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原文及赏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江汉原文及赏析  江汉  佚名〔先秦〕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

【千问解读】

江汉原文及赏析  江汉  佚名〔先秦〕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译文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

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

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

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

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

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

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

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

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

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

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

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

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

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

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江汉:长江与汉水。

浮浮:水流盛长貌。

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

滔滔:顺流而下貌。

匪:同“非”。

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

求:通“纠”,诛求,讨伐。

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舒:徐,缓行。

铺:止,驻扎。

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庶:庶几。

载:则。

浒(hǔ):水边。

式:发语词。

辟:开辟。

彻:治。

疚(jiù):病,害。

棘:“急”的假借。

极:准则。

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旬:“巡”的假借。

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

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

维:是。

翰:桢斡。

予小子:宣王自称。

似:“嗣”的假借。

肇敏:图谋。

戎:大。

公:通“功”,事。

用:以。

锡:赐。

祉(zhǐ):福禄。

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

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秬(jù):黑黍。

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

卣(yǒu):带柄的酒壶。

文人:有文德的人。

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自:用。

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对:报答。

扬:颂扬。

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考:“簋(guǐ)”的假借。

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明明:勉勉。

令闻:美好的声誉。

矢:“施”的假借。

  鉴赏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

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

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

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

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

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

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

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

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

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

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

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

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

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

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

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

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

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

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明朝进士:范文若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范文若,原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又号吴侬、荀鸭。

上海籍邑人。

生于十五年(1587),卒于七年(1634)。

万历三十四年(1406)举于乡,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中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

文若少年时,即颇有文名,为上海县学教谕黄居中所赏识。

黄居中《千顷斋初集》卷十四"文部"《范文若十三篇序》:"文若幼负童乌,十二受知许大令,十三青青子衿矣"。

同卷《乔处后历试草序》:"余于云间士,若龚与嘉、杜君迁、卿、范更生,皆从暗中摸索拔之。

"又,同卷《张茂卿初硎草序》:"余课帷中弟子,其试第一而得售者三,若龚与嘉、张茂卿、范文若,皆菰芦异品也。

" 文若乡试中举后,与许士柔、孙朝肃、王焕如、冯明玠组成"佛水山房社",以奇文名一时。

进士及第后,初授四川汉水县知县,于天元年(1621)上任。

《续修汶上县志》卷四"宦迹",说文若丰神俊异,才智超群。

其治汶上,以德化民,以礼自持。

除恶安良,胥吏守法。

时值白莲教起乱,陷郓城,过汶上,惮文若威名,不敢近。

二年后,调繁浙江秀水县。

在任上,文若结识了朱茂曙。

茂曙字子衡,天启初,受知于范文若,补秀水县学生员,事见《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二"朱茂曙",茂曙即彝尊父也。

当地文士徐豫贞亦与文若有交。

徐氏《逃葊诗草》卷一有《赠范文若》一诗。

不久,再调湖北光化县,迁南京兵部主事,又迁南京评事,后以丁忧去官。

家居时因送官重治家奴刘贞,为贞刺死,其母同殒。

作品一览 文若公事之余,勤于创作。

著有传奇十六种《花筵帘》、《梦花酣》、《鸳鸯棒》、《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生死夫妻》、《》、《千里驹》、《金凤钗》、《倩画眉》(一作《倩画姻》)、《斑衣欢》、《晚香亭》、《闹樊楼》、《绿衣人》等。

前三种有崇祯年间博山堂刊本,合称《博山堂三种》,今藏北京图书馆,《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其余无刻本。

史籍记载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将范文若的《花筵赚》传奇列为首类"逸品",其盛赞有加:"洗脱之极,意局皆凌虚而出,具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温之痴,谢之颠,此记之空峭,当配之为三。

"清人高奕《新传奇品》著录《范香令》一条,称其作为",余香。

"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称吴炳、孟称舜、范文若"同为临川派的最伟大的剧作家"。

随机文章商朝君王的名字?戊戌变法的目的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牛鞭效应可不是用来壮阳的,而是商品销售流程中产生的波动最详细导弹常识大全,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必知的常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曹庄公及之后的曹国历代国君

曹庄公,,,名射姑(一作夕姑),曹桓公之子,曹国第十三任国君,在位三十一年。

曹庄公四年春,入曹,曹庄公赠给他祭祀用的牲畜。

同年夏,郑厉公入曹,同鲁桓公、曹庄公盟好。

曹庄公二十二年春,庄公同齐桓公、陈宣公、周王室一并起兵攻宋。

同年夏,单伯领兵同庄公等会和,与宋国讲和后各自回国。

曹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

曹釐公,姬姓,曹氏,名夷,曹庄公之子,曹国第十四任国君,在位九年。

曹釐公元年,游牧部族攻打曹国,曹羁劝谏曹伯不要亲自率军迎敌,曹伯不听,三次之后,尽到了做臣子的本分的曹羁离开了曹国,去到了陈国。

‘’便出自于此。

曹昭公,姬姓,曹氏,名班,曹釐公之子,曹国第十五任国君。

曹昭公二年春,邢国遭到了游牧部落的入侵,曹昭公同齐桓公、宋桓公一起出兵救援邢国,赶走入侵邢国的游牧部落的同时,没有拿取邢国任何的财物。

不久之后,卫国也遭受了游牧部落的侵害。

曹昭公再次同齐桓公、宋桓公一起出兵救援卫国,帮助卫国在楚丘筑城、复国。

同年秋,曹昭公同鲁釐公、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等会于柽。

曹昭公四年,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但虞君并没有听从宫之奇的谏言。

预料到虞国会被晋国灭亡的宫之奇提早带着族人逃离了虞国,逃到了曹国。

成语‘假道伐虢’、‘’皆出自于此。

而后,作为齐桓公的忠实拥趸,曹昭公加入了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联军,跟锁着齐桓公,参与了联军侵蔡、攻楚、伐郑的战争,并且参与了为安定周王室的商会,及之后的首止会盟。

曹昭公九年秋,曹昭公去世,其子襄继位,也就是曹共公。

随机文章人根峰和母门洞传说,传闻是伏羲和女娲造人后留下的产物富士急鬼屋真的有鬼吗,传闻有人被吓死在三楼(90%的人中途退出)揭秘最有福气的10处胎记图片,屁股上长胎记竟然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如果有那么宇宙之外会是什么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江汉原文及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