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3-06-0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陈胜之口。

当时陈胜等底层百姓,深受统治者的压迫,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陈胜将大家组织了起来,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活动。

陈胜无疑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他敢于做出反抗,陈胜对后世的影响力存在了上千年。

只是多数人对陈胜的了解都还不够透彻,陈胜究竟是不是真的拥有鸿鹄之志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好好讨论看看。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1、陈胜的鸿鹄之志

“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个阳城到底在何处?司马迁说了有如没说,留下一个疑问,史上讨论很多。

如果是河南登封那边的阳城,他被发往北京渔阳那边,为什么要绕个大弯子往南走,到了安徽蕲县大泽乡那边?

陈胜留下的话语不多,但每句都像成了名言。

他年轻时为人耕作,对同样穷困的劳作伙伴说“苟富贵,勿相忘”,这句失意之中脱口而出的牛皮,遭到了伙伴的嘲笑。

陈胜又说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后人据此认定,陈胜年轻时就具有远大志向,但等笔者细细品读完他后来的所作作为,就怀疑起来,他真的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的农民起义首领吗?下面就来看看陈胜一生中所做的那件最大的事情——陈胜起义的过程,毕竟这个过程很短,急风骤雨之中,很容易看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胜作为九百多名戍卒中的一员,被发往渔阳戍边,他还有一个屯长身份,这是队伍中低得不能再低的管理编制,相当于小队长。

这只队伍恐怕有上百名小队长,吴广就是另外一名。

为了活路,这两名颇有心计的屯长凑到一块,设计杀掉带队的将尉,怂恿其他戍卒共同起事反秦。

他们诈称是扶苏、项燕的队伍,就是为了拉拢人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队伍。

可以说,这个开头也是陈胜起义整个过程中最高明、最精彩的一笔,事实证明它的效果非常显著。

为什么要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呢?要知道他们俩原本是朝、野对立的双方啊,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按数学集合上的说法叫“互补”,而不是对立。

扶苏(背后还有含冤而死的蒙恬、蒙毅等人),代表着秦朝军方和朝廷之外官方的人心,起义军打着扶苏的旗号,秦朝各地方官兵就不愿尽力去对付这支起义军。

秦军统领章邯后来投降项羽时,流涕痛斥二世赵高集团的罪恶,就说明了秦国官兵当时的思想状态。

所以这支农民起义军即使是临时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武器,也能顺利攻占附近各地,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陈县作为“张楚”国新都。

而项燕呢,原本就是蕲县当地人,又战死在蕲县,在起义所在地和南方广阔的旧楚地的百姓心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所以百姓都会支持这支起义军,远近能人多来投附,其中就包括张耳陈余吴臣等人。

朝野一消一长之间,陈胜起义开始是非常顺利、成功的。

但事情就从陈胜攻进陈县之后,很快转向不妙。

占据了旧陈国都城,陈胜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召来当地乡官豪绅,接受他们的建议,建国,称王。

他没有听进张耳陈余不要称王,或立别人为楚王的建议。

然后陈胜就坐据王宫,一边享受王者之福,一边不断向四面八方派出队伍,虽然每支队伍人数可能不多,但总共派出的将士也是不计其数。

其中力量比较强的一支主力,是吴广率军向西攻击荥阳。

事情的结果是,那些由他不断发令派出的各支队伍,一旦离开陈县,就几乎再也不受陈王命令的控制。

吴广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擅自杀了。

最后,陈王自己没多少军队可调用,等到秦军反扑攻向陈县,陈王很快溃败,被自己车夫所杀,作为功劳降秦。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说的就是陈胜起义“猝然而兴,暴起而卒”。

其实,从陈胜所说的话,就能预见他失败的必然。

他说“苟富贵,勿相忘”,这是他的内心话,他一直想要的,其实不过就是一场人间富贵,不过就是不甘心受那穷困的瘪气。

陈胜的另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他设计的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都说明他的内心盯住的,只是想当王侯,而没有想到天下百姓,没有想当皇帝。

陈胜生于穷困之间,没有走过很远的地方,见过宏大的场面,当然也就难以和项、刘那样,说出“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大气魄的话来。

一旦富贵到手,即使只是局隅之王,他也非常满足,再也没有继续保持冲锋在前的勇气。

一个只想着个人小富贵的人,怎么可能建立起宏伟大业?

自从进入陈县称王之后,陈胜就再也没有走出陈县的王宫,再也没有与外面将士们共同出生入死锐意进取的豪气。

他最后一次离开陈县,还是被秦军打败赶出来的,但没能逃脱多久。

最悲催的是,陈胜和吴广一样,最后都不是奋勇战死,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非常窝囊。

笔者不觉得陈胜真的怀有鸿鹄之志。

鸿鹄年年飞度千里,而陈胜一旦初尝富贵,连他的富贵乡都走不出来。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2、吴广之死

占领陈县后,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王,带领一支主力部队向西攻击荥阳,守卫荥阳的正是李斯的儿子李由,吴广久攻不下。

等到另一支由周文率领协同吴广攻秦的部队被章邯打败溃散,吴广部将田臧恐惧腹背受敌,就把吴广给杀了,还派人把吴广的人头送到陈县陈王面前。

陈胜不但没有责罚田臧,还任命田臧为上将军,接替统领那支西路主力部队。

据此,很多人就认为田臧杀吴广是陈胜的意思。

他们推测说,吴广与陈胜的关系已经不如开始起事时那么融洽、默契,否则田臧怎么敢杀吴广,还送首级到陈王面前,那岂不是和葛婴一样找死吗?这种推测完全没有实据。

吴广真是陈胜想杀掉的吗?只要稍微细读《陈涉世家》,就会发现根本不可能,因为此时的陈胜,早已经身无余力去控制陈县之外前线的部队,吴广被杀之前,违逆陈王的又何止是田臧一个人。

陈胜还没称王,部将葛婴就先在外地擅立楚王,这对陈王来说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导致葛婴直接被杀。

陈王派武臣攻赵,武臣到赵后自立为赵王,设立将相,陈王大怒却毫无办法,还得送去贺电,照顾他们留在陈县的家人;韩广自立为燕王,不但没想过陈王的感受,还想利用陈王制衡赵王;狄县人田儋把陈胜派去的周市的部队打得大败,然后自立为齐王,没把陈王放在眼里;陈王亲自任命为将军的周市,败退到魏地,擅立咎为魏王,陈胜又是毫无办法,还不得不放咎到魏地就职魏王。

秦嘉等众多起义军领袖不接受陈王命令,还假陈王之名杀掉陈王派去的监军。

以上违逆陈王的事情还少吗,胁迫陈王的事实还不够清楚吗?等到田臧和秦嘉一样,也假陈王之名杀掉陈王任命的代理王吴广,掌管了西路军后,陈胜又能拿田臧怎么办呢?田臧派人送人头到陈县,更像是向陈王摊牌示威。

陈胜只能接受田臧“先杀后奏”的事实,还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稳住那支部队的人心。

实际上这时候的陈胜,差不多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了,没有什么军队可调用;已经身不由己了,只等秦军一来,他的灭亡就是翻掌之间的事情了。

陈胜的起义军队,吆吆喝喝攻打虚与对抗的各地方官兵还行,但遇上稍微硬朗一点的秦军正规军,就不堪一击了。

陈胜若不信任吴广,怎么会任命他为代理王,全权统领西路主力部队攻秦呢?他就是寄希望于吴广趁着秦地军防空虚,能一举占领咸阳,擒杀秦二世赵高,立下不世之功。

田臧杀上级吴广,就像陈、吴在大泽乡杀上级将尉一样,是因果相循。

光是《陈涉世家》这一篇文章里,体现因果相循的例子已经很多了,比如后来项梁杀会稽太守,刘邦杀沛县县令,东阳少年杀东阳县令,庄贾杀陈胜……

这正如司马迁所言,“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胜”,所有以下杀上之风气,都是因陈胜为起端,陈胜最后反受其报。

就连陈胜当初使用的阴招,假扶苏项燕之名杀将起事,后来也屡屡被别人效仿使用,别人假陈王之名,杀陈王之人。

这些,都是天意吧。

由此笔者可以推测,在这种风气之下,假若秦军在消灭周市、张贺军队占领陈县后,不去追杀逃至汝阴的陈胜残部,放陈胜一马,陈胜也是不可能活下来的,这个道理就和东汉末年郭嘉建议曹操不要亲征辽东捉二袁一样,二袁自然会被辽东人所杀。

即使陈胜没有被秦军、庄贾所杀,也会被其他起义军将领所杀,仅就《陈涉世家》中所看到的,不服陈王、想杀陈王的地方割据首领有好几个了,他们和后来的刘邦一样,可以尊崇一个死去的陈王,但他们的地盘上绝不会容下一个活着的陈王,这就是陈胜当初急于称王带来的恶果,这种结果只有像张耳、范增、陈婴母亲等那样的智者才能预见得到。

陈胜于暴风骤雨之中急速称王后,一下惊醒天下人,特别是那些素来怀有不臣之心的人:你一个佣耕之徒也敢枉自称王,那天下还有谁不可以称王呢!于是群豪纷起,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韩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咎为魏王,秦嘉立楚王景驹,项梁立楚王心……至于起事称公称将相者,实在不计其数。

所谓立别人为王,如周市、秦嘉、项梁等,其实比自己直接称王用心更深,正如陈婴的母亲不让陈婴接受东阳王时所讲:你不如找一个领头的,你作他的属下,事情成功能够封侯,事情失败容易逃亡。

这算是乱世中的保全之法,可惜陈胜就不信。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3、陈胜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之初,脑子清楚,走对了路子,每攻必克,队伍迅速壮大。

陈胜称王后,他就再也没上过战场,坐踞王宫不断向四方派出的军队,也没有真正打过胜仗。

让吴广攻荥阳,久攻不下,被田臧杀;让周市攻狄被败,退至魏地立咎为魏王;授周文将军印攻秦,以减轻吴广那边压力,周文连连溃败,自杀;让武臣攻赵,武臣自立为赵王;田臧、李归在荥阳战死,西路主力部队被消灭;邓说、伍徐相继战败,陈王气得杀了邓说;秦嘉等自发起义的首领们不但不认可陈王的号令,还假借陈王的命令杀掉陈王派去的监军……

陈胜新政权很快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秦军主力缓过神来,杀向陈县,陈胜只好亲自出宫监战,然而已经不堪一击,在败逃途中被自己的车夫所害。

倒是陈胜死后,他的侍臣吴臣重新组织军队反攻陈县,反而打了一个胜仗,杀了车夫庄贾,替陈王报了仇。

陈胜起义由盛转衰,节点鲜明,对比强烈,有一种深深的滑稽感。

这种滑稽感证明了三件事情:一是陈胜急着称王的确未得人心;二是这个农民政权没有代表百姓利益,软件不行;三是这支农民起义军实质是一盘散沙,硬件也不行。

陈、吴两位首领的生命最后都是草草了之,这种共性,反映了这次农民起义也是在潦草中进行和结束的。

司马迁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他称王后任人唯亲,心胸狭窄,“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陈胜的政权,没有代表广大百姓的利益,特别是没有获得那些将士贤良的忠心支持。

称王前,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大家都支持他,等他一旦称王,就抛弃了扶苏项燕的义旨,暴露了私心,大家就再也不愿听从他了。

从更宏大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次起义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帝农民起义,他们都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没能力建立起理性有效的新政制度,就急于向四处不断出兵,甚至不自量力直攻秦国核心,迅速耗散实力,也就等于自我瓦解。

陈胜起义是真的失败了吗?也不是。

从陈胜起义这一局部战争来讲,他们是失败了,但若是从秦末汉初那一系列战争的整体来讲,陈胜起义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说它是新汉王朝的奠基者毫不为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胜的起义军们四面出击,不成章法,犹如一顿乱拳。

但不是还有一句话“乱拳打死老师傅”吗,不光是淮北到豫南那些地方的朝庭力量,就是秦军的主力章邯的军队,也被起义军折腾得够呛了,后来项羽能战胜章邯消灭秦军,离不开陈胜起义所作出的贡献。

陈胜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序曲,这支序曲在猛烈中非常成功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陈胜起义后三个月,寄居吴中的一对叔侄俩听说老家蕲县那边大乱,就杀了会稽太守,接管了当地军政。

那对叔侄叫项梁、项羽。

项羽时年24岁。

陈胜起义后四个月,距起义地不远的沛县,有一伙人激愤之中怒杀县令,也起事了。

那伙人的名字叫刘邦、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

刘邦时年48岁。

陈胜称王后骄横又堕落,将共同起事的戍卒朋友诛杀,导致众叛亲离。

刘邦就吸收经验,重用沛县的那伙狐朋狗友,屠狗贩夫之辈。

陈胜住进王宫恋恋于富贵,不想出来。

刘邦就吸取经验,攻进咸阳宫中珠宝未动,美人未取,原封不动地很快撤离咸阳。

刘邦最后能成功建立大汉,不是没有深刻原因的。

他称帝后,追封陈胜为“楚隐王”,年年按照王侯的待遇祭祀。

陈胜被司马迁列入《世家》,是非常正当的,也不单是他个人的特例安排。

至于陈胜起义对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影响,那就更深远了,包括起义和反起义双方,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它的经验和教训。

陈胜起义也符合了后来无数起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普遍规律,成功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想改朝换代,以弱欺强作为开始。

巴比伦行动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成功了吗

鸷鸟将击,先藏其形 以色列终于行动起来了,内阁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潜在的威胁。

使用军事力量解决自然也是一种方案,当外交途径越来越无力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内阁人员开始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

于是,以色列内阁指示国防部和空军各自做好自己的方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

此时的以色列空军已经逐渐从的阴影中爬了起来,随着F-15“鹰”式战斗机的到来,以色列空军在空中已经基本无敌手,而且一套全新的空中指挥、预警、作战体制开始逐步完善。

不过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秘密进行,空军司令伊夫里将这个任务交给作战署署长希拉,让他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案。

希拉在不透露作战目标的情况下挑选了一些部队进行尝试性飞行。

空袭“欧西瑞斯”核工厂的难度在于距离太远,以色列的主力战机F-4和A-4都不足以一次飞那么远,因此行动的重点在于空中加油。

但是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间至少要飞越两个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如何才能让加油机给攻击机群加油并且不被发现呢。

就在伊夫里开始详细筹划空中加油方案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伊朗新领袖霍梅尼决定不买美帝国主义的F-16战斗机了,于是美国通知以色列他们或许可以提前得到定购的F-16。

F-16的航程很有可能使飞机无需空中加油便往返巴格达,于是他们立刻开始研究用F-16作为攻击机的可能性。

希拉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整个作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他要了解的事情极其广泛,包括中东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巴格达一天的光照条件变化、空袭的最佳进入角度、适合的投弹高度、每架飞机的投弹间隔、炸弹可能激起的烟尘高度和扩散时间、安装不同的延时引信后炸弹的侵彻能力、伊拉克核工厂的结构、伊拉克的核计划进度、防空阵地的部署……所有的这些均被记录在案。

以色列人碰到了一个问题:F-16战斗机携带2个1 300升机翼副油箱和1个800升机腹副油箱后的确可以不加油往返巴格达,但是根据美国的F-16使用规范,携带机翼副油箱后就不能携带炸弹,以避免投放副油箱时与炸弹碰撞导致事故。

经过再三考虑以色列人决定不理睬飞行规范,同时携带副油箱和2枚1000公斤炸弹。

经过试飞以色列人发现挂着炸弹投放副油箱并没有造成什么危险,于是确定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并且在训练中进行推广。

为了更加逼真的模拟轰炸环境,伊夫里找人根据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和“”的情报,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类似伊拉克核工厂的建筑,这样以色列人就可以携带炸弹进行实战演练,并且检验轰炸的效果了。

日复一日,整个攻击计划日臻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F-16来到以色列,经过挑选的飞行员都训练的差不多了,攻击编队的协同飞行、轰炸都已经近乎完美。

1980年10月29日伊夫里得到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艾丹的消息,内阁已经基本同意空袭计划,艾丹打算挑个礼拜天行动,他认为星期天法国的基督徒专家们会离开核工厂去做礼拜,这样就不会因炸死他们而引起麻烦了。

到这一年年底,“摩萨德”传来的消息是伊拉克的进度很快,如果不出意外,次年7月至9月间核反应堆就要热起来了。

此时空袭计划顺利进行。

艾丹和希拉在一次预演攻击中分别坐进两架F-16B战斗机的后座,观看了整个空袭过程。

如他们所愿,整个攻击过程快速而流畅,飞行员们投弹精准,一切都同计划中的一样。

演习后根据演习结果计算出最少需要6架F-16战斗机执行空袭计划,再算上预备兵力,最终决定准备10架F-16战斗机和12个飞行员,其中8架出击,2架随时待命。

1981年5月10日凌晨,总参谋长艾丹、空军司令伊夫里带领一群空军高级官员悄悄来到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左恩空军基地,这是距离伊拉克最近的一个机场, “伊拉克小组”的其他成员和一群以色列空军最精干的飞行员早已在此等候。

伊夫里看着面前这群飞行员,尽量平息激动的心情。

他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经为了以色列在蓝天上鏖战,此刻他能体会到飞行员们的心情,也明白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危险。

伊夫里开始向大家部署这次任务,包括航线、飞行高度、攻击细节。

由于航程太远,目标又极为危险,因此整个攻击机群在目标上空的时间只有3分钟,也就是说,每架F-16只有不到30秒的时间进行投弹。

每架飞机只有一次攻击机会,如果攻击不成则必须返航,否则将拖累整个机组。

另外,攻击机群必须避免同约旦空军交火,一旦受到干扰无法解决,则应该放弃任务返航。

作战部署结束后,伊夫里又告诉所有的飞行员,此次行动由第一个从美国接受F-16的飞行员雷兹负责,在空中大家均要以雷兹的命令为准。

伊夫里此举倒不是多余,这次行动中的飞行员大都身居高位,有不少和雷兹的军衔相等,甚至还有比雷兹军衔更高的。

更有甚者,有一个某基地的总指挥官,听说这事儿后找到伊夫里软磨硬泡一定要参加,伊夫里没办法,就说你要参加可以,但你必须把自己的官位扔掉,当一个普通飞行员,谁知这个家伙立刻就答应了。

接下来艾丹的对大家进行了战前鼓气,首先告诉他们如果不行就回来,反正机会还多着呢;然后又告知他们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幸中弹就要尽量飞回以色列境内,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他们救回来。

出击时间定为下午,这样飞到巴格达时正好是傍晚,此时伊拉克的部队都在准备吃晚饭,防空火力相对最薄弱。

担任护航任务的F- 15已经先行升空,E-2C和直升机也准备起飞,前往预定的空域准备空中指挥和抢救飞行员。

攻击小组的队员们坐在加满油、挂好弹的F-16座舱里,随时待命准备起飞。

就在伊夫里准备发出允许起飞的命令时,贝京总理来电话,艾丹去接电话。

几分钟后他满脸沮丧的过来告诉伊夫里,攻击计划被暂停了。

这一事件的根由是贝京总理收到消息,说这次行动可能泄密了,他担心飞行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下令暂缓行动。

事后发现行动暂缓并不是个坏主意,好几枚炸弹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错误,真的投下去就有可能无法彻底炸毁目标。

看来老天还是在帮助以色列的。

1981年6月7日下午2点,西奈半岛埃左恩空军基地。

飞行员们已经坐进了座舱,地勤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共有8架F-16战斗机,其中6架F- 16A、2架F-16B;8架F-16分成两组。

每架F-16的机翼下携带两枚装有延时引信的1 000公斤炸弹和两个1 300升油箱,机腹下携带一个800升油箱。

每一滴油都是宝贵的,往返距离一共2 500千米,而且很长一段路程机群必须低空飞行,这已经是F-16战斗机的性能极限了。

和上次一样,担任护航任务的6架F-15战斗机先行起飞在机场上空盘旋,然后是E-2C和直升机,接着,F-16机群起飞了。

“巴比伦”行动开始了。

以色列以后又从美国引进了更加先进的F-16C/D,使得其空军实力在中东地区更加突显。

然而这次行动似乎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由于突然刮起的强烈西北风,机群采用自北向南的起飞方向。

这阵大风使得整个计划受到了影响,机群必须做一个大盘旋,这样就要绕过原先计划避开的亚喀巴湾。

亚喀巴湾是一个旅游胜地,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于是所有的游客都看到了头顶上飞过的以色列机群。

糟糕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此时正好在他的游艇上欣赏美丽的海湾风光,他看到以色列的战斗机从自己头顶飞过,飞向西南方向的沙特阿拉伯。

于是他本着阿拉伯共同防御联盟的原则给阿曼国防部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赶紧提醒萨达姆。

不过萨达姆当时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向伊朗进攻,总之攻击机群从始至终没有受到任何伊拉克空军的威胁。

攻击机群的航线是沿着约旦、沙特的边境飞行,直抵伊拉克,预计来回共要飞行3个小时。

机群越过艾特拉湾。

似乎整个约旦、沙特和伊拉克的防空网都睡着了,机群没有收到任何电子告警信号,但是机群不敢有任何怠慢。

整个编队共14架飞机,以密集编队飞行,以色列人将飞行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的超低空,速度为 750千米/小时,编队保持严格的电子静默,连飞机间的无线电通话都被完全禁止。

此时他们得不到任何支援,只有依靠飞机自身的导航设备飞向目标。

在经过预期的沙尘暴时,编队将飞行高度升至180米左右,从上面越过了风暴,然后再次下降高度,避免被雷达探测。

大约飞行1小时后,仪表显示机翼副油箱的燃油已经耗尽,应该扔掉副油箱了。

几分钟内,F-16群扔掉了副油箱,卸去了负载的飞机机身突然一轻,变得好操纵起来。

飞机加速至800千米/小时,面前已经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绿洲。

机翼下方伊拉克的农田和果园飞速的掠过,人们抬头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如同闪电般划破天空,但却不知它们将飞往何方。

让以色列人感到迷惑的是伊拉克的防空导弹毫无动静,天上也没有出现拦截的敌机。

此时机群已经深入伊拉克腹地,雷兹指挥编队爬升高度,巡航速度增至900千米 /小时。

攻击编队已经飞到了底格里斯河上空,前面就是巴格达市郊。

“欧西瑞斯”核工厂位于巴格达西边17千米的艾它维塔镇,按照计划,攻击机群应当从西边绕过去,不让城里的居民发现他们,然后以一个大湖的湖心岛为拉起点爬升,从2 800米左右的高度自西向东俯冲攻击。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算顺利,雷兹开始向城西边飞,F-15战斗机则爬升高度准备空战。

然而雷兹眼前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大湖就在眼前,但是湖心岛却消失了!(事后得知前一天由于底格里斯河水位上涨,湖心岛被淹没了。

)雷兹顾不上去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他是整个攻击编队的长机,他必须第一个准确投弹。

向东看,在照片中看过无数次的核工厂就在不远处,同沙漠中的模型相比,这个目标显得好看多了,工厂中间最高的圆顶就是核反应堆。

雷兹将火控转为空地模式,开加力,将飞机增速至1 000千米/小时,接着滚转180度调整飞机进入俯冲,然后滚转回来,保持以35度倾角正对着核工厂俯冲。

在1 200米高度,平显上的投弹光环准确的套住了目标,耳机中传来“滴滴”的投弹提示声,雷兹按下投弹按钮,两枚1 000公斤炸弹摇摆着脱离了机身,直冲核反应堆而去。

雷兹立刻向左压杆然后猛拉,以8个g的过载盘旋,做出规避导弹的机动,同时抛出热干扰弹和箔条干扰。

不过没有导弹的告警声,只能听见下方传来零星的高炮射击声,由于伊拉克士兵必须逆光射击,因此炮弹根本没有准头。

剩余的F-16以5秒为间隔开始俯冲,一切都如同计划中那样,当第二小队进入时,整个目标区已经烟雾弥漫,不过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们依然准确的投弹。

那个基地指挥官是最后一个投弹的,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不过他还是根据前面的弹着点判断了攻击位置,他的炸弹没有命中反应堆,但却准确的把周边的工厂给摧毁了。

每架飞机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都不一样,以保证将反应堆从里到外彻底摧毁。

根据事先的计算,命中8枚炸弹即可达到摧毁目的,但是他们一共投下了16枚炸弹,仅仅3分钟内,整个核工厂混凝土墙壁倒塌,反应堆被彻底摧毁。

事后据伊拉克的记者报道,有两枚炸弹穿过了墙壁直达地下室,却没有爆炸,看来做好备份工作多派几架飞机是必要的。

“碳棒,我是凿子1号,凿子和串子全部查理。

”“查理”是任务完成的,希拉此时坐在指挥机里,对这个好消息简直难以置信。

“全部查理?”希拉决定再次验证一下。

“正确,全部查理!正确!”雷兹再次肯定。

“全部查理!”希拉立刻将好消息传给国防部,艾丹、伊夫里和一群空军高级官员眼巴巴的守在地图面前已经一个半小时多,此刻终于安心了。

艾丹拿起电话,给闷在家里等消息的贝京总理打电话。

从行动一开始,舞台上的主角就是那群无畏的飞行员了,这些高官们都只能像观众一样在台下看。

编队已经重新集结好,按原路返航。

护航的F-15战斗机也加入编队,14架飞机爬升至10 000米高空,将巴格达和燃烧的核工厂扔在身后。

伊拉克空军依然毫无动静,或许直至此时萨达姆还没有得到消息。

“凿子1号,我是碳棒。

战果如何?”希拉问道。

“良好。

一切按计划进行。

”雷兹答道。

“伤亡?” “可能有炮弹擦伤,无飞机损失。

” “好吧,祝你们好运!” 机群飞越幼发拉底河,高度上升至14 000米,速度增至1马赫,沿着约旦、沙特边境向以色列返航。

约旦防空网紧张的监视着攻击机群,战斗机也已经起飞,但是最终没有对其进行拦截,虽然此时的 F-16是脆弱的,但是F-15战斗机依然杀气腾腾。

终于进入了以色列领空,14架飞机依次降落在跑道上,此时F-16战斗机基本上都烧光了最后一滴油。

地勤们,纷纷察看自己保养的飞机,不过所有的飞机都完好无损,连一块弹片都没有沾上。

伊夫里按捺不住激动,抓起桌上的麦克风大声向飞行员们贺喜,并且命令他们立刻升空以空军的传统来一次着陆。

于是机群在加满油后再次升空,开加力超音速通场,以喧嚣的音爆结束了这次传奇般的空袭。

这次行动后不久,埃左恩机场便关闭了。

根据谈判的结果,它将跟随西奈半岛一起归还给埃及,“巴比伦”行动将成为它永远的荣耀。

如同事先所预料的,多个国家对以色列表示谴责,而伊拉克更是表现的。

不过萨达姆心里明白,拳头不硬叫的声音再大也没用,因此政治上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美国在空袭后曾经一度暂停给以色列交付F-16战斗机,但也仅是走走形式。

对美国空军和通用动力公司来说,以色列的行动让他们感到惊讶,这已经超出了F-16战斗机的性能范围。

不过这对他们而言倒是一件好事,从此F-16战斗机很顺利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推广。

对以色列空军来说,“巴比伦”行动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完全从赎罪日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现在,羽翼丰满的新一代以色列空军摩拳擦掌,把目光投向东北方向的贝卡谷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朝对读书人如此这般看中 他们为什么还要做出起义反叛之事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历朝历代,论读书人的待遇,没有能够比得上宋朝的了。

可天天把忠义礼智信挂在嘴边,忠君放在第一位的宋朝读书人,却干出了许多聚众起义,反叛朝廷的事儿。

那个时候,他们的忠体现在那哪里?完全是一种讽刺!实际上,这些多数都是不得志的读书人,他们觉得以自己的才华,应该得到朝廷和的重视,获得功名利禄。

既然皇帝和朝廷不提供这个待遇,他们就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去拿! 庆历四年(公元104年),落第者区希范反叛。

他是环州思恩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史书评价其人:“狡黠,颇知书,尝举,试礼部。

”他考试落第之后,随叔父区正辞于景佑五年(公元1088年)一起应募参军,希望通过当兵打仗获得功名,参与镇压了安化州少数民族的叛乱,并立下战功。

叛乱平定之后,区希范作为有功之将,自以为可以得到重用,于是,他跑到政府办公楼门口击鼓,要求政府录用自己。

当时宜州的首长冯伸己认为,这个区希范的要求太无道理,不能重用。

区希范一气之下,就此逃跑,又鼓动自己的叔父,率领自己的族人,联合白崖山的民族首领蒙赶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一起策划叛乱,杀死冯伸己,并声称占领广西,要建“大唐国”。

庆历四年(公元104年)正月三日,区希范等率众五百,“破环州,劫州印,焚其积聚,以环州为武城军,又破帯溪砦,下镇宁州及普义砦,有众一千五百”。

朝延赶紧出动军队镇压,打得区希范等避入荔波洞,偶尔才敢出来与官军打个游击战。

之后,下诏,悬赏提拿区希范、蒙赶等,立功者可“赐袍带、钱三十万、盐千斤”。

第二年,广西转运使杜杞率军进攻。

杜杞先是发布安民告示,要求叛乱者自首自新。

随后又派部下吴香及区世宏等前往劝告,但造反者并不买账。

于是,杜杞决定武力解决问题,率兵攻破叛军驻地,“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

区希范与蒙赶,分别逃走。

后来区希范被杜杞抓获,并处以醢的极刑,并将被剁成肉酱的尸体留给当地少数民族,以示效尤。

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侬智高反宋,其中有黄师密、黄玮等落第的读书人参与。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十一月,依智高就在安德州改称南天国,年号景瑞,又请来黄师密、黄玮为军师。

这时,交趾(今天的越南)不断侵略,侬智高多次请求宋朝派兵支援,结果朝廷根本就不理睬。

侬智高那个恨呀,这是什么朝延啊! 本来嘛,你自己改了年号,成立了独立小王国,那就是反对中央政权了,你现在有难,中央政权完全可以不管你的死活,任你让外敌消灭好了。

可是,侬智高不这么认为,他将全部的怨恨向宋王朝倾泄,与黄师密等策划反宋,很快占据广东、广西两省,自立为王。

书生造反,也有自己的一些办法,有一些鼓动群众的法子。

比如侬智高吧,他在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五月放了一把大火,这把火并非焚烧敌人,而是焚毁自己族部的积蓄。

之后,他对自己的族人们说:“平生积聚,今为天火所焚,生计穷矣,当取臣广以自王,否则兵死。

”于是率众五千,沿江东下,攻占邕州城(今广西南宁),改称大南国,侬智高自称仁惠皇帝。

在侬智高的叛乱中,不但有进士黄师密、黄玮为其出谋策划,也有记载称侬智高本身就是一个落第者。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余姚县(今属浙江)主簿李逢借宗教掩护反宋,因沂州民朱唐告发,被捕处死。

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又有落第者李敦仁反宋。

李敦仁,虔州人。

史书说他品行不好,属无赖之徒。

或许因为没有坐天下,所以被史家们有意说成品德不端吧?成者为王败者寇嘛,中国的历史,一向就是如此这般的。

李敦仁考进士没有成功,很是不服。

正在郁闷中,父亲告诉儿子,有个看风水的人可说了,咱家的祖坟风水特别好啊,父亲很认真地说:“四十年后,当有出侯王者。

”李敦仁听了,心中大喜。

既然如此,还考个什么狗屁进士!他开始蠢蠢欲动,以讨伐杨勍为名,聚众数万人起兵了。

不久,他看暂时打不过中央军队,就接受了宋廷中央政府的招安,做了个承节郎,与亲弟弟李世雄一起隶属于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李山派遣李敦仁前往度化县镇压叛乱。

李敦仁一看时机来了,准备大干一场。

这年的十二月,李敦仁与李世雄聚集虔化县六乡兵众数万人,在罗源再次起兵叛宋,攻破石城县,占领洪州靖安县,随后率众进入虔度化、石城县。

宋朝中央政府派遣李山、张忠彦等率军共同围剿。

到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李敦仁在抚州崇仁县一带,鼓动当地民众加入自己的反宋大军,已攻破江西四县,烧劫江东两县宋朝中央政府一看叛乱军队越搞越大,立即加派军队,派遣江淮路招讨使设法平叛。

公元1131年的二月八日,李敦仁军向建昌军进通,围攻数日。

这一次,宋朝中中央政府的军队,并且制订了较为周密的进攻计划,给叛乱军队不小的打击。

到这年的五月十三日宋朝中央军收复石城县,并斩李敦仁部将李世昌,李敦仁军中李国臣等数万人战死,又被生擒300余人,被夺累马器械不计其数。

这年十二月,李敦仁率军再次进攻虔化县的宋朝军队,仍然十分猖獗。

这时宋廷派遣安抚大司统制郝晸、颜孝恭,各率所部军马,前往建昌军围剿,终于大败李敦仁军,但并没有剿灭这支叛军。

绍兴二年(公元112年),李敦仁看看确实干不过宋朝军队,而此时的宋朝中央军也很难彻底消灭李敦仁的军队,于是,李敦仁再次与宋朝中央政府谈投降的事,宋朝中央政府也乐得同意。

三月,李敦仁受了招安,“补正修武郎、阁门袛侯,其徒三十八人皆授官,分隶张俊军中”。

所以说,不要高估古代读书人的节操,哪怕他们嘴上全是道德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