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治愈率超高的癌症
【千问解读】
经常有人在后台问,这个癌能不能治愈那个癌治愈,这涉及的是癌症治疗的远期疗效。
癌症治疗的效果跟多种因素相关,比如病理类型(以及分化情况,反映的是癌症本身的恶性程度)、分期等,而治疗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也很关键。
癌症的生存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存在差别,有时差别很大,最终必然会对癌症总的生存率产生影响,总体上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癌症生存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以下是常见癌症的5年生存率情况(主要依据SEER数据库,仅供参考)。
1、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总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99.7%),早期接近100%(99.9%),中期99%,晚期74%;滤泡状癌总的5年生存率98%,早期接近100%(99.9%),中期97%,晚期64%;髓样癌总的5年生存率89%,早期接近100%,中期90%,晚期40%;甲状腺未分化癌非常差,总的5年生存率仅7%,早期34%,中期9%,晚期4%,好在未分化癌非常少见。
2、乳腺癌(女性):
总的5年生存率91%,早期99%,中期86%,晚期30%
3、鼻咽癌:
总的5年生存率62%,早期81%,中期73%,晚期48%
4、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26%,早期64%,中期37%,晚期8%(其中肺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35%,早期76%,中期50%,晚期12%;肺鳞癌总的5年生存率25%,早期49%,中期29%,晚期7%)。
小细胞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8%,早期29%,中期18%,晚期4%
5、胃癌:
总的5年生存率39%,早期77%,中期34%,晚期6%
6、食管癌:
总的5年生存率22%,早期38%,中期29%,晚期8%
7、直肠癌:
总的5年生存率69%,早期90%,中期75%,晚期19%
8、结肠癌:
总的5年生存率64%,早期92%,中期72%,晚期15%
9、肝及肝内胆管癌:
总的5年生存率22%,早期37%,中期14%,晚期4%
肝内胆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9%,早期24%,中期9%,晚期2%
肝外胆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10%,早期17%,中期16%,晚期2%
10、胰腺癌:
总的5年生存率12%,早期43%,中期14%,晚期3%
11、肾癌:
总的5年生存率77%,早期93%,中期71%,晚期15%
12、膀胱癌:
总的5年生存率73%,早期97%,中期63%,晚期6%
13、前列腺癌:
总的5年生存率97%,早期、中期接近100%,晚期32%
14、子宫内膜癌:
总的5年生存率81%,早期95%,中期70%,晚期19%
15、宫颈癌:
总的5年生存率67%,早期92%,中期59%,晚期17%
16、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上皮癌总的5年生存率50%,早期93%,中期74%,晚期31%;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总的5年生存率93%,早期98%,中期94%,晚期74%;卵巢间质肿瘤:总的5年生存率90%,早期97%,中期90%,晚期70%
17、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总的5年生存率90%,早期93%,中期96%,晚期84%;非霍奇金淋巴瘤:总的5年生存率75%,早期87%,中期77%,晚期69%
18、皮肤黑色素瘤:
总的5年生存率94%,早期99%,中期71%,晚期32%
解密:赵氏孤儿历史真相是怎么样的?
一件是重耳流亡到狄时,狄君把两个美女嫁给重耳为妻室,一个叫叔隗,一个叫季隗。
重耳娶季隗,而将叔隗送与赵衰为妻。
第二件是,重耳回晋为君之后,将先前在晋所出生的爱女又嫁给了赵衰。
网络配图 叔隗生赵盾即后来的赵宣子,而文公的女儿生了(屏括)、赵同(原同)、赵婴齐,赵盾还有一个弟弟叫赵穿,也是娶了晋国公主的。
文公的女儿嫁给赵衰后,很贤惠,她主张接回叔隗和赵盾母子,并且自己奉叔隗为正室,定赵盾为赵家嫡子即法定继承人。
晋文公之后是晋襄公,赵盾做到晋国正卿。
晋襄公死后,赵盾扶立晋灵公。
晋灵公由于昏乱,而被赵穿所杀。
(见《这个国君不靠谱》)赵盾又迎立晋成公,晋成公将自己的女儿庄姬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赵朔的谥号是“庄”,所以其夫人叫庄姬)。
赵盾去世前,为感激君(文公女)大恩,要求将赵家正统的继承权让回给赵括,得到了晋君的同意。
晋成公之后是晋景公,其间赵家一度人才鼎盛。
鲁宣公12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出兵救郑,中军、上军、下军中大夫以上的赵家高官多达四个,分别是下军帅赵朔、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和下军大夫赵同。
网络配图 1赵朔和庄姬生赵武,赵武尚未从政时,赵朔亡故。
庄姬不甘寂寞,与赵婴齐私通。
赵括、赵同不能容忍二人的行为,驱逐赵婴齐到齐国,不许其回晋。
赵婴齐向两个兄长求情,没有得到理睬,只好黯然离开。
庄姬由此忌恨赵括、赵同,罗织了一些他们兄弟将要谋反的罪名,并拉上一批证人,告到了晋景公那里。
晋景公下令,灭赵氏一族,夺去族田。
赵武因躲在晋景公宫中而逃过一劫。
韩厥劝景公,应当记念赵衰、赵盾存晋之功,匡扶之诚,不能让忠臣无后而失人心。
景公采纳,恢复赵武之身份地位,归还其族田。
赵家这四代人的世系和家事变迁弄明白之后,赵氏孤儿历史真相,也就昭然若揭了。
比较一下,出入最大的有几点。
其一是赵盾和赵朔的死歧异太大,其二是庄姬的由淫变贞,其三是程婴、公孙杵臼、屠岸贾等人物的有无,其四是赵武的经历大相径庭。
可见,赵氏孤儿的故事,已经远远背离了故事的原型,加入了太多演义的成分。
《》非信史,但有超凡的文学感染力。
网络配图 点评:赵氏孤儿历史真相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段历史真相,清楚地记载在《左传》和《国语》中,不知他老人家的《赵世家》为什么弃而不用?而且电影《赵氏孤儿》也弃而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汉奸吴三桂冲冠一怒只因陈圆圆 历史上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朝廷发给将领们的嘉奖令还没焐热乎,河南、河北的大旱灾就接踵而至,李自成平地一声“开了门的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瞬间又聚集了数十万之众。
只能说大明朝真的是气数已尽了。
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打败了孙传庭,率领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在景山自尽。
此时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代表关宁集团驻扎在山海关,东边是交手多年的满清军队,西边是刚刚大获胜利的农民起义军,吴三桂和关宁集团成为了两边竭力争取的对象。
山海关 李自成集团和满清集团都不乏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对于刚刚攻下北京城的李自成集团而言,收服了吴三桂和关宁集团,兵锋便可如熊熊烈火一样直扑关外,统一关外的满清势力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满清集团而言,倘若吴三桂来降,用关宁集团作为的先锋再好不过了,这可以大大的减少明朝遗老势力和地方实权阶层的抵制。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派部将以银四万两犒赏吴三桂军,作为军饷。
看起来不错,但随后就逮捕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大肆勒索,据说要价高达20万两,又抢走了吴三桂的小妾——,这还没卸磨就杀驴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心惊!还没正式结盟,就已经这么不放在眼里的做法很是让吴三桂难堪。
关宁集团的话事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家属就更不用说了,被人收买还要自己掏钱,身为既得利益者的关宁集团就这么被李自成挤成了他的对手。
闯王李自成 反观满清这边,对吴三桂的许诺成为鲜明的对比。
(当时满清摄政王)亲承吴三桂:“伯(此处指吴三桂)诚率众归来,当裂土封王。
”(出自《吴三桂传》)由于之前崇祯帝的多疑和的前车之鉴,吴三桂屡立战功才封平西伯,还不时地受到各路言官的弹劾和君王的猜忌。
这边一出口就是裂土封王,这对任何一个将军来说都是足以动心的许诺。
吴三桂的决定也一定是他背后关宁集团的整体意愿,必然是使他们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只能是后人在戏剧里一厢情愿的说辞。
吴三桂 两边对吴三桂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
李自成手下有号称百万之众,谋士如云,将士如雨,吴三桂跟这些人一比,不过是泛泛之辈。
作为关宁集团的话事人,他的使命就是给底下的部众谋取利益最大化,他必然能够明白,倒向李自成,不说,势必不会有高官厚禄。
家人被辱、爱人被占不过是正好给他提供了起兵的借口。
而满清则不一样,他们作为异族统治者,正需要汉人将领的声望帮助他们去开辟势力范围,而自己正好可以作为借兵勤王的不世功臣。
后来吴三桂的反清檄文中说明当初降清的条件是向多尔衮借兵勤王的约定。
多尔衮画像 再者,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后,到处追查富家大户、,仍旧是一股流寇进城的做派。
这种做法触犯了既得利益者和阶层的利益。
吴三桂代表的关宁集团倒向满清也是当时明亡后地方实力派的倾向。
最后满清能顺利入关、问鼎中原也得益于李自成集团的失衡政策。
所以说冲冠一怒为红颜不过是后人英雄史观的臆想,轰轰烈烈的爱情的背后掩藏的历史真相其实是权衡各方利益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