高油、重口味食物,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运动消耗,长久下去可产生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堆积,最终造成肥胖。
2、熬夜
熬夜学习或加班,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这样可降低瘦素水平,增加饥饿素水平,所以睡不好易产生饥饿感,更偏向于高碳水化合物。
睡眠不足也会吃得更多,储存额外能量,促使胰岛素急剧升高,脂肪易快速储存,从而造成体重快速增加。
3、精神压力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和睡眠争分夺秒,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积累的压力越来越大,刺激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精神高度紧绷,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暴饮暴食倾向,最终导致肥胖。
刘备伐吴如何失败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而东吴的人反而要相对多一点,再加上有城可守,所以其实总体上还是东吴占上风。
至于说到刘备到底带了哪些谋臣武将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的是他还能带谁,当时的情况是早年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几乎没有几个完好无损的,不用多提,他本来就不支持攻东吴,再加上诸葛亮必须坐镇后方,所以没有跟去,而其实一直没有再正面战场上带兵打仗过,一直不受重视(毕竟我云哥出生太低了),至于则是镇守边疆,防御羌人,所以也不能出动。
而作为出兵的理由,自然是早死了,也被手下人弄死了,病死了,很早之前就死了,这个最受信任的军师也已经去世了,可以说当时刘备阵营中真正最能带兵打仗的就是刘备他自己了。
因为没有什么猛将谋臣能带,刘备最后带了一些在历史上不怎么有名的人,文有(不是神笔马良哦),黄权;武有冯习、张南、傅彤等人,路上又招揽了当时的一些南越异族比如沙摩柯等人一起攻打东吴,可以说这次出征真的是“星光黯淡”,纵观双方阵营,军事才能真正突出的也就是一人罢了。
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刘备伐东吴是三国之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桥段了,而对于这个故事一直以来也有着不少的争议,有很多人对于刘备失败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里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备失败的一些主要原因。
刘备伐吴被火烧连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刘备伐东吴是很难有大的好处的,先不说能不能打下荆州,就算能打下荆州,要是曹魏趁着东吴这次丢荆州转而一起合力攻打东吴,最后把东吴打残甚至消灭了,那么对于刘备而言,这依旧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所以说刘备这次伐吴最好的就是打下荆州的一小部分,占点便宜就好了。
而当时蜀汉阵营内部人心就不齐,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打的,再加上益州刚占领没多久,汉中也是新占据的,所以需要分出不少的精力去消化吸收,再加上需要防备曹魏,所以不可能全军出动,这就是刘备军没有了人和。
其次刘备军也不占地利,当时东吴军队的几次败退撤兵看似是蜀汉大胜,气势很旺盛,但是其实东吴空出来的那些地形都是比较狭小,都是一片,很难施展开,而东吴军一走,刘备军就自然的占据了这一片,也为之后的败北打下了基础。
再来天时也是不在刘备这一边,起初打的时候还是比较冷的天下,但是毕竟身处南方,就算是冬天也勉强能接受,而随着双方的僵持,逐渐进入到了酷暑难耐的时节,刘备军身处水军的船里面,热的不行,只能到了陆地上去,但是陆地又是非常狭窄的山路,只好绵延分布在数百里的山道上,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可以说刘备这次出兵,天时一样都不占据怎么可能能赢?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众所周知,刘备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出征打仗就是东征伐吴之战,而这场战役最后也以惨败告终,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场大战对于吴蜀两国都没有好处。
对于刘备的这次失败,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前去,这样肯定不至于落得这么惨败的下场。
刘备伐吴的路线图 首先需要说的是在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称得上是一个全才,但是相比来说他的军事能力比之他政治后勤等方面来说还是差了不少,而且纵观历史上诸葛亮自从跟着刘备,几乎就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演义中所谓的诸葛亮博望坡之战的妙计其实都是罗贯中编的,那场战役其实是刘备指挥的,和诸葛亮没有多少关系,所以说其实对于刘备而言诸葛亮是一个内政上的人才,而不是出去带兵打仗的,真正的军师反而是庞统、法正等人,但是很可惜庞统法正早早地就死了,而在这场战役失败之后诸葛亮还感叹:“若是法正尚在,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 其次当时刘备伐吴主要是为了缓和自己内部荆州、益州两大势力的矛盾,而诸葛亮应该算是不属于两者的超然存在,所以说刘备这次出征不带上他也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刘备自己已经亲征了,诸葛亮这个丞相再走,成都靠谁来处理政事,靠谁来安抚留下来的那些人,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刘备才把诸葛亮给留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魏延的奇谋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演义》中是这样写的:“笑道:‘此非也。
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
决不可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讲“此非万全之计”。
如果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注意是必须同时满足!)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魏延图片 这五个必须的条件,每一个都有不能实现的可能!先说第一个。
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
如果中间有坏道。
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
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
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伐蜀就是从子午道走的。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
(见《。
魏书。
曹真传》);“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
”(见《三国志。
魏书。
附王肃传》)。
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再说第二个。
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当时与争夺汉中时,蜀军斩杀曹军大将,曹军大乱。
当时郭淮正任夏侯渊军司马,他见主帅阵亡,便挺身而出,收集魏军败兵,推举张合为军主,委快把军心给稳定了下来。
还有在第二天,蜀魏两军在汉水对峙时,蜀军欲渡汉水进攻,曹军诸将都主张敌众我寡,应该以汉水为阵抗拒蜀军。
但郭淮却说:‘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而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后来蜀军果然怀疑未渡河。
见《三国志。
魏书。
郭淮传》)如今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一起镇守长安,他能放下长安重地而和夏侯侯楙一起逃走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第三点。
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再说第四点。
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远的不说,就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再说第五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由此可见,魏延所提出的设想确实是“非万全之计”。
要知道荆州军覆灭,彝陵战败后,诸葛亮了五、六年,才有如今的北伐大军。
况且这又是第一次北伐,成败的意义非同一般。
因此诸葛的谨慎是完全合理的。
所以,这一计划有很多巧合,以诸葛亮的稳妥性子,断然是不会干出冒险之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