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怀孕生子的太后是哪位?
【千问解读】
历史上第一个怀孕生子的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是,那第一个皇太后就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还有一个第一的头衔,她是第一个怀孕生子的皇太后,不是给自己的丈夫生的,而是给一个假宦官生的,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的皇帝儿子生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这个事情简单太狗血了。
赵姬是邯郸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的皇太后,居功自伟,的父亲叫嬴异人,当时在赵国当人质,吕不韦不仅成功地把嬴异人通过一系列运作推上了秦国太子的位子,还把赵姬献给了嬴异人作妻子,赵姬给嬴异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异人当上秦国国君后,赵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秦国的王后。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当年他的父亲异人23岁,赵姬的年龄不可能比异人大,估计赵姬在生秦始皇时的年龄差不多在20岁左右,异人从十七八岁开始在赵国当人质,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当时想杀死异人,后在吕不韦重金运作之下,这一年已经25岁的异人从赵国逃出,随同出征作战的逃回秦国,把3岁的嬴政和20多岁的赵姬单独留在了赵国。
异人回到秦国后改名,公元前251年,去世,子楚的父亲安国君即位为秦王,一年零三天后,安国君病逝,太子子楚即位为秦王,这就是,当时年仅32岁,秦庄襄王(异人,也叫子楚)从25岁逃离赵国后,到32岁的7年之间,是与赵姬母子分隔两地的。
秦庄襄王在秦国的7年间,当然不止只有赵姬一个妻子,从后来的记载来看,秦庄襄王还有其他儿子,至少有一个叫成蟜的儿子,这是秦始皇的同父异母弟弟,成蟜后来还曾与秦始皇争夺秦国王位,失败后逃离秦国投靠了赵国。
秦庄襄王在即位为王后才将嬴政和赵姬母子人赵国接到秦国,这一年,嬴政年仅10岁,赵姬应该不到30岁,3年之后,35岁的秦庄襄王病逝,13岁的秦始皇即位为秦王,这一年的赵姬应该刚刚30岁出头,不到35岁。
再简单地回顾一下赵姬的前半生,不到20岁嫁给异人,20岁左右生下嬴政,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大约2年时间,之姬与嬴政母子独自在赵国生活了7年,赵姬30岁左右被秦庄襄王接到秦国生活,但这个时候秦庄襄王已经是秦国国君,当然不止赵姬一个妻子,赵姬与秦庄襄王在秦国共同生活3年,然后,秦庄襄王去世,不到35岁的赵姬开始守寡。
可以看出,赵姬与他的丈夫秦庄襄王一辈子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总共只有5年左右,其中前两年,因为有了儿子嬴政,后三年,还要和其他女人共享秦庄襄王,再加秦庄襄王35岁就去世了,明显就是身体非常不好,再加上秦始皇有记载的只有一个弟弟,说明秦庄襄王的生育能力确实比较差,只有2个儿子,比起他的父亲安国君和祖父秦昭襄王来说差远了,安国君活了53岁,有20多个儿子。
赵姬和秦庄襄王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嬴政,根本原因不在赵姬,而在秦庄襄王,有三个原因: 1、两人聚少离多,总共在一起只有五年。
2、秦庄襄王的身体不好,35岁就病死了。
3、秦庄襄王的生育能力不强,一生只有2个儿子。
秦庄襄王去世后,由于嬴政年龄只有13岁,不能亲政,因为秦国政务由太后赵姬和相国吕不韦主持,当时只有35岁不到的赵姬就守活寡,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只不过有的女人会控制自己,有的人不会控制自己,比如赵姬。
一下子成为秦国最有权势的人,赵姬显然和之前的宣太后完全不一样,宣太后既重权力,又重视私生活,不仅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而且还养有男宠,但当时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从来也没有计较他母亲的行为,可见在当时的秦国,太后养两个男宠,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大事。
但赵姬不一样,赵姬并不重视权力,只想着个人享乐,整个秦国赵姬只有相国吕不韦熟识,其他都是陌生人,赵姬又没有手段,于是借着权势与吕不韦私通,这个时候赵姬差不多35岁左右,而吕不韦已经有45岁以上了。
赵姬为什么没有和吕不韦生子呢? 1、吕不韦年龄大了,都45岁以上了,这个时候吕不韦估计都没有生育能力了,要知道当时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战国,都活到四五岁已经超了平均线,生育能力就严重削弱了。
2、吕不韦看重的是权力,根本就不想让赵姬怀孕,总会使用各种小动作不让赵姬怀孕的。
3、赵姬与吕不韦私通,明显就是赵姬逼着吕不韦来的,因为吕不韦不缺女人,赵姬缺男人,吕不韦又不是住在宫中,毕竟时间短,次数也少,也没有这么容易让赵姬怀孕。
吕不韦从在异人身上投入重金开始,他就是一场豪赌,他看中的是权力,身为秦国相国,一个之下,万人之上,但看着嬴政一天天长大,他知道迟早要还政的,况且嬴政即位为秦王时已经13岁了,是个少年了,并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该懂的事,13岁的孩懂了,当时13岁结婚生子都不奇怪,所以吕不韦尽管与赵姬私通,但是并不敢太出格,同时为了摆脱就把介绍了赵姬。
赵姬当然喜欢了,这只能是寡居多年的太后赵姬唯一的爱好了,同时嫪毐是作为假宦官进宫的,本来就是来服伺赵姬的,天天跟赵姬在一起生活在宫中,俨然同居生活一样,两人待在一起的不仅时间长,而且在表面上还似乎名正言顺,这个时候赵姬不过30多岁,先后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也不奇怪。
1、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长,同在宫中生活,和夫妻一样生活,只差个名分。
2、嫪毐,生育力强。
3、赵姬尚在生育年龄,只要怀孕就能生孩子,生两个儿子前后所需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年而已。
前有宣太后为榜样,后有有样学样,这在当时真不算什么,不要用现在眼光来看这事,只要嫪毐与赵太后不要参与权力之争,不要想夺秦始皇的权力,就像宣太后一样,秦始皇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管的,但是嫪毐的野心太大了,不仅与吕不韦争权,而且还自认为秦王假父,还想让自己儿子以后当秦王,这就犯忌讳了,所以秦始皇毫不客气铲除了自己所有权力道路上的障碍,包括吕不韦、嫪毐,当然还有自己的母亲赵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弗陵到底是不是汉武帝刘彻的亲生儿子 历史上有记载这件事情吗
武帝宠幸赵婕妤时已是晚年,赵婕妤生子时武帝已年过60,赵婕妤怀孕14个月生皇子刘弗陵,武帝因传说尧帝之母是怀孕14个月生尧帝,故赐赵婕妤寝宫改名为“尧母宫”,因此看重此幼子。
众所周知,对于宠幸女人时间,全都是由负责记录,因此,所谓怀孕14个月,必是出于太监的记录及计算。
武帝当时的专职太监是,因此可以判断,上述记录均出自苏文之手。
正是这个苏文,与后来赵婕妤向武帝推荐的同乡一起策划了所谓“巫蛊案”,陷害了太子,同时也打掉了的膀臂,使刘弗陵成功继位。
至于尧母之事,因上古年间人们知识匮乏,又无相关记录,恐为误传,并不可信。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女性如果怀孕至14个月仍未生产,其子宫内的羊水必定早已变质,胎儿必定会胎死腹中。
因此可以断定,刘弗陵绝对不可能是其母怀孕14个月才出生的。
那为什么汉宫中又有此记载,导致史书中均有记录呢? 从“巫蛊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赵婕妤、太监苏文、还有那个江充,肯定是一党,他们以拥立刘弗陵为政治目标。
我们试想,武帝宠幸赵婕妤时已年过60,绝不可能似年轻时夜夜新郎,武帝宠幸赵婕妤的次数肯定是屈指可数,武帝自己可以清楚地记得,因此负责记录皇帝内事的太监苏文恐怕没有机会私自修改相关日期,因此才有14个月的记载。
赵婕妤集团利用武帝晚年迷信鬼神及灵异的弱点,巧妙地引用尧母的传说,蒙蔽了武帝,并使刚刚出生的刘弗陵在武帝心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
从此不难看出,刘弗陵应该不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其皇家血统十分值得怀疑! 其实武帝在晚年,为太子一案十分懊悔,并为太子建设了招魂亭殿以寄托哀思。
对于刘弗陵的14个月,武帝恐怕在晚年也不可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于刘弗陵的皇家血统,武帝虽不能完全否定,至少也是深有怀疑。
但“尧母宫”仍在,已早为朝野内外所共之,武帝估计也没有勇气改正这一错误,因此只能立刘弗陵为继位人,并托孤。
联想到刘弗陵死时已22岁,但仍无子嗣,再联想到刘弗陵的无疾猝死,再联想到刘弗陵死后,霍光先依众臣之议立继位为昌邑王的刘博之子为嗣,而后又废昌邑王,改立原太子流落在民间的为的行为,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汉武帝在临终托孤时到底是怎么给霍光下的指令。
我们可以推断出,刘弗陵必不是武帝亲子,从赵婕妤与江充、苏文的关系上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出,刘弗陵可能是赵婕妤与江充的私生子。
武帝在太子案平息后可能明白了这一点,此时江充已被太子所杀,武帝于是杀死了太监苏文。
出于对皇帝尊严的考虑,武帝当时没有对赵婕妤下手。
武帝死前,可能对刘弗陵的血统更加怀疑,但前事已成定局,武帝已无可替代刘弗陵的其他继位人可选,因此武帝托孤于霍光,让其拥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帝,并以“子少母壮,取乱之道”为名,处死了超婕妤。
估计在托孤时,武帝已知太子之孙流落民间之事,武帝定会让霍光继续察查刘弗陵的身世之迷,并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秘密除掉这个冒牌货,将大汉天下重新交到武帝与卫皇后的后人手中。
因此才有了武帝杀“”赵婕妤、托孤霍光拥立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22岁仍无后、刘弗陵22岁少壮之时莫名其妙地死去、找到并拥立流落在民间的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继位为汉宣帝的历史事实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喝热水的习惯,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喝热水的习惯实际上,早在战国年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喝热水的概念,曾经说过:冬日则饮汤, 汤 就是指的是热水。
但是,喝热水的习惯尚且没有养成,也就是说我们自古以来并不是都喜欢喝热水的,人们的喝水习惯反而和国外的人相似,都是喝凉水的。
在年间的时候,日本的僧人来到中国,看到百姓们用来招待尊贵客人的饭菜就是空饼和冷菜,这种情况甚至到了晚清时期还依然存在,一些山上的寺庙供给来往的香客的食物同样也是冷的。
明明在5000多年前神农氏尝百草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茶叶,并把它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这说明在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用热水来将它烹煮来食用实用,虽然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茶文化。
那么,为什么已经懂得使用开水的人们还会继续喝凉水呢?说到底还是因为燃料的匮乏。
在那个年代,碳是贵族阶级才能够用得起的,除了烧火做饭的,还有专门烧开水的。
而那些普通的百姓人家自然没有这个待遇,生活做饭会到山上去砍柴来烧火煮饭,在这种情况下辛辛苦苦砍来的柴,肯定不能随随便便用掉,要用在能够填饱肚子生火做饭上,如果说有那个媳妇专门烧开水喝的话,这种行为在婆婆眼里就是败家,肯定免不了一场婆媳大战。
因为煮开水相比做饭来说要更加的费燃料,因此,大人和健康的孩子们一般是不会饮用开水的,只有那些老人,生了病的孩子,这些体质虚弱的人们才会用开水来缓解病痛。
甚至到了时期,喝热水防腹泻的习惯依旧盛行于贵族阶级,平民百够饮用的还是凉水。
宋朝、元朝的时候,在大街上才慢慢开始兴起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也慢慢迈入了寻常百,但是在这个时候,普通人还是负担不起烧开水煮茶的成本,因此,他们通常在想喝茶的时候都会花上一些钱来到茶楼里或者是等茶贩子们挨家挨户叫卖点茶。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真正开始意识到喝热水的好处是在时期,政府在转型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公共卫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就开始向民众推行喝热水。
虽然政府大力提倡民众喝热水,但是燃料匮乏一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当时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仍旧是以凉水为主。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经过考证后发现,喝热水的习惯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
因为当时自来水水质实在是太差了,所以为了人们的健康,在当时的单位和社区中都会设立开水房,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门每户的专门送上热水。
再加上工作人员也向人民推广喝热水对身体好之后,这种习惯也被保持了下来,人们开始习惯于喝热水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多喝热水是对身体好的。
古代是有喝热水的习惯,但那只是存在于贵族阶级,如今,这项 贵族特供 也真真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