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鬼节习俗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千问解读】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都会认为中元节和鬼节是一个节日,实际上这两个节日在古代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历史上过鬼节可不像万圣节那样,鬼不来找你就行了,你还扮成鬼的样子简直就是对鬼的不敬。
不过历史上关于鬼的传中故事还是挺过的,这也让鬼节这一天显得特别敏感,因为大部分的百姓可能都不敢出门,实际上古代鬼节的习俗还是挺多的,而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讲究。
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古代的中元节和鬼节,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小朋友们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
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被人们成为“鬼节”。
现在万圣节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参与的一种热闹节日,须不知,在中国古代,也有被称之为“鬼节”的节日,小编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中元节”。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大打出手时。
中国的各种宗教信仰,却秉承着“世界和平”的理念,彼此融合、求同存异,最后逐渐深入民间。
每年的七月半——中元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就是这样一种宗教信仰完美融合的产物。
然而,中元节,并不等于鬼节,西方的万圣节也一点关系没有。
其实,中元节≠鬼节
中元节,又名“鬼节”、“盂兰盆节”,但其实这三个名称从根源上来说,是属于三个不同的节日的。
民间俗信“鬼节”,七月十五这一天可谓是“百鬼夜行”,因此在民间俗信中,鬼节这一天祭祀的不只有祖先亲人,还包括孤魂野鬼掺杂其中;道教将七月十五这天称“中元节”,又称“地官节”或“斋孤”,道教在这一天诵经作法,普度孤魂野鬼。
至于“盂兰盆节”,就是佛教的说法了,不仅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连功能都和民间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相去甚远。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传入中国,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梁武帝所提倡,将其定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可是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到了宋代,才发展成了超度亡魂的节日。
至此,民间俗信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在功能上出现了高度相似,时间又如此相近相合,索性也别论长短先后,同在一个中国屋檐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融合一下一起过吧!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中元节和清明节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能融合成一个节日,同样是祭祀鬼神的清明节却超脱其外呢?
清明≠中元节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祭祀的“鬼”有所不同。
清明祭祖,祭祀的是保佑家宅平安的先人亡魂,而中元节的“鬼”除了祖先,还有各种善恶不辩的孤魂野鬼。
清明祭祀是出于对神明先祖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祝祷,祈求家宅和谐、邻里和睦、前程光明;而中元祭祀却是出于对鬼怪的恐惧,传说该日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有的供奉超度,更多的是为了防止鬼怪作祟、侵扰人间。
甚至中元节有一习俗,就是这一天千万不能提“鬼”字,以防被孤魂野鬼缠身,可以想见古代先人对中元节的“鬼”,有多么深的敬畏。
既然有中元节,那么是不是还应该有上元节和下元节呢?
同是兄弟不同命
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道教的说法是,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如果你实在觉得上元节听起来很陌生,那我们说个耳熟能详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别称就是上元节、天官节,虽然古今称呼各有不同,但正月十五这一日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视为非常重要的祈福之日。
2008年6月,元宵节更是选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反观祭祀祈祷消灾解厄的下元节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兄弟”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这背后除了有道教衰落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没有“大佬”扶持。
上元节的靠山除了道教文化,还有历代统治者背后儒家文化的支持;中元节更是佛、道、民俗多种文化联合加持。
再加上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要想消灾解厄也不差下元节这一个节日。
功能和文化如此单一的下元节就不可避免的被人们所遗忘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