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王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皇帝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0出头,后世很多人认为是家的基因有问题,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看: 第一

【千问解读】

皇帝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0出头,后世很多人认为是家的基因有问题,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看: 第一位皇帝:朱元璋。

出生于1328年,去世于1398年,活了70岁。

他这辈子没闲着,放牛、要饭、当和尚、打天下、坐江山、反腐败等等,忙得很。

这么忙,他却没耽搁生孩子,一共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只夭折了4个,在古代这是非常高的成活率了,而且孩子们长寿的也不少,比如含山公主活了83岁,岷王朱楩活了70岁。

从这里看,朱元璋的基因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强大。

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他出生于1377年,1398年登基。

1402年,因为,四叔燕王率兵进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引火自年焚,享年25岁。

朱允炆属于非正常死亡,无关基因问题。

第三位皇帝:朱棣。

出生于1360年,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为燕王,镇守北平。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开始削藩,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用了3年时间,朱棣就推翻了建文帝,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朱棣在位22年,期间征漠北、打交趾、下西洋,戎马倥偬,日理万机,开创了,于1424年去世,活了64岁。

这个基因也很强大,和他爹朱元璋差不多。

第四位皇帝:。

出生于1378年,当太子20年,在位1年,享年47岁。

史料记载,他年轻时比较胖,中年以后更胖。

他虽然是朱棣的长子,但太子之位一直被两个弟弟威胁,朱高炽一直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直到永乐九年(1411年),朱高炽的长子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才基本解除威胁。

此后,朱棣将政务大事多委托太子朱高炽处理。

朱棣漠北时,太子朱高炽可以自主任命布政使、知府这样的高官,事后报父皇朱棣知道就可以。

当太子的岁月是艰苦的,是如临深渊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废,可想那些年朱高炽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父皇朱棣去世,朱高炽不久登基,次年五月去世,在位8个月。

死因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本身很肥胖,过劳肥,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二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下子放松了自己,导致身体坍塌,这个学医的人应该知道。

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出生于1398年,13岁被立为皇太孙。

他是明朝“”的主要创立者,比较胖。

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上以弯弓杀敌,下马能;用人水平一流,能把大臣玩的团团转。

他虽然业余有个斗蛐蛐的小爱好,但只不过是疲劳之后的消遣。

在位10年,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耗费了大量心血。

他于1435年正月初三去世,去世前两三个月还去了长城沿线视察防务,,很是辛苦,也说明身体不错。

143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也就是去世的两周前那天,他最后一次上朝,上朝后兴致还很高,特意召见等大臣欣赏自己创作的一篇文章,请大家评论,大臣们一致认为是好作品。

朱瞻基说,我,很爱学习,你们以后发现我有什么不足之处,尽管提出来,我不会怪你们的。

2天后,朱瞻基突然生病,从发病到去世只有12天,说明是急性病。

古代医疗条件差,一个重感冒就可以要人命,长期高负荷工作的朱瞻基,抵抗力差一点说的过去。

第六位皇帝:。

出生于1427年,8岁登基,少年天子。

他战战兢兢活到成年,不想在22岁那年因“”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在塞外呆了一年才回到北京,回北京后被弟弟宗关在南宫7年。

“”后,朱祁镇重新登基,重新登基后的朱祁镇知道人生不易,因此更加爱岗敬业。

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奏折看书学习,晚上工作到很晚。

他身体不错,曾和内阁聊天,说自己夏天不用扇子,冬天不烤火。

3年后,朱祁镇生了一次重病,病了半个多月,这次熬过来了。

再过了4年,一病不起,享年37岁。

朱祁镇的跌宕的人生经历和后期的勤政,拖垮了他。

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出生于1428年,21岁那年,因为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他被群臣推上皇位。

当时形势严峻,蒙古人打到了北京城下,他依靠等大臣,成功处置了危机,接回了哥哥明英宗朱祁镇。

后来,他顶住压力,一意孤行,废除了哥哥朱祁镇长子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独子为太子。

但是,独子朱见济一年后夭折,他又不肯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

为此长期背负巨大心理压力,身心遭受了极大折磨,终于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一病不起。

部分大臣借机拥立太上皇朱祁镇重新登基,朱祁钰于一个多月后病重去世,享年29岁。

朱祁钰是被巨大的心理压力摧垮身体的。

第八位皇帝:朱见深。

出生于1447年,两周岁时被立为太子,5岁时被叔叔朱祁钰废除太子之位,父皇朱祁镇复位后又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于1464年登基,在位23年,享年40岁。

他从小就被被自己大17岁的宫女照看,当时父皇朱祁镇被软禁,太子位又被叔叔朱祁钰废除,因此对日夜照顾自己的宫女万贞儿有着非同一般的依恋。

朱见深登基后即将万贞儿纳为妃,长相厮守。

他算是比较勤政的皇帝,至少中前期是这样,身体素质也还可以,生了一大堆儿女。

1487年正月,贵妃万贞儿去世。

九月,朱见深也去世,累是很累了,可能也是太思念万贞儿了。

第九位皇帝:樘。

出生于1470年,据说朱祐樘在娘胎里喝过几滴万贞儿送的打胎药,身体素质从小就不是很好。

他是明朝中后期最勤政的皇帝,是全国劳动模范。

1487年登基后,他就拼命工作,对大臣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夜以继日工作,经常和大臣一起聊工作。

有一次宫中失火,朱祐樘一夜没合眼,请求大臣暂免早朝一天,大臣们经过商议才勉强同意。

可见朱祐樘的工作态度有多认真。

太认真就会被折腾,长期被折腾,身体就会吃不消。

我经常说,一天50人打电话给你,你可能觉得能应付,一天500人打电话给你谈工作,你能坚持多久?朱祐樘坚持了18年,1505年节前,朱祐樘终于病倒了,去世前,舌头一直发热,御医不断用凉水冷敷,但是无济于事,享年35岁。

他是典型被累死的明朝皇帝。

第十位皇帝:。

出生于1491年,14岁登基,30岁去世。

他年少时贪玩,长大后贪玩、贪杯、好色,经常通宵喝酒作乐,以至于常常无法上早朝。

大臣们苦苦相劝都无济于事,再好的身体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去世前半年,他在江苏清江浦捕鱼时落水,造成肺部积水,这个病在古代是没有办法治好的。

半年后,朱厚照去世。

他的早逝完全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和朱家的基因无关。

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

出生于1507年,1521年登基。

他一开始很勤政,但是40岁以后基本就不上朝了,也很少见大臣,主要工作就是修道、炼丹,远离尘世的烦恼。

正因为此,他才活到了59岁,59岁在古代算是比较正常的寿命了。

如果他保持年轻时的工作状态,我想他也难以活过50岁。

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

出生于1536年,1566年登基。

他小时候日子过的很憋屈,因为父皇朱厚熜相信“二龙不相见”,父子俩基本没有正面交流,从小得不到父爱,而且还始终心存担忧,因为他是朱厚熜当时最年长的儿子,但又不是太子,太子之位始终没有明确。

他只是裕王,加上他的生母不被父皇朱厚熜喜爱,所以他当皇子时的日子不好过。

他30岁继位,36岁去世,在位6年。

在位期间放手给大臣做事,自己的主要爱好是美酒和美女,以至于掏空了身体,中风而死。

他的早逝和基因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是他自己糟糕的生活习惯问题。

第十三位皇帝:。

出生于1563年,1672年登基。

登基时才9岁,由辅政,张居正和母亲李很严厉,朱翊钧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清算张居正,自己开始实际处理政务,坚持了4年就不行了,开始懈怠,太累了。

再过两年,25岁的朱翊钧干脆不上朝了,也不紫禁城的大门半步。

没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他平常甚至连都不见,从此过上了眼不见心不烦的日子,直到四十五年(1620年)去世,享年57岁。

如果他一直坚持辛勤工作,我想他的寿命也不会超过45岁。

第十四位皇帝:。

出生于1582年,他的母亲是李太后的宫女,父皇朱翊钧嫌他生母地位卑微,不想立他为太子。

4年后,弟弟出生,麻烦事就来了。

朱常洵的生母是父皇朱翊钧的宠妃,父皇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

因为这个事情,大臣们和朱翊钧争了15年,朱翊钧只好妥协,19岁的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

但是,弟弟朱常洵的威胁一直存在,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一直不稳。

这样的环境下,朱常洛的身心遭受了极大折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620年,38岁的朱常洛终于熬到了登基,长期的精神压力解除了,紧张状态突然放松了,加上父皇朱翊钧去世时连续熬夜,朱常洛终于倒下了,在位29天后,朱常洛去世。

第十五位皇帝:。

出生于1605年,15岁登基,22岁去世。

在位期间,明朝,内忧外患,他一方面整顿朝纲、镇压西南土司叛乱,另一方面对付崛起的女真人,取得了很大成效。

无奈,天七年(1627年)有一次在湖中泛舟时落水,不幸染病,不治身亡。

这个和基因也没有关系,属于意外死亡。

第十六位皇帝:。

出生于1611年,16岁登基。

1644年打进北京城,他选择了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吊,享年33岁。

这属于非正常死亡,不关基因的事情。

总体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寿命都正常,因为这两位是经受过血与火洗涤的人,意志力较强,驾驭他人的水平较高,调适自我的能力也较强;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光宗朱常洛的寿命都不正常;建文帝朱允炆、明思宗朱由检属于自杀;明武宗朱厚照、明穆宗朱载坖是自己贪杯好色玩死的;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寿命也算基本正常,这爷孙俩有个相似之处,就是中后期都怠政,远离大臣,自己玩,这样心情能好点,所以寿命长一点。

为什么明朝会有7位皇帝那么早就被病魔夺取生命?主要还是和明朝的政治制度有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大小事都要皇帝亲力亲为。

没有宰相帮助处理具体政务,导致皇帝日常工作十分繁重,皇帝既要当董事长又要当总经理,既要管干部又要管行政。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哪个人当皇帝,只要你长年累月坚持认真工作,身体健康就会有危险。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时,有大臣提醒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会导致皇帝工作压力过大,难以应对。

朱元璋说,没关系,后世子孙应该能胜任。

朱元璋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最深情的帝王,一生终爱一人的真相

都说爱江山更爱美人,自古以来,历代后宫佳丽三千,却很少听说有哪位皇帝只有一位皇后独掌后宫的。

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一生只爱一个人!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2]),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第九位皇帝,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4],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

虽末年宠信宦官,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

他的生母是广西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

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

事后,纪氏怀孕。

宠冠后宫的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

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

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

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

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

就这样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

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

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的和平时期。

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如果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多半会记得那位幼年历经苦难,即位后却宽容大度对待每个人,成为一代明君的明孝宗,他既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丈夫。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

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

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

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

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骄奢。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这在《明史》多用史笔贬低中是比较少见的。

随机文章难怪甄嬛凌云峰侍寝后噁心落泪…看雍正手裡拿著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敢称帝!孙权写信劝说曹操: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清朝百姓为何不愿生女儿?因1「特殊制度」 当时人不敢说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满清为什么篡改历史?篡改得那么狠,刻意抹黑明朝

一、中国的历史历来都是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官方才能编写史书,民间是不可以修史的,为什么?当然是怕把真相写进史书了,而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是屠杀和血腥,后人读了会不爽的。

比如时著名的“案”,庄廷龙修的《明史》如实记载了清军屠杀江南人民的“”“”,所以才招致灭门之祸,只不过康熙的借口是说他书中仍然擅用亡明年号。

这一点就说明很多史书里本身都隐瞒了或篡改了部分历史,因此,作为封建专制和思想控制最为严重的,他编的史书里不可信的就更多了。

二、中国历来都是本朝修前朝的史。

这一点史是接着上面一条最后一句话来说的,本朝写前朝史,必定是一部抹黑史。

因为本朝和前朝的关系太过紧密,前朝往往是由本朝推翻,为了证明本朝的合法性正确性,必然要极尽抹黑前朝之能事。

举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杀居然是因为用了《演义》中“蒋干中计”的桥段,说崇祯中了回来告密的的反间计,怒杀袁崇焕,这就是典型的抹黑前朝。

崇祯虽然问题很多,但断然不会傻到这种田地。

还有就是,说其嗜杀成性,平日,动辄杀人。

尤其是治蜀期间,一日数变,一会儿杀大臣,一会儿杀举人,一会儿杀驸马,一会儿又屠城。

我想,张献忠为人嗜杀成性可能是真的,但真的变态到这地步我不怎么信。

不管他是什么人,想当皇帝统治一方是肯定的,逢人便杀,成批成批的屠杀百姓,这不符合古代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初衷,因为没有了人,就没有了统治的基础,钱粮赋税徭役从哪来?再说,他这么神经质,手下人都拥护他?这类抹黑的例子有的是,不一一例举了。

三、清朝的特殊性决定他在抹黑篡改和专制这条路上走的一定会更疯狂。

满清是东北那嘎达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做梦都没想到将来有一天可以入主中原,统领神州。

所以入关后很多高层还主张像以前那样把北京抢劫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继续回沈阳。

是多尔衮坚持留下来定都北京,最后统一中国。

但是满清骨子里始终认为汉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一是时不时想造反,把自己再赶回东北那嘎达吃雪,所以他们处处压制汉人,而且东北禁止汉人进入,以防止将来退回东北发现老窝被端了。

二是自己往上数三代都是纯文盲,汉人始终看不起自己,这样催生了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清朝对皇子的教育非常系统,皇子们读书也非常努力,所以清朝皇家的知识水平整体不错,个人修为都不错(事实证明文盲当政必出奇葩)。

第二个结果就是严格管控舆论,任何文字诗句都可能变成对皇家的影射,所以清朝横行,这是满清文化不自信的巨大表现。

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都能当成对自己的诋毁,可见史书得被篡改成什么样子,明朝得被抹黑成什么样子。

因此,满清抹黑明朝是肯定的,张廷玉的《明史》中不足为信的也肯定不少,当然了,历史上多少正史又是可信的?要我说,也许正史反而是野史,而野史也许才是正史。

随机文章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探寻圣物失落的约柜,装有先知摩西与上帝签订的契约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科学家对灵魂的研究,新发现高能中微子是组成灵魂的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明朝帝王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