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上帝王”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
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
【千问解读】
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
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词,最早见于《》。
平定天下后,除了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还特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于是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赢异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太上皇”头衔的人。
太上,即最高、无上,形容极其尊贵。
不过,当时赢异人已去世多年。
刘邦 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称帝后,每次去拜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均用人臣之礼迎接。
在刘太公看来,“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乱。
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子成了龙,当父亲的总该有个与之相称的头衔,于是下诏:“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汉书》)。
秦汉时期的“太上皇”是一个尊号,一种荣誉,不是皇帝,不问政治。
对此,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
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
”可见,“太上皇”是当朝皇帝出于人伦对父亲的尊称,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也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
如十六国时期后凉、北魏时期献文帝、武成帝、等,生前退位后均自称“太上皇帝”。
从年代远近来看,“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
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远远大于“皇”。
二者比较,“皇”是虚幻缥缈,“帝”握有实权,所以皇帝也可以简称为“帝”。
“太上皇”中单一个“皇”字,原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誉上的虚衔。
大概是由于“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的缘故,在以后的史料中出现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兼用、混用的杂乱现象,其中以《》最为突出。
史官在称呼同一个已经禅位的皇帝时,一会儿用“太上皇”,一会儿用“太上皇帝”,如《高宗纪》称宋高宗退位时提出“朕称太上皇帝”,而《孝宗纪》却称“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从太上皇幸天竺寺”,一篇本纪二者兼用。
又如,《光宗纪》称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不豫”;而《宁宗纪》却称“太上皇违豫,赦。
辛卯,太上皇崩”,两篇本纪前后不同。
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原意,“太上皇”只是皇帝的父亲,不掌握大权;“太上皇帝”不仅是父亲,而且是皇帝,大权在握。
所以,皇帝对禅位后享受什么样的尊号很在意,退位前专门规定“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
其奏对称太上皇”,意思是说,正式文件必须称“太上皇帝”,口头上可以称“太上皇”,一句话点明至死不肯放权(《》)。
从时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现了一些别的叫法。
如被尊为“无上皇”(《北齐书》),宣帝自称“天元皇帝”(《周书》),被尊为“上皇天帝”,又尊为“圣皇天帝”(《新唐书》),被尊为“应乾圣寿太上皇”(《新唐书》),被尊为“道君太上皇帝”(《宋史》),西夏神宗李遵顼自号“上皇”(《宋史》),等等。
笔者考证,尊号中只带个“皇”字的,不掌权,属“太上皇”一类;带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权力,应视为“太上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二十多位“太上皇”或“太上皇帝”中,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即晋、宋赵构、清。
司马衷是辈分最低的太上皇。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辈或祖辈,而司马衷却被叔祖立为太上皇。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的第九子,也就是司马衷的叔祖赵王在“”中,逼司马衷下台,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
为了掩饰篡逆行径,堵住悠悠众口,司马伦不伦不类地给族孙司马衷送上一顶“太上皇”的冠冕,成为一历史笑柄。
不过,,司马衷复辟,司马伦被杀。
赵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十六岁、正值壮年的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
后来,赵构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
其实,赵构盛年主动禅位,并非因为“老且病”,而是与赵眘、贪生怕死、改变抗金策略等因素有关。
弘历是最专权的太上皇帝。
乾隆皇帝弘历当了六十年皇帝后,内心十分纠结,想继续君临天下,又不敢跟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祖父皇帝比肩,故禅位于太子。
事实上,乾隆皇帝退位后,“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
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皇帝永琰除“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还要朝夕听其“训政”,直到“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清史稿》)。
作为封建社会皇位终身制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古代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禅位制度相沿甚久,同时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越南的陈朝最为明显。
陈朝建立后,为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于是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作为有陈一代的定制。
越南古代史家吴士连称:“家法,……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大越史记》)。
其中提到的“但传大器,……事皆取决于上皇”,与中国的“太上皇帝”制度可谓如出一辙。
越南陈朝皇帝禅位后多数被尊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也能说明“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随机文章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四川职业学校排名前十有哪些学校“2025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公布
“排行榜”由中国西部国际教育博览会组委会联合高职发展智库、四川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发布。
据悉,这份“排名榜”从教师教育改革活力、学生技能成长活力、“国二十条”改革试点活力、科技创新活力、学校影响力活力五个方面对全国1490所高职院校的标志性成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从而形成了全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名榜和七个细分榜单。
“排行榜”有教师教育改革活力、学生技能成长活力、“国20条”改革试点活力、科技创新活力、学校影响力活力五个可操作性一流的评价指标。
从全国排名前20的大学来看,西部大学和东部大学的改革力度和成果差距较大。
重庆、陕西两省在西部高校的改革力度和成果显著,部分高校的成绩单位列全国前十。
四川作为职业教育大省,高职院校数量全国第五,其中四川有4所院校位列排行榜前100名,分别是成都航空空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48)、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77)、四川工程技术学院(排名第8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89)。
但从整体榜单来看,四川高校整体改革力度不够,没有一所高校进入各榜单前20。
对此,高等职业发展智库秘书长何成玉表示,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从需求端来看,中西部地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沿海地区仍有差距,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包括学生家长的重视。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
一旦被收养,将会有酬金。
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相关热词搜索:活力 排行榜 全国
中国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百慕大”一起来看看
中国的百慕大黑竹沟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这片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有着一处极为神秘的景区——黑竹沟,它拥有地形独特的山谷和茂盛的植被,常年缭绕的迷雾更是为其增添了不少恐怖的色彩。
“最深度、最原始、最疯狂、最恐怖的探险,你敢去吗?”2014年7月20日,湖南网友“埋骨人”在他建立的“宇宙禁区探险”QQ群邀约网友报名参与黑竹沟探险。
来自安徽的小李、湖南的李静、山东的伟哥、福建的阿武、上海的老吴等5人报了名。
8月16日,5人进沟,4天后3名网友与另两人走散,报警后至今尚未发现失联网友的踪迹。
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因为这次驴友失踪事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距成都246公里。
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
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
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当地彝族和汉族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经中国森林风景评价委员会审议,黑竹沟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竹沟的内部有一条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原始峡谷地带,名为石门关,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在1950年时,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准备闯入沟内逃窜,入沟后却无一人生还,于是这里便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此后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的探险队前去探险,他们不仅没能深入石门关这块险恶地带,甚至有不少人在此死亡或者失踪,至于人进去后是怎样离奇失踪的,直到现在都没能完全解开这个谜团。
有细心者发现,黑竹沟位于北纬30°线,与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同处“死亡纬度线”上,于是它被人们称为“中国百慕大”,这个纬度之谜也让黑竹沟一下子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而很多失踪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新中国成立初期,胡宗南残部半个连30多人进入而不见踪影;解放军3个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仅排长1人生还。
黑竹沟“恐怖死亡谷”的称号因此而来。
1976年,四川森林勘测一大队3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经过寻找,3个月后只发现3具无肉骨架。
1977年7月,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勘探设计一大队来到黑竹沟勘测,技术员老陈和助手小李在石门关附近失踪。
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2名战士在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2人的武器。
1997年,四川省林业厅的两位工作人员进入峡谷后,再也没有回来。
2013年5月,一名山西游客在黑竹沟景区失踪,历经5天4夜,终于获救。
黑竹沟形成 黑竹沟的岩石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铁、锰、镁、硅等,从而使黑竹沟产生了差异极大的磁场带。
在这个磁场带里,时钟会停止不前,指南针、罗盘无法准确读数,在罗索依达,窝罗挖曲,绝壁沟一带,等高线最密集的约有60平方公里的局部地方偏差约30°。
这里沟谷幽深,相对高差800~1000米。
河水垂直下落,只有只听水声轰鸣,寒气袭人,不见水。
树木竹子稍一扯动就连根拔起掉入山崖,十分危险,真是岩羊过不去,鸟禽也难飞,周围悬崖绝壁无法攀行。
登绝壁峰象爬楼梯,登峰难下山更难。
从山谷山洪的水位线看,要是遇上暴雨,在绝壁沟里肯定被山洪冲走,要是遇上雨雾天气,谁也别想走出死亡谷。
幸运走出沟谷,细雨浓雾跟随而来,那神秘的云雾又把死亡谷盖得严严实实。
这是发生过多次人畜入沟神失踪的主要地段。
在此之前,就有专家对黑竹沟内的磁场进行过测验。
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在沟口,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
#p#分页标题#e#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就有磁场,这个磁场随着地理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往两边走,越靠近两极磁场越强。
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中低纬度线附近,地球磁场应该在50000纳特左右。
也就是说,此时,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属于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
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
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李才明此时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
在北半球,越往南走,就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 而这恰恰证明了专家们的猜想:黑竹沟内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指南针最大偏转20° 这异常的磁场是从哪里来的?目之所及,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高耸入云的岩石。
李才明拿出磁针,沿着一个方向走去,然而,磁针却发生了偏转,越靠近岩石,偏转越明显。
原来,这不起眼的岩石,是有磁性的。
经验判断加上采样鉴定,岩石的身份得以确定——玄武岩。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变冷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含铁量高。
石门关存在着大量玄武岩,它们各自释放磁性形成了磁场,并对原本的地球磁场产生了干扰。
这样一来,指南针就“失灵”了。
不同的玄武岩,含铁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因此,有的磁场强,有的磁场弱,因此,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角度也不一样,最大偏转了20°。
这些磁场,让指南针不再靠谱,靠它找方向怎能不迷路?探明异常带 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借助无人机4入黑竹沟 那么,黑竹沟内存在异常磁场的区域有多大?异常磁场最强的地方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专家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实地探测,甚至借助了无人机。
为了确定异常磁场的区域,由十多个专家组成的团队,4次深入黑竹沟腹地。
从住地到黑竹沟景区腹地,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
车开到中途时就没路了,只能“甩火腿”。
进沟前,得做充足的准备,除了GPS、卫星电话,还必须要有当地彝族人带路。
2015年11月底,黑竹沟已进入深秋,下午四五点,沟里就开始起雾。
这是一行人第四次来到石门关。
这里,几乎都是原始森林,在当地彝族人的带领下,专家们沿着一条早前伐木工人运送木头到碎石路前行。
宽不过1米的小路,没有护栏,旁边可能就是悬崖,专家们拿着仪器,边走边测。
一些地方长满植被,一些地方是悬崖峭壁,人去不了,这时,无人机就上场了。
无人机按照设定好路线飞行,上面绑着的磁通门磁力仪,实时地记录着各个点位的磁场大小。
由于这种小型无人机,每20分钟就需要换电池,因此,一次设定的路程不能太远,不然就飞不回来了。
每条路线都要飞两遍,磁通门磁力仪测到异常后,还需要换成光泵磁力仪进行进一步确认。
无人机在上空来回飞,一点一点地探索着这一片神秘的土地。
探明60公里异常带 历时两年,专家们终于摸清了地磁异常点的分布,并从上万平方公里的航磁资料中,整理勾勒出了存在于景区的地磁异常带。
就在几天前,黑竹沟地磁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这条地磁异常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经探测发现,这条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覆盖石门关-荣宏得-罗索伊达一线。
从地表调查来看,该异常带几乎与浅表出露的玄武岩体或岩脉重合。
这也印证了此前的猜想:带有磁性的玄武岩导致黑竹沟存在异常磁场。
在这条异常带上,各个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专家发现,在景区核心区域,马鞍山-草甸一线,地磁异常点分布更加密集,异常幅度大多集中在500纳特左右,局部可达数千纳特,尤其在石门关玄武岩区,地表测量的差异值甚至达到4000纳特。
而在景区沟口附近,以及东南部大小杜鹃池,无人机测量的差异值大多集中在数百纳特,相比马鞍山-草甸一线,要小得多。
众谜题待解 地磁异常带的探明,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致地磁异常的玄武岩从哪来? 地磁异常带的发现,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这条地磁异常带,还有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秘密——这些玄武岩是何时产生的?在如此长一段时间内,它经历过哪些地质变化?为何石门关的玄武岩含铁量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这些玄武岩的磁性最高能够达到多大?#p#分页标题#e# 专家表示,根据无人机测量出的地磁异常,与山脊相对应,与晚二叠地层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从地质图上看,黑竹沟至少受东西、南北两期构造作用,“可能是晚期南北构造作用,将原本埋在地下的二叠系地层抬升到浅地表。
” 而这些,目前都还仅仅只是猜想。
专家们将继续走进黑竹沟,对玄武岩大量采样分析,以期还原神秘黑竹沟的“前世今生”。
地磁异常不能说明的谜题 此外,这条地磁异常带并不能解释在黑竹沟发生的一切,比如失踪之谜。
除了地球磁场,信鸽找路的办法可能还有多种,为何那4只信鸽就此失踪?如果说,过去人们得靠指南针指路,但现在有了更高级的GPS后,为什么还是有驴友迷失黑竹沟? 难道,这地磁异常会影响信鸽和人对方向的判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表示,由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而现有的证据数量有限。
磁场究竟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要达到多大强度才有影响?这还需要更大规模,高质量的证据作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次考察的过程中,专家们还注意到,黑竹沟内的植被群落有带状的分布趋势,这与地磁异常是否有关系呢? 云雾缭绕的黑竹沟,还有很多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
除去这些未解之谜,黑竹沟的风景也是数一数二的,它是国内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有上百种珍稀的动植物在此生活,可爱的短尾猴和珍稀的花熊猫就是上天赐给黑竹沟的精灵,当你看到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时,便会忘却了这里的恐怖。
来源:虎视探秘 ,欢迎分享,(QQ/微信:1040529086) 站长推荐: 类似百慕大三角事件 密西根湖神秘三角离奇失踪之谜 现实版的女儿国:柬埔寨女人村真的没有一个男人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事件轰动一时 超能力是真是假?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盲目相信,风险自担。
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