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究竟有多仁厚?
【千问解读】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皇帝一般都会是极其有威严的一个人,有的皇帝甚至是心狠手辣,面对帮助自己的开国功臣们,或者对自己极有帮助的人们,却因为担心他们功高盖主而杀人灭口。
然而,历史上还是有一些以“仁厚”著称的皇帝,比如宋朝时期的宋仁宗,而正是因为他的仁厚,才使他得到了“仁”的庙号。
那么,宋仁宗究竟仁厚到了什么地步呢?
宋朝是个仁厚皇帝“扎堆”出现的朝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历任皇帝基本上都算是宽厚、仁慈,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非宋仁宗赵祯莫属。
仁宗在位42年,将“仁慈宽厚”四个字作为人生信条,并能贯彻始终,实在是难得。
史书当中关于他仁慈宽厚的记载比比皆是,试举以下三则:
1.第一则,话说宋仁宗某次在宫中用午膳,正吃的津津有味之际,忽然感觉牙齿咬到一个硬物,被硌得生疼,等到把饭吐出来后,才发现里面夹杂着一粒个头并不大的砂石。
米中混有砂石,极可能是因为没把米淘干净,这种事如若发生在民间,百姓没有人会把它当回事,可若是发生在帝王家,那可是要“上纲上线”的大问题,重则有人会为此被杀,轻则相关人等会挨骂受罚。
可宋仁宗面对这种事,非但没有龙颜大怒,反而表现出过人的宽厚。
只见他悄悄地将砂石检出来扔掉,然后对身边的嫔妃耳语道:“爱妃切莫将此事外泄,否则御膳房的人恐怕要被追究死罪,朕不忍闻也”(“禁中进膳,饭中有砂石,含以秘示嫔妃曰:“切勿语人。
朕曾食之,此死罪也”。
”见《二程外书·传闻杂记》)。
嫔妃听后默默点头,这场风波便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2.第二则,话说某日宋仁宗在散步时,总是不停地回头,好像在找什么人一样,随从们都不解其意,但也无人敢询问。
等到回宫后,皇帝急忙对嫔妃讲:“爱妃快拿水来,朕几乎要渴死了。
”嫔妃赶紧端过水来给皇帝喝,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他:“陛下既然口渴,为何刚才不向侍从们要呢?一路强忍至此,岂不是要渴坏了?”
宋仁宗咕咚几口把水喝完后,稍微平复一下情绪,然后才缓缓地跟嫔妃说:“朕之所以屡屡回头看,是想让侍从把水壶拿过来,但他们生性驽钝,不明白朕的意思,所以才疏忽至此。
但彼时朕却不能下令要水,不然他们会因怠慢而受罚,朕不忍闻也。
”嫔妃听后,心中十分敬佩。
3.第三则,仁宗某日因处理繁杂的奏章,一直忙到了深夜,忽然感到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终究强忍着没说,次日才把这件事告诉皇后。
皇后听后感到不解,便跟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千万要保重龙体,既然想喝羊肉汤,随时吩咐御膳房就好了,怎能强忍饥饿使龙体受亏呢?”
皇帝摆摆手,然后跟皇后解释说:“皇后有所不知,宫中用度皆有常规,若一时随意索取,恐怕日后便会形成惯例。
若朕昨夜喝了那碗羊汤,那么御膳房便会夜夜宰杀,如此算来每年要杀掉数百只羊,所费不赀。
况且伤生害物之事,朕于心不忍,所以思量再三,还是忍住为好。
”(“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
”见《宋史·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宋仁宗四》)。
宋仁宗宅心仁厚,在位42年间屡屡推行仁政,由此使得天下臣民感念至极。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驾崩,享年54岁。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后举国同悲,汴梁的百姓痛哭流涕、如丧考妣,商人罢市举哀,哭泣之声传遍了大街小巷,就连乞丐和懵懂的幼童,都纷纷来到皇宫前焚烧纸钱,前后持续数日时间(“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见《宋史》)。
宋仁宗的宽容仁慈博得世人由衷的钦佩,以至于《宋史》的作者在为其编写本纪时,曾不无感慨地评论说,宋仁宗的德行堪称帝王届的典范,无愧于“仁君”这个称号(“《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见《宋史·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宋仁宗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