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佛: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

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
作佛亦名燃灯”。
燃灯古
【千问解读】
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
作佛亦名燃灯”。
燃灯古佛在过去时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金刚经》云:“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一、名号之由来 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之一。
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二、得能作光佛受记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
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学道而成佛。
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
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能作光佛受记之因缘。
三、为释迦如来授记 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
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
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四、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 随着佛教在中国社会的融入,“燃灯古佛”亦深受到白莲教的崇信。
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到处可见燃灯的名号,诸如“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等,比比皆是,。
有名的《破邪详辩》,上面编辑的是白莲教的教义,曾记载了这样两段话: “天上龙华日月星,地下龙华水火风,人身龙华精气神,三才配合天地人。
初会龙华是燃灯,二会龙华释迦尊,三会龙华弥勒祖,龙华三会愿相逢。
” “燃灯佛后有释迦佛接续传灯,释迦佛后有弥勒佛接续传灯,弥勒佛后有天真老祖接续传灯。
天真向谁人接续?有三宗五派九杆一十八枝领袖头行、开言弟子,都会接续传灯。
”(传灯,本指传佛法,在白莲教的经文中,则指接班,改朝换代,做个“开国之君”。
) 我国民间将燃灯佛神化,高高供奉于神坛之上,这不是燃灯佛的本意。
不过,言其擒妖伏怪,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倒恐怕也是古佛燃灯的入世襟怀。
随机文章新疆不明飞行物现5000米高空,60%可能是航天发射所致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揭秘梦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疾病VS失眠谁才是梦游的真凶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
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里化缘。
须菩提智慧过人,然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
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
后得须陀洹果,复证果。
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
于佛陀之说法会中,常任佛陀之当机众,屡见于般若经典中。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
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
什么是般若?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
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
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
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
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
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世,就已。
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爱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
父母给他的金钱,也是随时来随时去的拿了救济穷困的人。
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体的乞丐,甚至会把身上穿的外衣脱下来 布施给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裤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钱,但对爱子的作风,常常不能同意,有时就把他叫到身边,训诫道: 「空生!你这样的行为真不好,自己的钱,也不问什么理由,就拿了给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脱给人,光着身体多难看!」 须菩提温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 「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心中,觉得世间上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一切人好象和我同一个身体。
人是赤裸裸的生下来,为什么赤裸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东西给人,人和我有什么不同呢?」 他的父母听完须菩提的话后,不高兴的说道: 「你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钱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说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
从今以后,你若再不改,索性把你关在家中,不让你出去!」 但须菩提仍然不改他的天性,父母就把他关在家中,这正是须菩提的幸运,之后他每天待在家中阅读思维当时印度宗教和哲学的书籍,使他对人生的问题,有了更进一层的觉悟,他常常自豪的对父母说: 「宇宙中一切,好象都映现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
假若世上没有大智大觉的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 年轻的须菩提,父母听了他的豪语,再想到他初生时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话,父母心中也不禁对爱子暗暗称奇。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
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
须菩提家中,一向信仰传统的,现在父母为什么跟随乡人轻易的改宗呢?这时,轮到须菩提觉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须菩提的父亲向他说道:"空生,你常常自以为很有智慧,已经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
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从佛陀来到本地,全乡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
还想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
"须菩提心中很不服气,他回答道:"你们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许就很平凡了。
" 须菩提虽然这么说,但佛陀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动力?在须菩提一向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时再见佛陀,他想,万一佛陀很忙,不能来怎么办?所以在这一天的夜晚,须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样子。
夜晚凉风习习,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高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像窃笑着好奇的须菩提。
须菩提独自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说法,四周亮着火把,下面跪着的是千万听众,呀!佛陀的身后好像还放出光明! 这不像是人间的人,这相貌太圆满了,太庄严了,佛陀应化的身相,实在超过须菩提的想像之外。
大地是的,千万的听众都,不敢有声,这时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着。
佛陀说:"世间是不应该相争的,本来就没有人我的分别,大家合起来就是一体。
" "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
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说的道理令须菩提很感动。
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说法以后,回到信众准备的静室中休息,须菩提徘徊在门口,他想会见佛陀,但又没有勇气。
佛陀像是知道须菩提的心意,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呀!到我房中来坐,我和你谈谈!" "我是须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须菩提就是你,我早就听说你是村中最聪明的青年。
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对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
你父母知道吗?"佛陀慈悲亲切的问。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会很欢喜,我很荣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师。
"佛陀很喜欢须菩提,从此须菩提成为佛陀僧团中杰出的弟子。
随机文章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人类的超能力怎么激活,屌丝靠变异但会变废物/开发大脑只会变聪明1984年被贬下凡的神仙,翻遍资料找不到/疑似变成了一个动物(谣言)神仙为什么不能结婚,仙界资源有限/神仙结婚生子会让仙界被挤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晋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道安的成就与贡献
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
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
制定规范 在当时见到很好的效果,如习凿齿致书中有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
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
这是习凿齿亲自所见的事实。
道安的风范对当时佛教界的影响很大,所以"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东晋的封疆大吏如桓朗子、朱序、杨弘忠、郄超等都非常敬重他,有的请他去开示,有的供养食米千斛,有的送铜万斤。
他创立檀溪寺,"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可见工程之大。
的是东晋的敌人,也遣使送来外国的金箔倚像、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箔绣像、织成像各一尊,可能也是为了庄严檀溪寺。
东晋孝武帝曾经下诏书表扬道安,并且要当地政府给他像王公一样的俸禄。
这都说明道安在襄阳十五年,各方面都很成功。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苻坚遣攻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皆被延致。
苻坚并认为襄阳之役只得到一个半人,一人指道安,半人为习凿齿。
苻坚既得道安,就请他住在长安五重寺,时年六十七。
翻译事业 道安在长安的七、八年当中,除了领导几千人的大道场,经常讲说之外,最主要的是组织翻译事业。
如昙摩难提翻译《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论》,僧伽提婆翻译《阿毗昙八犍度论》,鸠摩罗跋提翻译《毗昙心论》、《四阿鋡暮抄》,昙摩鞞翻译《摩诃钵罗蜜经抄》,耶舍翻译《鼻奈耶》,他都亲自和竺佛念、道整、法和等参加了翻译工作,有时对于不正确的译文还加以考正或劝令重译。
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上所说的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据《高僧传》卷五说,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姓各不同;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才改姓释氏。
又他广博的学问和文学的素养,成为长安一般衣冠子弟请教的目标,当时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可以想见他为社会所推重的情形。
因此当苻坚要想进攻东晋,朝臣劝谏无效的时候,大家又请安乘机"为苍生致一言"。
道安在一次和苻坚同车的机会中进言规劝,而苻坚不听,终至败亡。
苻坚建元二十一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二月,道安圆寂于长安五重寺。
代表著作 现存的除了收于各大藏内的《人本欲生经注》一卷外,有《出三藏记集》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又同《集》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安所作的经论序七篇,和同《集》的《综理众经目录》原文两段;此外还有《鼻那耶经》卷首的《序》一篇。
佚失的著作还很多。
道安的著作现存的不多,对他的治学方法和学说只能知其梗概。
例如:上面所引的"起尽之义",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判。
吉藏《法华义疏》讲到注疏的体例时,有"预科起尽"的说法;良贲《仁王经疏》说:"昔有道安法师,科判诸经以为三分:序分、正宗、流通分。
"道安法师用科判的方法把佛经的内容分章分节标列清楚,研究起来就容易抓住它的中心环节;同时再用"析疑"、"甄解"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名词或每一种句义加以分析推详,自然就"文理会通,经义克明"了。
此外道安在搜求经本,考校异同方面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渐备经十住胡名并书叙》说:……《渐备经》恨不得上一卷,冀因缘冥中之助,忽复得之。
……《大品》上两卷,若有可寻之阶,亦勤以为意。
……《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
凉州道人释慧常,岁在壬申,于内苑寺中写此经,以酉年因寄,至子年四月二十三日达襄阳。
《首楞严经》事事多于先者,非第一第二第九,此章最多,近三四百言许,于文句极有所益。
《须赖经》亦复小多,能有佳处,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
……常以为深恨,若有缘便尽访求之。
从这一段文字上,可以知道道安在收集和运用资料方面是非常热心和认真的。
他就以这样的治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撰写著作,养成佛教界朴实谨严的学风,开创了纯正的佛学研究。
因此道安的学说在当时砥柱中流的作用。
元康《肇论疏》说:"安法师立义以性空为宗,作性空论;什法师立义以实相为宗,作实相论。
是谓命宗也。
"又僧睿《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说:"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以来,虽日讲肄,格义迂而乖本,六家便而不即。
性空之宗,以今验之,最得其实。
"对于道安法师的学说都备加颂扬,也的确是函盖相称的。
创立学说 道安关于定学或禅学,道安的前期思想主要重禅学,受佛图澄影响较深,后期则转向般若学。
道安讲,定有三义,即禅义、等义、空义,以此对治贪嗔痴三毒。
禅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本无,"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末"(《安般注序》)。
可以看出其禅学也是和本无论相联系的。
大约可以从戒定慧三个方面来谈。
在戒律方面,当时虽然戒本未备,广律也只有竺佛念所译的十卷《鼻奈耶》,他认为戒是断三恶道的利剑,无论在家出家都应以戒为基础。
他又以为持戒而只重形式也是片面的;也就是说,为了众生的利益,戒律是可以有"开缘"的。
这与后来所传菩萨戒的精神相符,也与《般若经》的义理一致。
由此可见,道安在戒律方面虽然很严正,而并不是胶柱鼓瑟、偏执不通。
道安的亲教师佛图澄以神变见称,而神变出于禅修;道安自始就注重禅定止观,不能不说是受了佛图澄的影响。
他认为禅修达到高深的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燋不能伤其虑"(《人本欲生经注》),同时还能够发生种种神变(《安般注序》),但它并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
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无本"(即本无)、"无为"而"开物成务"。
开物是使天下兼忘我,成务是无事而不适(《道地经序》及《安般注序》)。
也就是要从禅修所得到的境界中,使大家忘我、尽性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自然力。
《大十二门经序》说:"明乎匪禅无以统乎无方而不留,匪定无以周乎万形而不碍,禅定不愆,于神变乎何有也。
"这就说得非常明白。
习凿齿致谢安书,称赞道安法师"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如果从这里去理解,就更觉意味深长了。
又佛图澄的教理以般若为宗,道安自始就重视《般若经》的研究。
他认为研究般若经典不能单用"考文"、"察句"的方法,而要披开繁复的文句体会它的精神实质(《道行经序》)。
有了这样的体会,才不至于把虚豁的真如或本无当作能生万有的第一因(《名僧传抄·昙济传》),也才能把第一义谛与世俗谛不一不异、不即不离的义理表现在行动上。
《合放光光赞略解序》(译意)说:没有智慧则无往而不生窒碍,终日所言都不合理,所以成为尘劳门。
有了智慧则无往而不发生良好的作用,终日所言无不合理,故为八万四千波罗蜜。
所谓执大净而万行正,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平常所说的"举足下足皆道场",或者"头头是道",也不外乎这个道理。
那么,道安虽然处在般若弘传的初期,而对于般若性空的义理的确是已经有了相当正确的了解了。
戒定慧三学是成佛的梯航,而道安都有卓越的见解;因此他在中国佛教史上,不但是杰出的学者,而且也是"完人"之一。
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起过典范的作用,也为后来佛法的弘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佛教信徒永远纪念着他。
道安对中华佛教还有一项突出贡献,那就是道先开始制定"僧尼轨范"。
当时各地的教团纷纷遵从。
道安所制定的僧尼轨范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为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
第二方面为常日六时饮食之法。
第三方面为布萨悔过之法。
随机文章最严重香港启德机场事故,美陆战队飞机坠海致56人死亡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外星人帮助中国抗日,外星人暗中帮忙中国打赢日本(纯属扯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