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家族:古墓中两颗牙解开一代奸雄曹操身世之谜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是丞相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基因与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

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

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

该课题组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领衔。

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

有基因学家表示,此前引发强烈争议的河南安阳真伪,可以借助曹操后人的现代DNA来进行验证。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认就是曹操墓。

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大墓墓主为曹操,但民间质疑墓穴造假之声一直未绝。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表示,古人化石如牙齿等虽然可能出现DNA破损等情况,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中一段DNA进行测序,如果要验证河南安阳发现的到底是不是曹操本人,理论上是可以与后人DNA反推出来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消息一出即引发巨大轰动,并始终伴随真伪争议。

同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实验室开始展开大规模项目,试图通过曹操后人DNA来反推曹操身世。

据新华社消息,课题组表示,2009年至今,上述课题组的专家一直在全国各地采集曹操后人(男性)的静脉血样本。

采集对象包括79个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的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与此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谱(其中118个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试图找到迁徙的可能线索。

“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

”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找到这8支曹氏族群后,专家再对他们的DNA进行了检测。

“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

”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 李辉认为,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

“假定他们都是仿冒的,那么巧合概率就等于这个基因型所占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5次方。

所以说,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

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 2011年12月28日,课题组宣布已定位曹操家族DNA,并找到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的6支族群,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

当时,李辉估算该类型属于曹操的可能性是92.71%。

尽管根据现代曹人的基因,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并未结束。

早在2011年初,韩昇、李辉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

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课题组专家在库房内找到两颗牙齿—均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

结合曹氏宗族墓挖掘领队李灿和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元宝坑一号墓”墓室内中央位置的墓砖铭文“河间明府”,最终确定两颗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

课题组带回一颗保存较好的牙齿回到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开展古DNA测试。

2012年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

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现代8个独立家族中,有6个家族的Y染色体为少见的O2*-M268,显著性达到P=9×105,证明曹操Y染色体是该类型。

而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系弟河间相曹鼎)也属于此类型,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

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

故此,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谱记载),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随机文章欧洲人被揍最惨的一战,光割的耳朵就装九大麻袋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揭秘虹化现象的科学解释,高僧死后肉体化成彩虹留下舍利子(神迹)海王星是谁发现的,勒威耶用数学计算出位置/伽勒发现海王星黑洞是黑色的吗,宇宙中看不见的天体(不是黑色/黑洞不是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不先平定最弱的蜀汉,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公元208年,曹操起兵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万),亲自南征,准备一举平定江东,与五万孙刘联军会战于赤壁,最终孙刘联军,曹操遭遇一场耻辱惨败,史称“”。

公元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再一次亲自南征,在濡须口与孙权7万兵马相持月余,由于水战失利加上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公元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云“既而从讨孙权,破之。

军还,权遣使乞降。

” 有一统天下志向,孙权有一统天下之梦,曹操更有一统天下的执行力。

但之中,刘备才是最弱的一个,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曹操应该先平定刘备、其次平定孙权才对,为何却一根筋的总是南征东吴? 、东吴、蜀国,三国孰强孰弱,通过史书记载的人口数据可见一斑。

1,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文献通考·卷十》: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户663423户,人口443万人。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考虑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则魏国境内约有1300万人。

曹操第一谋臣,在曹操很弱小的时候,就提出“以制天下”的战略,其实就包括重视耕种。

在刘备浪迹天涯、诸侯乱战之际,曹操就开始推出了,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增强了曹操实力。

2,汉末天下大乱,虽然没有波及江南,但的江南,大城市只有吴、山阴等少数几个,人口也比较稀少。

东吴立国之后,大力招抚北方南迁的百姓,以及强制原来住在皖、赣、浙、闽山区的山越人民出山务农和当兵,经过60年没有战争破坏,直到东吴灭亡,孙吴在籍人口有256.2万人,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加上没有统计的人口,东吴应该当时有人口550万。

3,刘备占据的主要是荆州与益州,公元221年时蜀国在籍户口分别为20万户与90万人,经等治蜀,至蜀亡时(263年)共有108.2万人,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蜀国灭亡时大约有400万。

通过三国人口简单对比可见,曹魏一家独大,东吴其次,蜀国最弱。

既然蜀国“弱不禁风”,东吴不仅实力相对强大,而且还有强大水军,为何曹操却不是先打蜀国,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曹操战略误判,也有客观情况,让曹操不得不率先南征东吴。

公元198年,再次反叛朝廷与结盟,击败刘备,并俘虏刘备妻子,走投无路的刘备败投曹操。

曹操对刘备非常好,“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还对刘备说了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中,罗贯中将这一桥段改编为。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东吴,与孙权在濡须口相持一月有余。

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曹操判断认为:“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

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

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儿子若豚犬耳!” 可见,即便赤壁之败在前,曹操也没有认为孙权如何了不起,直到213年时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曹操还是把孙权放在晚辈的位置上,而不是平辈位置。

相反,曹操一直把刘备当成平辈,而且是与他一样的英雄。

因此,曹操先打孙权的第一个原因,与他对刘备、孙权的认知有关:孙权年少无知更容易打,刘备老奸巨猾不好打。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二个原因,与赤壁之战有关。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的智慧结晶,靠智谋与实力击败了曹操,但真实历史上,曹操失败其实有着诸多客观原因,所以曹操认为是非战之罪。

《·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疫情影响之下,曹军死伤惨重,而且战斗力急速下滑。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因此,赤壁之败让曹操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只要克服这一些客观问题,必然就能平定东吴,因此才有后来两次南征。

除此之外,曹操一生征战多年,尽管有过战败,但赤壁之战最惨,所以曹操还有报复或挽回颜面的心思。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三个原因,与三国地理环境有关。

魏国占据北方,东吴割据江东,蜀国偏居荆益,这三国之中,最是易守难攻的不是东吴,而是蜀国。

尤其益州的主要部分四川,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刘备的意志和智慧,曹操想攻破益州防线,基本上不可能。

汉中是蜀国战略屏障,刘备第一谋士评价是“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但在217年之前,汉中属于,而不是属于曹操,所以曹操不可能从汉中进攻刘备。

至于荆州防线,刘备派遣虎将镇守,又占据地利,曹操自认很难讨到便宜。

总之,荆州、益州地形过于险峻,让曹操望而却步,但相比蜀国,应对东吴相对容易,只要顺利过河渡江,曹操自信就能打败东吴。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四个原因,与刘备穷兵黩武有关。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一共还不到100万在册人口,但兵力却超过10万,估计除了时代之外,任何时代都没有这么高的兵民比了,典型的穷兵黩武。

10万战兵,加上四万官员(蜀国灭亡时),至少需要50万成年人才能养活,扣除蜀国老弱病残幼,蜀国在册成年人几乎都为战争服务。

因此,刘备犹如一个疯狂的赌徒,而且还占有险峻地形,又是老奸巨猾、,各种因素叠加之下,蜀国就犹如一个铜豌豆,难以下口,远不如东吴好吃,于是曹操只能首先选择先打东吴。

相比较而言,东吴就比较理性了,在册260余万人口,却只有10余万兵力。

与疯子打,还是与正常人打? 曹操去世之后,继续执行先平东吴战略,222年、 224年、225年三征东吴,不是战败就是无功而返。

继位之后,于228年三路攻吴,双方爆发,结果魏国大败,让曹魏在此后24年之内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

孙权去世之后,252年魏国再一次攻吴,结果又一次惨败。

总之,在统一天下的战略中,至少到252年之前,魏国战略一直是先打东吴。

或许,魏国南征东吴败的次数多了,终于恍然大悟,于是在263年转移战略,结果第一次大规模征讨蜀国,就灭掉了这一颗“铜豌豆”。

笔者认为,曹操去世之后,魏国继续一直执行先平东吴战略,也与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战略有关,即“以攻代守”,逼得魏国不得不防御蜀国进攻,进而让魏国把进攻目标放在东吴身上,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愧是眼光超前的战略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蒯越曾是刘表的谋士,为什么会被一代奸雄曹操嘉奖呢?

汉末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

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荆州牧手下的头号谋士,曾得到大力嘉奖的蒯越,堪称典型代表。

蒯越剧照 蒯越,字异度,汉末襄阳郡中庐县人,秦末汉初大辩论家蒯通的后代。

据正载,蒯越身材魁伟、容貌威武,并且长于计略(“越,蒯通之后也,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

”见《·卷六》注引《傅子》),与族兄蒯良、族弟蒯祺(的姐夫)都因才能卓越而著称,经常被荆州士人比作是一般的人物。

大将军执政期间,网罗天下英才为其所用,蒯越因极富谋略才能被征辟为东曹掾,掌管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管理工作。

正是在期间,蒯越与时任典军校尉曹操相识,并因志趣相投结为好友。

蒯越在看到何进与宦官集团的矛盾日渐呈白热化态势后,遂与同僚、陈琳等人劝说他早下手为强,除掉所有的宦官,但后者犹豫不决,始终不能下定决心。

何进不听蒯越的建议,结果自取灭亡 蒯越见何进是个优柔寡断之辈,断定他绝不是成就大事之人,并且早晚会被宦官除掉。

所以,抱着避祸求生的心理,蒯越自请离开朝廷,外调到汝阳担任。

,蒯越离开洛阳没多久,宦官首领便杀死何进,而袁绍、兄弟又起兵诛杀宦官,导致洛阳城内一片混乱,结果被凉州军阀坐收“渔翁之利”。

且说,董卓掌权后各种倒行逆施,引起朝野内外的愤慨。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长官组建讨董联盟,并公推时任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阳进发。

不久,荆州刺史王睿因为拒绝参加联盟,因而受到的攻击,战败后被迫吞金自杀。

王睿死后,董卓为控制荆州,遂推荐宗室出身的北军中候刘表出任刺史。

国贼董卓 刘表担任刺史之初,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首先,大军阀袁术屯兵于鲁阳,并牢牢地控制着南阳郡,而豪强、贝羽等人则在各地拥兵割据,根本就不服从刘表的号令;其次,刘表空有刺史的头衔,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以至于上任途中只好隐瞒姓名,单骑潜入小城宜城就职(州治在襄阳,但被豪强军队占据),可见其狼狈。

好在刘表在当年的“”中表现甚佳,因此个人形象非常好、名望非常高,甚得荆州士人的拥护,加上他很懂得笼络人才,因此很快便将大名士蒯良、蒯越、等人招致麾下,并与他们共同谋划、制定了平定荆州的计略。

其中,尤以蒯越的功劳最大。

荆州牧刘表 原来,刘表最担心的是荆州宗贼强盛,百姓不愿不附,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兵马平乱。

对此,蒯越认为应当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消灭不听令的宗贼势力,招抚可以利用的力量,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由此便可顺利地平定荆州八郡,并抵御袁术的进攻。

刘表依计而行,派人诱杀宗贼55人并袭取他们的部曲,随即又派蒯越、庞季进入襄阳,成功地招降据守该城的江夏贼张虎、陈生。

此后,各地郡守、县长恐惧于刘表的威名,纷纷向他表示归顺。

由此,刘表在蒯越的帮助下,顺利地控制除南阳郡外的荆州7郡。

刘表为报答蒯越,便任命他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详情见《三国志·卷六》注引《战略》)。

汉末群雄割据图 刘表是个胸无大志的诸侯,而且生性猜忌多疑,加之晚年宠幸后妻,导致蔡家势力坐大、欺凌功臣的现象不断发生,由此引起蒯越等人的愤懑。

随着曹操不断兼并中原群雄,势力不断壮大,蒯越等人在暗中成为“亲曹派”,希望将来由曹操来统治荆州。

因此等到刘表一死,蒯越等人便劝说刘琮举州投降曹操,使后者兵不血刃便占有荆州,时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欣赏蒯越却不重用他 曹操夺取荆州后,对蒯越的做法大加赞赏,并进拜他为光禄勋,位列九卿之中。

事后,曹操在给大军师的信中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见《三国志·卷六》注引《傅子》),可见蒯越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然而,蒯越只是表面上被曹操尊崇,但实际上并无实权,此后也没有得到进一步重用,俨然被“闲置”起来一样。

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因病去世,享寿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一代奸雄曹操家族:古墓中两颗牙解开一代奸雄曹操身世之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