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考成功的诗句 通用200句
【千问解读】
祝贺中考成功的诗句(通用200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祝贺中考成功的诗句(通用20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14、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佚名《论语·子罕》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2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后汉书·班超传》 2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佚名《警世贤文·勤奋篇》 2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佚名《周易》 3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3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34、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3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佚名《长歌行》 4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3、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佚名《孟子·告子下》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4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5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对联》 5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 54、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 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 5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 6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62、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63、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64、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6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6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6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6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69、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
——蒲松龄《聊斋志异》 7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7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 73、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
——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7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7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7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7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7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7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8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8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8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8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8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8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8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89、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清·魏子安《花月痕》 9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9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9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9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9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9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96、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97、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9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100、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10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0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0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10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10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0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107、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 10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1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1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1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116、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1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11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12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2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6、寒窗苦读春日暖,得意东风比试闲。
127、英才齐聚争鳌头,贾生才调更无伦。
128、一举夺魁宏名扬,霞光裹身蔽云天。
129、寒窗苦读春日暖,得意东风比试闲。
13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3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32、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13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3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3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36、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13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39、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140、英才齐聚争鳌头,贾生才调更无伦。
141、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14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
144、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14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4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147、一举夺魁宏名扬,霞光裹身蔽云天。
148、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149、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15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5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15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15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5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5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5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58、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5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1、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16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6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6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6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6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6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69、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7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73、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17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7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7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7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0、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18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82、自古英雄是少年,寒灯作伴苦为先。
183、仰月落笺凝壮志,追星入韵梦辉煌。
184、十年磨砺寒窗苦,一卷挥毫夙愿偿。
185、励志报亲,笑书人生 186、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187、十年磨剑仗吴钩,今日锋成壮志酬。
18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89、荧屏传递凭科技,椽笔腾飞谱华章。
190、奋笔疾书争折桂,青春亮丽抒新篇。
191、运笔行云交胜卷,青春绽放搏鳌头。
192、点睛一刻锋芒露,鱼跃龙门做栋梁。
193、再苦再累不掉队,再难再险不放弃 19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5、寒窗苦读墨书寻,报国兴家静洗心。
196、题名金榜登云上,耀祖光宗玉满园。
197、花开无声,六月扬眉 19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0、十载寒窗一剑磨,文玄数奥入题多。
2025年立德协进中学中考录取分数是几?
2025年暂未宣布,以下是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1、2025年立德协进中学中考录取分数2025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64分,调度578分2018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43分,调度578分2017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57分,调度583分2、立德协进中学近期举动思恩明责 逐梦启征程——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2017级结业仪式七月协进,树绿禅歌,活力盎然。
2025年7月20日下战书,我校盛大举办“思恩明责,逐梦启征程”——高2017级结业仪式。
学校指导和高三年级部分西席,与方才阅历了高考的高三学子齐聚协进学术厅,配合见证高2017级学子高中生活生计的美满闭幕。
仪式上,杨书文校长揭晓热忱弥漫的结业致辞,他向一切高三教师的勤劳支出暗示感激,同时也向结业生表达了真诚的祝愿和殷切的希冀。
杨校长在致辞中夸大,寻求诗意人生,惟有存心“虚度”,所谓“虚度”是指在伟大的糊口中,修养艺术审美,据守“鉴真、从善、尚美”的信条;在理论中,融汇中西古今,广博学问、博识见地、加强胆识;在百舸争流的时期,与平易近族再起伟业同频共振,寻求“树德、犯罪、立言”的人生大志。
高三年级组长李大春,代表高三部分西席向行将结业的学子奉上结业寄语。
李教师回想了三年来与门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并鼓励门生持续承袭协进肉体,沉着淡定的驱逐人生中的每一个应战。
家长代表李师长教师代表部分家长向教师们三年来的勤劳支出暗示感激,并鼓舞高三学子们在未来的进修糊口中持续遵守协进“智、勇、纯、朴”的校训,做一位有家国情怀、道德崇高、勇于担任、砥砺斗争的追梦人。
随后,来自高三结业生张璐楠、周怅然、童小芮同窗别离用跳舞,展现了属于高三年级的芳华风度,歌曲《小荣幸》的演唱也把全部结业仪式的氛围推到了飞腾。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市 立德 中学
子午谷奇谋又没有可能会成功?诸葛亮不支持的真相是什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的。
且不说魏延是不是能占领长安,就说魏延率领5000奇兵突然出现在长安周边,那效果肯定不会比华夏震动差。
但是诸葛亮为啥不支持,我觉得要看诸葛亮的目的是啥。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我认为诸葛亮的核心目的不是击败曹魏,占领雍凉地区。
他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军队中扶持。
诸葛亮常自比。
这是他自己说的。
管仲,诸葛亮之前中国政客心中偶像,的国相;乐毅,、之前中国军人心中偶像,大将。
自比管乐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出将入相”“建功立业”。
这四个字也是诸葛亮个人的政治理想——不要把“兴复汉室”套在他头上,他对汉室没有什么感情,至少他自己从未表达过。
为了这个政治理想,诸葛亮没有考虑过投效,因为曹操那边内政有,军事上阿瞒自己是绝对一把手。
也没有考虑过跟兄弟联手,孙家的人,更信任。
守着刘表,还跟刘表有姻亲关系,也没打算出山——一则刘表不成器,二则刘表更信任蒯氏兄弟和蔡家子弟。
他等的就是这样的主公:缺少一个谋主,身边猛将两三个,却没人给他出谋划策拿主意。
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就要有军政大权,政治上,诸葛亮已经获得了丞相职位,是蜀汉当时一把手,军事上,他客没有绝对领导权。
倘若打起仗来,他可以是战争总指挥,但日常情况下,蜀汉的军队更多的在魏延、吴壹、这些人手里。
每一个将领都有属于自己的统帅军队的方法,只有战争时期才把总指挥权交给诸葛亮,这显然对他协调军队,实现政治和军事目标有影响。
所以诸葛亮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军队中扶植代理人——马谡。
毕竟在日常时期,无论是魏延、李严甚至降将吴壹,他都缺乏正当理由来指挥控制。
马谡是的弟弟,马良是诸葛亮铁杆,马谡更是诸葛亮小迷弟,这样的人,扶植成军队里的代言人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用马谡,哪怕先前刘备已经告诫过他不可以重用马谡,他还是选择了固执己见。
诸葛亮也不可能预见不到街亭一战的重要性,不可能不知道一旦的目的没有达成,他的整个北伐计划就会泡汤,但面对更合适的人选、魏延、吴壹等人,他还是选择了启用马谡。
为了保险,他还给马谡配备了王平作为副手。
这个安排的不合理之处,恰恰是解释诸葛亮动机的关键。
1.为什么不用魏延、吴壹、赵云? 2.为什么给马谡配王平作为副手? 作为整个战略计划最为关键的街亭一战,诸葛亮应该是深知其重要性的,而如此重要的一次战斗,按理说,派宿将去打,应该是更合理的选择,但诸葛亮偏偏选择了马谡——一个此前几乎从未真正统帅过军队的军事爱好者。
而诸葛亮深知这一战的利害关系,所以给马谡配了王平这样一个副手,并且叮嘱马谡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行事。
王平在军队中的资历实际比马谡早得多,他出身曹魏军队,本来是降将,汉中之战时投降刘备方,后来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成为蜀汉军队中的实力派人物。
诸葛亮深知王平的能力和水平,按理说,即便是不用魏延吴壹和赵云,用王平去作为主将防守街亭,也比马谡更为保险。
这种安排的逻辑在哪里? 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就能知道,这样安排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马谡。
街亭防守战是整个第一次北伐最关键的一战,这一战实现了目标,等于第一次北伐就成了。
那主将自然是立了极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地位自然会直线上升。
结果没想到马谡这个草包输的如此彻底迅速,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
先扯了一大篇北伐失败的推测,其实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诸葛亮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实际上,子午谷奇谋之所以是奇谋,就是因为魏延太聪明了,而且成功率不低。
前已经知道曹魏在西北的防御松懈了,长安守将是,这人怯战无谋,连街亭都不守,又怎么会防守子午谷?因此魏延一旦真的从子午谷出兵,极有可能真的打到长安城下,无论长安是不是能拿下来,对于魏延自己来说,都是大功一件。
魏延在蜀汉的资历本来就不虚诸葛亮,再立下大功,以后诸葛亮要完全控制蜀汉军方可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这个功劳一定不能给魏延拿去,必须给自己的小弟马谡。
实际上,我们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的种种安排,难以理解的事情很多。
在整体策略上,诸葛亮是保守的,他想先吞并雍凉地区,然后再推进到关中,稳不稳?基本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
但到了关键时间点的关键战斗上,他的安排又极为冒险激进:面对防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这个基本上完全没有实际指挥经验的生瓜蛋子,还要马谡听从自己的遥控指挥,简直是不可理喻。
有说法是防守街亭是给诸葛亮消化投降的陇西三郡争取时间,如果真是这样,那安排马谡去守街亭就跟不可理喻了,马谡是做过地方行政长官的,消化三郡的工作正是马谡的对口。
退一步说,不用马谡去消化投降的三郡,也可以安排马谡去坐疑兵,让赵云来防守街亭。
再退一步讲,你让王平作为防守街亭的主将,让马谡做副将行不行? 但诸葛亮的安排是让宿将赵云去做疑兵,让马谡作为主将来面对增援而来的曹魏中军。
这里就有矛盾,无论怎么解释,都只能证明一个问题:诸葛亮的安排是错的,而且很大概率是故意这么安排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很可能知道是错的,但他就是要冒这个险,而这个冒险的实际受益者必须是马谡。
冒险赌博总是有目的的,否则没人会去在这样关键的情况下赌博。
另一个角度分析,就是如果承认诸葛亮就是水平低,那这么安排就可以解释通,但显然诸葛亮水平不低。
而如果确认诸葛亮水平高,那这么安排就是别有用心。
我认为他的用心,就是给马谡刷经验,刷战绩,然后扶植为军方代理人,说不定诸葛亮戏中未来的雍凉都督,就是街亭立下大功的马谡。
这样才能解释通第一次北伐期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而接受了这种解释,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重要问题:诸葛亮首次北伐的真正意图。
前面说了,如果是以为蜀汉取得实际收益为主要目标,那诸葛亮就应该采取保守策略,确保真的,一步一个脚印,三郡投降之后派宿将防守街亭,然后尽快消化三郡地区,继而实现以三郡为基地的东征。
但现实问题是,如果不是这样呢? 如果诸葛亮首次北伐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扶植马谡,占据雍凉只是搂草打兔子呢? 那所有诡异操作都解释得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