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22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光是读过《木兰诗》的人知道,很多喜爱戏曲的人也知道,这是一段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故事。

但是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果的确有这样一段历史,花木兰身为女子,为什么能够单独在军营里面女扮男装从军达到十二年之久,这十二年竟然还没有被人发现,直到最后回了家里,才主动说明自己的身份?花木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木兰诗》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朗朗上口,大多数人都会背几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因为多部影视剧改编,花木兰在银屏上经常出现,代父从军故事也走进千家万户。

那么为何花木兰不得不替父从军呢?花木兰这十二年军旅生涯这么久没有被发现女儿身,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看是否从中找到答案。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从小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征招入伍 ,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她担心父亲的安危。

花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邂逅大将军李亮。

这段时光虽然艰苦,但却是花木兰表现自我的舞台,保卫国家,又得民心拥护。

如果你读过北朝民歌《木兰辞》,就会知道那是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北魏皇帝(可汗)发下征兵令,花木兰父亲名列其中,必须应征。

但花木兰父亲年岁已大,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如何是好?显然,可汗的这次大点兵,已经给木兰一家子带来了愁苦,所以《木兰辞》开篇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花木兰想必辗转难眠,思量了一夜,才终于想到了对策,下定了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那么你会不会问道:既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北魏政府又为什么非要木兰家派丁入伍呢?木兰家不应召从军不行吗?不行。

因为北魏实行的是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就是朝廷将一部分民户划为“府户”(军户),免其“租调”(人口税),但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服兵役,当朝廷需要士兵上战场时,每户要出一名男丁应召出征。

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不可以逃役。

军令传下来,花木兰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让老父亲上阵,要么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花木兰在军营中,为何十年之久没有被发现女人身呢?

10年之久,不是仅仅的几天时间,只要是女人都知道;女人每个月都会来列假事,她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同男军他们同睡一起和洗澡时怎么没被发现呢?各种问题……

首先大家都是知道的,古代没有卫生巾,解决这个基本都是热水等,在艰苦的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烧热水呢?基本是冷水或不洗澡解决的,冷水多了,自认也可能会月经推迟或不来,花木兰心好人缘好,或许跟烧水丫头拉好关系,特为她烧热水,个人偷偷的在那边洗,一次夜袭敌营木兰不幸箭伤,养伤在民女韩梅家。

数日后,曾受木兰救助的韩梅,对花将军产生痴爱之情,求婚不允欲自别,情急中木兰只好吐露女儿身份。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当后来被大将军李亮(评书里的校尉金勇)发现,韩梅为木兰百般辩解,说出木兰原是女儿身。

自此,二人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痴情如火,苦受煎熬,木兰也是难抑依恋之情,后成为花木兰的丈夫。

他们都是大将军和校尉,在军营里有权力和威望,单独让花木兰洗澡或独住一房,即使军营有人知道,碍着大将军的面子也不会对外说出去。

每打完一次仗,累的都不行,战士们都是倒地就睡着了,连吃饭恐怕都是时间极少的,那时战士们只想着能多睡一会觉呢。

再者花木兰既然想好出来替父从军,女扮男装,都也早想好做好解决这些问题了。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木兰诗》里“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称可汗,明显说明花木兰是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的北地中原是鲜卑人入主,少数民族的子女舞刀弄枪很正常,而“木兰当户织”又说明当时北地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了,但还保留游牧民族的特性,上马能征战,下马能耕织。

《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

当然,不管花木兰军营十年之久没有发现女儿身到底是什么原因,但一代巾帼花木兰的事迹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榜样,她的传奇不属于哪个统治阶级,而属于广大的老百姓,其孝、其忠、其勇,是我们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美德。

花木兰从军歇后语

花木兰从军歇后语  花木兰从军这个事迹,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那花木兰从军歇后语,你们知道答案是什么吗?不知道的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花木兰从军歇后语  冒名顶替  冒名顶替的词语解析  [释义] 冒:冒充。

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

  [语出] 明·吴承恩《西游记》:“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辨形] 名;不能写作“明”。

  [近义] 偷梁换柱  [反义] 名副其实  [用法] 用于贬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冒名顶替造句  1. 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准考证上必须贴上考生照片。

  2. 他由于冒名顶替别人参加考试而被赶出考场。

  3. 这个冒名顶替的骗子终于现出了原形。

  4. 他的名额被人冒名顶替了。

  5. 近几年,尽管高考制度制定得愈来愈严密,但冒名顶替者仍不乏其人。

  6. 他冒名顶替小吴的职位已经十几年了,最近才被揭穿。

  7. 三持用伪造船员证件或冒名顶替执行职务者.  8. 那不过是一件小小的冒名顶替的事罢了.  9. 伯克特先生已经揭穿了数百个冒名顶替者。

  10. 他不买杰克逊的‘红角借口,他甚至坚持说从来没有看到冒名顶替的超人.  11. 学校严禁学生们冒名顶替参加考试.  12. 同时,辽宁省运会组委会为防止出现“以大打小、冒名顶替”等行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3. 我感到自己象个不伦不类的冒名顶替犯.  14. 履历中缺少一年暴露了冒名顶替者的秘密.  15. 洞房中,两人发现全是冒名顶替,虽后悔莫及,却有苦难言。

  16. 她背着冒名顶替者的黑锅却一直沉默。

  17. 江东大学这回也下了本钱,先是开除了冒名顶替者蓝莉莉的学籍,然后又承诺学费全免,保送研究生,力邀蓝浣溪来江大就读。

  18. 我家阳阳在同学家补习呢,肯定是怎么冒名顶替的……  19. 向小伤摇摇头,这向冬刚才太激动冒名顶替上去,那些少年多半是没有看出来,还真以为木云瑶是叫他有事呢。

  20. 她,是冒名顶替,潜入墨家的奸细。

  21. 但遗憾的是,在第七集中,当冒名顶替打入敌人内部的老潘,千方百计营救地下领导张伟时,那个铁杆汉奸、敌伪行动队队长王书田似乎有所察觉。

  22. 他们进村为育龄妇女采集虹膜信息,防止冒名顶替、代查现象的发生。

  23. 要不连夜溜人?反正我只是个冒名顶替的,就算被这群人藐视,藐视的也是。

  24. 寒暄几句后,宋剑锋提到了蓝浣溪被冒名顶替的案子,问沈弘毅有什么看法。

  25. 冒名顶替乃是欺君大罪,待我进宫以后,你们须将这家客栈尽快盘出,远走他乡,切记,切记!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姓花纯属古人恶搞的故事?

对于木兰姓什么,至今,有人说,有人说,也有人说复姓木兰,隋唐演义中有一段讲到木兰的可以看看,最可靠的是的 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也有人认为木兰姓花,那只是明代的“恶搞”。

《木兰诗》在中国家喻户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雌兔脚扑朔,雄兔脚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些名句早已深入人心,说的正是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这首关于花木兰的最早“文献记载”里,翻来覆去说的都是木兰——木兰当户织,木兰无长兄,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知木兰是女郎,但没有一句说清楚木兰到底姓什么。

那么花木兰的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得提到一个历史上的传奇牛人,明代的文学家、戏剧家、书画家徐渭。

老徐同志一辈子颠沛流离,人生坎坷,关于他的民间传说,也多表现他机智而疯癫。

他写过一部杂剧,叫《雌木兰替父从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兰在剧中开场就说:“妾身姓花名木兰。

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娶过俺母亲,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

”当然,这个就完全是徐渭的杜撰了,不能当作可靠的证据。

因为在这部杂剧里,徐渭还特意写到花木兰为了从军,不得不解开裹着的三寸金莲:“生脱下半折凌波袜一弯,好些难。

几年价才收拾得凤头尖,急忙得改抹做航儿泛。

怎生就凑得满帮儿楦。

”而且徐老先生还考虑了花木兰从军放了大脚之后,回来怎么嫁人的问题:“这也不愁他,俺家有个漱金莲方子,只用一味硝,煮汤一洗”,就能变回缠足的小脚。

《木兰诗》的时代,女性并不流行小脚,只有明代才普遍缠足。

所以,这完全是徐渭为了迎合当时的观众,对历行的“恶搞”。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姓花纯属古人恶搞? 由于这种不靠谱的乱入设定,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花这个姓,也就是徐渭顺嘴加上去的。

毕竟,木兰花,花木兰,木兰就是一种花,名木兰而姓花…… 木兰的故事就很流行了,虽然徐渭之后,被重新塑造的“花木兰”才深入人心。

但实际上早在唐代,木兰的故事就已经很流行。

我们可以从唐诗中找到很多大牛歌咏木兰的诗篇。

有一首《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难怪这花这么妩媚好看,木兰原来是一个女郎嘛。

后来还有一个诗人写过木兰,就是。

有一年杜牧跑到湖北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木兰山,山上有座木兰庙,庙里有个木兰讲故事(划掉)……杜牧感慨了一下,写了一首《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假扮男人,弯弓征战,梦里却想起曾经一起画眉的女伴。

多少次想回家,最终还是拿起了酒,在边塞上祭祀和亲远嫁的。

后来,有一些文献记载说,木兰就是黄州当地的一名女子,代父从军,还拉了杜牧的诗作为证据,证明黄州的木兰庙才是真的。

以后,关于木兰姓什么又有了很多说法,有说姓魏的,有说的。

总之,都想把这个有名的人物往自家里拉,哪怕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而如果往前追溯,你可能发现,其实木兰丢掉的可能不是姓,而是名。

我们完全可以把“木兰当户织”理解成“小张当户织”或者“小王当户织”。

现在可知的最早记载《木兰诗》的,是唐代《古乐府》,此书已失传,但其中一部分被曾慥所著的《类说》收集了,《木兰诗》的全文就在其中。

但《木兰诗》的历史比这个肯定要早,因为还有一本书,比《古乐府》更早。

这就是南朝陈代一个叫智匠的和尚编的《古今乐录》,里面记录了《木兰诗》的题目,而且说:“木兰不知名。

” 有学者就此解释说,这可能意味着,木兰不是名,而是姓。

鲜卑族“仆兰”的,也有姓“丘穆陵”的,木兰是这首诗传入民间的时候,发生的音译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