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武帝司马曜:第一个被后宫宠妃所杀的帝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多地简直是,作为开国,大多数都还比较开明,但是到了后代手里,大多数就都变成了“富二代”,一天不思国政,饮酒作乐,后宫妻妾成群,擅杀朝臣,忠奸不分

【千问解读】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多地简直是,作为开国,大多数都还比较开明,但是到了后代手里,大多数就都变成了“富二代”,一天不思国政,饮酒作乐,后宫妻妾成群,擅杀朝臣,忠奸不分,在后来呢、皇帝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死法,但是有的是被权臣所杀,这样的还算死地比较壮烈的吧,但是被后宫里面的宠妃所杀的,这就不得不窝囊了,不得不邋遢了。

但是恰好就是晋孝武帝,成了东晋历史上死地最邋遢的一个皇帝,他就是被张贵人杀死的。

孝武帝,名司马曜(公元362~396年),字昌明。

简文帝之子。

简文帝死后继位。

在位24年,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35岁。

葬于隆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蒋山西南)。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简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

简文帝于公元372年7月己末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

使用的年号有“宁康、太元”。

司马曜继位时,只有10岁,由褚听政。

但简文帝丧事刚办完,忽然有卢悚率领的几百人,杀门,声称奉海西公回宫复位,直冲入朝堂、内宫,抢取武器,大砍大杀。

后被禁卫军镇压,卢悚被捕杀。

不久,率军入都,合朝震惊,怕他前来夺帝位,但没过多久,桓温就病死,使东晋王朝又度过了一个危机。

网络配图 司马曜死后的庙号为烈宗,谥号为孝武帝。

司马昱在位会稽王的时候,曾经有五个儿子,但是长子道生因为粗疏狂躁,没有德行,遭到幽禁而死,其他几个儿子均早年夭折。

司马曜和弟弟,同是司马昱与宫人所生。

司马曜出生的时候,东方刚刚发白,所以取名为曜,以昌明为字。

他是司马昱万年所生之子,所以备受宠爱。

司马昱本是的小儿子,封爵琅琊王,后来改封为会稽王。

兴宁三年(365),司马昱重新被封为琅琊王,于是年仅四岁的司马曜便封为了会稽王。

成安元年(371),权臣桓温废除了当朝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但是朝廷大权依然掌握在桓温手中。

简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作为桓温手下的傀儡皇帝,整天战战兢兢,不知道那一天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这样不到一年,简文帝就生了病,于是把司马曜封为太子,司马道子封为琅琊王,遗诏命大司马桓温辅佐。

司马曜在立为太子的同一天登上皇位,可谓双喜临门,是为孝武帝。

司马曜此时年仅十一岁,就表现得。

简文帝死后,按礼,他在黄昏的时候应该前去哭悼,可他偏偏不去,回答道“悲痛来了就哭,那有什么常规?”听了大为感慨,认为他年纪虽小,但是精明程度却不差于简文帝。

宁康元年(373)桓温病死,谢安不希望恒温的弟弟桓冲入朝扶政,于是不顾尚书仆射王彪的反对,请崇德太后临朝摄政,而实权抓到自己手中,在谢安和王彪的共同辅助下,东晋的局势慢慢安静了下来。

太元元年(377)年孝武帝已经十五岁了,他已经成年可以亲历朝政了,按照常理,临政的崇德太后应该下诏归政,朝政仍然由谢安主持,孝武帝对谢安很尊崇,但是已有直接掌权之志,从太元五年起,孝武帝开始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先任命其为司徒,然后又让他录尚书六条事。

特别是东晋军队在太元八年取得了肥水之战的胜利以后,谢安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由此也引起了险恶小人的诋毁,其中攻击最强烈的就是谢安的女婿王国宝。

他在道子面前极力诋毁谢安,鼓动了道子挑拨离间,使孝武帝渐渐疏远谢安,于是东晋的大权渐渐地转移到了司马道子手中。

孝武帝认为道子是自己的兄弟,当然值得信赖,他把政事交给司马道子处理,自己却沉迷于酒色之中,不料道子也是嗜酒如命的狂徒,于是兄弟两日夜以酣饮为乐,朝政渐驰。

嗜酒之外孝武帝有迷恋迷信,花费巨资修建佛塔,精舍,平时亲近的大多数是女巫,僧尼。

尚书左丞王雅等大臣上书劝谏,但是孝武帝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网络配图 太元十年,谢安病死,司马道子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谢安已死,道子的权势日益膨胀,使得孝武帝逐渐对司马道子感到不安,但是他在表面上对道子依然十分崇敬,道子丝毫没有察觉到孝武帝对他的不满,仗着皇弟的身份,骄纵恣狂,有时间与孝武帝一同饮酒喝的醉醺醺的,尽失君臣之礼,这使得孝武帝更加不快,太元十五年,孝武帝挑选了当时很有名望的王恭出任兖、清二州刺史,率军驻扎在京口,暗中对道子加以牵制,接着又在太元十七年立皇子为琅琊王,把道子改封为会稽王,在东晋一代,琅琊王有着特殊的地位,晋元帝即位前就是琅琊王,此后皇位的继承人大多都是琅琊王,因此孝武帝把司马道子改封为会稽王无疑是降低他的身份。

然而司马道子却丝毫不加收敛,不仅动用巨资为自己修缮府第,而且听任心腹卖官鬻爵,聚敛财富,孝武帝对司马道子更加厌恶,但是碍于皇太后的面子,不忍废黜道子,于是提拔了自己的心腹王恭、殷仲堪、王示、王雅等人,把他们安排在朝廷内外重要的位置上,用以防范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不甘示弱,把王国宝等人引为心腹,兄弟二人各自结党,已经无手足友爱之情,只是由于太后时常从中劝解,加上上述中郎将俆邈等人的上书,兄弟间的争斗没有进一步激化。

孝武帝照旧把政事交给司马道子,自己照旧在宫中饮酒好色,以致昏睡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大臣们很少见到他,当时后宫有一个张贵人,虽然年近三十,却最受孝武帝的宠爱。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孝武帝在后宫饮宴的时候,开玩笑地对张贵人说:“你的年纪已大,应该被废黜了,我更喜欢年轻的。

”不料这句玩笑话却激怒了张贵人,到了傍晚,张贵人乘着孝武帝喝醉沉睡的时候指示婢女用被子蒙住孝武帝的头,把他活活蒙死了,沉溺于酒色的孝武帝竟然死于他最疼爱的贵人之手,当政的司马道子也不予追究罪人。

评论: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兄弟二人,凭着血统,一个做了皇帝,一个做了宰辅,但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两人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信佛拜神,致使东晋政治衰败,司马兄弟也未得好死,东晋灭亡之势也不可挽回。

主要是孝武帝,作为一个皇帝,没有一点威慑力,最后竟然因为一句玩笑死于宠妃之手,不可不谓其为东晋时期死地最邋遢的一位帝王。

网络配图 史上仅出现两次后宫弑杀皇帝的案件,一是张贵人谋杀司马曜,另一则是明世宗时宫女杨金英等人谋杀嘉靖帝未遂事件(见)。

王波评论: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兄弟二人,凭着血统,一个做了皇帝,一个做了宰辅,但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两人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信佛拜神,致使东晋政治衰败,司马兄弟也未得好死,东晋灭亡之势也不可挽回。

主要是孝武帝,作为一个皇帝,没有一点威慑力,最后竟然因为一句玩笑死于宠妃之手,不可不谓其为东晋时期死地最邋遢的一位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为什么孝庄死后无人敢住慈宁宫?

说起,相信很多网友都有很多的感慨,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弱质女流的她,却硬生生的扛起了一个偌大的王朝。

当初,清廷根基未稳,突然驾崩,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无论是实力势力或者是政治才能,都远比不上,幸亏有孝庄一路的扶持,为他稳定局面,稳住多尔衮,教他如何去做一个好,福临才能在皇位上安然长大,并且等到亲政的那一天。

辛辛苦苦操劳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福临长大了,以为可以歇一口气了,谁知道福临却痴爱董鄂妃,并且为了董鄂妃的死,不再留恋人世,江山也好亲人也好,福临全都不在意了,,在一心求死的情况下,染上了天花的他,很快就驾崩了,临死前留下遗诏,让年仅8岁的三阿哥继承皇位,徒留下一个偌大的皇朝。

孝庄没办法啊,虽然儿子英年早逝她很痛心,但摆在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稳住一个因皇帝驾崩,幼帝登基而再次动荡的王朝,以及随之而来的,得再次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和心力,再去培养一个皇帝的问题。

这些,都足以让很多人心力交瘁,但是孝庄明白,谁都可以倒下,唯独她不可以,在幼小的玄烨面前,她是最大的支柱。

在孝庄的倾心培养下,玄烨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成为了后来人人称赞的大帝。

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祖母一路扶持走过来的艰难,康熙也比一般人更加敬重自己的祖母。

可以说,孝庄对于康熙的意义,远比他的父亲母亲来的要深远。

然而,纵然康熙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总有力所不能及之处,比如生死。

康熙二十六年,操劳了一生的孝庄病倒了,即便康熙日夜守候在孝庄身边伺候,甚至向上天祈求用自己的阳寿换得孝庄的康复。

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孝庄的生命,孝庄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

其实,以古代的寿命来说,孝庄活到75岁,可以算是很长寿了,然而对于康熙来说,孝庄的离世依然让他很不能接受。

他,竟然不顾群臣反对,坚持将孝庄的棺椁停放在中。

直到几天之后,康熙才答应将孝庄的灵柩迁到外面的享殿。

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此后的所有太后、太妃都无人敢在去住慈宁宫了。

说起慈宁宫,当初清朝入关之后,延续了的宫廷制度,慈宁宫依旧是太后、太妃的居所。

可因为战乱,慈宁宫已经荒废很久,破败不堪了。

为了解决孝庄皇太后的居住问题,帝曾经下旨重修慈宁宫,修建完成以后,孝庄就住进了慈宁宫。

所以孝庄一直居住在慈宁宫,直到离世。

而等到朝的时候,雍正登基没有多久,他的生母也去世了,所以慈宁宫依然是一直空置着。

后来登基,即位之初,也曾想让其生母,孝圣宪太后住在慈宁宫,但是孝圣宪太后觉得自己没有像孝庄太后那样功在社稷,没有住进去。

直到后来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名正言顺,下旨对慈宁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扩建工程。

修好之后,他下旨让自己80岁高龄的生母孝圣太后搬到慈宁宫居住。

乾隆还解释说,孝圣皇太后以年过八十,超过了孝庄太后去世之时的年纪,理当入住慈宁宫。

孝圣宪太后出身低下,在雍正王府时并不受宠,后来生下了儿子,才母凭子贵一路高升,雍正登基后先后被封为熹妃/熹贵妃,乾隆登基以后,又成为太后,成为整个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

她也确实很有福气,一生享尽了福寿,直到86岁才去世,成为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

后来,从孝圣宪太后去世到清朝灭亡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再没有任何一位皇太后太妃入住慈宁宫,即便是后来手握大权的太后,也一直住在储秀宫里,没有搬进慈宁宫去住。

随机文章夏朝的青铜器与身分的关系是什么?亚历山大·西弗勒斯简介土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温度太低仅-130.15℃(表面为液态气体)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西方神话十大魔神,萨麦尔加百列榜上有名(地位曾仅此上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廉亲王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的生平事迹简介

第八子的福晋,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之外孙女,父络。

与胤禩于康熙三十一年订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四年,因圣旨被休。

郭络罗氏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

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

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

据闻,郭络罗氏自小承欢于岳乐膝下,颇受宠爱,性格泼辣,是胤禩府内的当家人。

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也提到胤禩府内的事俱是由福晋掌管的,两相比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风。

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之碧之女",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终其一生,膝下单薄,只弘旺一人。

八福晋母亲简介: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庶出的郡主),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三十日巳时生,母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疑为侧福晋乌亮海济尔莫特氏,万且他布囊之女),与第五女同母;选郭络罗氏明尚为婿,康熙十一年二月成婚;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卒,年二十六岁(女儿郭络罗氏嫁圣祖第八子廉亲禩为嫡福晋) 八福晋之父明尚康熙二十年(注意就是八爷出生那年)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这是三法司定罪时康熙给的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清初,朝廷对待王公贵族十分苛刻,有《王公处分条例》为证。

清初禁赌,且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

明尚死期不详。

康熙二十三年岳乐第七女、明尚妻郁郁而终。

至此,郭络罗氏失去依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被接入安亲王府抚养。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下旨,爱新觉罗胤禩与郭络罗氏订婚,作为康熙对于安亲王一派的安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与郭络罗氏举办订婚宴。

康熙三十七年冬,胤禩与郭络罗氏成婚。

康熙帝第八子允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

生母良妃卫氏,原属内务府辛者库罪籍。

允禩长大后,以聪敏实干,不务矜夸而受众人夸赞,于诸皇子中较为突出。

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他两次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跟随皇子中最小的一位。

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首次分封皇子,18岁的允禩封为多罗贝勒,在受封皇子中年龄最轻。

满文档案反映,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康熙帝离京外出时,以允禩和长其4岁的皇三子允祉留守京师,联名向他报告京城情况,处理有关政务,并由两人亲自办理密旨交办事务。

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因允禩为众臣保举为皇太子,康熙帝对他的看法骤然改变。

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废太子前,允禩为父所青睐,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与很受器重的一位当朝皇子,喜结良缘。

关于郭络罗氏与允禩成婚的具体时间,史籍中未见记载,须作以下考察。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曾指派内大臣及海喇逊、多壁等,参加允禩与郭络罗氏的定婚宴,明珠等人向康熙帝作了详细汇报,其于三十七年某月月二十日赴八阿哥福晋之初定婚宴,大臣、侍卫、官员等跪称:"我等理应立于阿哥右侧执杯,反让我等入座,赐与克食,主子洪恩断难承领,喜之不尽。

"明珠的奏折中还提到,安王福晋恭奉大内戏子所用银四百两,民间戏子所用银二百两。

因有阿哥、福晋初定婚宴,不收恭奉戏子物品之先例,故此次亦未收纳。

上述奏折未书具奏日期,但允禩被称之为八阿哥,说明尚未封爵,故该折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之前无疑。

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闰七月,多壁始任内务府总管,翌年(31年)离任。

这时允禩只有11岁,在此期间举行定婚宴的可能性似应排除。

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康熙帝为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踏上征程。

当月,他写信给留京办理政务的皇太子,敦促尽快确定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的婚宴日期。

允禩两位兄长的婚期,最终定于是年闰三月十五日。

然而康熙帝给皇太子的上述信中,并未提及允禩的婚事。

综合有关情况看,允禩与郭络罗氏举行定婚宴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康熙帝于三十六年五月结束第三次亲征返京之后。

郭络罗氏与允禩正式举行婚宴时,康熙帝又派内大臣坡尔盆、散佚大臣苏永祚、内务府总管海喇逊等前往。

坡尔盆等人参加此次婚宴后的奏折,同样未书日期,而赏赐克食、由大内戏班演戏助兴以及安王福晋叩恩,多罗安郡王玛尔珲、固山贝子吴尔占等率正蓝旗大臣、侍卫、官员等叩恩等情况,皆与定婚宴基本相同。

然而坡尔盆等人的奏折中,允禩不再被称之为"八阿哥",而是"八贝勒"。

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内务府总管海喇逊卒于任。

故允禩的婚宴,举行于三十七年三月他封为和硕贝勒之后,是年十一月海喇逊病故之前。

换言之,允禩18岁,即封为多罗贝勒的当年,与郭络罗氏正式成亲。

这门婚事有着丰富内涵。

不过,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之际,岳乐尚未追降郡王。

该事发生后,岳乐家族的地位与实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

岳乐"在诸王中,以齿则高,以行则长",且立有军功,有管理部务,参预政事的丰富经验,无论从资历或功绩论,当朝宗室王公皆无人堪比。

他共有20子,其中至少有4子,即郭络罗氏的4位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因不同原因成为康熙朝的著名人物。

据说崇德年间阿巴泰率兵伐明时,将很多文学之士延至府中,命教诸子弟,"故康熙间宗室文风以安邸为最盛"。

蕴(岳)端自号红兰主人,"喜为西昆体,尝延朱襄、沈方舟为上宾"。

编选宗室王公诗作《宸萼集》的玛尔珲,自幼好学,曾受业于阎百诗(阎若璩),"毛西河(龄)、尤西堂()诸前辈皆游宴其邸中"。

享有王爵,根基极深的岳乐家族,在文人内建有一个层次较高的关系网。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王府犹如顺康年间满汉文化交流荟萃的一个特定场所,在清初满汉文化从激烈冲撞走向逐步融合的进程中,起有一定作用。

郭络罗氏的有关情况较为特殊。

其生母为岳乐第七女,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岳乐的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所生。

该女受封为郡主,康熙十一年(1672年)下嫁郭络罗氏明尚。

额驸事迹不详,但死于康熙二十年(允禩出生那一年),郡主则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26岁时去世。

郭络罗氏与允禩的辈分相同,是的第四代孙,一为玄外孙,一为玄孙。

由于生母早亡,自幼被外祖父岳乐接至身边,在安王府中长大。

她的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等,均为岳乐的第三位继福晋,即索尼之女所生。

他们是郭络罗氏之母的同父异母弟,比郭络罗氏年长约十余岁。

郭络罗氏成婚前后,允禩被封在正蓝旗,与岳乐宗支同在一旗。

由于郭络罗氏与其母家关系非同一般,允禩成为岳乐的孙婿后,便与这一家族紧紧联在一起,形成休戚与共,互为依恃的关系。

安邸与其说是嫁女(外孙女),不如说是招进贵婿。

故两次婚宴,皆于安王府中举行,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与其诸子玛尔珲、景熙等,俨然女方长辈,而郭络罗氏之父、额驸明尚始终未曾露面,可能已经故去。

康熙帝其他皇子的婚姻个案中,类似情况尚未发现。

康熙帝稔知郭络罗氏与其母家的特殊关系,将她选为允禩的嫡福晋,有重视允禩,故以宗亲之女与之匹配之意。

但是,对于当朝皇子与宗藩贵胄之家联姻后所具有的政治实力及其对朝政的影响,康熙帝显然尚未虑及。

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后,一起居住紫禁城内数载,继而迁至康熙帝赐予的八贝勒府。

该府邻近柏林寺,与时为四贝勒府的之邸,即后来的雍亲王府毗邻。

康熙朝后期,吴尔占任议政大臣,一度署理,康熙帝去世前数日被任命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二废太子后,他被康熙帝选为负责看守废太子允礽的大臣之一,足见很受信任。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以希翼王爵,"复生怨望","无知妄乱,不安本分"为由,将景熙(希)之子、吴尔占父子、色亨图(岳乐之孙)父子发往盛京。

岳乐家族成员之间素来不睦。

[81]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多罗安郡王玛尔珲故后,子华玘袭封,五十八年(1719年)九月去世。

岳乐众子侄为争袭王爵,相互倾陷。

康熙帝生前,未使该爵继续袭封,是多种原因使然。

元年十二月,雍正帝斥责允禩因(吴尔占等)未能袭封王爵,"谗害离间宗室,动摇该王属下人等之心",故将袭封安郡王之本章发回,不准承袭。

礼亲王之后昭连在《啸亭杂录》中有下述记载:"饶郡王阿巴泰父子,略定河北,征讨吴逆,累功至安亲王。

以其后嗣依附廉亲王允禩,故世宗斥其封。

在雍正初年的特定形势下,允禩力图帮助解决安郡王爵位的承袭问题,显然是授人以柄,极不明智,与其平时处事谨慎,所虑周详的作风,有所不符。

这是否顺从妻意而为之?待考。

雍正帝继位后,"群臣请升潜邸为宫,廉亲王府不合相并"。

二年(1724年)五月,允禩奏请移府,"上以废安亲王空府与之"。

安王府位于台吉(基)厂头条东口,允禩与郭络罗氏居住该处,仅一年有余。

随着雍正皇权的逐步稳固与加强,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不断升级。

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帝称:"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

此言未可全信,但亦反映出郭络罗氏处境日艰,却依然故我。

是年初,雍正帝下令将允禩革去黄带子。

他对诸王大臣说,自即位以来,于允禩无恩不施,无事不教,其"终怀异心,并不悛改,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

"朕屡降严旨与允禩之妻,又令皇后面加开导,谕伊劝谏允禩,感激朕恩,实心效力,乃屡次教训,允禩夫妻毫无感激之意"。

又因将伊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

故"允禩之妻亦不可留于允禩之家"。

雍正帝命诸王大臣将此谕旨当面"降与允禩之妻",令照先世旧例,将她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并"降旨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

又命将此旨降与允禩,"若因逐回伊妻,愤怒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以重罪。

" 郭络罗氏接到该旨,"毫无畏惧,忿然而去"。

允禩则以酒浇愁,日在醉乡。

一位婢女劝他"于皇上前谢罪奏恳",为郭络罗氏求情,遭到愤然拒绝:"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允禩与郭络罗氏不惧不服的态度,如出一辙,致使雍正帝愈发。

他先是"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辜",随即又将允禩圈禁,令其改名阿其那。

允禩背负罪状40款,是年九月因患呕吐症逝于拘禁地,终年46岁。

其独子弘旺将他葬于热河石洞沟左山之阳。

被迫自尽后又被散骨的郭络罗氏,唯有以在天之灵继续与夫相伴。

随机文章第八节 辅政大臣西班牙斗牛比赛视频曝光,28岁小伙被牛刺穿胸部死亡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晋孝武帝司马曜:第一个被后宫宠妃所杀的帝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