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夺位,为什么朱棣的名声不如李世民?
【千问解读】
历史上总会发生一些比较相似的事情,唐朝时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最终登基称帝,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朱允炆的皇帝之位,同样登基称帝。
两次都是非太子、非皇帝的人夺取皇位,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从后世的评价来看,李世民显然名声比朱棣好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上说当时李世民被兄长逼急了,所以就带领人手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将皇太子和弟弟杀死,然后“恭请”太祖李渊退位,他来继承大统。
话说李世民即位后的确成了一代圣君,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团结少数民族,珍惜民生民力,开创了大唐贞观盛世。
后人评价李世民,大都用“圣主”、“明君”等词来形容,而他兵变夺位之事却很少被提及。
然而同样是发动兵变的朱棣却没那么幸运了,被后世骂为乱臣贼子。
咱们客观的说,李世民是被兄长逼得不得不反,那朱棣是不是呢?朱允炆仍是皇太孙的时分有些大臣们就鼓动他当了皇帝就马上削藩。
做了皇帝后便开端声势浩大干了起来,被削的藩王被流放、软禁乃至全家自焚的都有,最终锋芒直指朱棣,假如他不反,就会和那些藩王们相同的下场。
最终朱棣决议赌一把,便起兵“靖难”,用三年时刻取得了全国。
朱棣谋反这件事,他本身确实有错,可是职责也并不在他一个人身上。
建文帝你削藩用的手段过分份了点,无中生有给藩王安上罪名,然后派兵拘捕,都是你叔叔,太祖的儿子,被你贬为庶人,乃至软禁逼死,那还不如反了(仅仅别的藩王要么窝囊不敢反,要么还没有那个想法就被捕了)。
朱棣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元璋曾说儿子之中朱棣最像他,所以朱棣敢背注一掷造反了。
本来看看清朝人写的对于明朝的东西,大都把明朝写得一无是处,这就让人不得不生疑了。
明朝它再差劲,也不或许一无是处啊。
尤其是把朱元璋写得真是如千古罪人一般,让人都看不下去。
画的朱元璋的像,简直便是个怪物,人哪有长成那样的?一看便是在抹黑。
说朱元璋害死这个害死那个,开国功臣全部杀尽了,这也不一定是真的吧?杀功臣或许,全部杀掉就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了。
起码古今中外前史上还没有这么的人呢,就连希特勒都没有这么杀功臣啊。
前史现已以前,我们没有日子在那个时代很难知道实际毕竟为何,所以我们在看史书的时分,也要客观的去思考,不是所以史书上的记载都是实在的。
李世民本是就是首倡极力建议李渊起兵的,李渊也答应以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后来李渊却立了长子李建成。
之后李世民战功彪炳,平定各处割据势力,李渊为了鼓励李世民,又说李世民打赢战争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最后李渊又食言了,还是没立李世民为太子,虽然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列亲王、三公之上,但毕竟不是太子。
同时李世民因为地位高了,就威胁到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多次都想除去李世民,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
本来李渊就多次说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每次都没有实现,给了李世民希望,却又让李世民失望,在加上李建成的原因,最终发生了政变。
朱棣是朱元璋之子,朱元璋在太子去世后,立朱允文为太子,朱元璋觉得朱允文仁厚,以后不能压制的住功臣宿将,所以就开始大杀功臣为朱允文扫平道路,之后又分封朱家之人也就藩王,希望他们可以作为朝廷的屏障。
但是后来朱棣却起兵反对朝廷,反对当时已经身为皇帝的建文帝。
最终建文帝被打败,朱棣从他侄子手里夺得地位,登基为帝,是为永乐大帝。
从此朱允文的下落也不知去向。
李世民和朱棣一个是和兄弟相争。
一个是和侄子相争,一个是在开国皇帝在世时就发动政变,一个是在开国皇帝去世后起兵靖难。
一个发动政变牵连不大,一个起兵成功后,大开杀戒。
所以不难看出他们的高低。
当然他们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不管如何,历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寇。
他们既然成功的取得权利登基为帝,那他们就是胜利者,至高无上权利的皇位之争本来就是残酷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