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帝王坐拥三宫六院为什么有些人却没有子嗣?
【千问解读】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格局中,的继承人问题是关系到社稷根本的大事。为了选个合适的太子继承大统,皇帝和大臣们可谓绞尽脑汁,有时候甚至互不相让;而为了争得继承大统的资格,皇子们也是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甚至手足相残,祸起萧墙。
远的如唐太宗杀兄杀弟,通过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得大位;近的如年间的“九子夺嫡”,兄弟们剑拔弩张,争斗不休。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皇子们为了太子之位争斗,固然会给皇帝老爸徒增烦恼。
可这烦恼,应该算是幸福的烦恼。
因为有些皇帝,连拥有这种烦恼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拥有的是悲伤——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儿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极其擅长生儿子的皇帝,比如康熙生了35个,生了32个,生了30个。
这三位,应该让很多皇帝艳羡不已——尤其是那些一个儿子都没有的。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坐拥,根本不缺女人,可为何有人就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皇帝身边有个“皇子杀手”。
西汉的,是个非常昏庸的皇帝。
军政大权全由外戚王家掌控,他自己只知淫乱享乐。
一个男人的存在有两个价值,要么,封妻荫子;要么一事无成,但传宗接代。
这个汉成帝,一样都没做到。
汉成帝没有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的妃嫔们生不出,而是因为他身边有一个“皇子杀手”——。
赵飞燕姐妹是汉成帝最为宠幸的女人,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
但是,姐妹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无法生育。
后宫的潜规则是母以子贵,无法生育的赵飞燕姐妹因此极度缺乏安全感。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别人也生不出儿子。
于是,只要后宫有哪个女人怀孕了,赵飞燕都要想方设法弄得她流产。
而昏庸的汉成帝,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汉朝有个民谣,“燕飞来,啄皇孙。
皇孙死,燕啄矢。
”说的就是此事。
第二,皇帝的身体不行。
清朝有三个皇帝没有儿子,分别是、、溥仪。
其中,同治没有儿子,是因为他不爱“家花”爱“野花”,结果得了天花;而光绪和溥仪没有儿子,全都是因为身体欠佳。
光绪有肾病,而且还伴有轻度的抑郁症。
肾对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得。
一旦肾有病,那基本上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在加上抑郁症的推波助澜,光绪可能连“心有余”也难以做到了。
至于溥仪,则很有可能是阳痿。
据他后来在自传中所述,他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受到身边的教唆,与众多宫女频频发生关系。
因为年纪太小,不懂节制,身体长期亏乏,伤了元气,因此患上了阳痿的毛病。
后来文秀和他离婚,曾经声称“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可见此事为真。
第三,皇帝年幼,未懂人事。
每个王朝的末世,最容易出现太子年幼继位或皇帝缺乏子嗣的情况,比如上面所说的清朝末年,还有西汉末年,末年,等等。
一旦皇帝缺乏子嗣,就要从近亲旁支中寻找替代者。
而皇帝死后,掌权的们为了容易控制新皇帝,最喜欢选择年幼者继位。
年幼的皇帝,一般会受到太后和外戚的摆布,要么中途被替换掉,要么半路夭折(或被毒杀),如此一来,这些皇帝就不可能有子嗣了。
比如,4岁继位,8岁就死了,据说是被毒死的;再比如西汉末年的汉平帝刘衎,9岁继位,15岁就死了,据说是被外戚毒死的。
随机文章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中国重庆小寨天坑,深达666.2米的天下第一坑乌兹别克斯坦地狱之门,1000度的地狱门户燃烧54年法国凯旋级核潜艇造价300亿,能瞬间毁灭俄罗斯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风流皇帝乾隆康熙真正的死因 你绝对不知道
笔者虽然不太懂中医,不过也希望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大。
网络配图 明清时期的空气确实不怎么样,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这与当时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不无关系。
加代华北地区大多选择烧炭取暖,加重了当时空气环境的污染。
但使用煤炭取暖并非始于明清时期。
发现,最早用煤炭作为燃料的遗址,是在1988年发掘的位于位于陕西神木县敖包梁段秦长城,城垣夯层中夹杂有煤炭灰和未烧完的煤渣,修筑时间为秦昭王在位期间。
约当公元前295-前251年,也就是说我国明确可考察的煤炭使用时间至少有2200年。
时,煤炭开始大规模地被使用,以都城开封为最盛。
如果仅仅是烧炭一个途径就能造成空气污染的话,估计的诸位基本都死于雾霾了。
据记载,明末皇宫中每年要消耗木柴约2600万余斤,红螺炭约1200万余斤;这一数字到了清初,宫中用薪柴量减少为每年木柴约800万斤,红箩炭约100万斤。
(《石渠余记》卷一清·王庆云)网络配图 当然光凭借煤炭不能完全缓解森林覆盖率低下的现实,并且煤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比如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以及采煤过程中影响地下水位从而影响了河流水源。
对于燃烧后的煤渣古人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堆着,对城市的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但是,这些污染是否能影响长居深宫中的皇帝呢? 要知道,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并不是每天都住在紫禁城里的,他们会时常去皇家园林或者是避暑山庄里消遣与办公。
特别是乾隆,对于园林和享乐的追求是空前的,他又怎么会让自己在一个污染的环境下生活呢?网络配图 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万寿山清漪园大规模进行开发建设,同年三月十三日,下诏改西湖为昆明湖,进一步开展了扩建工程。
万寿山的绿化彻底改变了昆明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将清漪园与西郊皇家园林连成了北京城的绿化带,从宏观上影响和改善了北京的城市生态系统。
也就是说,为了生态环境是花了力气的,即便是北京城内的污染严重,他也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有一个可以享受清新空气与养生的园林。
当然,皇帝也是人,也得呼吸,不能说到了园子里才呼吸回到紫禁城就不呼吸了。
在有雾霾但是皇帝又不在园子里的时候,必不可少会吸到霾,但是此“霾”是否等同于今天我们吸的雾霾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关于霾最早的解释,在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从雨,狸声。
”也就是说,霾最初的含义是跟“雨”有关的。
在大多数的历载中,“霾”多指空气中悬浮大量的尘沙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网络配图 《新唐书·五行志二》中记载唐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
《·五行志五》记载宋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尘霾昼晦,日无光,雨土”。
《实录》卷22记载明正德二年“癸酉申刻,大风起,黄尘四塞,随雨土霾。
”这些记载无不证明,“霾”在古代记载中与尘土风雨关系密切。
虽然尘土对人体并无益处,但是相对于今天雾霾的成分来说,危害显然小了许多。
今天的雾霾有因为工业化的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气成分,或者其他复杂的原因,与古代的雾霾差别肯定是巨大的。
很多人觉得,古代人的医疗技术不发达,很有可能康熙、乾隆的抵抗力低下所以健康情况容易被空气污染影响。
这种想法放在普通百姓身上还勉强能接受,放在以天下养的皇帝身上,是不是太可笑了?网络配图 对于康熙的死因,在《实录》中只是短短记载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上不豫。
自南苑回驻畅春园”仅仅几天后便“上崩于寝宫”。
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奏。
”从抱恙到驾崩仅仅六天的时间,加上康熙之前仅说了自己是“偶感风寒”,于是后人便将“康熙之死”按在了四爷的身上,认为是他毒死了康熙。
当然笔者看来虽然康熙帝得的风寒只是小病,但是当时他刚刚从南苑打猎回来,晚年众皇子争夺皇位搞得老皇帝心情郁闷,岁数也大了,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如果觉得康熙一个人的例子不够,我们再来看看乾隆。
众所周知,乾隆可谓是长寿皇帝,80多岁的高龄就是放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啊,网络上和朋友圈到处都充斥着乾隆的养生秘诀。
网络配图 对于乾隆之死,太医院的脉案上记载并不详细,只有短短一句话:“涂景云、沙惟一、钱景请得太上皇圣脉散大,原系年老气虚,屡进参莲饮无效。
” 简单说就是老死的。
综上所述,古代没有工业污染的雾霾,是否能杀死经常锻炼身体、进补滋养,甚至建造园林来改善环境的皇帝,实在是值得商榷啊!如果雾霾真是康熙、乾隆的死因,那么没有补品、没有园林的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不仅单身有罪还要像罚款一样交税 帝王的损招都是什么样的
在印度没有起飞之前,中国一直是把持着头把交椅的,也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被印度赶超。
在全面实行二孩之后,中印两国怕是要在这一、二两位进行多次交替了。
根据17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距离14外加8个零就只差一千万了。
而男女结构呢,1-1.06,几千万的男同志正单身。
单身无罪,但是在西汉,不仅有罪,还要像罚款一样交税。
西汉为什么要这么干 人口普查是一次浩大的工程,在没有出现统治的政权之前,统计泱泱中华的人口实在是非常困难,因而在西汉之前,中国的人口数量都是估算的。
公元前221年中国大约有3000万人口,而到了创立西汉之时,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人口数量直接缩水一半。
这1500多万人之中,女性的数量还大于男性,在一个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时代,竟然还有大量的女子嫁不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农业的发展、戍边的军队都需要青壮年男性的加入,没有粮食没强力的军队,国家就充满着不和谐的因素,因此随着一代人的逐渐老去,大量新生男婴的及时补充成为了刘邦的王道。
刘邦首先开始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他听从陆贾的建议,田租减了,实行了“十五税一”的政策,不少的士兵得以回家展开农业劳动,释放奴隶罪犯,给他们自由人的身份,鼓励开荒,这一系列政策为“”开了好头。
汉朝皇帝们的损招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增加府库收入,开始征收人头税,年龄在15-56岁的,不问男女,都得给政府交税。
这种法令现在看来一点道理也没有,完全的苛捐杂税。
但是到了这里,他似乎意识到了这个人头税的一点不好了,为了鼓励百姓生育,他规定,凡是家中有属于15-30岁的适龄婚配女子不出嫁的,每个女子要交600钱!直接给贫苦百姓翻了五倍。
对于贫苦的百姓来说,交120钱和交600钱,选择哪一种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生男丁的偏方大量问世、女子适龄立即出嫁已经成为了“减负”的最佳手段。
中国的第一次有记载的准确人口普查数字已经到了200多年之后的元始二年,这一年已经到了西汉的末年,人口数字终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到了6000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损招还是比较有效的,汉朝的人口翻了四倍之多。
西汉的“单身税”在现在看来简直荒谬,在当时也压得贫苦人喘不上气来。
大量的年轻女性被当成了生育的工具,这是对女性尊严的严重践踏,不可否认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也增加无数不幸福的婚姻,西汉灭亡之后,“人口税”也走到了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