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2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海瑞,是明朝时期,一位历经四朝的著名的清官,海瑞在民间的名声非常好,人们将他称为“海青天”,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爱戴。

不过,海瑞虽然是个清官,却一直没怎么得到重用,那么如果海瑞真的得到重用,称为明朝首辅,那么依照海瑞一贯的做事风格,明朝会不会在他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好呢?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广东番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举人出身。

过度准守“祖制”,教条主义严重,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变通,明朝开国已经有百年了,海瑞却一举一动都要按照百年前的老规矩来,从来不知道与时俱进。

从理论上说呢,祖制在明朝地位崇高,就跟现在的宪法一样,,海瑞总感觉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批评别人,别人也没法反驳,只好都躲着他。

就算是做到了内阁首辅,也很难左右逢源,政令通行,所以海瑞做到了内阁首辅明朝也不能治理的更好: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1.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海瑞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

当时明朝的法律,禁止教职人员向官员下跪,海瑞遵守朝廷体制,参见上官时只是作揖,而身旁两位县学训导则跪拜左右,三人形似笔架,因此被戏称为“笔床博士”。

福建提学副使朱衡因此十分敬重海瑞,曾把他借调。

2.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任上勤于政事,做了不少实事。

如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对上司送礼只送米酒等物;又减少百姓正税之外的负担。

他还擅长断案,邻县不能解决的疑案,也送到淳安请海瑞解决。

巡盐都御史鄢懋卿路过淳安,认为招待太薄,遂唆使御史袁淳弹劾海瑞,使其被降调。

后来鄢懋卿、袁淳都因为贪污被革职,海瑞才重新升官。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3.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朱衡提拔,海瑞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上《治安疏》,既肯定嘉靖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摧毁元世祖牌位等行为;又认为其颓废日久,使得朝纲不振,官员腐败,人民困苦;并指责百官一意媚上,为满足皇帝修道而进贡香料;希望皇帝能重新振作。

嘉靖帝读后大为感动,但怀疑海瑞背后有人指使,因此把他抓进诏狱。

户部司务何以尚发觉嘉靖帝不想杀海瑞,奏请释放,又说自己买了40两名贵香料,献给皇帝修道用。

嘉靖帝大怒把何以尚抓起来,予以重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嘉靖帝驾崩,隆庆帝奉遗诏命海瑞出狱,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

隆庆元年(1567年)连续升官,历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左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4.海瑞当上江南巡抚时,首辅徐阶家族世代共占田二十四万亩,百姓向海瑞投牒讼冤者日以千计,海瑞要求徐阶退田,徐阶退了一些,海瑞并不满意,弄得徐阶很难堪,最后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军,徐阶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

此时海瑞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

满清如果当时坚持不入关,关内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关内会是什么样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如果满清不入关,在东北地区发展,个人认为百年之内满清一定会发展成为东北亚第一强国,并且很可能会越过白令海峡殖民阿拉斯加,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洲和北美的洲际大帝国! 然后举国东迁,在北美地区建立一个2.0版的大清! 满清不入关,关内会是什么样子? 1644年,当大军队打进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宣告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终结。

此时,关内主要有三个政权:、李自成政权和政权。

所以关内实际上形成了鼎立的局面,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三国鼎立和汉末有很大不同。

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是北方的曹魏,这个政权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而蜀汉和东吴只有天下的三分之一。

当江南地区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成为华夏最富庶的地区,所以明末的三国格局处于南北对立的形势。

南明握有天下粮仓经济最强盛,李自成占有整个北方军事最强盛,张献忠偏居一隅实力最弱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南北对峙的格局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南明虽说名为政权但内部一团糟,在北方大军南下的时候还在搞内斗,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在东北老实呆着,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很快就会南下夺取富庶的江南一带。

在李自成的大军压境之下,南明很少会有人真正抵抗,那么南方很快会被占领。

张献忠依靠四川根本没有能力抵御李自成,也会很快被打败。

所以,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多半会暂时统一天下。

李自成统一不久天下还得乱起来,因为李自成政权最大的特点是对精英阶层不友好。

最终,一个比较靠谱的人会打败李自成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权。

而这可能会需要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来实现! 所以,在17世纪中期,位于东北地区的满清政权会获得一个比较平稳没有中原政权干预的黄金时期。

在关内乱成一团的时候,17世纪中期满清的发展! 17世纪开始沙俄派出了大批哥萨克来到西伯利亚,他们利用手中先进的武器对当地进行了的征服。

1643年,沙俄哥萨克就已经流窜到了黑龙江流域。

1658年,清军1400人在松花江口和500哥萨克发生激战,几乎将这支侵略军全歼。

可见此时清军在面对哥萨克的时候还是不落下风的,当清军人数占优时足以全歼对手。

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面对哥萨克的入侵将会快速做出反应,并且派出大军果断将侵略者逐出东西伯利亚。

17世纪中期,小冰河期还没过去,满清要想在东北发展,珍贵的动物皮毛将会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普通满人致富的手段。

所以,为了获取皮毛,清人一定会深入东西伯利亚,那么越过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的就不会是俄罗斯人而变成了满人。

那时候,大量满人会在财富的刺激下不断东进,并且通过阿拉斯加南下来到今天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17-18世纪的美洲西部可是一片还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土地肥沃几乎从来没有被开发,随便扔点种子就能获得丰收。

凭借着满人的战斗力这里的印第安人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当地会建立大量满清的定居点。

越来越多的人会被吸引到这里来居住,因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一定会出兵东北征服满清,他们不想来也得来!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不会坐视东北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存在,大清一定会退到美洲。

利用中原大乱的几十年,满清握有东北亚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拥有了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等地。

此时的满清已经是东北亚第一强国,那么无论他愿意不愿意都会和中原王朝再次爆发冲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原王朝在大一统时期对国家安全是极为重视的。

即使强大如和,一样不允许身边有次级强国出现,所以当崛起之后,两个王朝都对其进行了持续的打击,直到把他灭掉。

满清如果不入关,他就是17世纪的高句丽政权,所以一定会引起中原王朝的担心,进而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

中原王朝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统一之初的骄兵悍将,几乎可以肯定会击败偏居东北的满清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越南本是中国一割据诸侯,何时起成为独立国家的?

越南信史的起点,其实源于中原王朝南部的一个割据势力。

统一中原后,在广西、越南一带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进行直接统治,秦朝末年,南海郡郡尉赵佗趁中原大乱之际“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这便是南越国。

对于南越国在越南历史上的地位,后世史学者向有争议,有以其为越南正统王朝者,称呼其为“赵朝”;亦有以其为外族侵略政权者。

从赵佗立国的基础与统治区域来看,南越国的确是一支割据政权,其性质与争霸时的各诸侯国相似,无非因其地域偏远而保持了更强的独立性。

不过自南越国之后,越南历史从此便打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华文明印记,这一印记从“越南”二字便不难品味出来。

汉灭南越后以其地为交州,时期,士氏一族占据交州并,交州文化由此逐渐昌盛。

千年后,撰写《大越全书》的后黎朝史官吴士连有如此评价:“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

其功德岂特施与当时,而有以远及与后代,岂不盛矣哉。

”越南《四字经》更有“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之语,这里的“士王”指的正是士氏一族中的士燮。

在三国时期,士燮并不算是一个起眼的诸侯,但在越南历史中他却超凡入圣被民间视为“士王仙”,更在陈朝被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士燮对于越南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南越国及士氏政权是否属于越南历史或许有争议,但没有争议的是这两个中原王朝的割据势力既为越南奠基了文化基础,又决定了越南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

说来也巧:当越南历史更迭至吴朝时,越南终于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这一年是954年,正处于的中原大地横亘着十余个年号,于是吴朝奉为宗主的又是一个割据政权:南汉。

据司马光《》所载,南汉册封吴昌文的封号为“静海军节度使兼都护”。

节度使仅仅为藩镇长官而非藩国君主,加之南汉本身也不能称之为中原王朝,所以很难将吴朝与南汉的关系归于宗藩体系。

北宋统一中原后,仍一度以“静海军节度”作为越南君主的封号,直到开宝三年(970年)及兴统五年(993年)分别册封丁朝、前黎朝君主为“交趾郡王”后,中原王朝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才在形式上出现了宗藩体系的雏形。

北宋对黎桓的册封,基本成为之后越南历朝历代向中原称藩的基本模式:对内称帝,对华称王。

在越南内部黎桓以自居,唯在对宋朝入贡之时称藩王,而这一模式,也正是越南“小中华”思想的滥觞。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越南李朝建立,直到第六代君主李英宗向称藩并被册封为安南国王,越南始有“安南”之别称。

自此以后,安南王这一封号基本贯穿了越南之后的历代王朝,一直到其与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终结为止。

越南李朝由陈朝所取代,而此前的只占据了中原半壁江山的南宋也为蒙古所破。

建国后,依宋制继续册封陈朝君主为安南国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册封并非出于自愿:陈朝国力虽无法与元朝相比,但却在三次元越战争中连续击败了强大的蒙古军队——若不是这三次辉煌的军事胜利,陈朝君主恐怕也不可能在元朝的铁骑之下获得藩属国的独立地位,而是会步南宋后尘,成为元朝南部边疆的一个最狭长的行省。

陈朝向元称藩并约定三年一贡,这一建制又为为承袭。

朱元境在将安南国列为“不征之国”时,正标注其为“三年一贡”,这一规矩自然源于元陈两国的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