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千万别犯这些小错误!
【千问解读】
吃药千万别犯这些小错误!
错误一:吃药跟着广告走
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广告忽悠,也容易听信别人的介绍,把购买药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械当作身体的灵丹妙药。
我有位邻居患白内障,在一份广告中看到由某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逆转白内障,就按图索骥邮购了几千元的所谓“妙药”,结果两个疗程下来,没有一点效果。
后来,医生告诉他,这种“药”根本没有药品批准文号。
另一位邻居,迷信经销商的宣传,天天去某家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厅体验,听信能治百病的宣传,买回昂贵的温热理疗床和一大堆治疗高血压的保健品,停用了降压药,结果导致血压骤升,引发脑卒中。
错误二:稍有不适就用药
有时候身体不适,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因为这些不适是年龄增长引起的器官、组织退行性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服用药物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所以,老年人不要因为身体稍有不适就立即服药,即使要服药,也要去医院诊治。
。CN
错误三:新药贵药即好药
很多老年人认为,药价越贵疗效越好。
实际上,药价贵贱与疗效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而定,而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如果用老药没有禁忌症或者不良反应,那就可以选择便宜的老药。
实际上,一些价格较贵的新药面市不久,医生还缺少临床经验,药师缺乏用药经验,所以病人不能一味依靠新药治疗。
错误四:吃药凭自己经验
或许“久病成良医”,或许积累了一些用药常识,很多老年人认为服药只要根据自己不适感觉或者医学理论上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到药店配药。
有人甚至到医院向医生点名开药。
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对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自我药疗未尝不可,但自己充任医生,任何病都凭经验服药,弄不好会延误病情。
因此,最好经过医生诊断,对症下药。
错误五:多种药物一起吃
张大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多种病,每天需要服用20多种药。
这么多的药,有的需要饭前服,有的则需要饭后服。
张大妈面对这么多的药,为了服用方便,更重要的是不漏服,每次把需要服用的药物装在药盒里,在饭后一起服下。
其实,张大妈这样的服药方法会造成不良后果。
因为药品混用时,一种药品可能会对抗另一种药品的功效。
因此,有些药物需要隔开一段时间服用。
另外,有的药物必须在规定时间服用,如果不按照规定,药品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错误六:多家药房去买药
有老人感到挂号麻烦,就去药房买药,还有人喜欢到不同的药房买药,或选择品种或比较价格。
但是,买药尤其是买多种药时,最好固定到一家药房。
这样药师能够注意到你所购买的药物之间是否可能产生副作用。
如果去多家药房买药,药师可能因为没看到要买的全部药物清单,就忽视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错误七:体检之前不用药
有些老人为了让体检能够真实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在体检前就停止服用必须每天服用的药品。
有个王老伯患有高血压病,在体检那天和前一天都没有服用降压药,到了体检结束时分,他感到天旋地转。
好在一旁医生紧急救助,叫来120急救车送往医院,让脑溢血的王老伯保住了性命。
因此,必须每天服用的药品,没有医生的嘱咐,不能随意停止服用。
。CN
错误八:不按要求去服药
。CN
老年人有时有惧怕服药的心理,认为用药剂量或品种多有害健康,就自作主张减少药品剂量或者品种,也有老人根据身体状况时停时服。
实际上,服药有个依从性问题。
有的药品不能随意减少剂量或者随意停服,否则会降低疗效或者使病情反弹。
老人减少药品剂量或者停止服药,应该事先听取医生的意见。
错误九:喝酒之后用药物
旧事新提仍有意义。
1977年12月,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参加一个盛大酒会后长眠不醒了。
“凶手”是谁?经检测,方知是酒和安眠药。
有读者疑问:酒和安眠药能致人死亡?还真是。
尽管酒和药是“亲家”,农民也会酒泡中药活血祛风,而且繁体字“醫”字都离不开酒,但是很多药却同酒不太“和睦”,有的还大唱反调。
。CN
错误十:中药可以随意用
一般而言,中药副作用要比西药小,但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有的中药本身或者服用不当,副作用也很大,还有危及性命的可能。
传统医药从来就不否定中药具有毒性,而且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比较深刻。
在国家药典中,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把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注明了其肾毒性、肝毒性等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