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1

  折桂令·中秋  元朝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译文  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

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

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

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折桂令·中秋》注释  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

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

  银汉:天河。

  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

  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

  嫦娥:传说中月官里的仙女。

  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折桂令·中秋》赏析  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

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

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

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

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这首散曲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

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

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

凡此皆别具一格。

  首句“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

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和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

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的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

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

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的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

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

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

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波浪般的星光。

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

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

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

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

嫦娥是明月的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

但他可以亲身体验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

这种现世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总体来说,《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折桂令·中秋》创作背景  蒙元王朝建立后,官场黑暗腐败,张养浩为官廉正,主张清除吏弊,改革政局,虽处位不低,终因直言敢谏两次获罪遭贬,以致晚年在山林过了较长一段隐居生活。

这是一篇熔铸前人诗句、巧妙地以景抒情的佳构,前有姚燧以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书潜赋》作底子写出情思迥异的《黑漆弩》,张养浩则复将辛词加以翻演,写出了这篇咏中秋的《折桂令》。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2

  原文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赏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

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

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

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

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

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

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

“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

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

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

“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

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

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

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

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

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

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

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

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

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

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

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关于中秋节的天气歇后语

关于中秋节的天气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小编收集了关于中秋节的天气歇后语,通过这些中秋节的歇后语可以一睹我国的民风民情,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的.天气歇后语1  1、八月十五,听香食芋。

  2、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3、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4、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5、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云遮中秋月,雨沃上元灯。

  7、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8、食中秋,厝内勼。

  9、八月中秋雨,节后雨水多。

  10、好中秋,好稳稻。

  1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12、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13、过了八月半,巷头巷尾无相看。

  14、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15、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

  中秋节的天气歇后语2  1.中秋节赏桂花 ———— 花好月圆  2.中秋节的月亮 ———— 光明正大  3.中秋过了闰八月 ———— 团圆过了又团圆  4.中秋的天气 ———— 不冷不热  5.望江亭上度中秋 ———— 近水楼台先得月  6.过了中秋栽早稻 ———— 迟了季节  7.过了中秋节栽早稻 ———— 迟了季节  8.番鬼佬月饼 ———— 闷极  9.八月十五过年 ———— 差远了  10.八月十五桂花香 ———— 花好月圆  11.八月十五吃粽子 ———— 不是时候  12.八月十五吃月饼 ———— 正是时候  13.八月十五办年货 ———— 赶早不赶晚  14.八月十五做糕 ———— 趁早儿;陈枣儿  15.八月十五坐月子———— 赶节上了  16.八月十五捉只兔子 ———— 有你过节,没你也过节  17.八月十五捉了个兔子 ———— 没你过节有你也过节;有你也过节,没你也过节  18.八月十五捉个兔子 ———— 有你无你都过节  19.八月十五种麦 ———— 太早了  20.八月十五种豆子 ———— 晚了三秋  21.八月十五蒸年糕 ———— 趁枣;趁早  22.八月十五蒸糕 ———— 趁枣;趁早  23.八月十五涨大潮 ———— 一浪高一浪;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24.八月十五月亮 ———— 正大光明  25.八月十五月儿圆 ———— 年年有  26.八月十五夜里吃圆饼 ———— 上有圆下有圆;上有缘下有缘  27.八月十五五月当午 ———— 早晚有那么一天  28.八月十五无月光 ———— 不该咱露脸  29.八月十五无光 ———— 不该咱露脸  30.八月十五贴门神 ———— 晚了大半年;早半年  31.八月十五套年磨 ———— 早点  32.八月十五送鸡子儿 ———— 没这一理;没这一礼  33.八月十五生的糍粑心 ———— 服软不服硬  34.八月十五杀鞑 ———— 人心齐了  35.八月十五磨年面 ———— 早办  36.八月十五面朝火 ———— 渐渐冷了  37.八月十五卖门神 ———— 不是时候;太早;迟了大半年  38.八月十五买纸马 ———— 早半年;早办年  39.八月十五看笼灯 ———— 迟了大半年  40.八月十五过月子 ———— 赶到节上啦;赶节子上了  41.八月十五放木排 ———— 赶朝头  42.八月十五的团圆饼 ———— 不给外人  43.八月十五的海浪 ———— 高超;高潮  44.八月十五打兔子 ———— 差远了  45.八月十五打花糕 ———— 趁早;趁枣  46.八月十五吃年糕 ———— 还早;还早了点  47.八月十五吃饺子 ———— 破了常规  48.八月十五吃 ———— 月饼  49.八月十五云遮月 ———— 扫兴  50.八月十五送月饼 ———— 赶在节上  51.八月十五生孩子 ———— 赶巧了  52.八月十五过端阳 ———— 晚了;迟了  53.八月十五吃元宵———— 与众不同  54.八月十五吃年饭 ———— 还早哩  55.八月十五的月亮 ———— 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56.八月十五的月饼 ————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57.八月十五捉兔子 ———— 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  58.八月十五种花生 ———— 瞎指挥  59.八月十五团圆节 ———— 一年一回  60.八月十五看龙灯 ———— 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

关于中秋节的歇后语 精选55个

关于中秋节的歇后语(精选55个)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佳节的歇后语自古民间就流传着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听说过,今日小编就为大家关于中秋节的歇后语(精选55个),欢迎鉴赏!  1.中秋节赏桂花 ———— 花好月圆  2.中秋节的月亮 ———— 光明正大  3.中秋过了闰八月 ———— 团圆过了又团圆  4.中秋的.天气 ———— 不冷不热  5.望江亭上度中秋 ———— 近水楼台先得月  6.过了中秋栽早稻 ———— 迟了季节  7.过了中秋节栽早稻 ———— 迟了季节  8.番鬼佬月饼 ———— 闷极  9.八月十五过年 ———— 差远了  10.八月十五桂花香 ———— 花好月圆  11.八月十五吃粽子 ———— 不是时候  12.八月十五吃月饼 ———— 正是时候  13.八月十五办年货 ———— 赶早不赶晚  14.八月十五做糕 ———— 趁早儿;陈枣儿  15.八月十五坐月子 ———— 赶节上了  16.八月十五捉只兔子 ———— 有你过节,没你也过节  17.八月十五种麦 ———— 太早了  18.八月十五种豆子 ———— 晚了三秋  19.八月十五蒸年糕 ———— 趁枣;趁早  20.八月十五涨大潮 ———— 一浪高一浪;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21.八月十五月亮 ———— 正大光明  22.八月十五月儿圆 ———— 年年有  23.八月十五看龙灯 ———— 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  24.八月十五夜里吃圆饼 ———— 上有圆下有圆;上有缘下有缘  25.八月十五五月当午 ———— 早晚有那么一天  26.八月十五无月光 ———— 不该咱露脸  27.八月十五贴门神 ———— 晚了大半年;早半年  28.八月十五套年磨 ———— 早点  29.八月十五送鸡子儿 ———— 没这一理;没这一礼  30.八月十五生的糍粑心 ———— 服软不服硬  31.八月十五团圆节 ———— 一年一回  32.八月十五磨年面 ———— 早办  33.八月十五面朝火 ———— 渐渐冷了  34.八月十五卖门神 ———— 不是时候;太早;迟了大半年  35.八月十五买纸马 ———— 早半年;早办年  36.八月十五看笼灯 ———— 迟了大半年  37.八月十五过月子 ———— 赶到节上啦;赶节子上了  38.八月十五放木排 ———— 赶朝头  39.八月十五的团圆饼 ———— 不给外人  40.八月十五的海浪 ———— 高超;高潮  41.八月十五打兔子 ———— 差远了  42.八月十五打花糕 ———— 趁早;趁枣  43.八月十五吃年糕 ———— 还早;还早了点  44.八月十五吃饺子 ———— 破了常规  45.八月十五吃 ———— 月饼  46.八月十五云遮月 ———— 扫兴  47.八月十五送月饼 ———— 赶在节上  48.八月十五生孩子 ———— 赶巧了  49.八月十五过端阳 ———— 晚了;迟了  50.八月十五吃元宵 ———— 与众不同  51.八月十五吃年饭 ———— 还早哩  52.八月十五的月亮 ———— 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53.八月十五的月饼 ————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54.八月十五种花生 ———— 瞎指挥  55.八月十五打花糕 ———— 趁早;趁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