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当路不治狐狸什么意思?

不过曹睿对于辽东的策略却发生了一些偏差,当时三国鼎立之势趋于稳定,曹睿则想拿下占据辽东的公孙渊集团。
当时老臣蒋济劝告曹睿,最好不要轻易讨伐辽东,一旦失败,等于是再给自己树敌。
当时曹睿并没有听劝,最后果然被蒋济言中。
这次要为大家讲述“虎狼
【千问解读】
曹睿继位以后,对魏国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外更是多次指挥大军,抵御东吴还有蜀汉的进攻。
不过曹睿对于辽东的策略却发生了一些偏差,当时三国鼎立之势趋于稳定,曹睿则想拿下占据辽东的公孙渊集团。
当时老臣蒋济劝告曹睿,最好不要轻易讨伐辽东,一旦失败,等于是再给自己树敌。
当时曹睿并没有听劝,最后果然被蒋济言中。
这次要为大家讲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蒋济传》注引《战略》,时间是在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主人公是蒋济。
原文如下:
太和六年,明帝遣平州刺史田豫乘海渡,幽州刺史王雄陆道,并攻辽东。
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
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
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
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帝不听,豫行竟无成而还。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魏明帝曹睿派遣平州刺史田豫从海上、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向辽东发动进攻。
蒋济上表劝谏道:“凡是不想吞并的国家,没有背叛的臣子,都不应该进行征讨。
一旦征讨无法奏效,反倒会迫使他们变成敌人。
所以才有‘老虎和狼挡在路上时,就没必要理会狐狸。
先除达海,小害会自然消除’的说法。
沿海一带世代归顺我朝,每年都参加考试,选拔授官,同时都准时献上贡品。
因此,臣认为即便一举攻克辽东,得到的百姓数量对国家并没有帮助,获得的财物也不足以为国家带来多少收入。
一旦进攻不顺,反而与之结怨并失信于人。
”魏明帝不听,结果田豫等人的行动无功而返。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蒋济在表章中提到的“虎狼当路不治狐狸”,比喻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
蒋济这道奏章是针对魏明帝曹睿决定征讨辽东公孙渊集团提出的劝谏。
当时,东吴帝国极力拉拢盘踞辽东的公孙渊集团,公孙渊态度暧昧。
他一方面同意与孙权派出的使节进行接触,一方面又不愿意因此得罪曹魏。
在这种情况下,魏明帝曹睿下诏出兵讨伐公孙渊,此举遭到大臣蒋济的劝阻。
蒋济认为,当前曹魏的面前有两大强敌——蜀汉和东吴,公孙渊偏居辽东,对曹魏帝国难以形成威胁。
只要击败蜀汉和东吴,公孙渊自然不敢有非分之想。
因此,贸然对公孙渊发动进攻,势必使得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这将对曹魏帝国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蒋济的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曹睿的采纳,征讨辽东的战争由此爆发。
而结果也正如蒋济所预料的那样,田豫和王雄劳而无功,并未能消灭公孙渊集团,反而使得公孙渊与曹魏反目,这也引发了数年后司马懿远征辽东战事的爆发。
测绘工程专业:用"丈量地球"的技术,为孩子铺就一条稳当路
这个专业就像建筑行业里的"地基工程师"——虽然不直接盖高楼,但每一座大桥、每一条地铁、每一张导航地图都离不开他们的精准测量。
随着国家新基建投入持续加码(2023年投资超15万亿),这个专业正在从"冷板凳"变成"香饽饽"。
二、专业认知:给地球做"全身体检"的科技医生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人,测绘工程师就是拿着CT机(卫星遥感)、听诊器(全站仪)、显微镜(激光雷达)的体检医生。
他们用高科技手段给大地量"身高"(高程测量)、测"体温"(地质勘探)、画"心电图"(地形图)。
从手机导航的厘米级定位,到港珠澳大桥的毫米级对接,背后都是测绘技术的功劳。
三、行业前景:政策红利+技术升级=黄金赛道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地理信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仅智慧城市建设就催生百万级岗位需求。
在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国家级项目推动下,这个领域正经历三大转变:1.从"野外扛仪器"到"无人机+AI"的作业升级2.从"画图纸"到"数字孪生城市"的维度跃迁3.从工程测绘向智慧交通、应急救灾等新场景延伸四、适合什么样的孩子?1.学科优势:数学(特别是立体几何)和物理(力学、光学)基础扎实的孩子有天然优势2.性格特质:适合既喜欢户外探索(外业测量),又能静心钻研(内业建模)的"动静结合型"3.职业期待:想进自然资源局、勘察设计院等体制内单位,或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的务实派五、报考建议:选对赛道比盲目冲刺更重要1.院校推荐:顶尖层:武汉大学(A+)、同济大学(A-)特色层: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绘)、西南交通大学(铁路测绘)性价比层: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2.课程重点:要盯紧数学、编程(Python/C++)、遥感技术三门"硬功夫"3.专业对比:vs地理信息科学:更偏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vs土木工程:更重实地测量而非结构设计六、掏心话: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专业确实能端稳饭碗,但也要说清三点现实:1.外业工作要耐受风吹日晒,适合能吃苦的孩子2.技术迭代快,需要持续学习新装备、新软件3.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在数据处理环节吃力给家长的建议:如果孩子喜欢动手操作、对空间感知敏锐,这是个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好选择。
现在国家建设到哪里,测绘人才的需求就跟到哪里,与其挤破头去卷热门专业,不如在这个细分领域早早卡位。
附各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圆梦小编整理了吉林高考公布的数据,测绘工程专业物理类最低分的大学是长春建筑学院。
学校名称科目批次2024分数2024平均安徽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批493502黑龙江工业学院物理本科批4274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本科批57557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本科提前批B559559河南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批501502西安科技大学物理本科批516519兰州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批49850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物理本科批475484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物理本科批400400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物理本科批35837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本科批560561河南大学物理本科批560560华南农业大学物理本科批523530长沙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批526526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物理本科批434434长春建筑学院物理本科批356387吉林建筑大学物理本科批429445河海大学物理本科批567569沈阳建筑大学物理本科批508508河北工程大学物理本科批463473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物理本科批436436辽宁科技大学物理本科批503503长春工程学院物理本科批439454商丘师范学院物理本科批439439天津城建大学物理本科批487487防灾科技学院物理本科批484484河南工程学院物理本科批438444龙岩学院物理本科批428429华北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批511514湖南科技大学物理本科批502536辽宁科技学院物理本科批458458黑龙江工程学院物理本科批469469
顺治帝王地宫空棺之谜:顺治为什么突然不治而亡
因为所有的盗掘者都知道,地宫中那把扇子和一双鞋子是不值得一盗掘的。
奸佞献谗惊破鸳鸯梦 顺治二年,江南名妓被(早年由明降清,后成为南下清军主帅)所强抢。
本想自己霸占独享,因董小宛誓死不从,才将她移花接木送入皇宫,成了顺治皇帝的爱妃。
洪承畴恐董小宛于己不利,便向进言道:“昔睿王以荒淫于酒色,几至国政荒坠,赖天地祖宗神灵,使之早世殒命……太后纵不念老臣之心,还不念太祖太宗创业之艰难乎?” 太后听后,立召顺治,令其将董小宛遣送出宫。
顺治帝一向惟母命是听,不敢争辩,只好含泪遵命。
于是,皇太后将逼居西山玉泉寺。
不久董小宛失踪,顺治帝,于是偷偷溜出紫禁城,直奔五台山,削发入寺修行了。
舍弃皇位遁入空门后 顺治临出宫时,已将后事做了安排。
并写了一道上谕放置在御案上。
谕诏中定为皇太子,持服27日后即帝位。
此诏一传,各王公大臣异常惊疑:昨日早朝上皇上身体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就驾崩了?且遗诏中也没有说明病因!纵然群臣有千般疑惑、万种猜测,可是丧事还得照办。
不久,8岁新主玄烨登基,次年改元康熙。
当年,顺治皇帝遁入空门后,在五台山绝顶处修了三间草房,终日念禅打坐。
皇儿访父五上五台山 几十年后,康熙率部平息了葛尔丹叛乱。
想起了五台山上的父皇,便有了前去看望的打算。
待一行人到五台山后,康熙将侍从留在山中,一个人走进清凉寺,再由一位老方丈领至山顶极峰处茅屋前,独自进屋拜见父亲。
只见一白发老僧,静坐打禅,宛若枯人朽木。
康熙忍不住双膝跪倒老人身前,地说:“父皇,儿来了!”只见那老僧双目微睁,复又闭拢,其态如初,不再理会。
过了半响,不见老僧有何表示,康熙只好悄然退出茅屋。
临走时还叮嘱老方丈不准声张此事,以后要好生看待这位老僧,必有重赏。
康熙离开五台山后,关于顺治出家在五台山的传闻在社会上越传越广。
康熙帝一生共巡幸五台山五次,方才不去,只是秘密派人将父皇生前使用的一把扇子、一双鞋子带回,埋入清东陵地宫,而顺治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有入葬陵寝。
顺治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
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面随顺治死因存在的种种疑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研究专家李国荣决定,从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中,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
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
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
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
《清世祖实录》中用了200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11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
因为在整篇遗诏中,顺治开列了多达十四条的朕之最。
为什么顺治会对自己平生所为如此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
相传,顺治皇帝迷恋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此极为不满,设计害死了董小宛。
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宫中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
短短一百天里,贵妃去世,天子驾崩,为什么这一切如此巧合? 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
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
”当时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会不会就是顺治皇帝。
此外,诗中还写道:“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
于是,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
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
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
”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圣地五台山,顺治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日往清凉山”? 根据清宫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静修的法师。
从这以后,顺治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顺治十四年,在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高僧憨璞(pú)聪见面。
憨璞(pú)聪对佛法的阐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从此,顺治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顺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后,他曾经一度伤心欲绝,无心朝政,病逝于养心殿也许仅仅是个对外托词,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
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
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来到五台山。
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
庚子之变的时候,太后西逃,当地要接待她,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
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如果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关于顺治死亡之谜似乎可以还原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孝庄害死了董小宛,顺治之下,以病逝为托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
而孝庄唯恐此事为天下人所知,于是便假借顺治之名,伪造遗诏。
遗诏中的种种自责,无疑也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莫虚有的罪名。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国荣却持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从顺治的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分析,遗诏中的自责并非不合情理。
顺治入主中原以后,面对着一切都感到陌生。
因此,他必须尽量的去熟悉与适应这一切,甚至背离他自身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
这就使他陷入一种困惑与矛盾之中,在他内心深处常常有几分自责的成分。
同时,顺治受到德国传教士的影响,曾经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
在位期间,他屡次下诏白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李国荣找到了关于遗诏撰拟的记载,没有想到,在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
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
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
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
那么顺治皇帝会不会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重新审视之后,顺治出家的说法又有疑点浮出水面。
董小宛的丈夫——在《影梅庵忆语》中详细追忆了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识: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见面。
己卯——也就是明十二年,这一年董小宛16岁,而顺治才两岁。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她也并非使孝庄设计害死的。
事实上,董鄂妃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因伤成疾而去世的。
据僧人传记《续指月录》记载,爱妃辞世,顺治,决心遁入空门。
顺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为顺治在万善殿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
然而之后的记载却将故事引向了的结局。
顺治皇帝剃光了头发要出家了,这个消息激怒了孝庄,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
玉林琇到北京后,听说弟子茆溪森为顺治剃发,当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
顺治得知这件事情后,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患天花而去世,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
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讳莫如深,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的秘密? 顺治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 顺治死后,朝廷依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清东陵。
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十四岁那年的冬天,顺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时发现并确定下来的。
一代天子,竟为天花所迫,不得不离开皇宫,将自己放逐于北方的寒山冻水之间。
对于天花,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谈之色变。
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隐去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顺治年间,一个叫张宸的官员在个人笔记中记载,正月初七这一天,朝廷传谕民间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
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因此,史学专家们更加确信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天花死去的。
王戎笙,中国社科院明清史研究专家,10年前,他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顺治遗诏的学术论文,从而引发了历史学界对顺治死因的再度关注。
《医通》中这样描述天花的症状: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
从天花的病症推断,顺治临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亲自口授遗诏。
那么,王熙在《自撰年谱》中所记载的,顺治临死前口授遗诏,开列自己的十四条罪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谁来继位和辅政大臣两大难题,这些事情又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王熙自撰年谱》中记载,顺治是在初七清晨子刻驾崩的。
而据《平圃杂记》所载,张宸是在初八上朝时,才得知顺治驾崩的消息。
不仅顺治驾崩时间的记载相差了整整一天,顺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记载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清实录》中记载,二那天,顺治感到身体不适。
《平圃杂记》中却说,初二顺治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
而据《自撰年谱》记载,王熙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天进宫请安,但是都没有说顺治生病。
而且初三这天,顺治还和王熙讨论事情。
天花发病初期,体温急剧上升,之后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
如果顺治真的染上了天花,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初二发病初期,冒着高烧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
就算是回来之后才发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难在就关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谈论。
而且让人们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王熙对于讨论的内容,仅仅用了——俱不敢载四个字简单代过。
如果说王熙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苦衷,为什么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闪烁其词。
究竟是为什么,史料在这么多关键之处的记载,会有如此之多异常明显的出入,这似乎很难用记述者的失误来简单地下结论?会不会是顺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隐情呢? 1992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居住在厦门的郑万龄,在家中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物。
郑家是郑成功的后代,郑万龄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不少和先族相关的书籍。
然而,就在整理的过程中,一本书吸引了郑万龄的注意…… 郑万龄发现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义实录》,这本书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郑成功的戎马生涯。
2004年4月20号,《厦门晚报》的头条新闻——顺治被郑成功毙于厦门,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而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来自《延平王起义实录》的一段记载:有人密报郑成功,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没,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此外,手抄本上还有一段关于太师被害内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顺治帝死因: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儿子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并未将他治罪。
顺治被炮毙于厦门后,辅臣苏克萨哈与郑芝龙有仇,向康熙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康熙采纳了他的意见,即位不久后,郑芝龙就被处死。
民间传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顺治皇帝御驾亲征,来到厦门。
郑成功的部队沿岸与清军激战。
就在这一次的激战中,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轰而死。
港中江鱼因食皇帝肉而形变,成了无鳔江鱼。
如今这个笼罩着浓郁神话色彩的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顺治皇帝真的死在厦门海战当中了么?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认为,顺治很有可能亲征的。
而且清兵统帅达素之死,也存在着颇多疑点。
《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称,顺治被炮毙后,达素畏罪自杀。
在今人研究郑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见闻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十月清调达素回京问罪,达素在省吞金而死。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迫达素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清史专家何龄修仔细研究了厦门文史专家提供的种种史料,提出了质疑。
在记录郑成功事迹的《先王实录》里边没有这种说法。
而且郑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复台湾之前的讲话中,也只提到去年打败达素军队一阵,并没有说打死了顺治。
不仅如此,南明大臣张煌言在给的所有奏报中,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顺治被郑成功炮毙的片纸只言。
显然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此外,清军与郑成功的部队激烈交战是在五月,那么顺治被炮毙的话,不能超过五月,因为五月以后没战事了。
但是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这也就意味着皇位虚悬半年,权力真空必将导致政治混乱,这种情况在极权统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发生。
《延平王起义实录》带给专家们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
顺治是否御驾亲征来过厦门?又是不是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除了一份家传的手抄本和一个遥远的传说,专家们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证。
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答案的迷失让顺治死于厦门的说法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究竟是什么夺走了一代天子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却的答案。
人们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记载,尽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本来的面目。
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
顺治神秘的死亡也许就在紫禁城的静默中永远被尘封了。
然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会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随机文章十大超人系果实排名,霸主震震果实竟然不是第一恐龙和人类共存时代,墨西哥现人类骑恐龙雕像/秘鲁恐龙人类图画石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海里的浮游物吸收光折射出蓝色可控核聚变一旦实现,人类将成为上帝/可创造或关闭太阳命苦的女人容易生女儿是真的吗,网络造谣生女儿往往过得更加幸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