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东汉环境类似,国力相仿 两朝帝王寿命为什么差异颇大

【千问解读】
东汉传八世十四帝,历时195年,与西汉合称。
两汉时间相近,环境类似,国力相仿,两朝皇帝的寿命却差异颇大,令人费解。
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26.71岁,相较之下,的平均寿命达到37.75岁。
两者相差近12年。
十二位西汉皇帝中,有两人60岁以上,五人在40-49岁之间,34岁,三人年龄在20-29岁之间,仅汉平帝刘衎低于20岁。
图1 东汉版图 在东汉皇帝中,除婴帝外,生卒可考的有十三人。
刘秀终年63岁,年龄最高,其次是的53岁,47岁排名第三,4人在30到39岁之间,2人在20到29岁之间,4人在20岁以下。
在中,东汉皇帝的寿命是最短的。
从宏观上看,西汉初期,全国人口仅有1300万。
经过“”,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人口突破3600万,不过,武帝后期加重了兵役和徭役的负担,导致国内“户口减半”。
宣帝末年(公元前49年),人口恢复到5000万。
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数量仅为2100万。
在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人口再次恢复到5386万。
此后,灾害和战乱不止,人口总数略有下降,始终在4900万附近徘徊。
到东汉后期,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攀升到5648万。
受灾害、战争和医疗条件的局限,汉朝人口的平均寿命仅有29岁。
即便如此,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仍低于当时的平均值。
图2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在十四任东汉皇帝中,从死亡原因看,有九人正常死亡,占64.29%,三人幼年夭折,占21.43%,二人非正常死亡,占14.28%。
从年龄层次看,40岁以上的三人,占23.77%,20-39岁的六人,占46.15%,20岁以下4人,占30.78%。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东汉皇帝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率超过了三分之一。
作为封建统治的核心,皇帝过早去世,意味着政治格局的不断调整,分散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注意力,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图3 (79年―105年2月3日),即,东汉第四位皇帝 此外,东汉幼年皇帝的比例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十岁即位,此后历代的皇帝均为幼年即位,平均即位年龄9.5岁,平均年龄24岁。
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过百日,在位220天悄然离世,是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最长的是桓帝,时年不过十四岁。
东汉皇帝短寿早夭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东汉末年哲学家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自己的著作《昌书》中,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惜原书失传。
不过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述了仲长统的论述。
仲长统认为“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
”“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
”这话是说帝王将相饱食甘肥,沉迷享乐,造成身体羸弱,其子女尚未成年,早已生儿育女。
后代再次重复父辈的荒淫放纵。
,加上后天养护不及,势必体弱多病。
自身不正当的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成为皇帝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4 汉代的贵族生活 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东汉的医疗体系分为中央、专门和地方三级。
中央以太医院为主,为皇族和高级官员服务。
设“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掌诸医”,共有312人。
在必要时,还可召集社会医疗资源为其服务。
专门机构是指为军队、牢狱和徭役服务的机构,以此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三是地方医疗机构,只有在发生灾害疫情时,由朝廷发布医疗援助的命令,地府负责具体执行。
太医院代表东汉最高水平的医疗水平,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只为特权阶级服务,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
其次,人为利用制度漏洞,太医淳于衍利用职务之便,直接毒杀了许皇后。
最后,医疗水平差。
通常医治时,医术和巫术并用,医疗水平本身存在着迷信思想和冒险性。
东汉的医疗水平低下,是皇帝短寿早夭的客观原因。
相较东汉皇帝的短寿,皇后却很长寿。
东汉共有19位皇后,生卒可考有8位,平均年龄40.75岁,皇后比皇帝长寿14.04岁。
早在西汉时期,确立了皇后的正统地位,因此,在先帝亡故后,在继任者年幼、昏庸、懦弱或皇肆中断时,皇后就能以皇的身份,充当监护人,,总揽大局,拥有和皇帝相同的权力。
图5 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 据《﹒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
”四帝分别是安帝、质帝、桓帝和灵帝四人。
六后是指窦、邓、阎、梁、窦、何等六人。
自和帝后,屡次出现了“主少母壮”的政治格局。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实属罕见。
在权力的催化下,皇后“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以此达到长期霸占权柄,掌控朝政的目的。
以和帝皇后邓绥为例,和帝有长子和幼子刘隆两人。
邓绥以太后的身份,认为刘胜身有痼疾为由,废长立幼,拥刘隆为帝。
刘隆不幸夭折后,邓绥又另立十二岁的为帝。
一太后立两个幼帝,把持政局长达16年,反映了东汉政治制度的不健全。
太后挟私扶立幼主,加上医疗水平差,是东汉幼年皇帝夭折率偏高的内因。
图6 汉朝宦官乱政 东汉皇帝中,还有两位皇帝死于非命,这是非常极端的事件。
质帝因不满跋扈专断,在朝会上公开称其为“跋扈将军”,遭到梁冀忌恨。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年仅8岁的刘缵被梁冀毒杀。
不仅如此,中平六年(189)四月,少帝刘辨即位,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相互绞杀。
以勤王的名义,进入洛阳,废黜刘辨,另立献帝刘协。
同年九月,在位不到半年的刘辨,遭到董卓毒杀。
人为因素,成为影响东汉皇帝寿命的偶尔因素。
先皇短寿早夭,造成太后临朝。
太后,重用外戚。
继任者被架空,与宦官势力合谋夺权。
继任者重用宦官,再次提前谢幕。
新一任太后重新临朝,外戚复起壮大。
如此循环往复,东汉的政治生态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必然性和偶然性彼此影响,给东汉帝王的命运蒙上一层阴影。
外戚和宦官和轮番坐庄,促使东汉王朝的命运走向一条不归路。
参考文献:《后汉书﹒皇后纪》《千金要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入口 附志愿填报时间
关于更多高考成绩的查询方式,以及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本文都进行了整理,供查阅。
一、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按照以往的年份来看,河北的高考成绩一般是在6月25日0时公布,每年基本没有变化,因为今年也是该时间查询高考成绩。
二、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在河北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可通过四种方式进行查询,详情如下: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官网入口:http://www.hebeea.edu.cn/考生在进入河北教考院的首页后,在首页的右下方栏目中点击“普通高考信息服务”,进入后再点击“信息查询”,然后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后即可查询。
2.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进入主界面后,点击下方的“招考查询”,选择“普通高考成绩查询”,进入界面后,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等信息就可查询。
3.河北招生考试信息服务网官网入口:http://www.hebeeb.com/4.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移动客户端三、河北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2024河北高考志愿填报可分为三个时间段,以下是这三个时间所需填报的批次,详情如下:1.6月26日12时至6月27日12时:本科提前批(A段军队院校志愿)2.6月28日09时至7月02日17时:本科提前批(A段除军队院校外、B段、C段)、本科批、对口本科批3.7月29日12时至8月01日17时: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对口专科批
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入口 附志愿填报时间
关于更多的成绩查询方式,以及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本文都进行了整理,供查阅。
一、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按照以往的年份来看,安徽的高考成绩一般是在6月24日中午公布,不过由于今年是安徽新高考的第一年,高考的天数由之前的2天变为了3天,因而预计高考成绩的公布时间会延后到6月25日公布,不过以上仅为小编推测,最终以今年高考成绩实际公布的时间为准。
二、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在安徽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可通过四种方式查询高考成绩,详情如下:1.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并关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点击公众号菜单栏下方的“信息查询”,进入界面后,点击“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该通道将会在成绩公布当天开通),进入后输入相关信息后即可查询。
2.安徽招生考试网官网入口:https://www.ahzsks.cn/index.htm进入安徽招生考试网后,在首页的下方选择第一个栏目,然后在下拉框处点击“成绩录取查询”,然后点击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的选项(该通道将在成绩公布之日开通)。
3.皖事通APP在APP内找到并进入“2023年安徽高考服务专区”,点击“高考成绩指尖查询”,输入考生相关信息即可查询。
4.安徽教育网官网入口:http://jyt.ah.gov.cn/三、安徽2024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由于安徽2024年实行了新高考,高考的志愿填报批次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也有所变化,以下是2024年安徽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