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祖先化石被发现是怎么回事?有助研究演化历史
【千问解读】
科学家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一千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对它们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恐龙的发展演化历史提供新的见解。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
这些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或许化石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中,共有超过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动物灭绝。
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称,新发现的化石揭示了一类最终导致恐龙出现的动物支系。
在大灭绝事件之前,体型跟猪相似的二齿兽类在盘古大陆南部十分繁盛。
这是一种食草的动物,其繁盛之时,地球上的陆地连结在一起组成了盘古大陆,又称泛大陆。
二齿兽类在大灭绝事件之后消失了,新兴的草食性动物开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古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斯多(Christian Sidor)说:“大灭绝之后,动物不再像之前一样一致和广泛地分布。
我们必须去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进行探索。
另外一种被称为主龙类(archosaur,又称祖龙类)的动物也出现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但并没有分布在盘古大陆南部。
这种生物被视为是大灭绝事件前四足动物的模式物种。
” 主龙类的现生亲戚是鸟类和鳄鱼,科学家对它们兴趣浓厚,认为其可能是早期恐龙的祖先。
对于类似恐龙的阿希利龙属动物,以及体形与狗差不多的Nyasasaurus parringtoni(属于尼亚萨龙属),科学家认为它们都是从主龙类演化而来。
Nyasasaurus parringtoni拥有1.5米长的尾巴,被认为是最早的恐龙。
克里斯蒂安·斯多教授说:“早期的主龙类化石主要出现在坦桑尼亚,这充分体现了大灭绝事件之后动物种群分布的碎片化。
”在前往非洲南部和南极洲考察的同时,研究者也在梳理着博物馆中已有的化石藏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的项目总监理查德·连恩(Richard Lane)说:“这些科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大灭绝事件造成的结果,一些灭绝事件前在生态上处于边缘地位的物种,可能在灭绝事件之后,‘释放’了演化的压力并强势崛起。
” 科学家称,这些化石是一个了解2.5亿年前生物演化的信息宝库。
随机文章法国阵风战斗机简介,可携带核弹攻击海陆空(单架2.42亿美元)冰箱微波炉放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其威力相当恐怖(需谨慎)灯泡为什么是真空的,灯泡为什么是梨形的(里面是惰性气体)ufo和uso的真实视频,俄罗斯军方承认真实存在/10战舰曾遭遇USO台风的等级怎么划分,按中心风力划分/最强台风风力可达16级以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云南现植物活化石水青树是怎么回事?为第三纪珍稀植物
水青树科落叶乔木,第三纪古老孑遗珍稀植物,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中南部和北部等地,生于海拔1100~3500米处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或林缘。
分布于中国的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及印度的北部、缅甸北部、尼泊尔和不丹。
记者17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植物学专家近日在云南保山市昌宁县天堂山境内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一个中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青树居群。
研究人员称,过去在中国一些地方曾经发现过水青树,都是零星分布的,此次发现的这个居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生长情况最好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刘恩德、上官法智以及保山市龙陵县石斛研究所左大磊一行在对昌宁县天堂林场进行植物、植被考察过程中,在天堂林场场部通往松子山的公路旁意外发现一株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水青树。
这棵树高约30米,树干胸径有55厘米,地径76.4厘米,为昌宁境内首次发现。
随后,天堂林场林业工作人员对林区进行了排查辨认,累计发现水青树100余株,其中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32株,最大一株树高约为40米,胸径有64厘米,地径有85.9厘米,幼树有70多株。
随机文章看穿“纳粹只会带来毁灭”德军官密谋暗杀希特勒未果,还背上叛徒骂名…直到政府做了这件事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乾陵地宫打开了吗,中国挖墓技术太菜/乾陵至今未打开解读北极恐怖现象,暴风雪频发冰川时而崩塌(环境堪比火星)黄延秋事件是真是假,黄延秋事件真相大白/科学证实外星人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距今1.9亿年!解析研究发现最老恐龙晶胚化石
网络配图 这些保存完好的晶胚大约8英寸(约合20厘米)长,而且局部一些细节非常清晰 研究人员介绍,这些恐龙晶胚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早期,大约在1.9亿年之前。
它们的父母属于巨椎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这类恐龙后来进化为腕龙。
古生物学家罗伯物-雷斯和他的研究团队是在研究恐龙蛋化石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些晶胚的。
这些恐龙蛋化石发现于1976年,发现地为南非。
雷斯教授表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恐龙早期的进化历史开了一扇窗户。
蜥脚类恐龙是最早开始多样化进化的恐龙种类,后来它们迅速成为分布最广泛的恐龙群体。
因此,它们在生物学方面的特点非常有趣,它们在许多方面代表了恐龙时代的到来。
”网络配图 这些恐龙晶胚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早期,大约在1.9亿年之前 这些保存完好的晶胚大约8英寸(约合20厘米)长,而且局部一些细节非常清晰,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巨椎龙幼年期的形态。
这些巨椎龙晶胚看起来与成年腕龙很相像,它们拥有一个特大号头部和四根腿形的支撑。
这一点与成年巨椎龙有所不同,成年巨椎龙是两条腿走路。
网络配图 科学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恐龙接下来可能就会进化与如今的人类某些特点相似。
它们在幼年期都是很笨拙地蹒跚学步,然后才会逐渐站立起来,最后才能实现身体平衡。
研究还发现,这些晶胚还没有长出牙齿。
由于幼年期很难行走,因此它们在孵化出来后仍需父母的照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