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4 点击数:
简介:有的人看上去很健康,经常运动,活蹦乱跳,却可能在一个月后发生了白血病,治疗不及时,便与世长辞了。

白血病到底什么一种什么病?真的就说来就来吗? 白血病是一类癌症,传统的叫法是血癌,是血液和造血系统里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不会变成白色,但血液里的癌细胞——即异常白细胞——会在骨髓、脾脏,和其他造血组织里大量繁殖,导致正常的血细胞减

【千问解读】

有的人看上去很健康,经常运动,活蹦乱跳,却可能在一个月后发生了白血病,治疗不及时,便与世长辞了。

白血病到底什么一种什么病?真的就说来就来吗?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白血病是一类癌症,传统的叫法是血癌,是血液和造血系统里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不会变成白色,但血液里的癌细胞——即异常白细胞——会在骨髓、脾脏,和其他造血组织里大量繁殖,导致正常的血细胞减少。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按照白细胞分化程度,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慢性白血病发病过程较长且隐匿,会使患者出现低热、乏力、不适和脾脏变大等症状。

相反,急性白血病则来得相当急促,起病相当快。

出现急性白血病时,原本一个身体很正常的人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病。

另外,急性白血病还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慢性白血病则可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白血病,每个年龄组都有发生的可能,甚至婴幼儿也难幸免。

只是,不同年龄组的白血病好发类型有所不同。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婴幼儿白血病以急性为主,是所有年龄组急性白血病人数的3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5~30%。

婴幼儿白血病患者中,又以2~5岁者最多见。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更多地集中在成人中,30岁以上是发病的小高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较多为成年人和老年人,婴幼儿发病率只有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典型的老年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急性白血病发作起来,防不胜防,相当急促。

一般来说,急性白血病发作的时候,有三类症状。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1.贫血。

白血病患者因贫血而脸色变苍白,身体感到乏力,精神难以集中。

2.出血。

因血小板的减少,白血病患者的皮肤瘀斑到内脏都会出血,且会大小便出血,严重者甚至有脑出血。

3.感染。

白血病患者常会发热,这是因为发生肺炎、咽炎、肠炎、脓毒血症等感染引起。

如何治疗白血病?

出现以上症状,不要大意,尽快检查血常规,确诊后尽早治疗。

如果发现得早,患者血液里的异常白细胞还较少,正常血细胞存量多,患者症状也没有太严重,治疗的风险就会少得多。

医生会先明确白血病类型和危险程度之后,再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制定治疗方案,一般首选是化疗。

如果患者处于中、高危险度,治疗难度就会大很多,后面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这是目前公认的治愈白血病的方法。

其方法是先彻底摧毁患者造血系统,再把新的造血干细胞输入体内,重建健康的造血系统。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配对。

如果不配对,则无法做移植手术。

配型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是最好的,绝对能配上。

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居多,可以找兄弟姐妹做移植的人也不多。

退而求其次则找父母或子女,能配上的几率是一半。

以上都不可行的话,通过中华骨髓库、脐血库等寻找造血干细胞供应者。

但成功配对的几率要低很多,非血缘的配对率在1/10000~1/400之间,有的甚至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

移植后也可能出现诸如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等并发症。

要提高移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出现,患者和捐献者都要越年轻越好;其次是移植前做化疗,把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尽量清除干净,以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概率提高。

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的选择及移植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也是手术成不成功的关键。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目前,一些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会有复发,感染、排异等问题。

这些白血病患者现在有移植之外的新治疗方法。

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从基因层次去攻破白血病,研制针对基因异常的靶向药物。

近年来通过增强白血病患者自身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功能来杀伤白血病细胞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尝试,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滚蛋吧肿瘤君##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白血病来的如此突然!30岁是发病小高峰》.扬子晚报.2019年5月5日

2.窦雪琳 等.《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年龄相关临床特征和预后》.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年第39期

3.俞受程,叶建平,刘家赵.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21期

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科学家王贞仪,死时只有30岁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宣城媳妇、女科学家王贞仪(1768-1797),原籍安徽天长县,出身于官宦之家。

自幼跟从祖母读书,11岁随祖母、父亲赴吉林探望祖父,寄留北国5年。

16岁由吉林到南京,未几随家人奔陕西,经两湖达广东。

18岁回家,第二年再到南京,至此寓居下来。

25岁时嫁于宣城秀才詹枚,婚后夫妻感情融和。

然而当他们风华正茂之际,这位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科学家突患重病,死时只有30岁,世人无不为之动情而惋惜。

聪明好学、博学多才的王贞仪,对天文、数学、气象、地理、医学、文学等颇有研究,著作有50多卷。

她在病重期间,嘱丈夫詹枚把自己所写的文稿托付好友钱九英筹资刊印。

钱九英也是当时的才女,她不负所托,将王贞仪的大部分著作印制出来。

现存有《岁差日至辨疑》、《地圆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月蚀解》及《德风亭初集》等。

王贞仪一生“于书无所不窥”,“于学无所不闻”,“夜坐观天星”,经过“无日夕焉、无寒暑焉、无寝食焉”地刻苦自学,她不但通晓我国古代的《》,而且能解读明末清初由西方传入国内的自然科学书籍,尤其爱读天文数学家梅文鼎的历算著作,是传承中唯一的女畴人。

我国古代将天文、历法和数学合称“历算”,而把从事历算的人称作“畴人”。

据《畴人传》记载,自古至清(代)共列畴人400人,其中清代占了近一半。

此时历算之所以复兴,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清政府改历的需要,还有就是梅文鼎作为一代历算宗师,所起的“开山之祖”的作用。

梅文鼎与王贞仪相距半个多世纪,她虽未能得宗师的授业解惑,但在继承梅文鼎“学贯中西"的学术思想上,王贞仪以自己的历算成就表现得相当出色,因此学术界定她为女天文学家。

在《岁差日至辨疑》中,她阐述爱国古代发现“岁差"(即常说的回归年比恒星年每年约短少许)比西方早,但为什么发生“岁差”?古代历算家没有统一认识。

王贞仪在接受西方天体力学知识后,分析认为是春分点沿黄道向西缓慢移动而引起的。

正如她自己所说“中西固有所异,也有所合”,应当兼用并取。

王贞仪在自己的文集中陈述着:人出生之后是男是女,只是性别不同,不存在聪明与愚笨的差异,男人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样能做到。

女子不如男人,那是因为没有接受同等教育的后果。

男女“务学同一理”都有学有所成的可能。

她直面批评 “妇人女子不当以吟咏诵读为事”、“唯作食缝纫为务”的世俗偏见。

“尝以雄心胜丈夫”,“谁言女儿不英雄”,少年时代的王贞仪就学会骑马射箭,遇到技术之事,就亲自动手做实验。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德风亭集》 据说,宣城文人世家詹枚在南京求学时,就特别欣赏王贞仪的诗词,俩人有着共识,随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贞仪常常痛斥搞封建迷信的人。

她认为“看风水”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她问道如果看地葬坟,得风水好的,使子孙得高官厚禄,那么这些风水先生死后的葬地如何,自己的子孙又过得怎样呢!她坚信个人努力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信风水的好坏这神鬼的保佑。

她的这些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言论,直至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据宣城县志记载,末期这里连年水旱灾害,人民深受饥饿之苦,已在宣城生活三年多的王贞仪,对此深表同情。

时为观察史的陈三辰,不仅,却与夫人方觉如把大量金银用于寺庙,王贞仪对此大为愤慨。

方夫人写了一本颂佛的《心经》请她作序,俩人虽为好友,但她拒绝此事,并当面指责说,你们夫妇长期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而今荒年在急,人困于饥饿,富厚财物,理应多支公赈,然贵夫妇却把从民间剥夺来的钱俩,用于修寺庙、奉香火、这怎能说是作《心经》行善事哩!真正做好事,是要资助那些嗷嗷待救的乡亲啊! 热心传播科学知识,是王贞仪一生活动中最具社会价值的一面。

她在《地圆说》中,提出6条理由证明地球是圆形。

就是说:①人们依罗盘指示向东行走,或泛舟大海,或舍舟登陆,只要坚持方向不变,必有一天回到原出发点。

②向北方行走,看见北极星渐高,至北极,北极星正在天顶。

③登高望远,登得越高,望得越远。

④望船驶出港口,近处见船身,远处见船桅,渐渐地船进入大海。

⑤月蚀之时,地球在月球上呈现圆影。

⑥在东方看见日出比西方早,“东方日中”,“西方夜半”。

王贞仪还回答人们又一个提问:大地既然象个大圆球,为什么在地球下面和两侧的人能直立行走,而不掉下或侧卧在地面上?她说那是因为地面上的人和物都受着地球庞大的引力所支配,人们所说的上和下,是以朝地心的方向为下,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上。

懂得这个道理,就自然理解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头皆为上,脚皆为下,顶天立地,悠然自得。

在二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有如此的真知灼见,实为难能可贵,这对批判当时还残留的“天圆地方”错误认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她为了证明月蚀的原因,就在自家的屋梁上悬一盏灯做太阳,以小圆桌面为地球,镜子为月亮,一次又一次地移动悬灯的高低,镜子和小圆桌面的距离,以视二者之间的变化。

她的演示使围观的亲友和邻居,都能懂得发生月蚀的道理。

王贞仪在宣城时,有一年她对农家说,今年将有涝灾,应该种高杆作物。

隔了一年她又对农家说,今年将会有旱灾,应该种早熟作物。

后来她的话果真应验了。

农家不解,她就解释:她看见蚂蚁群从洼地纷纷移往高阜,推测这一年有涝灾;观察到天空中的云常常呈现鱼鳞状,没有出现圆锥形的雨云,就推测将会有旱灾。

此后,她的邻居外出,或者要做什么事,常常问她天气情况,她回答是晴是雨大致没有差错。

“谁言女儿不英雄”,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生当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女子无疑会受到更多的压迫和岐视,然而她却,大胆提倡男女平等,热心传播科学知识,她那才华横溢又英年早逝的传奇人生,常常为后人赞颂不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之后,一人而已”。

随机文章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海螺共和国是什么时候独立的,1982年独立/美国未承认主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时期的左慈活了多少岁?真的活了130岁吗

时期是历史上的大乱世,的小说让后人们对这段历史熟知。

现如今的人们在茶余饭后会说到三国这段历史。

正所谓少不看,老不看三国。

作为历史上能人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从不缺少人才! 现如今的人们说到三国时的奇才,肯定会有,从历史上来说,诸葛亮都是非常稀少的谋士。

诸葛亮在历史上谋士的排名中,肯定是能够排到前十的。

除了诸葛亮之外,三国中同样有很多媲美诸葛亮的谋士。

这些人被记载在了史书中,可是大多数人是没有出山的。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诸葛亮才答应出山辅佐他。

因此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

本文介绍的人,名气没有诸葛亮大,但是在奇才方面一点不差诸葛亮。

此人就是,字元放,是庐江郡人。

本来左慈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学者,可是连年的征战让左慈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学习。

后来左慈开始研究奇门遁甲,能够驱使鬼神,坐着变出美味佳肴。

十年之后,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

单单口说无凭,《》中记载:“尝与宴,操欲得松江鲈鱼”。

当时的曹操认为左慈只不过是,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曹操将左慈关在一个屋子中,一百多天后,曹操心想他肯定已死,可是左慈依然活着。

《后汉书》中还记载了一件事,史书记载为:“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

这句话就是左慈被曹操的人追杀,他看见一群羊,结果他化成羊成功逃跑,自此曹操再也不敢惹左慈。

左慈不被曹操追杀之后,开始云游四海,成为了一个悠闲自得之人。

当他走到孙策的地盘时,听说了孙策将一位术士给杀了,这让左慈对孙策感到失望。

于是左慈前去孙策的身边,去劝说他。

要知道,历史上的孙策十分讨厌术士。

听见左慈的劝说,孙策是十分恼火,本身他就讨厌术士,结果左慈前去劝说,肯定没有好下场。

孙策派人追杀左慈,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到左慈这让孙策非常震惊。

从此对左慈非常敬重,不在反感术士。

那么这位历史上的奇才,左慈最终去了那里并没有记载。

他的去向成谜。

据说他后来进入深山,在炼制九转长生丹。

不过左慈的炼丹与、的炼丹应该不一样。

那么至于左慈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左慈可能活到了130岁左右,活到这把年纪的左慈看尽了人间冷暖,最终选择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30岁后是白血病发病小高峰,三个前兆,建议你记下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