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9 点击数:
简介:三国时期,东吴应该是最会左右逢源的政权了,孙权也一度向曹操俯首称臣,不过却被诸葛亮识破了其中的野心。

孙权愿意归顺曹操也只是个假象,只是故意想让曹操别把矛头对向自己。

如果曹操和刘备交战,那正好是孙权的机会。

不过诸葛亮还是希望能拉拢孙权一起抗曹,这次讲的成语祸至无日也是出自这个背景故事,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

【千问解读】

三国时期,东吴应该是最会左右逢源的政权了,孙权也一度向曹操俯首称臣,不过却被诸葛亮识破了其中的野心。

孙权愿意归顺曹操也只是个假象,只是故意想让曹操别把矛头对向自己。

如果曹操和刘备交战,那正好是孙权的机会。

不过诸葛亮还是希望能拉拢孙权一起抗曹,这次讲的成语祸至无日也是出自这个背景故事,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为诸葛亮。

原文如下:

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亮对孙权说:“如今天下大乱,将军拥兵占据江东,刘豫州则在汉水以南地区屯集兵马,与曹操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已经消灭各路诸侯,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区,如今又趁势占领了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了这里。

请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也权衡当前的局势。

如果能用江东的人马对曹军抗衡,不如早点与曹操断绝关系。

如果无力抵抗,何不放下兵器盔甲,向曹操俯首称臣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犹豫不决,形势危急却不能当机立断,灾祸马上就会降临!”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口中的“祸至无日”,意为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为《左传》中的“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值赤壁之战爆发前。

曹操占领荆州,刘备仓皇逃窜,诸葛亮奉命来到江东联合孙权一起抗曹。

有不少人觉得是诸葛亮的激将法改变了孙权的决定,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从孙权掌权开始,江东采用的策略就非常实用。

当年曹操要孙权提供质子,孙权去没有答应,结果双方也是相安无事,这就说明孙权对付曹操还是会很有一套的,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作为正确的判断。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而在荆州之战爆发时,孙权就已经派鲁肃来到荆州,了解战局进展,这也说明孙权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否则的话,鲁肃也不可能贸然将诸葛亮带到江东。

一句话,孙权早就打定了与曹操对抗的想法,他所需要的仅仅是在东吴集团内部统一思想。

至于诸葛亮那一番豪言壮语,其实并没发挥什么作用。

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战前形势怎么样?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苏德战争期间,德苏两国军队于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的攻防战役。

德国军队继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之后,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F.von元帅)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其参战兵力为60个师又1个旅及1个航空队。

苏联红军西方向部队(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苏联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总司令为苏联元帅S.K.)奉命固守斯摩棱斯克地域,阻止德国军队向莫斯科突进。

7月10日,德国军队从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罗加乔夫一线发起进攻,以第3和第2装甲集群主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实施钳形攻势,以部分兵力向大卢基方向和罗斯拉夫尔方向实施辅助突击,第9和第2集团军随后跟进。

13日,苏联红军一部向德国军队实施反突击,收复罗加乔夫和日洛宾两市。

14日,苏联红军在奥尔沙附近的反突击中首次使用BM-13型火箭炮("喀秋莎")。

16日,德国军队在航空火力支援下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奥尔沙,20日占领叶利尼亚。

23—25日,苏联红军以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向心突击,第20和第16集团军主力乘势突围。

26日,德国军队从东面封闭斯摩棱斯克合围圈。

次日,苏联红军莫吉廖夫集团被歼。

30日,苏联红军在西方面军后方组建预备队方面军,以掩护莫斯科方向。

同日,德国军队奉命转入防御,进行休整补充。

8月5—8日,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和罗斯拉夫尔集团先后被歼。

9日,德国军队为消除右翼威胁转而南下。

24日,德国军队围歼苏联红军戈梅利集团,威胁西南方面军侧后。

26日,德国军队在北部歼灭苏联红军大卢基集团。

1941年8月30日—1941年9月6日,苏联红军以10个师的兵力向叶利尼亚突出部实施反突击,重创德国军队,收复叶利尼亚。

1941年8月29日—1941年9月4日,苏联红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4000余架次支援布良斯克方面军作战,但未能阻止德国军队第2装甲集群南进。

1941年9月1—1941年9月9日,苏联红军以4个集团军的兵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再次转入进攻,未能奏效。

10日,苏联红军奉命转入防御,战役结束。

据德方资料,此役,德国军队共俘苏联红军官兵约45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4800余门,向东推进约200公里。

苏联红军以顽强抗击和反突击削弱了德国军队攻势,为准备莫斯科防御赢得了时间。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苏联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与德国军队进行的一次攻防战。

由于德国军队在边境交战进展顺利,苏联红军统帅部从6月底起,开始将战略第二梯队沿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中游从克拉斯拉瓦到洛耶夫展开,任务是固守这一地区,不让德国军队突向莫斯科。

除现有方面军所属军队外,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的第22、第19、第20、第16、第21集团军也编入了西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

但是,其中只有24个师占领了阵地。

而且在交战开始前,他们未来得及建立稳定的纵深防御。

预备第24、第28集团军(19个师)在纵深内主要地区以东210—240公里,从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的正面上层开。

1941年7月8日,德国军队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规定了任务:合围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联红军,攻占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地域,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7月10日前,只有“中央”集团军群的快速军队—坦克第2(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3集群(司令为上将)各师和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各先遣兵团—进抵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

这两个集团军的基本兵力(30余个师)被白俄罗斯境内进行的战斗所迟滞,落后于快速军队120—150公里。

但是在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开始前,德国军队的人员,炮兵和作战飞机比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多1倍,坦克多3倍。

根据战斗行动的性质和所遂行任务的内容,斯摩棱斯克交战分为四个阶段。

随机文章失踪1年多!英国男跨海离家3500公里瑞典最北城寻获木乃伊士兵被发现,80具一战士兵冰冻木乃伊遗体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土星能住人吗,超强风暴/大气压强/低温导致土星不能住人(还缺氧)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处破产边缘,硅谷钢铁侠火星移民计划将破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小冰河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明朝因此灭亡

小冰河时期编辑词条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

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

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

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

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整个“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气温最为寒冷的时期整整肆虐了20余年,这时发生了,以火器军械为主要战力的明军被迫在粮草和装备都匮乏,且训练并不足备的情况下和后金军开战,更为不幸的是此战中的三个分战场上,明朝军队的数量都不如后金军,后金军以其机动性取得了每每数倍于明军的优势兵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是进入了谷底。

综合南北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十三年(1585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

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

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卢修斯·维鲁斯简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地震为什么多发生在夜间,或因月球在晚上引潮力最大所致/无根据粒子束武器是什么武器,能让核弹失效或被摧毁/威力超出专家想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