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简介: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  母爱如一滴甘露,滋润着我们;母爱如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母爱如一把折扇,为我们扇去烦恼。

以下是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1、母称

【千问解读】

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  母爱如一滴甘露,滋润着我们;母爱如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母爱如一把折扇,为我们扇去烦恼。

以下是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1、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4、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6、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  7、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8、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白居易《母别子》  9、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10、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1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韩愈  14、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15、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16、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小雅·蓼莪》  18、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1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20、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21、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22、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欧阳修《画地学书》  23、霜陨芦花泪湿衣——舆恭《思母》  2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25、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26、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王建《古从军》  27、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贯休《上孙使君》  28、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蒋士铨《岁暮到家》  29、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岁暮到家》  30、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3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3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33、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4、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35、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6、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3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3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4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41、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诗示刘叟》  42、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王建《短歌行》  43、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吕公着  44、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王安石《十五》  4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47、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徐熙《劝孝歌》  48、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思母》  4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50、无父何?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51、永恒的妈妈,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5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53、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  54、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55、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卢仝《示添丁》  56、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孟郊《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

》  57、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小雅·蓼莪》  5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59、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冕《墨萱图·其一》  60、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李白《豫章行》

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历史进展

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历史时期 早期 在大约距今 20-30 万年前至距今 1 万年前左右,中国历史便由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阶段顺序进入旧石器中、晚期的智人(亦称古人、尼人)、新人阶段,血缘家族公社组织也渐变为母系氏族公社组织。

血缘家族公社组织向母系氏族公社组织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原始社会史由此进入一个极为重要的崭新阶段。

母系氏族组织从血缘家族组织中的裂变或分化,即母系氏族组织的萌芽或初现,学者或认为是在距今约 20-30 万年前至 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而从距今 5万年前至距今 1 万年前左右,母系氏族公社组织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学文化也从旧石器中期进入晚期阶段,对从旧石器中期至晚期诞生并有所发展的母系氏族组织,学者或称作早期母系氏族公社。

早期母系氏族组织的形态或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两个相邻而居的血缘家族,受自然选择原则的支配,通过相互间的族外群婚,构成了原始的母系氏族组织雏型;二是从一个血缘家族中分裂出两个小集团,即两个半边或称两分组织,通过两个集团间实行集团外的群婚,从而构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母系氏族形态。

以上两种组织形态,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所共有的明显标志是:有共同的女系(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女子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组织形态亦基本能保持其稳定性。

据考古资料,中国境内实行过早期母系氏族制度或流行这种社团习俗的古人类或古文化遗址,迄今所知已为数不少,粗略统计已达数十处,如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等等。

发展繁荣期 母系氏族公社从距今 1 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新石器早期始至距今 5000-6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止,母系氏族公社组织进入了大发展的繁荣期,到了距今 5000年至 4000 年期间,随着新的氏族形态父系氏族公社组织的诞生,母系氏族公社组织便逐渐走向衰落和解体。

发展繁荣期的母系氏族公社组织形态,除保持早期的有共同女系祖先、母居制,世系为母系、财产按女系继承,共同劳动、分配、女子在生产经济上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等等基本特征外,并发展出在婚姻制度上的对偶婚,在丧葬上的族墓地等新特色和新内容。

衰落期 衰落期的母系氏族组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组织形态出现所带来的冲击,其组织形态的部分特征除了转移、溶合到新的形态中外,绝大部分特征均已,为新的父系组织形态所削弱并取代。

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表明,发展繁荣期至衰落期的母系氏族组织规模,已不是早期的、简单的两邻或两分组织,它们在两邻、两分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选择原则,已进一步分化发展出若干的母系家族大、小集团,又逐渐发展成规模更大的氏族集团。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其规模可谓是盛况空前,呈现出在全国范围内到处和星罗棋布的流行发达态势,并以此构成了规模宏大的母系氏族社会。

迄今为止,经考古发掘揭露和研究证实的属此阶段的中国古文化遗址,其总数已逾千处,因篇幅关系,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其中重要者主要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西藏、新疆和广东等地发现的细石器文化,以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陕西半坡、河南庙底沟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以及其它地区同一时期的原始文化等等,也都是属于流行此期母系氏族组织习俗的主要文化遗址。

尤其是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女神"像的出土更突出地说明了母系氏族制的问题。

关于母系氏族组织的存在和流行,在中国古文献中有不少传说。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类似的记述,亦见于《绎史》、《白虎通》、《春秋》、《春秋公羊传》、《路史》注、《汉书人表考》、《帝王世纪》、《》、《三代世表》诸书中,这些传说,为研究认定中国古代母系氏族公社组织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从社会发展史的总体情况看,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制逐渐被父系氏族制所取代。

但从个别现象观察,这种制度并未完全消亡。

据史籍记载,从殷周时期直到近现代,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仍可见到母系制习俗流行的残余。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导致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出现和发达繁荣,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则是其发达繁荣的催化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适应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男子逐渐在各经济生产部门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便使原来的母系制与生产力发展产生不相适应的矛盾,故当务之急,改善原始社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便成为一种的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其结果便是旧有的母系氏族制度迅速解体,走向衰亡,而新兴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父系氏族公社制度崭露头角,逐渐走入发展的坦途。

随机文章关于成吉思汗长子尤赤的身世之谜《史记.项羽本纪》节录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母系氏族公社的繁盛时期是怎么样的?

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它的繁盛时期,其社会组织和各项制度就逐步完善起来社会组织状况。

一个母系氏族,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母系大家族,这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人口繁殖后的必然结果。

若干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结合为部落,也有由氏族直接组成部落的。

所以氏族公社成员是由一个始祖母所生的若干代最近的亲属组成,他们以血缘为组带,牢固地联结在个集体里,形成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

以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是氏族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氏族公社就是他们赖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

那时,各地沿河流湖泊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普遍出现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人们长期定居在那里,村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遗址的面积一般在数万至十余万平方米之间。

姜赛、半坡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姜赛原始村落遗址,位于临骊山脚下临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面积达5公顷,该遗址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聚落布局,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片公共基群,建筑群被三条人工沟和一条自然河流(临河)所环绕,公共基地则在东部围沟以外。

每个大的建筑群中都以一座1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房屋为主,附近分布着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

整个聚落的中央是一个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

五大群房屋呈圆形围绕在广场的周国,且每群房屋的门都开向中心广场。

有的房屋附近分布着一些储蔵东西的地客群或埋葬小孩的棺葬群。

这样的一个村落,可能就是一个母系氏族公社半坡村落也有与姜赛十分相似的布局。

遗址内发现三条围沟,一条是环绕在居住区周的大圆沟,深宽各五六米,将村落与外界隔离,应是一种防御设施;两条是在居住区内的小围沟,可能是区分不同氏族或同一氏族中不同家族的界线。

居住区的大房子是氏族公共活动和老人小孩居住地,中小房屋则是成年男女族外婚、对偶家庭日常生活之处。

在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暴力机构,人人平等,和睦相处,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

人们生前平等,死后都埋葬在氏族公共墓地里,随葬品一般都较少,只有一些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或装饰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无制令而民从”“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大致情况。

图腾崇拜与对偶婚从初期母系氏族社会起,每个氏族就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

原始人类求助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保护自己,图腾是作为一种假设的祖先受到人们崇拜的,崇拜图腾的目的是寻求这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的保佑。

在原始民族中,图腾、图腾崇拜普遍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图腾是祖宗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

图腾又是氏族的族微,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

图腾还可能与氏族内部的婚烟禁忌有关。

仰都文化及其他新石器文化陶器上的鸟、鹿、鱼和人面鱼等图案,可能就是某些氏族的图腾。

图腾在母系氏族极其盛行,以至被某些学者称为“图腾时代”。

除图腾崇拜外,人们还崇拜老一代的女祖先,这是与当时妇女在繁行后代、组织生产等方面起巨大作用直接相联系的。

1983~1985年在辽宁西部的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发现数处积石大家,出土有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一一陶质妇女裸体塑像,与真入尺寸相当的女神彩塑头像及大小不等的人体泥塑残块。

牛河梁遗址可能是一个女神成排、高大厚实、气韵生动的女神庙,庙内有体魄硕大的主神和众星拱月的诸神,是母系社会女性崇拜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或神袛都是妇女,像采五色石补苍天的,感神龙而生的女登,吞惹苡而生禹的女嬉,吞玄鸟卵而生商祖契的简狄,履巨人迹而生后稷的姜嫄……这些传说说明,人类最早知道的祖先是女性,并认为是母体与某种图腾偶合而繁衍后代的。

这时,原来盛行的族外婚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族对血族间婚姻禁忌的日益复杂,通婚范围更加缩小等原因,导致族外婚中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时期内较为稳定的结合,形成了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对偶婚制度。

对偶婚制下的夫妻关系松弛,结合和离异较容易,双方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是因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使个体经济存在。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系多数仍从女子计算。

反映在埋葬制度上则盛行单人葬或同性合葬、母子合葬,但没有一对年龄相仿的男女夫妻合葬或父子合葬。

女子的配偶是其他氏族的男子,男子死后必须归葬本氏族,显示出其对母系社会的血缘依附关系。

随机文章朱元璋扮乞丐在路边要饭!回朝后直接怒斩5位一品大臣跨世纪的威廉大帝号邮轮,邮轮魔改巡洋舰后被击沉为什么来了美国就发胖,为什么在美国喝水都胖/你是不是有胖人基因赤道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吗,气温还不及中国几大火炉/最热在非洲间谍卫星能找到人么,美最先进卫星可看清胡子/本拉登即是卫星找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歌颂母爱的诗词名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