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30万青州兵,选不出一个武将吗?
【千问解读】
30万青州兵,选不出一个武将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末年,在曹操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他的手下存在着一支著名的军队,这就是。得到这支军队相助后,曹操实力大增,最终走向了一统北方的步伐。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军,但是在里面竟然没有选出一个三流武将,这是为何呢? 青州军 简单地来说,青州军其实就是青州那一块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涌现出大量的黄巾军,虽然东廷扑灭了最大的黄巾军势力,但随着东汉朝廷的内乱,祸乱朝堂,东汉再也无力控制帝国边疆,黄巾军死灰复燃。
而在青州这个地方,黄巾军主动投降了曹操,曹操将其中的精锐收编起来,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名字就叫做青州军。
《志》原文:追黄巾至济北。
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黄巾军人口达到了百万(很恐怖,建立的蜀汉,整个国家人口也不过是这么多),而且曹操当时并没能击败这支黄巾军,人家是主动投降曹操的。
所以,青州军和曹操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
不过曹操在得到这么多人口之后,确实是实力保障。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青州军的作战能力。
在史书中,青州军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攻打徐州时,这应该算是青州军的首战,不过战绩还是不错,陶谦抵挡不了。
第二次是攻打,这一次,青州军的表现就非常差了,直接被吕布的冲散,跑起来丝毫不带犹豫了。
曹操可被他们给害惨了,正是因为他们的溃败,硬生生将曹操其他的军队给冲散了,导致曹军大败,曹操自己也因此受伤了。
不过曹操对于表现极差的青州军也没有过多的惩罚。
第三次是宛城之战。
当时曹操被偷袭,各路曹军猝不及防,都仓皇撤退,大家都撤退也没啥可说的,可青州兵在此次撤退中的表现非常亮眼,因为他直接把友军给打劫了!这可气坏了,当时于禁看到这种情况,大骂道:难道青州军是贼寇吗?这还有点正规军的样子吗?于是调转枪头攻击青州军。
而青州军打不过于禁,竟然有脸跑到曹操那里去告状,得知真相的曹操对青州军简直是无语了,可是不知道为啥,曹操还是没有惩罚青州军。
第四次是曹操死后。
曹操去世后,青州军聒噪混乱,令十分愤怒。
不过曹丕也并没有处理惩罚青州军,反而是好吃好喝的让他们自愿离去,令人大跌眼镜。
从青州军的表现来看,他们完全是一个战斗力奇差的军队,而且军纪非常不好,养着这么一支军队在身边,只能打打顺风仗。
稍微有一点困难,估计他们自己就会发生混乱,危害到其他友军。
那么表现这么差的青州军,为何曹操却从不惩罚他们呢?包括曹丕也是。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青州军的构成。
黄巾军本身就是由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没啥事干的地痞流氓所组成的,所以他们的纪律会非常差。
但是曹操不是收编了其中的精锐作为青州军吗,为何他们的表现还是这么差呢?正常情况下精锐的表现不是都要好得多吗? 其实存在这么一种可能,那就是曹操挑选的所谓“精锐”,实际上就是把黄巾军中的之徒、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全部挑选出来,单独组建一支军队,号为青州军,这样把他们带在身边,方便曹操实时掌控。
也可以让剩下的那数十万人口安定生活,没有这些游手好闲之人的骚扰,剩下的那些人能给曹操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且少了青州军的骚扰,曹操后方会少很多动乱。
所以说,曹操所选的青州军,本身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曹操也不指望他们有多大能耐,只要不发生动乱就可以了。
这就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曹操号称30万的青州军里,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
其实就两个原因。
一、青州军本身就是曹操选的黄巾军中最差的人组建在一起的,这些人游手好闲,是当时的不稳定分子。
他们本身没啥能力,又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矮子里拔将军,不管怎么选,也选不出来。
二、曹操组建青州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发挥多高的战斗力,而只是想安置这一批人,减少他们对后方的危害。
所以曹操不可能让这些黄巾军中出现有领导才能的人,曹操就是要让他们一盘散沙,混吃等死,怎么可能从里面选拔将军,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呢? 结语 曹操有这么多青州兵,为何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主要就是因为曹操组建这支青州军的目的就和其他军队不一样。
这支青州军全部都是由黄巾军里面不好的人组建而成,所以曹操没想过让这支军队强大起来。
曹操只想这支军队不要发生动乱,危害后方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打仗为什么总是亲力亲为 坐镇后方不是很好吗
曹操打仗总爱亲征,既是因为其能力极强,也是为了全面掌握军权。
对于魏蜀吴的创建者,大家往往把曹操的个人能力放在第一位,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曹操的江山基本上都是自己亲手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曹魏政权建立过程中,曹操几乎参与了其所有的重大战役。
兖州破黄巾、濮阳战、、、讨伐二袁、平定西凉等等,这些战役中都缺不了曹操的身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要亲自参加如此多的战役? 一、指挥能力极强 首先是曹操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的用兵水准绝对属于超一流。
末年,之后,中原大地群雄并起,然而曹操却能够在群狼环伺的局面中逐一击败各路对手,平、灭、逐、擒吕布,十余年间便使北方回归统一,可见其用兵能力之强。
其次,曹操用兵能力极为全面。
无论是战役全盘的操控,具体战术的设置,三军交锋的临场指挥,曹操几乎全部精通全盘掌握。
这样一个全面的军事人才,他不把自己放在战场上还能放在哪里? 既然指挥用兵是曹操的绝对强项,而军事交锋更是那个时代事关诸死存亡的大事,曹操当然更愿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把方向盘交给别人,所以在关键性战役的交锋之中,曹操必然要亲自出场! 二、在曹魏政权发展的不同阶段,曹操在军事层面扮演的角色不同 一是创业之初只能自己上手。
在曹操创业之初,依然处于一种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像打仗这样的大事,曹操当然只能够亲力亲为。
这是现实条件的局限,就像所有的创业者一开始那样,曹操必须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二是创业中期的“关键先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曹操从原先的兵微将寡逐渐的变成了兵多将广。
但是在这一时期,他依然没有退出战场,而是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因为从曹营内部将领的素质来看,将才虽然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操盘全局的帅才还是只有他曹操一个。
此时的、、等人还远没有达到后期的程度,所以类似于官渡之战这样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战役依旧还是曹操来主持大局! 三是创业后期的中流砥柱。
到了曹操晚年,此时的曹魏政权已经根基扎实,曹仁、张辽、、等将领都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此时的曹操因为年老体衰,便极少出现在战场之上,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坐镇邺城督导全局。
哪怕是当初威震华夏,整个曹魏全线震动的情况下,曹操依旧没有亲临一线,由此可见其了解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对于在前线的曹仁、等将领的能力也已经有底了。
综合上述几点,我们会发现曹操也并非完全的亲临一线,而是在不同的时期针对曹魏政权的实际状况,始终在军事层面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三、亲手打造曹魏武装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曹操对于曹魏武装力量的打造,这才是他为什么总是出现在一线作战的关键原因: 一是掌握军权就是掌握了核心权力。
乱世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只有把“枪杆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才对曹魏集团有着绝对的控制能力。
要掌握军权,可不是手中有个“印信”那么简单,还需要和各级官兵长期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关键时刻才能驭如臂使! 二是大军需要一个核心才能形成战斗力。
曹操的大军成分十分复杂,既有自己花钱募集的乡勇,也有剿灭黄巾收编的“青州兵”,还有、乐进前来投效时带来的私人武装,此外还有征战各路诸侯收降的人马。
如此的队伍,若不能整合只能是一盘散沙,唯一能镇得住场子的只有他,所以曹操这个核心自然要长时间的和大军联系在一起。
三是将曹魏武装彻底私有化。
从曹操去世之后曹魏政权的一系列走向来看,历经三代都是一家独大之局。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大军绝对忠诚于曹氏。
曹魏的武装从一开始便是曹操亲手所建立,各类人事安排及兵力部署都是以曹操的意志为主导,所以这支大军也几乎成了曹操的私有武装。
继曹操之后,和之所以能坐稳江山,其最根本的原因也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家族:古墓中两颗牙解开一代奸雄曹操身世之谜
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
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
该课题组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领衔。
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
有基因学家表示,此前引发强烈争议的河南安阳真伪,可以借助曹操后人的现代DNA来进行验证。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认就是曹操墓。
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大墓墓主为曹操,但民间质疑墓穴造假之声一直未绝。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表示,古人化石如牙齿等虽然可能出现DNA破损等情况,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中一段DNA进行测序,如果要验证河南安阳发现的到底是不是曹操本人,理论上是可以与后人DNA反推出来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消息一出即引发巨大轰动,并始终伴随真伪争议。
同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实验室开始展开大规模项目,试图通过曹操后人DNA来反推曹操身世。
据新华社消息,课题组表示,2009年至今,上述课题组的专家一直在全国各地采集曹操后人(男性)的静脉血样本。
采集对象包括79个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的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与此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谱(其中118个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试图找到迁徙的可能线索。
“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
”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找到这8支曹氏族群后,专家再对他们的DNA进行了检测。
“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
”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 李辉认为,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
“假定他们都是仿冒的,那么巧合概率就等于这个基因型所占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5次方。
所以说,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
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 2011年12月28日,课题组宣布已定位曹操家族DNA,并找到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的6支族群,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
当时,李辉估算该类型属于曹操的可能性是92.71%。
尽管根据现代曹人的基因,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并未结束。
早在2011年初,韩昇、李辉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
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课题组专家在库房内找到两颗牙齿—均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
结合曹氏宗族墓挖掘领队李灿和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元宝坑一号墓”墓室内中央位置的墓砖铭文“河间明府”,最终确定两颗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
课题组带回一颗保存较好的牙齿回到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开展古DNA测试。
2012年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
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现代8个独立家族中,有6个家族的Y染色体为少见的O2*-M268,显著性达到P=9105,证明曹操Y染色体是该类型。
而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系弟河间相曹鼎)也属于此类型,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
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
故此,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谱记载),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随机文章欧洲人被揍最惨的一战,光割的耳朵就装九大麻袋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揭秘虹化现象的科学解释,高僧死后肉体化成彩虹留下舍利子(神迹)海王星是谁发现的,勒威耶用数学计算出位置/伽勒发现海王星黑洞是黑色的吗,宇宙中看不见的天体(不是黑色/黑洞不是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