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千问解读】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导语:语文文言文是很大学子最头疼的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欢迎借鉴!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 :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2004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
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2005年高考重庆卷)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
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005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
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成失分。
例6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2003年高考安徽春招)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
“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 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2004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
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
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
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 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
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12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005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
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
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
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 因乞李氏以归。
(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2005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
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2005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7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
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8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的“学者”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做学问的人”,而应译为“学习写的人”。
即该句应译为:学习写的人应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例19 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2005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应译为“两次”。
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例20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
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
该句正确的翻译为: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1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2 遂大困,寻死富阳。
(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23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
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4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2004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
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2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
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
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
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1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
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7 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2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29 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
“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
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
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生感悟的文言文,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1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个高洁之人,灵魂有香气,居室亦有香气!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所求,有所为,有所忠,方不枉此生!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莽莽红尘,出淤泥而不染者,几人? 《陆游书巢》 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与书为伴,一生足矣! 《书舟中作字》 苏轼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
回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每一个泰然自若的人,都有颗饱经沧桑的心。
《诲学说》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玉不琢还是玉,人不知上进,修养和学识便会有所缺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人不痴不成事。
冷寂湖山寻清绝雪景,非痴人不能为!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2 1、文言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
3、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吃 (5)并壳:连同壳 (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 (12)强:硬要 (13)而:却 (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 (16)以:用来 (17)其:这 4、道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寓意: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3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
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
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
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
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
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
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
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
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
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
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
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
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
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
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4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 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
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季梁对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告诉臣说‘我想要去楚国。
’臣说‘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
’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说:‘我的路费多着呢。
’我又跟他说:’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
’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5
经典文言文爱情名言 通用100句
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文言文爱情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文言文爱情名言 1 1、泪流千行,滴滴含相思;发白千丈,思思皆离愁。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 4、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 5、北岭有燕,羽若雪兮。
朔风哀哀,比翼南飞。
一折羽兮,奈之若何。
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雪女《秦时明月》 6、记忆不复成殇,回忆终成绝想。
——李宫俊《李宫俊的‘诗》 7、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 8、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徐晓《半生为人》 10、忆你当初,惜我不去。
伤我如今,留你不住——许左之 1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王楼春》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 1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 15、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袁牧《随园诗话》 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17、待我长发及腰,东风笑别菡涛。
参商一面将报,百里关山人笑。
凛冬月光妖娆,似媚故国人廖。
连里塞外相邀,重阳茱萸早消。
待我长发及腰,北方佳丽可好。
似曾相识含苞,风花雪月明了。
心有茂霜无慌,南柯一梦黄粱。
相得益彰君郎,红灯澜烛入帐。
待我长发及腰,窦娥六月雪飘。
三尺白练轻摇,冬夏如梦颠倒。
捣乱错命勿娇,昨月流霞难烧。
琉璃珐琅谁要,换我半尺碧韬。
待我长发及腰,洞庭湖光尚好,栀子花开独面,轻罗小扇迷眼。
待我长发及腰,普罗月影晴好,如今经年已到,昨夜春梦尚好。
待我长发及腰,美景良辰独妙,白骨寻访清剿,魂魄化形为妙。
待我长发及腰,伊人归来可好,我已万国来朝,不见阮郎一笑。
——哲蛮 18、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0、待卿长发及腰,我必凯旋回朝。
昔日纵马任逍遥,俱是少年英豪。
东都霞色好,西湖烟波渺。
执枪血战八方,誓守山河多娇。
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度良宵。
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
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2、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23、你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际长发,那么我陪你从纯真青涩到沉稳笃定: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
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何晓道《十里红妆女儿梦》 24、"我若死了无人知晓,尘世喧嚣一如既往。
——李宫俊《李宫俊的诗》" 25、待我长发及腰,指尖流光恰巧,惊鸿一舞招摇,梦甜香烟袅袅待我长发及腰,三月春光初晓,杏花带雨来至,琉璃月色多娇。
待我长发及腰,此生爱恨已了,黄泉紫陌我晓,一将功成枯老。
待我长发及腰,作茧自缚孟郊,半遮面来笑道,花落去后谁敲。
待我长发及腰,玉人何处吹箫,泪雨霖铃道巧,霓虹谁许情娆。
待我长发及腰,此生难觅至交,悟心误德勿要,水转桃花破晓待我长发及腰,江上扁舟谁摇,楼上珠帘怎招,风飘飘雨又萧。
待我长发及腰,府邸银字笙调,谁家心字香烧,如何春愁将抛。
待我长发及腰,彩蝶觅香西郊,嫁曲胡人知晓,广陵散里逍遥。
待我长发及腰,君生来世再报,今夕守君至老,只盼君来恰好。
——哲蛮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27、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
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28、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古乐府》 29、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30、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卓文君《白头吟》 31、《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司马相如《凤求凰》 32、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 33、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 3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 35、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红楼梦》 36、记忆不复成殇,回忆终成绝想。
——李宫俊 《李宫俊的诗》 3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 3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4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4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敻《诉衷情》 42、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萧红·《最末的一块木柈》 4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4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4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47、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上邪》 4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4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5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经典文言文爱情名言 2 1、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4、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7、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10、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16、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1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8、落花已作风前舞,流水依旧只东去。
19、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1、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
2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3、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泪还惜别,为君垂泪到天明。
24、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5、我等待东风吹我,心涌动,泪暗滴,湿衣衫,漫漫夜,更加漫长,我的思绪,更加迷茫,此时的我显孤单,情感路上我忧伤,他不属于你,注定放弃。
经典文言文爱情名言 3 1、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2、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3、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4、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5、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6、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7、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8、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9、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10、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1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3、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4、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淑女,君子好逑。
17、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1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
20、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21、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2、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2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